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历史

作者&投稿:戊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可可岛上的珍宝在历史上是怎样记述的

苏格兰作家斯蒂文森的著名小说《金银岛》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岛为背景写的,该岛位于距哥斯达黎加海岸480千米的海中,曾是17世纪海盗的休息站。

海盗们将掠夺的财宝在此装装卸卸,埋埋藏藏,为这个无名小岛平添了神秘色彩。据说岛上至少埋有6处宝藏,其中,最吸引寻宝者的是秘鲁利马的宝藏。

自从1535年西班牙殖民头子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占领秘鲁直到1821年秘鲁独立,利马始终都是南美西班牙殖民地总督的驻地。当年,殖民军到处大肆杀害印第安人,并从他们那里搜刮了大批金银饰物,聚敛到利马,然后定期装船运回西班牙。

所以,利马号称富甲南美洲。 1820年,当被称为“解放者”的秘鲁民族英雄玻利瓦尔所率领的革命军即将进攻利马时,利马的西班牙总督仓皇出逃。

他将多年搜刮的财宝,包括黄金烛台、金盘、真人般大小的圣母黄金铸像装上一艘“亲爱玛丽”号的帆船上逃走。不料,到了海上,船长汤普逊见财起意,杀死了西班牙总督。

为了安全起见,船长将财宝藏进了可可岛上的一个神秘的洞穴内。这主要是因为几个世纪以来,可可岛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有助于摆脱任何海上监控和追踪,成为南美洲海盗们一个颇有吸引力的避风港。

汤普逊将船上的主要财宝小心翼翼地埋藏在可可岛之后,毁掉了“亲爱玛丽”号帆船,与船员们分乘小艇去了中美洲。 他们谎称在海上遇到了无法抗拒的狂风暴雨,船触礁沉没了。

但是,尽管汤普逊大肆宣扬了很久,他的海盗行为还是被完全识破了。他的同伙们在酷刑下供出了实情,并受到了惩罚。

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汤普逊一直没有找到适当机会重返可可岛取走宝藏。1844年,汤普逊病人膏肓,也许为了摆脱良心上的谴责,在临死前他向自己的好友基廷透露了可可岛上的藏宝秘密,并且给了基廷一份平面图和有关藏宝位置的资料。

基廷按照汤普逊所说的,先后3次登上可可岛,带回了价值5亿多法郎的财宝。但是“亲爱玛丽”号船上的主要财宝却始终没能找到。

后来,基廷又将可可岛的秘密告诉了好友尼科拉•菲茨杰拉德海军下士。由于菲茨杰拉德太穷,就一直没有雇船去可可岛寻宝。

菲茨杰拉德临死前,将藏宝情况告诉了柯曾•豪上尉。 不过,柯曾•豪上尉也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可可岛。

就这样,有关可可岛上藏宝的资料年复一年地遗赠着、传递着,后来还被盗窥过、交换出售过。神秘的宝藏诱惑着众多人前往可可岛,试图找到船长的藏宝。

也许太神秘,也许太虚假,也许太隐蔽,这些传说中的宝藏仍然不见天日,依旧使人着魔。 1927年,法国托尼•曼格尔船长得到了藏宝资料。

他带着得到的这些资料,曾于1927年和1929年两次去可可岛上寻找藏宝。托尼•曼格尔经过分析认为,汤普逊的那笔财宝就埋在希望海湾南边和石磨岛西北边的海下。

他在那里还确实找到了一个在落潮时近一个小时里可以进人的洞穴。 而在那个地方,水流特别急。

他在洞里寻宝的时候差点被淹死,拼命挣扎了半天总算回到了岸上。他以为“这是对藏宝寻找者的诅咒”,从此再也不敢去那里冒险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可可岛藏宝的资料越来越多,而且都自称是可靠材料。美国洛杉矶一个有钱的园艺家詹姆斯•福布斯拥有一份藏宝图。

