中国最早的历法

作者&投稿:颛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的历法最早是谁发明的~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黄帝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古六历是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古历的合称,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古六历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制定的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历法。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扩展资料:
中国历法,是中国历史上由我国先民黄帝创制出来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历法的出现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夏历(农历)、彝历、傣历、羌历、和藏历等是我国现阶段在广泛使用的几部自有历法。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夏历,即农历。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公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夏历,即农历。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公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太阴历

应该是《夏小正》

太阴历t

我国最早的历法出现在哪个朝代?( )
答:【答案】:A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经依据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故选A。

我国最早的历法是什么??
答:[12] 参见《黄帝年代之历法钩沉》作者:赵永恒、王先胜。[13] 世界历是1843年由意大利神父Marco Mastrofini向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委员会递交的一种历法。这种历法大致上和目前使用的格里高利历一样。但每年以三月为一历季。每历季第一月为31日,其余两月为30日,一历季共91天,共包含13周。每个历季均以星期日开始,以...

我国从哪个朝代开始使用历法?
答:在我国,根据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历法,但不足为凭。帝尧时代有粗疏历法的传说,可能还稍有根据,据成书于春秋时代的典籍《尚书·尧典》所载,帝尧曾经组织了一批天文官员到东、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星象,用来编制历法、预报季节,但有关历法的材料至今尚未发现。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
答:夏历是古代汉族历法之一,也是目前所知我国古代最早的历法,与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夏历采用冬至之月为子月作历算一岁开始,历法年则采用以建寅月开始,即寅正(后来叫做夏正),其大致是采用整数366天为一岁,用减差法和正闰余,来调整时差。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法
答:是《太初历》。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颛顼历》,但《颛顼历》误差较大。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订历法。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太初历》规定一回归年等于365.2502日,一朔望月等于29.53068日。《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太初历》改为以正月为岁首...

我国最早的历法出现在哪个朝代
答:最早的历法是“夏历”,相传是夏代.夏历 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称为农历、阴历、殷历、古历、旧历等。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历法是
答:我国最早的一部历法叫《黄帝历》,据说它是黄帝打败蚩尤之后统一天下命人所制作的历法。它与《夏历》、《殷历》、《周历》、《鲁历》、《颛顼历》合称古六历。

中国最早的历法
答: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历法是《太初历》,由汉武帝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布。为了制定这部历法,朝廷召集了包括邓平、落下闳、唐都、公孙卿、壶遂等在内的二十几位天文学家和历算家在京城进行讨论和编制。3. 《太初历》规定了一个月的长度为29又81分之43天(约29.530864天),并将...

我国最早的历法
答:农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夏代就被创立所以又称之为夏历 今年是农历开元4713年丙申猴年,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夏历、汉历、华历、国历等名称,是一种阴阳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
答:日历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索西秦尼发明,并由古罗马皇帝凯撒颁行的一套历法,名为《儒略历》;这套历法最早规定一年由12个月组成,单月31天,双月30天,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每4年一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朝廷从全国征募了20几个天文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