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学生知识 培养学生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作者&投稿:初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摘 要】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对学生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应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关键词】学生 知识 品德
  
  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对学生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应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一、重视知识学习,狠抓学生纪律,确保优良的学习环境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育学生学好功课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工作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学好功课,并且同任课老师密切配合,不断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良好的纪律是搞好学习的保证。班级除了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 规章制度 以外,还要制定班规,对学生严格要求,以确保正常秩序和各种工作、活动的开展。通过班会、平时教育、学生座谈等形式,反复强调校纪班规,让学生牢记在心。班委会、团支部应主动、积极配合班主任维持好班内纪律,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树立理想,勇于克服困难;对活泼有余而勤奋不足的学生,要加大谈心力度,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特别是让他们去掉依赖思想,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在当今社会,竞争意识尤为重要,教育学生不怕在学习上“出风头”,使得优良学风初步形成。多找学生谈心,和他们一起分析学习上的得和失,总结经验教训,订下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普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转变学习态度,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付诸实施。随着学风的扭转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自然会有较大提高。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需对学生一视同仁,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师爱是神圣的,在于它有很强的公正性和使命感,班主任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要求是均等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利于班风的建设。无论好生差生,我们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光在课堂提问机会上人人均等,更要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学困生对老师的态度尤其敏感,对他们一句关心的话语,有可能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一个启发性的动作,会掘开他们智慧的泉水。在排座位时,我也尽量体现出这种公平性。一直采用座位滚动性变动,两周前后座位调换,两个月座位左右更换。一直不忍心采用好学生所要求的按成绩好坏来排座位,就是怕伤害一部分学生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坐在前排的权利,不能因成绩高低论尊卑,不能让学习努力,但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永远人为地固定在所谓差生标志的后排座位上。这样,对他们精神打击太大,不利于心理健康成长。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要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愉悦的、平等的、有尊严地生活在班集体里。让他们体会和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生活中要公正、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从班级卫生的常抓不懈中做起
  
  学习需要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玻璃明净,地板无纸屑,书桌整齐,空气清新,学生坐在班里才会神清气爽,教师走进班才会心情愉快,学习效率才高。创造这样的环境,需全体学生的努力,首先,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保持这样干净环境,是在打造好心情,是为自己健康负责。其次,卫生打扫分工细致,责任到人。再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随地扔纸,看到地上有纸屑要随手捡起,注意保持。在这个过程,我身体力行,积极去影响带动学生。最后,常抓不懈。无论学校要求与否,周五班内大扫除雷打不动。这样,学生习惯了,讲卫生的意识也提高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也逐渐形成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从教师自身的日常行为和品德培养中做好学生的表率
  
  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须先做到,班主任做不到的,就先不要要求学生。教师的身教作用尤为重要,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因此,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我自己先做到。早上七点十分,中午两点十分前一定站在班里,多年来,风雨无阻。到班后督促值日生尽快打扫卫生,多争取一点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看书。让晚来的学生感受到班级浓浓的学习氛围,让他在班主任目光注视下觉得不好意思,甚至愧疚。这样,在班主任以身作则的感召下,学生迟到现象自然减少了。除这以外,班主任在言谈举止,衣着穿戴方面也要作出表率,还得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学生做好榜样。
  
  五、通过家访,从心理教育入手深化德育工作
  
  学生的学习,班级的德育工作,只有在家长的支持下,才能更有成效。除了每学期的家长会外,我更注重平时及时进行后进生的家访工作。这是因为后进生相对来讲更缺乏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对学习也缺乏兴趣和信心,心理素质相对也更差一些。班主任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爱心,在德育工作中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重树信心抬头做堂堂正正的人。高二时班里新转来一位学生叫王晓,他是从农村来的,父母收够废品。王晓为家庭贫困而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们交往,成绩一度落后。我了解到情况后,先找他谈心,后去家访,和他父母一起纠正他自卑心理。我告诉他: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供你上学,是和老师的工作一样神圣,你要努力学习,像父母那样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那次家访中,当着我的面他哭了,表示一定要重树信心,好好学习,不再自卑。其后,在班级活动中,我多次让他上台演讲,有意识锻炼他。慢慢地,他变得开朗活泼了,爱和同学们一起玩了,学习成绩也随之提高了。他还说长大后要帮父亲开个废品回收公司,当老板。同学们都为他高兴,我更为他的转变之大而欣慰。
  
  六、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教育就是从爱出发的。有爱,才有尊重和理解,才有关怀和热忱,才能产生出千变万化的教育机智。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而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中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既教书又育人!我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因为有我这样的教师,而能快乐充实地学习,并且他们在获取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做人。
  总之,我认为要做好称职的班主任,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要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教育学生,用自身的人格和涵养去影响学生,把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细处。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细心去洞察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传授学生知识 培养学生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答:多找学生谈心,和他们一起分析学习上的得和失,总结经验教训,订下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普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转变学习态度,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付诸实施。随着学风的扭转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自然会有较大提高。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需对学生一视同仁,帮...

教学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答:【正确】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其次,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思...

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答: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任课教师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浸透知识传授。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不能离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第二,传授...

如何将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答:如何将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答案如下:一、知识素养化策略 新课标修订遵循“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备课要跳出单纯的备学科逻辑和知识点的罗列。以结构化的方式优化课程内容组织不仅备单一知识点下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
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意思是说教师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B项正确。A项:传授学生知识指的是“授人以鱼”,排除。C项:培养学生个性与题目内容无关,排除。D项:养成学生品德与题目内容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什么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什么
答: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职称和专业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扩展内容: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总是包括施教者、学习者和教学内容,缺一就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答: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给予意义。从行为习惯入手,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途径。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
答:这种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和培养,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从而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题干中教师既要教书又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说明了教育具有全面性。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

学生掌握了知识就一定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否正确?
答: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指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主要包括:(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学习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

怎样培养学生的品德
答: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比如陶行知曾提出“德育与智育统一论”,即“知识的学习与品行的修养两者是统一的,服从于同一的学习心理之定律”。教师要坚持引导学生选择、构建有道德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树立道德生活化的观念,通过人们的生活选择来提高和发展个体道德和社会公德。因此,必须引导教师以身作则、以德修身、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