他曾经带着现代化的先进器材5次去过可可岛,遗憾的是,最终一无所获。1978年,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使所有寻宝者目瞪口呆:哥斯达黎加 ***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封闭了可可岛,严禁任何人挖掘。

然而这之中又隐藏了一个怎样的新秘密呢?当年利马城里的无价之宝究竟藏在哪里呢?它们会永远被埋葬吗?也许它们仍然沉睡在可可岛上某个神秘的角落。

咖啡的历史是怎样的

西方人都熟知咖啡有三百年的历史,然而在东方,咖啡在更久远前的年代已作为一种饮料在社会各阶层普及。

咖啡出现的最早且最确切的时间是公元前8世纪,但是早在荷马的作品(希腊诗人,生卒年有争论,一较权威说法是生于公元前744年---译者注)和许多古老的 *** 传奇里,就已记述了一种神奇的,色黑,味苦涩,且具有强烈 *** 力量的饮料。公元10世纪前后,阿维森纳(Avicenna,980-1037,古代 *** 世界最杰出的集大成者之一,是哲学家,医生,理论家等---译者注)在用咖啡当作药物治疗疾病。

还有一个源自15世纪的奇特故事,传说一个也门牧羊人看见一群山羊从一丛灌木上衔落色泽微红的浆果,很快这些山羊变得焦躁不安,兴奋不已,这个牧羊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一位修道士(在中东和西方古时修道士是掌握知识的上层阶级---译者注), 这位修道士将一些浆果煮熟,然后提炼出一种味苦,劲足的,能驱赶困倦和睡意的饮料。

可可岛宝藏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可可岛位于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太平洋沿岸以南600千米的海面上,面积只有24平 方千米,风景秀丽,是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关于可可岛,有一个十分诱人的传说——岛上埋藏着大量的金银珠宝,事实上,这才是该岛闻名遐迩的根本原因。有关岛上神秘财宝的传说很多,说法虽不一致,但大同小异。

从1535年西班牙殖民头子弗朗西斯科•皮扎罗占领秘鲁开始,利马一直被作为南 美西班牙殖民地总督的驻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21年。当年,殖民军在南美肆无 忌惮地残杀印第安人,大量掠夺当地的金银财宝,并将其聚集在利马,然后定期用船只装运至西班牙。

当时有人说利马连大路都是由“金银铺砌而成”,这当然有夸张的成分, 但说利马富甲南美却一点不假。当科克伦勋爵在海上击溃了西班牙人的三诡战舰“埃斯梅拉达号”和其他几艘战舰后,圣马丁将军也很快兵临利马城下。

趁西班牙人大乱之 际,以威廉•汤普森为首的英国海盗洗劫了秘鲁太平洋港口城市卡亚俄,并且先于圣马 丁的船队,带着劫掠的大批金银珠宝逃离卡亚俄港。据史料记载,这批宝物价值连城, 共计24大箱,其中包括大量金币、金杯、一尊圣母玛利亚金像以及其他数不胜数的金银首饰和宝石。

汤普森船长在“玛丽•迪尔号”满载着乘客和贵重物品起航后,改变了主意,他没有将船开往西班牙港口城市加的斯,而是径直往北驶去。他在船员们的协助下,把船上 的乘客统统杀死并残酷地扔进了大海,从此“玛丽•迪尔号”成了一艘名副其实的海盗 船。

经过一番考虑后,汤普森决定往可可岛进发。汤普森的考虑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 几个世纪以来,可可岛与世隔绝,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他能够轻易地摆脱任何海上 监控和追踪,这对南美洲海盗们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

汤普森小心翼翼地将船上的 主要财宝埋藏在可可岛,然后将“玛丽•迪尔号”帆船毁掉,与船员们分乘小艇去了中 美洲。也许是为了摆脱良心上的谴责,汤普森在临死前,决定向一个人透露可可岛上的藏宝秘密,他选中了自己的好友基廷,并将一份平面图和关于藏宝位置的资料交给了他。

