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测量规范GB50021—2001-地下水、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作者&投稿:登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7地下水

7.1地下水的勘察要求

7.1.1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要求,通过搜集资料和勘察工作,掌握下列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
2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
3区域性气候资料,如年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变化和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4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5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史地下水位、近3~5年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
6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可能的污染程度。

7.1.2对缺乏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在高层建筑或重大工程的初步勘察时,宜设置长期观测孔,对有关层位的地下水进行长期观测。

7.1.3对高层建筑或重大工程,当水文地质条件对地基评价、基础抗浮和工程降水有重大影响时,宜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7.1.4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层量测地下水位,并查明互相之间的补给关系;
2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必要时应设置观测孔,或在不同深度处埋设孔隙水压力计,量测压力水头随深度的变化;
3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7.1.5水试样的采取和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试样应能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质情况;
2水试样的采取和试验项目应符合本规范第12章的规定;
3水试样应及时试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稍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小时,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12小时。

7.2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7.2.1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7.2.2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
3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7.2.3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内直接量测,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0.5h,对粉土和粘性土不得少于8h,并宜在勘察结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精度不得低于±2cm。

7.2.4测定地下水流向可用几何法,量测点不应少于呈三角形分布的3个测孔(井)。测点间距按岩土的渗透性、水力梯度和地形坡度确定,宜为50~100m。应同时量测各孔(井)内水位,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指示剂法或充电法。

7.2.5抽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水试验方法可按表7.2.5选用;
2抽水试验宜三次降深,降深应接近工程设计所需的地下水位降深的标高;
3水位量测应采用同一方法和仪器,读数对抽水孔为厘米,对观测孔为毫米;
4当涌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和动水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没有持续上升和下降时,可认为已经稳定;
5抽水结束后应量测恢复水位。

7.2.6渗水试验和注水试验可在试坑或钻孔中进行。对砂土和粉土,可采用试坑单环法;对粘性土可采用试坑双环法;试验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法。

7.2.7压水试验应根据工程要求,结合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资料,确定试验孔位,按岩层的渗透特性划分试验段,按需要确定试验的起始压力、压力和压力级数,及时绘制压力与压入水量的关系曲线,计算试段的透水率,确定p/Q曲线的类型。

7.2.8孔隙水压力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定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E表E.0.2确定;
2测试点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分析需要布置;
3测压计的安装和埋设应符合有关安装技术规定;
4测试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7.3地下水作用的评价

7.3.1岩土工程勘察应评价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的建议。

7.3.2地下水力学作用的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基础、地下结构物和挡土墙,应考虑在最不利组合。

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8.0.1岩石出露或地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对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可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

8.0.2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宜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搜集资料时,宜包括航空相片、卫星相片的解译结果。在详细勘察阶段可对某些专门地质问题作补充调查。
8.0.3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范围,应包括场地及其附近地段。测绘的比例尺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绘的比例尺,可行性研究勘察可选用1∶5000~1∶50000;初步勘察可选用1∶2000~1∶10000;详细勘察可选用1∶500~1∶2000;条件复杂时,比例尺可适当放大;
2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单元体(滑坡、断层、软弱夹层、洞穴等),可采用扩大比例尺表示;
3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

8.0.4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体应有地质观测点;
2地质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场地的地貌、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和工程要求等确定,并应具代表性;
3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人工露头,当露头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数量的探坑或探槽;
4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选用适当方法;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

市政工程各等级道路测量误差标准在哪本规范里可以找到?
答:市政工程各等级道路测量误差标准在哪本规范里可以找到?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固体体积率的规范标准在哪本规范上可以找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1.1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 最小的几何尺寸的混凝土结构的实体不小于1m的混凝土一般量,或预计由于混合 混凝土胶凝材料水化和混凝土...

注册岩土专业书?
答:希望能帮到你,我也在考岩土工程师,有问题可以发站内信给我,多交流!『伍』 考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最重要的七本规范是哪几本 重点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新规范...

煤渣石灰类道路路堤施工及验收规范是怎样的
答: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0.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 1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1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直径50静压桩.偏移多少是规范内
答:偏差如上,详细部分查看GB50202-2002。百度搜一下很多的。另外如果超出规范可以找设计出联系单。

综合脚手架是按建筑面积来计算工程量的,那么它的工程量是不是按《建筑...
答:综合脚手架也就是建筑物外围侧面所搭建的脚手架,是按建筑物外围侧面积计算的,也就是建筑物外围周长乘以脚手架所搭建的高度

谁有超过5米的基坑支护方案
答:可以考虑拉森型钢板桩做基坑支护。百度文库中不少案例方案,或者直接联系我。

人工挖孔桩工程监理细则?
答:(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 设计图纸、文件,包括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通知等。(3)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小结、竣工图。(4) 测量放线复核签证。(5) 原材料及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报告。(6) 施工全过程的岩石记录、成孔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钢筋记录。(7) 桩基检测报告。(8) 质量事故处理资料等。更多关于工程/服务/...

江苏省规范基桩质量检测工作实施导则 废止没
答:具体工程的检测内容及采用的检测方法应能满足《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要求。 2.4 桩身完整性检测的结果评价,应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表3.5.1的原则,依据各种具体方法的实测数据和特征并参考勘察、设计和施工等资料综合分析。 2.5 承载力检测的结果评价,应符合设计所...

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线路定测放线测量前,应对初测高程控制点进行...
答:【答案】:D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作业前,应收集初测导线或航测外控点的测量成果,并应对初测高程控制点逐一检测,即检测点的比例应达到100%。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式可分为哪些阶段和环节
答:用电安全规程12GB/T50123-1999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13GB/T15481-20002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14GB/T14538-9325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15GBJ/T138-9026水位观测标准16GB50179-9327河流流量测验规范17GB/T10156-199728水准仪18GBJ108-873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19GB50287-993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0GBJ/T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