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酸收、甘缓、苦泻、辛走、咸润的意思?

作者&投稿:邴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辛开 苦降 甘缓 酸收 咸软坚 如何理解呢?~

不用纠结了。我以前和你一样,初学中医时比较专注五行、五行和脏腑还有六淫邪气只是 相对应而已。总而言之。五行是不能百分百从病理上去代替的。

辛开 苦降 甘缓 酸收 咸软坚,重在个人理解。比说小孩子闹情绪,哭个不停,给个糖给他吃,马上就收声、 甘缓急。

然而,这也不一定是真理。 比说,苦降,这里面的苦应该是指大黄或黄连之类的性能。苦寒能降火,或说杏仁,介子之类,苦温能将气,以其苦味性沉降。
那么,苦就一定是降么? 人参是苦中带甘的,可以提气,苦能补之。 麻黄是苦的,发散的,苦能发之。
再举反例,苦味属火,火性炎上,如何能降?酸能收,对啊。 那山楂呢,山楂之酸是泻的,不是收的。

所以,五行中的苦,并不是指味道上的苦,而是之一种虚拟的结构,一种相对应的东西。

再论肾虚,众所周知的六位地黄丸,补肾。 重用熟地,是为了滋肾水,那么水相对应的是咸。所以补肾。 但是你要知道熟地是 甜的。甘味的。甘味属土,土是克水的!伤肾的。

如果你一定要依照五行来学的话,只会增加你的压力,简单说一句,就是在绕圈子。

这个好像是黄帝内经里至真要大论的
原文 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耎之。
少阴经热(应该是少阴肾经为主)气偏胜导致生病,治疗用咸寒(中药的四气五味,咸味以入少阴肾经,寒以清热)类药为主,佐以苦辛(苦入心,清少阴心经热,辛以助药之散行),用甘味泻之(甘味属土,应该是培土制水法),以酸收之(酸有收敛作用)
找不到翻译………个人理解分析了下,错了别怪哈

辛甘酸苦咸属于中药的五味.
辛走是指辛能行散,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一般治表证的药物都有该味.
甘缓是指甘有补虚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有些还能解药食中毒.
酸收是指它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山茱萸涩精敛汗.
苦泄是指它能泄,能燥.有通泄,清泄,燥湿,降泄等.
咸润是指它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
还有,淡有渗湿利水的作用.

酸收:就是指把病况以酸来止住
甘缓:就是指把病况以甘来缓解
苦泻:就是指把病况以苦来泻掉
辛走:就是指把病况以辛来走掉
咸润:就是指把病况以咸来润下

中医的“酸苦涌泄为阴”是什么意思?
答:唐代著名医家王冰,在解释《素问》这句话时,说:“非唯气味分阴阳,然辛甘酸苦之中,复有阴阳之殊气尔。何者?辛散甘缓,故发散为阳;酸收苦泄故涌泻为阴。”明代医家张介宾所著《类经》注释为:此言正味之阴阳也。辛散甘缓,故发肌表。酸苦涌泻,故为吐泻。”清代高士宗所著《皇帝素问直解...

什么是五味?五味哪五脏又有哪些相对应的关系?
答: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洪范》谓:“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素问�9�9藏气法时论》指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属性和作用的最早概括。后世在此基础上...

五味是哪五味
答:4、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味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即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五行理论中五味与五脏的关系,酸味入肝。5、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其实甜就是甘,辣就是辛礼记·礼运...

识食物性味 吃健康膳食,酸、苦、甘、辛、咸五味补五脏
答:在药食同源一类中,山药、甘草、白果、芡实、天麻、枳椇子、茯苓、莲子、黄精、黑芝麻、榧子、酸枣仁属这一类。性平和,一般情况下都可选用,对素体虚弱,或久病阴阳亏损,或病证寒热错杂者,较为适宜。 酸苦甘辛咸按味选用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素问·脏气法时论》载:“辛散,酸收,甘缓,苦...

辛味是什么味道?
答:所谓辛和辣是同一意思。辛是源自于中医上中药的五味:辛,甘,苦,咸,酸,辛就是指通俗的辣。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即辛散。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主治表证和气滞血瘀证。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憨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辣椒、花椒、胡椒、葱、蒜...

中医:肺系病证的治疗要点
答:其治疗特点为 1.肺主气, 实证 味宜辛苦, 虚证 味宜酸收。 《内经》说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辛泻之”指辛味人肺发散,有利于肺气的宣 发,可宣散表邪。肺气上逆,宜用苦泄之品,肃降肺气,可平咳喘。“肺欲收”,“用酸补之...

五味调五脏是什么意思
答:问题一:什么是五味?五味哪五脏又有哪些相对应的关系? 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洪范》谓:“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属性和作用的最早概括。...

熬好的中药可以放糖吗
答:熬好的中药可以放糖吗 “良药苦口利于病”,喝中药是不建议放糖的。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其中,辛散,甘缓,酸收,苦坚,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苦味可清泄、燥湿,一般能清热、泻火、通便、燥湿,中药苦也是在发挥着它的特有药效。而且中医认为糖也是...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什么
答:依照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全部的中药材和食材均可分成酸、苦、甘、辛、咸、淡、涩七大类,但习惯性上仍称之为五味。不一样味的食材具备不一样的功效,其功效可以用素问苹果藏气法时论》中一句话来归纳,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一)辛辣味食药同源 辛辣味通常兼具甜味和芬芳味,辛“...

中医中的五味和五脏是怎么对应的?
答: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 一般情况下,适当的酸味养肝,苦味养心,以此类推 吃多了会伤五脏,但是遵循五行相克。比如多吃酸味,木重而克土,所以伤脾。总结的说,多吃酸伤脾;多吃苦,伤肺;多吃甘,伤肾;多吃辛,伤肝;多吃咸,伤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