基廷曾3次登上可可岛,带回的财宝价值5亿多法郎,但他始终没能找到“玛 丽•迪尔号”船上的主要财宝。后来,基廷又向好友尼科拉•菲茨杰拉德海军下士说了可可岛的秘密。

这位海军下士很穷,甚至没有足够的钱购买一条船,所以他一直没能去 可可岛。菲茨杰拉德临死前,又将藏宝情况告诉了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柯曾•豪上尉。

由于种种原因,柯曾•豪上尉也没能去成可可岛。有关可可岛上藏宝的资料就这样一 次又一次地不断传递,一份菲茨杰拉德根据基廷提供的情况写成的资料,至今保存在 澳大利亚悉尼的“海员和旅游者俱乐部”里。

1927年,法国托尼•曼格尔船长复制了这份资料,并于1927 ~ 1929年两次去可可 岛上寻找宝藏。汤普森是在1820年用一个八分仪埋藏这笔财宝的,因为它有很大偏差, 这种八分仪在1820年藏宝之后就被回收不再使用了。

根据1820 ~ 1823年的航海仪表 资料,托尼校正了汤普森的某些数据,并确信汤普森的财宝就埋在希望海湾和石磨岛附 近的海岛。托尼•曼格尔找到一个洞穴,它只有在落潮时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可以进 人。

他独自一人进人,但洞穴水流很急,当他竭力在水下排除洞外杂物时,洞口的水越 来越多,差一点将他淹死。经过一番挣扎,最终回到岸上,他把这个看成是“对藏宝寻 找者的诅咒”,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去那里冒险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可可岛藏宝的资料也越积越多,虽然他们都自称是可靠的。曾有无数寻宝人满怀希望去可可岛探宝,结果却总是空手而归。

几经折腾,原来风光旖旎的小岛已被折磨得满目疮痍,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近,为保护岛上的植物资源,哥斯达黎加 *** 从长远利益出发,决定禁止人们到可可岛上探宝。

同时 *** 也相应地提高了旅游者在可可岛上应交纳的税金和船只的停泊费,前一项由原来的1.2美元增加到15美元,后一项则由每天15美元增至100美元不等。这些措施虽然能大大限制旅游者的活动,却不能阻挡人们对可可岛宝藏的向往。

可可托海地理位置,历史,特色,风俗

可可托海镇位于新疆 *** 尔自治区北部富蕴县城东北48公里的阿尔泰山间。

额尔齐斯河刚好从镇中穿流而过,便是镇名的来历。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

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这里是全国第二冷极,富蕴的水电部门测出了零下60℃的数据,但未被认可。

而在此期间,黑龙江的漠河气象站也测出零下60℃的低温,于是漠河便被定为中国第一寒冷区,而富蕴就只有屈居第二了。 人口现状 可可托海镇处于矿区,矿务局人口占多数,到2000年底全镇居住总人口为60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14人,由汉族、哈族、维族、 *** 等十七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2300人,占38.24%,哈族2457人,占40.85%,维族835人,占13.88%, *** 336人,占5.58%,其它少数民族86人,占1.42%。

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牧民,他们住的木屋墙很厚,屋内生有熊熊炉火,很暖和。物产概况 (1) 矿产资源:可可托海镇有世界著名的"三号"矿脉,被世界公认为稀有金属"天然陈列馆",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可可托海镇还盛产海蓝、碧玺、石榴石、芙蓉石、玉石、水晶等多种宝玉石。

