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代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并举例说明?

作者&投稿:黎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如何看待这些影响? 论述题~

生物技术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摘要:生物技术在医疗保健、环保及食品领域的应用,对改善人类的医疗与生存环境、提高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技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在其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我们应高度警惕它对人类健康及社会伦理道德、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做出科学而有效的对策。

1. 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社会生产或社会服务的综合性技术领域。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工程学的方法和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1]。

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科技创新的前沿,代表了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尤其是1990年启动的,由美、英、德、日、法、中六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顺利实施则把生命科学推向当代科学研究的顶峰。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化学、数学、物理、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思路和新挑战,促使这些学科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的国家,发展生物技术产业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

生物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为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2.1 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

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活跃、产业发展最迅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投资比例及产品市场均占生物技术领域的首位。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涉及到新药开发、新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及新的治疗技术,如单克隆抗体、基因诊断、荧光检测、基因芯片等。这些技术可以快速、灵敏、简单地诊断疾病。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和DNA诊断技术。

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疾病治疗,也可用于疾病诊断。如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导弹,是将治疗肿瘤的药物与抗肿瘤细胞的抗体连接在一起,利用抗体与抗原的亲和性,使药物集中于肿瘤部位以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1]。单克隆抗体更多地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再有,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包括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DNA序列分析、药物筛选、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等领域。这些都为改善人类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2.2 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改变了传统制药的原料、工艺和生产方式,制造出有特殊疗效的药物,帮助医学战胜了许多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顽症。抗生素是人类最熟悉、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技术药物。目前上市的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艾滋病、细菌感染、代谢病、血液病、糖尿病等[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疫苗可以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如病毒性肝炎疫苗、霍乱、痢疾、血吸虫疫苗等[4]。

2.3 HGP对人类疾病基因研究的贡献

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信息,HGP在利用基因进行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过去人们要花很长时间来寻找到底是哪一种基因引发疾病,有了基因图谱,这一过程将大大缩短。基因图谱将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治病的新药[5]。了解基因对蛋白质的作用。科学家可以设计基因药物,利用基因释放的命令来修复或制造蛋白,使蛋白按要求控制人体细胞或器官的正常运作,达到治病的目的。

2.4 转基因动植物

通过基因工程来提高食物的营养水平,可为改善全球人类营养状况做出贡献。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农作物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新型、高质、健康的食品。其中,以转基因植物发展尤为迅速。据统计,在美国,转基因食品高达4000多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通商品。

2.5 生物技术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即通过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而降解产物及副产物大都可被生物重新利用,这样便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此外,还可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

3. 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困扰

3.1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生物安全狭义来讲,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广义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3.1.1基因污染:是一种非常特殊又危险的环境污染。大致有三种情形:污染传统作物而改变其消费性质;污染自然界的基因库;影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1.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尚无定论。其风险目前已引起广泛关注。转基因生物作为食品进入人体,很可能出现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转基因生物使用的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转入食品中的生长激素类基因可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有些影响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表现和监测出来[6,7];转基因微生物可能与其他生物交换遗传物质,产生新的有害生物或增强有害生物的危害性。以致引起疾病的流行[6]。
3.1.3基因治疗的不确定性:
1)目前的技术不能保证将基因引入生殖细胞对后代不造成伤害并且有效,而一旦造成伤害将遗传下去且不可逆转;
2)有治疗价值的基因尚为数不多,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机理尚不明了;
3)为了使基因进入细胞内,基因常与腺病毒或逆转录病毒整合在一起,但病毒对机体的潜在风险没有得到解决。

3.1.4异种移植的危险性:免疫排斥与跨物种感染是异种移植的两大主要问题。

3.1.5生物武器的恐慌:生物战剂是在军事行动中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目前,传统的生物武器发展到了“基因武器”的新阶段。

3.2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不但能更有效地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而且有可能操纵基因、精子或卵子、受精卵、胚胎、以至人脑和人的行为。这种放大了的力量可以被正确使用,也可能被滥用,对此如何进行有效控制?这种力量的影响可能涉及几代人。若这一代人的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1997年2月, “克隆羊”的问世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那么下一步会不会有“克隆人”?HGP的完成之后, “基因歧视”使一些携带不正常基因的人在婚姻、就业、升学等受到不公正待遇[8]。现代辅助生殖技术(Artificial Reproduction Technology,ART)的产生及发展,使传统婚姻家庭理念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破坏,一个孩子可能有五个父母[9],到底谁是孩子的合法父母?胚胎成为商品,那么人是不是也是商品?生物技术在许多方面都给伦理学出了难题,而伦理的模糊、混乱和颠倒极易导致心理和感情上的扭曲。

