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方民歌的特色各是什么

作者&投稿:系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民歌的分类: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方法。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三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中国民歌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中国民歌的发展轨迹:
由于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劳动人民在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被人看不起的,他们的歌也就遭受到同样的命运。甚至在元、明、清三代屡遭帝令禁唱。有关它的历史很少有文字记载。从出土文物考察,有关古代乐器的较多,而歌唱活动的较少。青海大通县出土的那个有歌舞图像的陶盆实在非常宝贵,它显示的是六千年前母系社会的图腾崇拜歌舞活动。在原始时期歌与舞是结合在一起的。直至今天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持歌舞不分的古老传统。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淮南子》这本书上,曾提到古人抬木头时唱着劳动号子,可见早期民歌与劳动紧密相连。从兄弟民族来看,如阴山岩画上的歌舞图像、瑶族的《盘王歌》、苗族的《古歌》、满族的《萨满调》等,又可看出原始民歌与巫等原始宗教活动有关。
有关古代的民歌,实际音响已不可能再现,只有它的歌词,从古代文学著作中可见到一些。至于曲谱是没有的,因为民歌一直是口头传唱,就是有了记谱法以后,劳动人民也不用它。宜到19世纪末才有民俗学家用工尺谱记录几首民歌。全面、有计划的搜集、整理、记录、出版民歌只有在新中国才成为现实。从历史上看民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小曲、俚曲、小令、俗曲、时词以及明、清时代常以山歌泛指各种民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词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五百年间流行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它的鲜明特点是运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在形式与语言的整齐划一上,不难看出这是经过选择、加工整理过的。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另一部长江流域的民歌集《楚辞》,这是一部在长江中游古代巫歌的基础上经过伟大诗人屈原整理加工的歌词集。它的突出特点是充满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富于想象,它开始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且把《诗经》的四言体民歌发展成一种句式自由,韵脚多变的“骚”体歌,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到了汉魂六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的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里,汉《乐府》民歌实际是淮河流域、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各地民歌的汇合。这时已经有了故事歌,如《孔雀东南飞》、《本兰从军》等故事歌,其内容大多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以及封建礼教下的家庭悲剧。这样的故事从公元初流传至今,几乎家喻户晓。不但有民歌形式演唱,而且成为戏曲的著名剧目,可见其影响之深。乐府民歌的突出特点是不仅文字部分经过整理,而且在音乐方面得到当时汉代著名音乐家李延年的加工,配上丝竹乐器伴奏,称之为相和歌。
从《诗经》民歌到汉乐府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古代早期,其内容之丰富,表现力之强烈,已相当完美,可以想象到在此之前,民歌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原始时代。在原始时代音乐文化无专业可言,到奴隶社会,奴隶主有了专为他们享乐的乐奴,才开始有了分化。真正划分为专业音乐与民间音乐两个范畴还是到了封建社会,有了专为帝王、贵族的祭祀、仪礼、宴会、娱乐等演奏、演唱的人员,尤其是有了记谱法与专业作曲人员,才逐渐形成了明显的文野界限。在我国从汉代逐浙有了专业与民间音乐之分,汉代以后,也就很少再有由官方组织编纂的民歌集了。早期民歌的音调是否今天仍然存在很难确认,但是如今流传在湖北秭归县纪念屈原的划龙船歌(包括《起桨》、《游江》、《竞渡》)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古老船歌(包括《摇橹号》、《拉纤号》等)的音调恐怕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吧!也许就是千古遗音。
从汉代到隋、唐当中有一个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在历史上这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歌明显的分为南朝民歌(南方民歌)与北朝民歌(北方民歌)两大部分。这一时期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不论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还是南方民歌的清新、活泼,都不是单一民族风格色彩。这种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在今天现存的南北民歌中仍然能分辨出其深远的影响。
唐代(公元618——907),宋代(公元960——1279)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兴盛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边疆民族的歌舞艺术大量传入中原,对于中原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显然内外文化交流对音乐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唐代的专业音乐有了很高的成就。唐、宋以宋民间音乐中的说唱与戏曲逐浙形成。有关唐代的民歌,我们从敦煌所藏曲子中可以找到一些,如《五更啭》之类。另从当时流传的《竹枝歌》也可了解一、二,竹枝歌是兴起于长江中上游巴渝一带的一种自由吟唱抒情山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白居易都吸收过这种民歌因素,写过一些文人创作的《竹枝歌》。直至今天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的田歌中还能找到《竹枝歌》的曲式结构痕迹。宋代的“曲词”很盛行,当时这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新型演唱形式。元代(公元1206——1368)以“小令”闻名,“小令”是民歌的一种,现今西北地区的民歌仍有以“令”命名的山歌。元代的小令流传后世的很少,元代统治者对民间带有不满与讽刺时事为内容的民歌,视如洪水猛兽,严禁传唱。
明代(公元1368——1644),清代(公元1644——1911)是封建社会的末期,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中、小城镇市民阶层兴起,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民思想异常活跃,民歌特别兴盛,其数量之多,人民性之强烈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已有半职业艺人演唱民歌小曲。到清代晚年(1848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反封建,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成了近代民歌的时代特点。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文学家搜集编辑的民歌歌词集,如黄遵宪的《客家山歌》、冯梦龙的《吴歌》、李调元的《粤讴》以及华广生的《白雪遗音》等。由于个人的偏爱,这些民歌集在品种上大都偏重于民间抒情民歌。其中不少民歌今天仍在民间传唱。更值得提出的是清代著名民间

