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20-30字

作者&投稿:英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端午节的习俗20个字左右.~

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中所说:“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
端午祭龙习俗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反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与扒龙舟是普遍习俗。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挂香包

  1. 吃粽子:端午节首先来说肯定是吃粽子啦。吃粽子的习俗从晋代便开始了。南北方粽子也存在一些差异,南方多为肉粽,而北方则多为枣粽。

  2. 赛龙舟:一般赛龙舟前都要先祭祀,请龙神。而且划龙舟时要敲鼓。

  3. 挂艾草:一般村里的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把艾草放在自家门口,趋利避害.

  4. 喝雄黄酒:端午节前后气候炎热,为了防疫一般都会喝雄黄酒。雄黄酒有驱妖辟邪,清热解毒的功效,无论内服外用都对人的身体有好处。

  5. 佩戴香包:一般过端午节家长都会给家里的小朋友在腰上挂上一个香包。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我们南方福建泉州吃粽子,天气开始热起来了,早上乡下就出门采集夏天防暑防病午时草,传说这天所采一切药物特别有效。顺便采菖蒲,艾草,买雄黄加点酒和井水一起拜祭土地公后遍撒房前屋后空地,防蛇防虫。清洁净环境,这天出嫁女不回娘家,这天不午睡,午时要洗个澡以应一年不生病之俗例。节前大家有理发习俗。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赛龙船,吃粽子,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端午节的习俗 !急用 20~30个字
答: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急用 20~30个字
答: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20字
答:吃粽子、 赛龙舟、 驱五毒、 饮雄黄酒、 悬艾叶菖蒲、 拴五色丝线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划船追赶拯...

端午节的习俗!急用20~30个字
答: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地区,原本是用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后来,因为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人们...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30字
答:2、端午节的习俗 (1)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估计是现在人们喜欢端午节的重要原因。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不同的地区名字不同,样式也是千奇百怪,但是吃粽子的时间千百年来一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都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不过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以前就有了关于粽子的记载,用菰叶(茭白叶)...

端午节的习俗30字!!!急!!!
答:端午节习俗:1、食粽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2、赛龙舟 赛龙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30字
答: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2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

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一段话,不超过三十个字,急~
答: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

端午节的风俗20字?
答:端午节的风俗20字如下: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55?
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2000余年。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那么你们了解哪些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呢? 1、划龙舟 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