4. 结语

生物技术既可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引起伦理道德等社会问题,甚至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尤其是对危害性认识不足或被人类滥用时,其潜在危险难以预料。因此人类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加强政策导向、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健康加以引导,使其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延长寿命、开发新能源、环境保护方面继续做出贡献。

生物技术的利与害

专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现代生物技术已逐渐进入人类生活,但它在应用中是否安全呢?专家建议采取预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必夸大其危害。目前还找不到一个生物技术真正导致危害的实例。

我国的生物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的生物产品大多属无风险的Ⅰ级,极少部分属于低度风险的Ⅱ级,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现代生物技术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将人类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

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例如利用基因治疗疾病、制造生物药品、种植转基因作物等,都将给人类带来福音。

不久前,俄罗斯医学家成功地将小鼠的胰岛素移入一位患病儿童的体内,用于疾病的治疗。这种被称为基因治疗的现代生物技术,是将有特定基因的细胞移入人体缺乏此种基因的器官内,以弥补病人的遗传性基因缺陷。今后基因治疗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癌症、艾滋病、乙肝等疑难杂症。

制造生物药品是生物技术医学利用的另一重要方面。13年前第一种生物药品--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人造胰岛素问世。目前,美国已有1300多家公司投入这项研制,约有50%的新药是生物药。在中国,业已开发出ɑ-干扰素等生物药品。

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人类粮食供给陷入新的危机。而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可以大量用于作物的抗病毒、抗虫性、抗除草剂和抗真菌细菌病害,给农业带来持续增产;运用转基因手段,还可以在体外将不同种属植物的基因分子以特殊的方法连结,构成一种新的基因分子,突破了传统育种技术只能在同种属内植物间进行的限制,创造出新优质高效品种。同时,它还可以对果实延熟保鲜,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盐性。

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玉米320多万公顷,平均增产7%,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1300万美元。而1998年全世界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达2780万公顷,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如计入使用生物技术后化肥农药污染减少的环境效益,无疑是一个更诱人的数字。

此外,生物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世界各国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据悉,中国业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不知不觉中,生物技术走入人类前行的进程。但迅猛发展的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它的应用是否安全呢?专家建议采取预防是必要的,但不必夸大其危害。

70年代初,当科学家第一次利用重组基因技术把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病毒和猿猴的SV40病毒构建成重组基因分子时,人们产生了一种恐惧,用这种方法会不会制造出人类无法控制的超级病毒或者超级生物,给人类和自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于是科学家开始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即生物安全。

专家们认为,现代生物技术存在着广泛性、潜在性、长期性的危险,可能会出现影响环境中非目标性生物生态结构,改变物种的竞争关系,出现转基因植物杂草化和部分产品的毒性、致病性和过敏性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看待这些潜在的危险呢?专家们认为,生物技术的潜在危险应当引起重视,采取预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要夸大生物技术的危害。一些可预见到的潜在危险通过生物安全手段是可以避免的,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例如,转基因植物的杂草化问题,现在的大多数栽培作物经人工驯化后,在自然条件下已失去适应性和自然竞争能力,其退化为杂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基因漂移。转基因作物会不会发生基因漂移,改变非目标生物的生态结构和物种的竞争关系?基因漂移只能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种属之间进行,有的作物与其属于同一种的杂草亲戚,如十字花科的油菜,它的基因有可能会转移到此类杂草上,增加了杂草的抗虫或抗除草剂的能力,提高其生存适应性。在种植这种转基因作物时,一般会采取各种物理或生物的隔绝等安全措施,如使转基因作物与杂草的花期错开,漂移是可以避免的。我国现在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和玉米在我国都没有与其同属一个种的杂草,不会发生基因漂移。但在墨西哥,许多野生的玉米是杂草,种植转基因玉米时就需要采取安全措施。

目前,现代生物技术的确会对农业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如抗虫害的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大量种植,会使作为清杀对象的目标害虫发生群体改变,产生抗性,更难清杀。国外目前采用“避难所”的安全措施,在种植转基因作物同时也种植一定数量的常规作物,使转基因作物上的有抗性的害虫与常规作物上无抗性的害虫共同繁殖,以稀释这种抗性基因,延缓抗性出现,为研制开发新的抗虫害基因争取时间。