(2) 野生动物、药用植物资源:可可托海镇东、西、北部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中草药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中草药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党参、三七、百合、赤芍、野罂粟、麻黄草、柴胡、五灵脂等;野生动物有雪貂、雪鸡、鹿、野猪、柴貂、灵猫、旱獭、棕熊、雪兔、松鼠等,还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北极鲑、哲罗鲑鱼。旅游资源 在距可可托海镇镇10公里处有1931年8月11日地震遗留下的一条规模宏大的地震断裂带,它是世界上最罕见、最完好的断裂带之一;有申报国家级含几十种矿物质的3号矿坑地质遗迹;额尔齐斯河水源头自然风光;伊雷木湖湖水清澈透明,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度假的好去处;独特的冬季冰雪资源,有神钟山、大石门、小石门、温泉、神泉、仙人洞、奇山怪石等,也是寻找碧玺、海兰、水晶、雪莲、冬虫夏草等宝地。

气候资源(1)春季(4-5月):干旱多风,温度变化大。降水少。

(2)夏季:(6-8月):夏季短、少炎热。光照强、昼长夜短。

山区夏季凉爽,月平均气温小于20℃。 (3)秋季(9-10月):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每月晴天日数平均为21~29天;降水较夏季显著减少,阿尔泰山区7月底即见初霜。

初雪日在9月底10月初,9月下旬至11月由阿尔泰山区向南至河谷平原先后形成冻土。 (4)冬季(11月~翌年3月):冬季严寒漫长,积雪厚。

阿尔泰山区东部的青河、可可托海一带,冬季各月平均气温均低于零下20度,其中,可可托海最冷。历史沿革 可可托海镇是依托新疆稀有金属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工业小城镇,此镇曾是富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该地三十年代初为游牧区,当时河两岸山清水秀,苍松、翠柳、白桦交错葱郁,为此哈萨克族牧民称之为"可可托海",语意为绿色的丛林。1935年在此地发现稀有金属矿藏,1951年由中苏合营成立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矿管处,开始大规模开采,到1955年苏方撤离时已基本形成一个矿山集镇,遗留下许多俄式建筑,是一个具有五十多年稀有金属矿产品生产历史,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稀有金属矿山企业,人口最多时达到3万余人。

可可托海黑色金属居全疆之首,全国第二,特别是稀有金属、重金属闻名遐迩,可可托海镇辖区内稀有金属矿早在建国初期便响誉海内外,被称为世界第四大露天矿的“三号矿脉”,含有钽铌、钾、硅等84种矿物,被中外专家称之为“天然矿物陈列馆”。60年代,从三号矿脉开出的矿石就占了我国还苏联外债的三分之一。

“三号矿脉”经几十年的开挖,现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坑,好似一顶草帽,最深可达200余米,“三号矿脉”现已通过申报获得“国家级地质公园”称号。城镇特点 可可托海镇拥有大量的俄式建筑,有历史文化名镇的美称,2004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冬寒夏凉,曾有“中国寒极”之称,是盛夏休闲避暑的理想去处,周边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矿产资源,可可托海东沟旅游风景区是继哈纳斯之后又一处值得开发的精品级风景区。 可可托海镇交通便捷,物业通畅为富蕴县最为繁华的商业流通乡镇,其文化昌盛,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

自建镇以来,可可托海镇现存40余处俄式历史建筑,其建筑工艺精湛,独具一格,影响深远。 可可托海镇山水资源非常丰富,环境优越、气候宜人、四面环山,特别是东部——额尔齐斯河大峡谷,那里山环水绕、奇石怪岩,尤其是笔直耸立在额尔齐斯河畔的一座酷似一口大石钟的石山,更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人感慨万分,无比神往。

西部有水草丰腴,辽阔无际的夏季牧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伊犁木湖离镇区约2公里处,可可托海电站就建在深136米的石山之下,这里还有1932年发生8级大地震因山体塌陷而留下的约300公里长的地震断裂带;经过这 些年的宣传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额河源、神钟山、“三号矿脉”、夏季牧场、地震断裂带为代表的景点;前几年在额尔齐斯河发现了一枚奇石,约1cm3大小,晶莹透明的结晶体,。

