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和核舟记里的一词多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议字有哪些?

作者&投稿:司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活板和核舟记里的一词多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议字有哪些?~

你好!楼主 灬飞籪.·魂\很高兴为你解答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代,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代。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是个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作。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编辑本段]【《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编辑本段]【注释】  板印书籍(1),唐人尚未盛为之(2)。五代(3)时始印五经(4),已后(5)典籍(6)皆为板本(7)。
  庆历(8)中,有布衣(9)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10),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3)纸灰之类冒(14)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36),其印自落,殊不(37)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8)所得,至今保藏。
  (1)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
  (2)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
  (3)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4)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5)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6)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7)板本:板印的本子。
  (8)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9)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0)钱唇:铜钱的边缘。
  (11)印:印模。
  (12)令坚:使坚硬。
  (13)和(huò):混合。
  (14)冒:蒙、盖。
  (15)范:框子。
  (16)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17)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18)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19)止:只。
  (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22)自:别自,另外。
  (23)具:准备好。
  (24)更(gēng)互:交替、轮流。
  (25)就:完成。
  (26)以纸帖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27)每韵为一帖,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28)奇(jī)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29)旋:随即,很快地。
  (30)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31)文理:纹理,质地。
  (32)兼:又。
  (33)不可取:拿不下来。
  (34)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35)讫(qì):终了,完毕。
  (36)拂(fú):擦拭,掸去。
  (37)殊不:一点也不。
  (38)火:用火。群从(zòng):堂兄弟及侄子辈。 [编辑本段]【诗文翻译】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指活版印刷)的办法是:用粘土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把它拿到火上烤,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如果想要印刷时,先准备好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火烧过的粘土字印,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了,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
  【重点语法】
  (一) 通假字
  1.活板 “板”同“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3.若止印二三本 “止”同“只”
  4. 文理有疏密 “文”同“纹”
  (二) 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 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
  2.火烧令坚 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3.用讫再火令药熔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4.则以纸帖之 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三) 一词多义
  1.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 (6)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
  (2)皆为板本 动词,是 (7)极为神速 动词,算是
  (3)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 (8)每韵为一帖 动词,做
  (4)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 (9)不以木为之者 动词,刻制
  (5)满铁范为一板 动词,成为 (10)为予群从所得 介词,被 ,被动用法
  2.以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
  (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
  (3)以一平板按其面 介词,用,拿
  (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
  (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介词,用
  3.其
  (1)其法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指铁板的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 代词,那些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代词,他的
  4.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 代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这”; 代指“铁板”
  (3)持就火炀之 代指“铁板”
  (4)更互用之 代指“两块铁板”
  (5)则以纸帖之 代指不用的字模
  (6)旋刻之 代指“奇字”
  (7)不以木为之者 代指活字模
  (8)以手拂之 代指字模
  5.帖
  (1)则以纸帖之 动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 名词,标签
  6.就
  (1)持就火炀之 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 动词,完成
  7.若
  (1)不若燔土 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 如果
  8.火
  (1)以草火烧 名词作状语,用火烧
  (2)再火令药熔 名词作动词,用火烧
  (四)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火烧令(之)坚 省略“之”,代指字模
  (2)持(之)就火炀之 省略“之”,代铁板
  2.被动句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为……所……”表被动的句式
  (五) 重点实词提示
  盛、和、冒、范、持、炀、砥、具、更互、就、奇字、旋、文理、燔、讫、拂、殊不
  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布衣毕升( ) 以松脂、蜡和纸灰( )�就火炀之( ) 更互用之( )每韵为一帖( ) 兼与药相粘(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五代始印五经(印: )
  其印自落(印: )
  密布字印(印: )
  ②不以木为之者(以: )�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 )�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冒之(以: )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板印书籍 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4.朗读下面几句话,看在什么地方略加停顿才恰当。�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③用讫再火令药熔。�
  ④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说说下面加点字古今不同的意思。�
  ①冒: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古: 今:
  ②自:一板自布字�
  古: 今:
  ③文:文理有疏密�
  古: 今:
  6.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 ”说明字是活的;“ ”说明排版是活的;“ ”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说明捡字是活的;“ ”说明做法也是活的。
  读选文,回答问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7.这段文字选自沈括的《 》,介绍的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 。沈括的这部著作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 ”。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持就火炀之 就:
  瞬息可 就:
  ②满铁范为一板 为:
  不以木为之者 为:
  9.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10.这段文字中介绍说:活板的排版共有下面五个步骤,它们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的字母按先后顺序写在横线上。�
  A.以火熔药 B.用药物蒙盖铁板 C.按平版面�
  D.设置铁板 E.排列字印�
  顺序应为: 。
  11.选文在介绍了活版印刷出现的年代及其发明者后,又分别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活版印刷术?�
  ①
  ②
  ③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拆板四大工序。�
  B.文段交代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是\'活\',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火炀\'。
  13.如果向别人介绍活版印刷术的优越性,你打算从哪几方面介绍?请你依次简要列出。
  第二部分:
  陨星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火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尽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14.解释下面两组一字多义的词。�
  ①见:见于东南( )
  远近皆见( )
  ②发:发其窍( )
  游人到则发视( )
  15.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字所指代的内容。�
  ①重亦如之( )
  ②州守郑伸得之( )
  ③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
  16.上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他所观察到的陨星?��
  17.你有手工、航模等制作的经历吗?选择其中一种手工或航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多角度说明其特征。
  第三部分:
  18.仿照例句,请写一个句子: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提示:可以把知识、友谊、青春等作为写的对象]
  19.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①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这个人物是 。
  ②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个人物是 ?