在生物技术开发中,要注意避免人为扩大生物的毒性、过敏性,致病性。美国一实验室曾试图用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作基因工程,后来发现2S清蛋白是一种过敏源,重组其基因,全使一些原本不含该过敏源的生物也具有过敏性,扩大了过敏的范围,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实验最终被停止了。

我国的生物技术起步较晚,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不到全世界总面积的0.01%,生物产品也相对较少。依据1993年12月原国家科委发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生物产品按其风险大小划为四个等级。目前我国的生物产品大多属无风险的Ⅰ级,极少部分属低风险的Ⅱ级,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目前在世界范围,我们还找不到一个生物技术真正导致危害的实例,因为人们在生物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就认识到其潜在的危险,而加以防范。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安全日益显露其重要性,它将不再局限于生物技术本身,而在国际贸易、基因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预计下一个世纪,生物技术将逐步商品化和产业化,生物安全将不仅是生物技术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规范和对未知危险的防范,还将成为其产品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2007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向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宣言
基本上正确陈述了科学的理念,对于公众了解科学理念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与此
同时,也必须指出宣言中有部分陈述宣扬了反科学的主张,对于公众理解科学造
成了负面影响,应该加以澄清和纠正。本文是对这些反科学陈述的剖析和反驳。

一、关于科学的“负面影响”

原文1:“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可能给社

会带来负面影响,并挑战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社会伦理。”

在分析这段话之前,先讲一则外国笑话:

一位妙龄女郎在旅游地租了一条小船,划到小岛靠岸,坐在船上津津有味地
读着带来的小说。一位警察出现在她面前,对她说:“小姐,此处禁止钓鱼,请
你缴纳罚款。”女郎说:“你看到了,我在读书,没有钓鱼。”警察说:“你的
船上有钓鱼的工具。”女郎说:“如果你对我罚款,我将会控告你强奸。”警察
说:“我没有强奸任何人。”女郎说:“你身上带着强奸的工具。”(女郎使用

的反驳方法叫做“逻辑归谬法”——转贴者)

如果你是个健康的成年男士,每天一上班,你的同事就要宣布:“你身上带
着强奸的工具,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你作何感想?(如果你是个健康的
成年女士,每天一上班,你的同事就要宣布:“你身上带着卖淫的工具,可能给
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你作何感想?)尽管这位同事所说的是个事实,所有人都
带着犯罪的“工具”,“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不可能绝对排除,但是
这位同事如果不是精神病,肯定是别有用心。特别是当这位同事自己有过“给社
会带来负面影响”的累累前科,其动机就更加可疑了。

源于宗教及其派生的哲学、伦理的世界性反科学思潮滚滚而来,怎奈如今已
经不是伽利略的时代,任何势力要想彻底否定科学都是徒劳的。反科学势力不得
已而求其次,采用对科学妖魔化、污名化、罪名化的手法,竭尽诬蔑诋毁贬低之
能事。强调科学“负面影响”的“双刃剑”陈述,就是反科学势力建立的一个
“据点”。

“负面影响”之说的基本逻辑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正面和负面的
影响,所以迷信和科学应该取得同等地位,于是就有了后文的“避免把科学知识
凌驾其他知识之上”的说法。这种逻辑就相当于说:刘翔跑不过光速,任何人也
都跑不过光速,所以任何人都和刘翔跑得一样快。这个结论的荒谬性是一目了然
的。

在现实生活中,“把科学知识凌驾其他知识之上”是不可“避免”的。例如,

在法律上,科学的结论可以在法庭上直接作为证据,而“其他知识”则不可以。
在强奸案的审理中,DNA鉴定结果的证据力远远高于当事人或目击者的证词陈述。

“挑战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社会伦理”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原文陈述并没
有言明,看似中性表述。但是从句子整体的转折句式和“并”所表达的并列关系
来看,原文显然对这一“挑战”作了负面表述。这种负面表述是完全错误的。从
历史事实来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社会伦理”有两次大的挑战:
日心说战胜地心说和进化论战胜神创论。历史已经证明,科学对“社会伦理”的
挑战正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正面而非负面的影响。如果说地心说和神
创论只涉及基督教文化中的局部社会伦理,那么安全套这一技术挑战人类社会伦
理的深度和广度则远远超过前面两个理论。无论从克服人口爆炸还是预防HIV感
染来看,这种挑战都是正面的。

