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中西政治,文化,科技对比

作者&投稿:衡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清时期中西科技比较~

有人形象地将这一时期的中西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16世纪,当近代自然科学的曙光初照欧洲大陆时,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也已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昏。这一时期中国影响最大的科技成就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而在西方,16世纪中叶,以哥白尼“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诞生,同时西方的物理学、生物学等也突破了古代的范围,迎来了近代的黎明。
中国科技领域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技术是建立在手工生产的基础上,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科学研究仍主要是采取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西方科技与机器大生产密切相连;理论研究为主,是科学实验的产物。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采用观察、实验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在本质差异上的具体表现。
原因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西方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下,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而中国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
(2)文化教育方面。早在13世纪,西欧各国便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全是为了培养皇权专制的奴才,以儒学为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
(3)思想文化状况。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而西方则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
(4)政治方面。中国的封建专制极力限制和阻挠资本主义发展;西方的专制王权奉行重商主义等措施,客观上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从而推动了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介绍一本小说给你《回到明朝做王爷》,里面中后期部分谈到大量的有关中西文化的差距,好看又能学到东西,并且作者也是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不是空穴来风的说

一、政治上:

1、中国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2、西方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进行资产 阶级革命(英,法,美)。

二、经济上:

1、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统治者重农抑商,实行闭关锁国。

2、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三、文化思想上:

1、中国清朝实行严酷的文字狱,禁锢思想,产生早期民主思想: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思想,西学东渐。

2、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四、科技上:

1、中国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主要采取总结的方法,对传统典籍,成就进行整理与经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 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2、西方集中于天文学理论的研究,采用实验方法,重在对事物发展 规律的探索,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有力的冲击了封建统 治的思想。



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就是这些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杰出代表。这三位思想家都有类似的经历,早年都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都隐居著书立说。但由于治学方法和所学内容不同,他们在思想上、学术上又表现了各自的特点和风格。黄宗羲比较强烈地表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倾向,顾炎武强调学以致用的学风,王夫之把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发展到一个新水平。黄宗羲的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有很大影响。王夫之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要求在学习这三位思想家的特点时,要把教材第214、215页的引文材料看懂,可帮助记忆。
(2) 在学习明、清三位杰出的思想家后,要回忆和联系我国古代四位唯物主义思想家:战国时的荀况(著有《荀子》一书)、东汉时的王充(著有《论衡》一书)、南朝齐、梁间的范缜(著有《神灭论》一书)、明末清初的王夫之。
(3) 科学巨匠和巨著请按教材第216页表格来记,并注意第217页插图及引文。特别要学习三位巨匠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以及他们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说明在科技领域,尽管此时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已有了许多新的突破,但传统的科学技术领域,我国依然走在前列。
(4) 在学习科举、学校、书院等内容时,要和以前学过的唐、宋时的教育联系起来,不要割裂历史单独记忆明清的教育内容。
(5) 优秀古典小说,教材第220页表格列有六部,除掌握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外,重点要认识其价值:《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短篇小说集。
(6) 中国的戏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元杂剧和明传奇,标志着中国戏曲已经达到
了成熟的阶段。
(7) 明代建立了皇家艺术机构——画院。明朝画坛山水、花鸟画占统治地位。特别要知道的是扬州“八怪”。
一、哲学

明清时期,一方面是唯心主义理学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更加盛极一时,成为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另一方面在与唯心主义理学的斗争中,涌现出一些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学者。特别是在明末清初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危机日重的情况下,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经世致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王守仁的“心学”

明前期,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明中期后,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危机的不断出现,使地主阶级感到有必要在哲学思想上作一些改变,王守仁的“心学”即在这样的前提下产生。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担任过刑部、兵部主事等官职,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曾镇压过江西、湖南、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起义,曾总结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体会,故到处集徒讲学。他继承与发展了南宋陆九渊主观唯心论,提出了“心学”。

心学的基本观点是:

△提出“心即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等哲学观点,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吾心” 的产物,离开“心”一切客观事物都不存在。

△主张“致良知” 。良知人人皆有,每个人只要顺着“良知”去扩充善念,发扬“天理” ,即能格除恶念,“致良知”。所谓善念,即要人民忍受压迫剥削,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

△提倡“知行合一” 。他认为知不是来源于行,行只是由知决定的,而二者皆存于‘心’,人们心中起一个念头,即是行。把知、行统一于内心修养,而不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王守仁的哲学思想,在明朝中后期有很大影响,主要哲学著作保存在《王文成公全书》中。王守仁的“心学”,是程朱理学即唯心主义哲学的翻版而已。但他打着反对程朱理学传统思想的旗号,客观上启发了人们的思想。因此,在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出现了一些王学左派,即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学的学者。

