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是从那个节气(或哪天)算起的?

作者&投稿:林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季都分别是哪几个月份划分~

在我国,一般是以3~5月为春季,6~8月算为夏季,9~11月算为秋季,12~2月算为冬季,这就是现在人们习惯概念上的四季。
天文四季纯脆是从天文因素考虑的,它忽略了大气环流和下垫面性质等重要因素,故划分的四季与实际的气候季节变化不怎么符合。
因此,物候学家们根据气温、降水等与农作物生长有密切关系的气象要素的分布状况为依据来进行四季划会,其标准为,以五天滑动平均气温低于10℃作为冬季,10~22℃的作为春季或秋季,高于22℃的作为夏季。
这种以气象要素为依据划分的四季,被叫做气候四季。
虽然气候四季比起天文四季更接近四季的实际气候,但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所以,若要作全国性的气候四季划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一般人们也不容易直观接受。
为了使天文四季和气候能够大致相吻合,所以又出现了天文四季与气候四季相结合的四季划分法,它把天文因素和气候因素进行结合互相补充。

扩展资料:
人对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反应。一年四季出现的不同气候条件,造成人们不同的感受,也就容易发生各种不同的疾病。
春季,暖空气开始活跃,气温逐渐回升,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忽冷忽热的天气经常交替出现,体弱的人难以适应,很容易患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病毒性脑炎,老人支气管炎等病症。北方由于空气干燥,春秋季节风沙天气较多,人们患沙眼病者甚多,轻者流泪,重者发炎。
初夏季节,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占据在我国江淮一带、形成这一地区天气阴沉,细雨连绵,空气湿度很大。由于寒冷、潮湿刺激关节处,引起自身组织抗原性改变,容易发生风显性关节炎,在中老年人中常常有关节和腰腿酸痛症状出现。盛夏季节,气温很高,特别是在强烈日光照射下的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者在酷暑炎热的时候集会等,体内产生大量热量,人体既使大量出汗,仍来不及散热,就会使体温升高,呼吸、脉博加快,发生头昏、眼花、胸闷、心悸、恶心乏力而中暑。如果在烈日阳光下爆晒,因日光红外线照射人体大脑组织、脑膜等易引起头昏,耳鸣,烦燥不安等症状。
秋季,除与春季相同的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外,日间气温仍然较高,但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冷却快,日夜之间温差大,睡眠时很容易着凉,易得伤风感冒,特别是儿童易患肺炎、百日咳,老人易得气管炎等。
冬季,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时,气温骤降,冷空气刺激咽喉,使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容易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等疾病。当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后,室外劳动,手、脚、耳及脸部等局部很容易生冻疮。
参考资料:中国气象局—基础科普

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
立夏(每年5月5或6或7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秋(每年8月7或8或9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冬(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春至(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意思是春分,也就是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
夏至(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秋至(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也就是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冬至(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
晚春指5月;晚夏指8月;晚秋指11月;晚冬指2月

(按公元月日计算)
春季:
2月3--5日交节 [立春(节气),黄经315度];
2月18--20日交节[雨水(中气),黄经330度];
3月5--7日交节 [惊蛰(节气),黄经345度];
3月20--22日交节[春分(中气),黄经 0 度];
4月4--6日交节 [清明(节气),黄经15度 ];
4月19--21日交节[谷雨(中气),黄经30 度];
夏季:
5月5--7日交节 [立夏(节气),黄经45度 ];
5月20--22日交节[小满(中气),黄经60 度];
6月5--7日交节 [芒种(节气),黄经75度 ];
6月21--22日交节[夏至(中气),黄经90 度];
 7月6--8日交节 [小暑(节气),黄经105度];
  7月22--24日交节[大暑(中气),黄经120度];

秋季:
8月7--9日交节 [立秋(节气),黄经135度];
8月22--24日交节[处暑(中气),黄经150度];
9月7--9日交节 [白露(节气),黄经165度];
9月22--24日交节[秋分(中气),黄经180度];
10月8--9日交节 [寒露(节气),黄经195度];
10月23--24日交节[霜降(中气),黄经210度];
冬季:
11月7--8日交节 [立冬(节气),黄经225度];
11月22--23日交节[小雪(中气),黄经240度];
12月6--8日交节 [大雪(节气),黄经255度];
12月21--23日交节[冬至(中气),黄经270度];
1月5--7日交节 [小寒(节气),黄经285度];
1月20--21日交节 [大寒(中气),黄经300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春季:立春为起点,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

夏季:立夏为起点,夏至为中点,立秋为终点;

秋季:立秋为起点,秋分为中点,立冬为终点;

冬季:立冬为起点,冬至为中点,立春为终点。

春夏秋冬分别在几月份?
答:农历:春季1、2、3月,夏季4、5、6月,秋季7、8、9月,冬季10、11、12月。新历:春季2、3、4月,夏季5、6、7月,秋季8、9、10月,冬季11、12、1月。春天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夏天始于“立夏”;秋天始于“立秋”;冬天则始于“立冬”。

春夏秋冬如何划分
答: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1.天文划分法。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

★求助★春夏秋冬是怎样划分的?
答:划分有不同的标准。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划分:一、天文学上:以四个中气即"二至二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它是按我国农历节气的一种分法.二、中国古代:多用"四立"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它也是按农历节气的一种分法.三、在公历(格里历)一般以1月份为...

一年四个季节是如何划分的?
答:气候学上通常以侯平均湿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这样,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共同的温度标准。但是,同一地点,四季必然长短不一;不同地点,同一季节并非同时始终。而且,并非到处都有四季。

四季划分源自哪个国家?
答: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总的来说,“四季”划分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与“二十四节气”有关。因此,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又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夏秋冬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中国古代多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而欧洲和北美洲的很多国家则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初日。天文季节虽然有气候意义,却没有把地理和天气的因素考虑在内。

一年四季是如何区分的(或说说四季的定义),四季交接点都在哪?世界上所有...
答:无论是我国的四季,还是西方的四季,都是按二分二至划分的,它们都有确切的天文含义。两种划分方法本身都是天文上的,因而都不可能全面地考虑气候的特点。按天文上的定义,一年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个季节;同一季节,在不同纬度都有同样的始终。而在气候上,春夏秋冬四季,不一定是长短相等的;同一季节,...

中国的一年四季怎么划分
答:全国各地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四季分明,一年四季分明的地区只有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地区全年无夏天,这里全年都比较冷。海南岛处于我国最南端,一年内只有雨季和旱季,也没有四季之分,全年都是高温炎热的天气。另外,云贵高原南部,如昆明市一年四季如春。

春夏秋冬四季是怎么划分的
答:西方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从天文意义上讲,我国的以四立为划分四季界限更为科学。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从极大值(或...

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怎么划分?
答:在气象学上,划分四季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节气法。 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开始。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这都是以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标准的。还有一种是把3 月至5月划为春季,6月至8月划为夏季,9月至11月划为秋季,12月至下年2月划为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