必须看到,“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社会伦理”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科学,曾
经给世界带来多次浩劫,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就是一例。钱钟书对此有
个深刻的总结“世界上的大罪恶,大残忍——没有比残忍更大的罪恶了——大多
是真有道德理想的人干的。……上帝要惩罚人类,有时来一个荒年,有时来一次
瘟疫或战争,有时产生一个道德家,抱有高尚得一般人实现不了的理想,伴随着
和他的理想成正比例的自信心和煽动力,融合成不自觉的骄傲。”

伦理学本身不具备像科学那样的自我纠错机制,只能依赖浩劫之后的痛定思
痛,由史学家进行总结。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科学“挑战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
社会伦理”是社会伦理改正错误的重要动力。我们需要警惕的并不是科学技术的
“负面影响”,而恰恰是“社会伦理”的高度风险。

二、关于科学的社会责任

原文2:“当代科学技术渗透并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人们对科

学寄予更大期望时,也就意味着科学家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

这个陈述是错误的。任何人的“责任”都不能来源于“期望”和“影响”。
正如无论家长如何“期望”,都不构成子女必须飞黄腾达的“责任”;郭德纲的
影响力再大,限于其知识结构,也不可能负起检验药品成分的责任。

责任的正当来源是:可预测和责权利平衡。可预测是承担责任的第一原则,
所以正规的商业合同都有对于人力不可抗力的免责条款,主要包括地震、火灾、
战争等缔结合同的双方都无法预知的事态。关于责任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责任、
权力和利益的平衡。例如虽然我们无法预测具体的海难、空难和交通事故,但是
能够知道其发生的概率,就可以用一定的利益让保险公司承担货物和人身损失的
赔偿责任。

美国部署NMD和TMD,众多科学家发表声明表示反对,布什代表军工企业的利
益,仍然一意孤行推行这一计划。在这个案例中,科学家发表声明就已经尽到了
责任,因为他们的权力到此为止,实际部署NMD的责任只能由握有权力的布什来
负,与科学和科学家无关,尽管NMD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成果。

原文3:“鉴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试验场所和应用对象牵涉到整个自然与社会

系统,新发现和新技术的社会化结果又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且可能正在把人

类和自然带入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过程,直接影响人类自身以及社会和生态伦理,

要求科学工作者必须更加自觉地遵守人类社会和生态的基本伦理,珍惜与尊重自

然和生命,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同时为构建和发展适应时代特征的科学伦理做

出贡献。”

这一段里错误很多。首先“应用对象牵涉到整个自然与社会系统”的并不是
“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古代技术发明同样有此效果。例如,从狩猎采集到农
牧业的技术进步,使我们的整个大地的地貌和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变化比现代科学的“牵涉”要大得多。至于“实验场所”,恰恰是“当代科
学技术”使得“试验”有了专门的“场所”,使其与“整个自然与社会系统”实
现隔离,不再“牵涉”,而此前的传统医学和其他技术发明,试验都是直接在整
个社会中进行的。

“社会化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并不仅仅是当代“新发现和新技
术”,当年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所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样是其发明者所无法预测
的。“人类和自然”的“发展过程”从来就是“不可逆的”,与科学无关。由于
生命的出现,地球大气由还原性成分变成了氧化性成分,是“不可逆”的;恐龙
灭绝和哺乳动物的扩张,也是“不可逆”的。秦始皇变分封为集权,是“不可逆”
的;张勋复辟的失败,也是“不可逆”的证据,这些也都“直接影响人类自身以
及社会和生态伦理”,甚至影响人类能否存在。“不可逆”是自然和人类历史发
展的必然,并无任何特殊之处。反科学势力制造的“不可逆”,也像“双刃剑”、
“负面影响”一样,是污名化科学的专用词汇。

“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隐藏着诸多陷阱,“生态的基本伦理”更是谬
误百出。当今最时髦的胡说——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就是打着“珍惜与尊重
自然和生命”的旗号,直接否认“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谬论,甚至认为人类是地
球的癌症,只有灭绝人类才能保护生态。对于这些歪理邪说,“科学工作者”所
必须做的,绝不是盲目地“遵守”,而是彻底批判和痛加驳斥。“为构建和发展
适应时代特征的科学伦理做出贡献”,只有在充分剖析现存伦理学的各种流派,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彻底清理重新建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原文4:“鉴于现代科学技术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且具有高度专业化和
职业化的特点,要求科学工作者更加自觉地规避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承担起对科
学技术后果评估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工作的一切可能后果进行检验和评估;一
旦发现弊端或危险,应改变甚至中断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能独自做出抉择,应暂
缓或中止相关研究,及时向社会报警。”