可可原产于哪里

可可豆(Cocoa)原产于南美洲,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历史

巧克力最早是墨西哥人制作的。15世纪初期,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多·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当地的阿兹特克国王正在饮用一种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一种饮料。科尔特斯品尝后在1528年带回西班牙,并且在西非的一个岛上种植了可可树。西班牙人将可可豆磨成粉,加入水和糖,加热后制成的饮料被称为“巧克力”。这种饮料非常受欢迎。不久制作这种饮料的方法被意大利人学会,并且很快传遍了欧洲。

1642年,巧克力被作为药品引入法国,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被托马斯·杰斐逊赞为“具有健康和营养的优点”。 1847年,巧克力饮料中被加入可可脂,制成如今人们熟知的可咀嚼巧克力块。 1875年,瑞士发明了制造固体巧克力的方法,从而有了现在所看到的巧克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 了巧克力的生产,巧克力被运到战场分发给士兵。

制作

可可豆经发酵、干燥、烘焙、研磨,制成可可汁。可可汁可制成可可油与可可粉,或选高品质的粗制可可汁经进一步加工制成巧克力。

巧克力的历史

巧克力是拉思科发明的。

早在16世纪初,可可豆就被哥伦布从南美洲带到了欧洲,可是到了16世纪30年代初,可可才在欧洲受到广泛的欢迎,并生产出了巧克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欧洲人重新认识可可了呢? 这里面还有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呢。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险家科尔特斯为首的探险队进入墨西哥腹地。旅途艰辛,队伍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一个高原。

队员们个个累得腰酸背疼、筋疲力尽,一个个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动弹。 正在这时,从山下走来一队印第安人。

友善的印第安人见科尔特斯他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立刻打开行囊,从中取出几粒可可豆,将其碾成粉末状,然后加水煮沸,之后又在沸腾的可可水中放入树汁和胡椒粉,顿时一股浓郁的芳香在空中弥漫开来。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给科尔特斯他们。

科尔特斯尝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难喝!”但是,考虑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礼节,科尔特斯和队员们还是勉强喝了两口。 没想到,才过了一会儿功夫,探险队员们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体力得到了恢复!惊讶万分的科尔特斯连忙向印第安人打听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将配方如实相告,并得意地说:“这可是神仙饮料啊!” 1528年,科尔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国王敬献了这种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饮料,只是,考虑到西班牙人的饮食特点,聪明的科尔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树汁和胡椒粉。

“这饮料真不错!”国王喝了连声叫好,并因此封科尔特斯为爵士。 从那以后,可可饮料风靡了整个西班牙。

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为经营可可饮料而发了大财。 一天,拉思科在煮饮料时突发奇想:调制这种饮料,每次都要煮,实在太麻烦了!要是能将它做成固体食品,吃的时候取一小块,用水一冲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里就能吃,那该多好啊! 于是,拉思科开始了反复的试验。

最终,他采用浓缩、烘干等办法,成功地生产出了固体状的可可饮料。拉思科将他的固体状可可饮料叫作“巧克力特”。

拉思科发明的巧克力特,是巧克力的第一代。 西班牙人是很会保密的。

他们严格保密可可饮料的配方,对巧克力特的配方也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后的1763年,一位英国商人才成功地获得了配方,将巧克力特引进到英国。

英国生产商根据本国人的口味,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奶酪,于是,“奶油巧克力”诞生了。 奶油巧克力,是巧克力的第二代。

当时,巧克力的味道虽说不错,但因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无法与水、牛奶等融为一体,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爽滑。直到1829年,荷兰科学家豪威发明了可可豆脱脂技术,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于完美。

这就是巧克力的第三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享用的。



可可原产于哪里?
答:可可豆(Cocoa)原产于南美洲,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史 巧克力最早是墨西哥人制作的。15世纪初期,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多·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当地的阿兹特克国王正在饮用一种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一种饮料。科尔特斯品尝后在1528年带回西班牙,并且在西非的一个岛上种植了可可树。西班牙人将可可豆磨...