南方民歌和北方民歌有什么特点
答:1、南方民歌 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那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与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2、北方民歌 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

南北朝民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6、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

我国西北地区民歌的特点
答:“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西北民歌的代表—“信天游”“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陕北民歌受到地域...

...少数民族民歌作比较,总结出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答: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的东南部林区。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

比较南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答: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代表作是叙事长诗《木兰诗》。题材内容: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因北朝社会战事频繁,所以北朝民歌中反映战争的诗也比较多,还有不少反映游牧生活、羁旅行役、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也有一些反映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作品,但...

南北民歌对比分析
答:南北民歌特点 北方民歌以朴实直白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旋律和豪放热情的节奏为特点,表现出北方人民的豁达和热情。南方民歌则以细腻婉转的旋律、柔和抒情的音色和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表现为特点,表现出南方人民的细腻和柔情。这些差异使得南北民歌各具特色,成为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两朵璀璨奇葩。

北方民歌与南方民歌的异同
答:1、语言特点不同 (1)北方民歌:北方民歌字多,咬字棱角分明。(2)南方民歌: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咬字细巧柔和,善用比、兴,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2、节奏不同 (1)北方民歌:北方民歌速度快而紧凑,乐句短而呼吸应快速灵活。(2)南方民歌:南方民歌速度较慢而从容,乐句长而气息...

南北朝民歌的特点
答:一、南北朝民歌的背景与特点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但也是中国音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南北朝民歌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南北朝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而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南北朝民歌的题材广泛,...

南北方民歌有什么异同
答:特征:南方民歌旋律委婉细腻,北方民歌高亢嘹亮!中原的民歌大多是五声调式,少数民族的就多元化一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新疆的,节奏多是切分,等等~太多了,我总结不完呢?他们的不同风格特征是因为地域性等多种原因影响!你要答案是不是考试的啊~~和我们上的民间音乐概论书的内容一样~我在有限的...

南北朝民歌有什么特点?
答:北朝民歌是北朝诗歌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分。它直承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既有牧歌、恋歌,亦有战歌,广泛地反映了北方的社会现实和北方人民的生活命运、精神气质,形成豪放刚健的风格。南北朝民歌内容有别,风格各异,但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汉乐府之后民歌创作的又一次高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