李贽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晋江人。他青年时代生活贫困,中年后曾作过20多年小官吏,亲身经了明末的黑暗政治和官场腐败。晚年辞官撰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主要著作。

李贽虽学习于王守仁学派(王守仁——王艮——王襞(比)(艮子)——李贽)。但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是王学左派代表者。

由于李贽表现出来的离经叛道的批判精神,因此遭到封建统治者的迫害。明政府逮捕李贽,罪名是“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1602年,李贽死于狱中,年75岁。他的著作被禁,但“焚者自焚,刻者自刻”,仍广泛在社会上流传。

清初三先生

清初出现了许多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与民主色彩的先进知识份子,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就是其杰出代表,他们被并称为“清初三先生” 。

(1)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大胆地向君权挑战,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在清初严酷的封建专制统治下,有这样激进的思想是可贵的。

(2)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

(3)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在衡阳石船山,故称“王船山” 、“船山先生” 。王夫子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总结与发展了我国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对唯心主义的理学、心学进行了彻底批判。

政治--中国--明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清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西方--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进行资产 阶级革命(英,法,美).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
统治者重农抑商;
实行闭关锁国;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

文化思想--中国--清朝实行严酷的文字狱,禁锢思想;
产生早期民主思想;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思想;
西学东渐;
西方--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科技--中国--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主要采取总结的方法,对传 统典籍,成就进行整理与经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 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西方--集中于天文学理论的研究,采用实验方法,重在对事物发展 规律的探索,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有力的冲击了封建统 治的思想.

大概给你一个框架,我觉得差不多就这些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后,祝你学业有成!

中国 西方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政治 清王朝专制统治腐败 资本阶级统治确立
军事 装备落后,海防松弛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外交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观念 顽固守旧,妄自尊大 开放进取,勇于探索

中国明清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在这几百年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虽然已经给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打上某些烙印,但建立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顽强结合基础上的“超稳定”的封建制度,尚未进入全面瓦解的阶段。而明清两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程度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由于实行科举制度,朝廷可以通过吸收各阶层人士参与政权,从而...

明清文化的特点
答:特点 一.发展缓慢 1.政治: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表明封建制度见去衰落。2.思想 (1)程朱理学呗奉为至尊。(2)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大兴“文字狱”3.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1)图书典籍《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2)科技:徐光启《农...

明清时期中西科技比较
答:脱离社会实际。(3)思想文化状况。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而西方则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4)政治方面。中国的封建专制极力限制和阻挠资本主义发展;西方的专制王权奉行重商主义等措施,客观上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从而推动了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明清在文化、政治和外交政策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些政策对后来的中国有...
答:2、政治上明太祖废除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后来的大学士和内阁在理论上仅是顾问机构,这使得君主施政随意性过大,越到后期,越为失衡。3、外交上明清都先后施行了禁海政策,和外界的沟通渠道较少,从汉唐的开放进取转换为极度内敛,这使得缺乏对外交流的社会日益僵化。

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思想,对外政治,经济,与当时的西方有什么相同,有...
答:政治,中国是封建社会,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思想;中国还是儒家思想,崇倡之乎者也,西方是自由开放,崇倡自然科学技术 对外政治;中国是闭门造车,闭关锁国,沉浸在天朝的幻想中,西方则是对外积极扩张,寻找新的利润,不惜残杀殖民地的当地人民 经济,中国当时的还不错了,特别是明朝的时候,整个...

明清时期的文化状况可以用“承古萌新”来概括吗?历史题
答:可以。明清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承古萌新的特点。在科技领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相继问世;在思想领域,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

明清时代特征
答:明清时代特征:1、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明朝开始废宰相设内阁,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2、经济上: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上:科举考试开始出现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4、对外: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基本走上海禁和闭关锁国的道路。5、商业: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种类增多,国际长途贩运贸易...

明清时期的西学指的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后来,他向明朝皇帝进献《坤与万国权图》,八音琴,自鸣钟等,受到召见,获准留居北京传教。随后,又有一些传教士来华,他们和利玛窦一道,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突出贡献。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

明清时期科技和文学艺术领域发生了哪些相应的变化
答:中国文化线与外国文化线接融,第一次是两汉、魏晋、隋唐时印度佛教文化的进入,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便是唐宋明理学;第二次是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的东来。这次文化交流的意义在于,中国人第一次直接了解到水平已超过自己的外来文化。不过,由于耶稣会士政治上的保守性,他们未向...

明清时期对古典文化进行了哪些大总结?
答:[思路分析]明朝中叶,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明传奇和明清小说蓬勃发展,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西文化产生了激烈的撞击,一些领域开始注意吸收来自域外的学说和技术。[解题过程]一.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