绿色黄金的可可历史
答:16世纪上半叶,可可通过中美地峡传到墨西哥,接着又传入印加帝国在今巴西南部的领土,很快为当地人所喜爱。他们采集野生的可可,把种仁捣碎,加工成一种名为“巧克脱里”(意为“苦水”)的饮料。16世纪中叶,欧洲人来到美洲,发现了可可并认识到这是一种宝贵的经济作物,他们在“巧克脱里”的基础上研...

巧克力的历史和各地巧克力的文化
答:1824年,约翰·吉百利(John Gadbry)在伯明翰开了一间食品店,出售巧克力饮料和可可; 1831年,阿隆索·纳赫尔(Alonso Nagel)在西班牙第一大港口城市毕尔巴鄂(Bilbo)的阿特苏里区(Atxuri)开设了第一家"蒂奥莎"巧克力商店。 170多年来,"蒂奥莎"球状、三角填芯巧克力块及巧克力糕点、饮料作为巴斯克文化的一种象征延续至今。

巧克力起源于哪个国家
答:巧克力起源于墨西哥。最初的巧克力以一种液体饮料。16世纪初期的西班牙探险家荷南多·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当地的阿兹特克国王饮用一种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饮料,科尔特斯品尝后在1528年带回西班牙,并在西非一个小岛上种植了可可树。然后西班牙人将可可豆磨成了粉,从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热后被制成的...

巧克力的历史
答:巧克力发展编年史公元前四世纪,玛雅人开始种植可可树 。公元前十世纪,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南部到危地马拉的广大区域种植可可树,由于产量小,可可豆在当时作为货币在阿兹特克王国流通。1502年,克里斯托夫·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乘"圣玛丽雅号"第四次登陆美洲,将巧克力第一次带回欧洲。1527年,赫尔南...

甜美的巧克力是谁创造发明的?
答:历史记载最早引进并栽培可可树(其果实为可可豆,是制造巧克力的核心原料)的是居住在墨西哥东南部的有着高度文明的古印弟安人—奥尔梅克人(Olmec)。奥尔梅克人是文献上记载的最早开始有文明的美洲人。约在公元前1500年,他们的文化就已由墨西哥沿岸发展起来。现在仅知可可树是由奥尔梅克人种植出来的,...

可可历史
答:可可岛上的珍宝在历史上是怎样记述的 苏格兰作家斯蒂文森的著名小说《金银岛》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岛为背景写的,该岛位于距哥斯达黎加海岸480千米的海中,曾是17世纪海盗的休息站。 海盗们将掠夺的财宝在此装装卸卸,埋埋藏藏,为这个无名小岛平添了神秘色彩。据说岛上至少埋有6处宝藏,其中,最吸引寻宝者的是秘鲁利马的...

巧克力是谁发明的
答:最早的巧克力的历史应始于美洲的发现。可可树的果实在传入欧洲之前已被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食用了很长时间。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首次使用了"可可"这个词。玛雅印第安人进一步将可可树进行农业种植,并生产出第一种可可饮料。阿兹特克人(Aztec)相信,是他们的羽蛇神把可可豆赐予人类。阿兹特克人...

巧克力最早问世于哪国?
答:历史记载最早引进并栽培可可树(其果实为可可豆,是制造巧克力的核心原料)的是居住在墨西哥东南部的有着高度文明的古印弟安人—奥尔梅克人(Olmec)。奥尔梅克人是文献上记载的最早开始有文明的美洲人。约在公元前1500年,他们的文化就已由墨西哥沿岸发展起来。现在仅知可可树是由奥尔梅克人种植出来的,...

可可豆的历史记载
答:玛雅人对可可有很多用途。它被用于官方仪式和宗教仪式,节日和节日,作为丧葬仪式,作为贡品和用于药用目的。可可本身以及用于制备和供应可可的器皿和器具都被用作重要的礼物和贡品。可可豆被用作货币,从鳄梨到火鸡再购买任何东西。例如,一只兔子值得十个可可豆,一百个奴隶。这些豆子也用于玛雅人之间的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