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称呼的文学常识

作者&投稿:范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称呼的15个常识
称呼的15个常识 1.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1、度:小儿初生之时。

2、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3、金钗之年:女孩12岁。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及笄[ jī ]:指女子15岁。

6、志学之年:15岁。

7、舞象之年:少年15~20岁。

8、二八:16岁。

9、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10、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11、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2、桃李年华:女子20岁。

13、花信年华:女子24岁。

14、而立(而立之年):30岁。

15、半老徐娘:女子30岁。

16、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17、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18、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19、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20、耆[ qí ]:古称60岁的人为“耆”。

21、耄[mào]:古称80岁至90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22、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23、白寿: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24、期颐:百岁高寿。

25、茶寿: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比喻称谓
2.特殊的称呼
特殊称谓

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草民。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3.生活中的称呼礼仪有哪些
生活中的称呼礼仪:一、对亲属的称呼礼仪对亲属的称呼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敬称或谦称,但必须合乎常规,合乎礼仪。

对本人的亲属可采用谦称。对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称呼时可在其称呼前加“家” 字,如“家父”、“家叔”、“家兄”等。

对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直呼其名,或使用其爱称。 在家庭内直接称呼时,不必加“家”。

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对其长辈可在其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尊兄”等。

对其 平辈或晚辈,可在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兄”、“贤妹”、“贤侄”等。二、对朋友、熟人的称呼礼仪对长辈和平辈称呼时,应用“您”来称呼,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之意。

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和资深人士进行称呼时,可在其姓名后加“公”或“老”字,如“李公”、“陈公”、“张老”、“王老”等。对有身份者和年长者,可用“先生”相称,在“先生”之前加上被称呼者的姓氏,如“郑先生”、“唐先生”等。

对邻居、至交可以用类似有血缘关系的称呼来称谓,以示亲切。 如“大爷”、“伯伯”、“阿 姨”、“大姐”等。

平辈之间,熟人之间,可以直接以姓名来称呼对方。为了表示亲切,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氏 前加上“老”、“大”、“小”字,而不直呼其名,如“老柳”、“大罗”、“小张”等。

三、对普通人的称呼礼仪在日常社交中,对只有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交往对象,一般以“同志”、“先生”、“女士”相 称,也可以其职务、职称和姓氏相称。
4.古时候的一些称呼
中国古代称谓大观 一、尊称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

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微:微臣 卑:卑职.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

(“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三是用名词来修饰,以示谦下。

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

“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这些谦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种情况基本不用了,第二种情况还有部分仍在用. 三、其它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

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

尊称都属于他称. 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

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

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
5.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6.关于古代称呼的那点事中国古代相互称呼或者称呼其他人是咋样的
中国人的传统是对对方或他人的称呼上就是一个大的讲究,通常有“尊称”和“敬称”之分,对自己则使用“谦称”。

如:1、古代旧时使用尊称、谦称简介:君:尊称对方是才德出众的人。君子:(1)同“君”。

(2)妇女对丈夫的尊称。明公:对位高权重的人的敬称。

老:对年岁大的人的尊称。父老:对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也作为对一般老者的尊称。

丈:尊称长者,也作平辈人之间以及长辈对晚辈的尊称。 长者:尊称父兄、长兄,以有显贵和德行高尚的人。

先辈:(1)封建时代科举时同时考中进士的人互相尊称为先辈。(2)对年长者的尊称。

(3)对京官的尊称。先达:对前辈的尊称。

方家:对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尊称。 老夫子:对老师或年长博学的人的尊称。

足下:犹如先生。对人的尊称。

阁下:不论尊卑,皆可尊称对方阁下。老师父:对僧侣的尊称。

老太太:对年老妇女的尊称。 师傅:本指老师,有专门技艺的人或传授技艺的人,今也作对一般人的敬称。

同志:古人用称志同道合的人,今指为共同的理想、同一目标奋斗的人,并引申为对一般人的通称。姑娘:对年轻女子的通称。

鄙人:鄙陋之人。谦称自己。

小生:旧时士子对自己的谦称。小子:本指学生、晚辈、后作自谦之称。

小可:自谦之称。学生:明清时读书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

又称后学。同学生:旧时同官之间自谦之称。

同官,又称侍生、侍第、晚学生、晚侍生、晚辈。小人:臣下、百姓的自谦之称。

又;对人的蔑称。老朽:老人自谦之称。

2、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要用自称、对称、他称:例如,联:古人皆自称为联,后为皇帝自称。 我:自称。