通假字
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3.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4.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5.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7.右手攀右指(指——通“趾”,脚趾头。攀——通“扳pān”,扳着。)
一词多义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2.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加上,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刻有)
4.可:
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5.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6.木:
能以径寸之木 (圆木)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7.者:
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8.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9.扇: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10.启: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11.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启窗而观(连词,然后)
12.以:
能以径寸之木 (用)
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13.语:
如有所语(说话)
此中人语云(告诉)
14.盖:
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15云:
盖大苏泛赤壁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此中人语云(说)
古今异义
1、卧右膝:卧
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2、其两膝相比者:比
古义:靠近。
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3、高可二黍许:可
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
古义:通“拣”,挑拣。
今义:简单,容易。
人物:古义:人和物

今义: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古义:尚,还。
今义:曾经
高可二黍许:许
古义:左右
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
约八分有奇:奇
古义:零数
今义:不成双的(跟“偶”相对)
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核舟记
词类活用
  篛篷覆之 (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篛篷。)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形容词,梳着椎形发髻)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长长的胡须。)   石青糁之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一字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刻有)   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2.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1.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2.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者:1.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2.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以:1.能以径寸之木 (用)   2.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语:1.如有所语(说话)   2.此中人语云(告诉)   盖:1.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火板
古今异义
  1、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古意:(戴着)高高的帽子。今意:峨眉山之顶   髯:胡子。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   今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4、高可二黍许: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意:通“拣”,挑拣。   今意:简单,容易。
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 “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   2.火烧令坚 “火”,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3.“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木格”   4.用讫再火令药熔 “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5.则以纸帖之 “帖”,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一词多义
  1.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   (2)皆为板本 动词,是   (3)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   (4)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   (5)满铁范为一板 动词,成为   (6)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   (7)极为神速 动词,算是   (8)每韵为一帖 动词,做   (9)不以木为之者 动词,刻制   (10)为予群从所得 介词,被 ,被动用法   2.以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   (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   (3)以一平板按其面 介词,用,拿   (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   (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介词,用   3.其   (1)其法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指铁板的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 代词,那些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代词,他的   4.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 代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这”; 代指“铁板”   (3)持就火炀之 代指“铁板”   (4)更互用之 代指“两块铁板”   (5)则以纸帖之 代指不用的字模   (6)旋刻之 代指“奇字”   (7)不以木为之者 代指活字模   (8)以手拂之 代指字模   5.帖   (1)则以纸帖之 动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 名词,标签   6.就   (1)持就火炀之 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 完成   7.若   (1)不若燔土 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 如果   8.火   (1)以草火烧 名词作状语,用火烧   (2)再火令药熔 名词作动词,用火烧   9.印    (1)每字为一印 名词,字模   (2)欲印 动词,印刷   10.自   (1) 已自布字 另外   (2)其印自落 自己   11.已   (1)已自布字 已经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以后
古今异义
  (1)其两膝相比者   比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对比   (2)矫首昂视   矫 古义:举   今义:矫正   (3)曾不盈寸   曾 古义:尚,还   今义:曾经
通假字
  1.活板 “板”同“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以后   3.若止印三二本 “止”同“只”   4. 文理有疏密 “文”同“纹”

一次多用:为,以,之,帖,就,火

活板和核舟记里的一词多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议字有哪些?_百度知 ...
答:一词多义 1.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 (2)皆为板本 动词,是 (3)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 (4)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 (5)满铁范为一板 动词,成为 (6)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 (7)极为神速 动词,算是 (8)每韵为一帖 动词,做 (9)不以木为之者 动词,刻制 (10)...

急急急谁有活板和核舟记的一词多义
答:(2)皆为板本 动词,是 (3)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 (4)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 (5)满铁范为一板 动词,成为 (6)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 (7)极为神速 动词,算是 (8)每韵为一帖 动词,做 (9)不以木为之者 动词,刻制 (10)为予群从所得 介词,被 ,被动用法 2.以 (1)...

活板文言文一词多意
答:1. 活板和核舟记里的一词多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议字有哪些 核舟记词类活用 篛篷覆之 (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篛篷。)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形容词,梳着椎形发髻)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长长的胡须。) 石青糁之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卧右膝,诎右臂支...

《活板》与《核舟记》的考点是什么?
答: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文章采用“总—...

《核舟记》的文言文总结!急!在线等!!
答:(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整理
答: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整理如下:1、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养(衣食所安)卑:低下(非天质之卑) 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2、毕: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全部...

求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爱莲说 陋室铭的一词多意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和词 ...
答: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蔓、枝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2香远益清(形容词远,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形容词清受副词益修饰,用作动词)古今异义词:宜乎众矣(宜: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为:合适,应当.)<<核舟记>> 通假字: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活板中的一词多用
答:活板:板同版 已后:同以后 《活板》的通假字不多~《核舟记》的比较多~~

核舟记 练习题及字词翻译
答:6、多义词辨析:7、词类活用: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六、翻译下列句子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

活版文言文语言现象
答:3. 初二文言文《马说》《陋室铭》《核舟记》《活版》 《马说》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