“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的绝不仅仅是“现代科学技术”,其他文化领域
概莫能外,而且其负面影响全都大大超过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伦理的风险前文已
经分析过,“道德是个双刃剑”的说法却不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社会伦理的
“负面影响”,也未见伦理学界“及时向社会报警”。政治的“负面影响”是所
有人的切肤之痛,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但是至今也没有政
治学家想出一个可以克服政治的“负面影响”的妙法,世界大小战争不断,仍在
流血。那么伦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可曾“对自己工作的一切可能后果进行检验和评
估”么?没有。因为这是做不到的,没有一个“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的鼓
吹者能预测自己的谬论会给社会带来多少损失。

所谓“对自己工作的一切可能后果进行检验和评估”纯属无稽之谈。科学家
面对的是未知的世界,“可能后果”都在迷雾之中,硬要“评估”只会导致胡说
八道。当贵妇人问法拉第:“电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说:“初生的婴儿有什
么用?”这个比喻很贴切。面对一个婴儿,无论说他将来要升官、要发财还是会
沦为盗匪,都没有任何根据。法拉第不知道多少伏特电压可以电死人,居里夫人
不知道伽马射线照射人体的后果,发明汽车的人也不可能知道现代社会交通事故
的死亡率。对于一个婴儿,只能把他养大,说其他的都没有意义。

“及时向社会报警”也必须考虑这样做的“负面影响”,一次误报的地震预
测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往往会超过一次没有预报的真实地震。这种“报警”最成功
的例子就是基因工程发端时期的报警。虽然这个报警忧虑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基因工程的安全规程已经建立,但由此引发的对基因工程的曲解却不断扩展,甚
至衍生出“基因污染”这样的伪概念,造成社会无谓的争论和损失。从后来的结
果看,当时如果不向社会报警,而在同行中商议解决问题,可能是更为明智之举。

如何看待当代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事实上,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是自然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并非不可逆的。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科技发展,而非过分担忧其潜在的负面影响。4. 关于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原文要求科学工作者自觉地规避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并承担起对科学技术后果评估的责任。然而,这种要求过于苛刻,因为科学家面对的是未知的世...

怎样看待科技的利与弊
答:- 提高生活质量: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医疗技术的进步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人们更加方便地交流。- 提高生产效率: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如自动化技术可以减少人力成本,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促进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如科学研究的发展可以推动人类对世界...

如何看待当代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能事。强调科学“负面影响”的“双刃剑”陈述,就是反科学势力建立的一个“据点”。“负面影响”之说的基本逻辑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所以迷信和科学应该取得同等地位,于是就有了后文的“避免把科学知识凌驾其他知识之上”的说法。这种逻辑就相当于说:刘翔跑不过光速,任何人也都跑不过光速,...

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答: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因历史时期而不同,从技术领先到科学领先发展,从技术与科学分离到科学与技术精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加使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的应用开发之间的时间缩短,尤其系统科学的诞生,导致了自动化、计算机、通讯技术从科技到产业化的迅速转化,而系统科学应用于生物医学又导致了系统生物学与...

科学技术负面作用
答:首先,科技的进步导致人们体力劳动的减少,进而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其次,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可能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科技发展还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科学技术本身只是一项工具,其具体应用取决于人的决策。面对科技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实现社会的持续...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我是反方弊大)
答: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 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正如目前广受关注的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

怎样反驳科技发展弊大于利陈词
答:8: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也在破坏自然,同时带来许多麻烦和对人类的危害,美国科技发达但是留给他们解决的问题很多,这是无形的灾害有时是要用人类的生命来付出代价的。 9: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正如目前广受关注的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

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是什么?
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解放劳动力,提高生活水平的正面作用,当然也会产生一些不好的负面作用,如使人们减少了体力劳动,身体会越来越不健康,一些抗生素的发明,会让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还有带来对环境的危害等等。但是呢关于如何看待它的负面作用,科学技术只是一把工具,具体...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答: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主要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潜在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例如,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使人们更容易获取信息,拓宽了视野,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答:4、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科学技术视为一种消极的力量。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人类如何使用它。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科技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保意识等方式来减少科技对人类和自然的负面影响,发挥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5、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既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