台、吾、余、印均为自称。咱:俗称自己。

其他自称还有:我等、我辈。你:称对方,也称为侬。

(侬又作自称)。而:你称对方等。

一、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敬所用的词叫“敬辞”。可以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贤弟、贤妻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 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

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

(《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 ”(《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 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微:微臣 卑:卑职。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

(“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

(“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 ”《陈情表》) 三是用名词来修饰,以示谦下。

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

“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这些谦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种情况基本不用了,第二种情况还有部分仍在用。 三、其它。
7.古代特定的称谓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一)直接用敬称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

(二)用名词做尊称的有:“先生、吾子”;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三)用形容词来称呼的有: 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弟、贤妻;仁兄、仁弟;贵体、贵姓、贵庚;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礼、大作、大驾。

二、谦称:谦称是谦虚的自称,分两种:一是:“我”,分四类::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用姓、用名。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不毂、孤”表示谦下。

二是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分三种: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兄、愚弟、愚见、愚意;敝国、敝邑;贱体、贱躯、贱息(在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小女、小儿、小号。微臣;卑职。

二 是用动词来修饰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思、窃念、窃闻;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三 是用名词示谦下。

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

“家”、“舍”都可译成“我的”。三、其它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

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

尊称都属于他称。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业。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子13岁。志学:15岁。

及笄:女子15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16。

弱冠:20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而立:30岁。

不惑:40岁。天命:50岁。

知非之年:50岁。耳顺、花甲之年:60岁。

古稀:70岁。耄耋:80、90岁。

期颐:百岁之人。

文学常识之古代别称_700字
答: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 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9.谦称:①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

关于名字号的文学常识
答:称谓大全文学常识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称字】...

关于年龄称谓的文学常识
答:文学常识大全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

小学生文化常识称呼
答:2.称呼中包含的文化常识 (1)庖丁、弈秋,以职业为名(这一类先秦常见)(2)鲁庄公、隋炀帝,以谥号为名 (3)汉高祖、唐太宗,以庙号为名(4)贞观、乾隆,以年号为名(以上三类只限于帝王,第二类亦可加之于嫔妃、皇族等) (5)刘豫州、杜拾遗,以官职位名 (6)留侯、王荆公,以封号为名(7)王临川、柳河东,以家乡...

有关称呼的文学常识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称呼的15个常识 称呼的15个常识 1.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1、度:小儿初生之时。 2、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3、金钗之年:女孩12岁。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

死后称呼文学常识
答:1.下列称呼中包含的文学常识 1.庖丁、弈秋 ——职业作称呼——扁鹊、 2.鲁庄公、隋炀帝 ——谥号——汉武帝、欧阳文忠公 3.汉高祖、唐太宗 ——庙号——唐玄宗、清高宗(乾隆) 4.贞观、乾隆 ——年号——康熙、道光 5.刘豫州、杜拾遗 ——官职——王右军、杜工部 6.留侯、王荆公 ——爵位——...

初中必备文学常识(语文版)
答: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文学常识礼仪称谓
答:如直系长辈: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直系 晚辈:子、孙、曾孙、玄孙。又如旁系长辈:祖父的兄弟为从祖祖父,曾祖父的兄弟为 族曾祖父;旁系晚辈:侄之子为归孙,甥之子为离孙。3.文学常识包括什么 文学常识顾名思义就是指关于文学方面的一些常识。文学常识的范围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

古代文化与文学常识手抄报内容
答:1. 文学常识古代的尊称 文学常识古代的尊称 1.古代对人的尊称有哪些 1、自谦:不才,晚辈,晚学,在下,微兄,微才,微贱,小妹,小兄,兄弟,愚下,鄙人,鄙老,老朽,朽木…… 2、尊称: ——对帝王: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对一般人:公、君、足下、子、先生、...

关于古代年龄称谓的文学常识
答:1. 古代家庭称谓常识 古代家庭称谓常识 1.古代对家人的称呼都有哪些 古代社会对他人的代称,一般包括对家人、亲属、朋友的称谓以及其他称谓。对亲属的称呼,尊称自己的父母为“家严”、“慈母”、“堂上”、“膝下”等。若是姻亲关系则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若有世谊关系的加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