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简介

作者&投稿:商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
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
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扩展资料: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揭示道理】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守株待兔(成语)

守株待兔是由寓言故事而来的成语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
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典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近义词:墨守成规。
  《韩非子·五蠹》记载: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白话文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守株待兔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典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近义词:墨守成规编辑本段成语资料
守株待兔典故漫画
【读 音】shǒu zhū dài tù 【用 法】作宾语、定语;指不知变通。 【结 构】连动式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权达变 【同韵词】宽宏大度、晓行夜住、穿房入户 【造 句】 1 我们要主动出击,不能守株待兔,否则会让敌人跑掉。 2 思想不能太保守,要勇于探索,守株待兔是不会有收获的。 3 要是人人都守株待兔,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创造发明了。 【灯 谜】柳[1] 【释义】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编辑本段成语典故
《韩非子·五蠹》记载: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白话文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守株待兔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2]现在如果还要用以前的方法来治理现在的人民,就像守着一棵树等兔子来撞一样.
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正音】待:不能读作“dǎi”。 【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辨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编辑本段成语示例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守株待兔,能有好日子过吗? ◎他们哪里知道,有位医术不高神通广大的医生,利用给她常年患病的母亲上门治病,早已博得她父母喜爱,正在守株待兔。 ◎在学习中不可有守株待兔的心理,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 ◎守株待兔只会让机会擦身而过,只有不断主动争取,成功才属于自己。 ◎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官员的愚笨。 [注释] 耕——耕田种地 耕者——指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触——碰到 走——跑,逃跑。 折——折断 释——放下 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 复——再。 得——得到 。 为——被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欲——想要。 者——……的人 [特殊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省略句 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省略句
编辑本段道理
宋国人的可笑行为形象而有力地论证了这样一个道理:那些不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盲目地效法过去帝王的法令制度而一成不变的人,和那个宋国人一样会成为后人的笑炳.

  1、简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2、解释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出自韩非子的说理文《五蠹之中》,列举了一个宋国人因在田间捡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因而不在去务农,天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次得到兔子,然而这个人最终还是没有所得,被宋国人耻笑。韩非子原意是旨在强调变革的重要性,如今成为了家喻户哓的成语典故。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3、启示
  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不劳而获的人,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把偶然的事件当成必然性的事件是十分愚蠢的。主要是讽刺那些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却想有回报的人。同时也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讽刺官员的愚笨。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1. 简介:

           一个宋国人因在田间捡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因而不在去务农,天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次得到兔子,然而这个人最终还是没有所得,被宋国人耻笑。

  2.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3.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锄头每天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守株待兔的原文?出处?寓意?作者?
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

守株待兔是什么寓言故事?
答: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 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简介
答: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典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近义词:墨守成规。《韩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守株待兔的主要内容是讲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宋国人,成天日出劳作,日落收工。遇着风调雨顺了,则刚好够填饱肚子,遇着年景不好的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这个宋国人又不愿意多动脑去寻求别的营生,成日里只想着能够不劳而获。有一天,在他劳作的田地不远的地方来了一群捕猎的人,人们疯狂地逐赶着一...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答: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篇1 【词义】株:树桩。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守着树桩等待兔子跑来。 【用法】用来比喻死守片面的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获得成功。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老师,守株待兔是什么故事?
答: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五蠹》。该成语一般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有一块肥沃的田地。他勤奋地经营着这块田地,收成很可观。田地里有一个树桩,干活累了时,他就在树桩旁边歇息一会儿。有一天,他正在...

请问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讲的啥?
答: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主要讽刺的是那些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却还想有回报的人.同时也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讽刺官员的愚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

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答: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如下: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仓皇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哇!从此,他丢下锄头...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答:寓言故事守株待兔1 话说宋国“守株待兔”的农夫遭人嘲笑后,放下农业,开始了戎马生涯。这位农夫倒也改变了不爱劳动的恶习,在军中不断磨练,终于立下了功,被封为平南将军。 有一年,宋王因奸臣谗言,与楚国发生嫌隙。楚国百般容忍,终于,他忍不住宋国对他的挑衅了,对宋国宣战。宋国见楚国要打过来,慌忙命令那位农夫...

守株待兔是一则什么故事出自什么一书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的可笑之处是...
答: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可笑之处死守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五蠹》,讲的是一个人偶然在大树旁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从此以后再也不干农活了,就在大树旁等着兔子来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