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银子大概是多少人民币?

作者&投稿:糜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无法衡量,银子是我国古代通行的货币,主要用于货币交易。
古代货币:以两为单位,故称银子为银两。
银两指一种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称量货币,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清又见有实,虚银两之分。
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虚银两则是一种记账货币,虽有一定含银量,但并无实物,如近代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元",汉口的"洋例"等。
银两也称纹银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其向上为黄金,向下为铜板也称之为制钱。

中国银两货币历史:
1、《史记·平淮书》里记载:“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黄是指黄金,白是指白银,赤就是铜。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用白银了。
2、中国货币史上正式以白银作为交易货币是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前119年),武帝为抑制豪门大族的巧取豪夺和求得文景盛世再现,于是改革币制,采用了“白金三品”币作为国货。
3、五代时,白银已被使用在进献、输入货物、纳款、行贿等领域,每次用银的数量也相当巨大,但只随便铸成银铤、银锭、银饼等形式,以其自身的重量参与流通。
4、宋代时,除“交子”纸钞和铜钱、铁钱外,白银也被作为货币使用,当时的白银货币有碎散的,也有五两、十两、二十五两、五十两,甚至千两,其中比较多的是束腰形长条银块,个别也有方形、圆形。
5、到了金、元时期,白银被更为广泛地使用。金代的“承安宝货”银铤,从一两到十两分为五等,这是我国用法定计数银铸币的开始。元代更进一步确立了白银的货币地位,公元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不久,开始铸一批每枚重五十两的银元宝。
元宝的名称虽在铜钱上用过,但白银铸的元宝,却是“元朝宝货”的意思,银锭称元宝即从元代开始,以后“元宝”成为固定的代名词。

  在唐朝,一两银子等于3000元左右;在宋朝,一两银子等于1188元左右;在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等于150元左右。按照现在米价三元一斤来算,唐朝一两银子可以买米一千多斤,所以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三千元左右。而宋朝一两银子可以买米大约三石,宋朝一石是66公斤,一两银子就相当于人民币1188元左右。



  银两是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单位。起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作为法定货币单位,止于1933年的“废两改元”。1933年后仍在民间使用。近代银两有实虚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大体分为4种:元宝,中锭,小锭,碎银。秤量银两的平砝,因地区和使用单位各异,全国有170余种,最主要的是库平两、广平两、关平两、漕平两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规定库平1两等于37.301克。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古代,银子作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在每个朝代的价值是不一样的,而现在的银价在每克3.5元左右,一两银子也就大约170块钱。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一、银子的介绍:

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银子在古代做通货时被称白银。

二、各个朝代银子的货币价值

1、清朝

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相当的高。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就是件大事情,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

2、明朝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3、宋朝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4、唐朝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古代数据与显示结合:

1、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2、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3、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哪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4、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三、古代其他钱币形式

1、贝币

      贝币是早期中国实物货币之一,早在原始社会,贝即成为交换媒介,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以便于携带,其学名为“货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

2、战国时期四大货币

中原三晋地区的布币;北方燕赵和东方齐国的刀币;西北秦国行用环钱;南方楚国的铸文铜贝“蚁鼻钱"。

3、“秦”半两

       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4、“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半两”,改铸“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 制作精美,深受欢迎,其后各朝累铸,沿用至唐初长达7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

5、铜铸货币

      唐朝建国后,再整顿币制过程中,铸造“开元通宝”钱,代替原来的“五铢钱”,以后各朝代都称“通宝”,只是把“开元”二字换成当时的年号,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史上罕见。

6、纸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和南宋的“会子”是最早的官方纸币,其后盛衰更替,成为各个朝代主要通货之一。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一、银子的介绍:
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银子在古代做通货时被称白银。
二、各个朝代银子的货币价值
1、清朝
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相当的高。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就是件大事情,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
2、明朝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3、宋朝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4、唐朝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古代数据与显示结合:
1、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2、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3、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哪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4、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三、古代其他钱币形式
1、贝币
贝币是早期中国实物货币之一,早在原始社会,贝即成为交换媒介,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以便于携带,其学名为“货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
2、战国时期四大货币
中原三晋地区的布币;北方燕赵和东方齐国的刀币;西北秦国行用环钱;南方楚国的铸文铜贝“蚁鼻钱"。
3、“秦”半两
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4、“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半两”,改铸“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 制作精美,深受欢迎,其后各朝累铸,沿用至唐初长达7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
5、铜铸货币
唐朝建国后,再整顿币制过程中,铸造“开元通宝”钱,代替原来的“五铢钱”,以后各朝代都称“通宝”,只是把“开元”二字换成当时的年号,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史上罕见。
6、纸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和南宋的“会子”是最早的官方纸币,其后盛衰更替,成为各个朝代主要通货之一。

大概就是300元左右。

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答:等于人民币 660.8元 一两银子在历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购买力,所以具体的价值是不固定的。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现代观念给出大概的数字。在中国历史上,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几十到几百块钱人民币,但具体数值很难准确计算,因为银子的购买力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

一两银子多少人民币
答:一两银子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的价值大约在**10-1400元人民币**之间,具体取决于其成色、年代、品种等因素。按照清朝中期的普通银价水平来看,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1000-1400元之间。但是,也有一些资料显示,一两银子可以兑换成人民币600-1300元之间。当然,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古代一两白银到底等于多少人民币?-
答:土豪财主们送人银两,动辄五十两、一百两,大约相当于数万元到十万元。 李逵给了李鬼十两银子去做生意养活老母,大约相当于几千元到万把元。 吴用在石碣村请阮氏三雄吃饭,出了一两银子,买了二十斤牛肉、两只鸡和一坛酒。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几百到一千多,因为肉价比较贵,大致相当于现在几百元。 晁盖派刘唐送给...

古代一两银子大约折合人民币多少钱?
答: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答:一两银子大概是多少人民币?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一、银子的介绍: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银子在古代做通货时被称白银。二、各个朝代银子的货币价值1、清朝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相...

古代的一两银子,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钱?
答:各个时期银子的价值都不同,唐宋时期一两银子大概等于3000块人民币,北宋时期一两银子大概等于1000块人民币,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大概等于200块人民币。

古代的一两银子有多少购买力 相当于现如今的多少人民币?
答:当今社会,平均米价基本上维持在1.75元一斤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得知,唐朝初年一两银子相当于4130元人民币。再来说说宋朝,据《宋史·食货志》记载:“米石不过六七百”、“每斗折钱30文”可得知,宋朝的米价大概维持在一斗米600~300钱之间,那么,一两银子就可以买到4~8石大米。由于宋朝的一石大米...

宋朝一两银子,和现在相比大概是多少钱?一贯钱又是多少?一两和一贯哪...
答: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一两和一贯一样多 生辰纲价值十万贯,也就是十万两白银,折合人民币2千万元 水浒108将(按出场顺序)1 九纹龙 史进(史家庄少庄主)2 神机军师 朱武(少华山大寨主)3 跳涧虎 陈达(少华山二寨主)4 白花蛇 杨春(少华山三寨主)5 花和尚 鲁智深(...

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答:古代的一两银子折合成人民币大约5000元,价值非常高,相当于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