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和山南地区群发地质灾害

作者&投稿:佘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理地图~

西藏吧





地理位置:地处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接壤。北部和东部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为邻。
人 口:全区总人口为281万人(2006年末数字)。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1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1人, 西藏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多数人口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平均预期寿命已由1951年和平解放前的35.5岁提高到目前的67岁。
面 积:120多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西藏全区共划1地级市、6地区、1县级市、76县。
气 候:年平均气温为8度左右
民 族: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未识别民族有夏尔巴人和僜人,其人数较少,只有2000余人。
旅游特色: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雪域风光。
西藏简介:西藏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
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与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全长近4000公里的边境线。全区土地面积为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地形与山脉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由许多近似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在其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河流与湖泊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 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中国境内崐)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谷底最窄处仅 74米,最宽处约200米,全长为370公里。
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西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纳木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这里的湖泊咸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过5000米的有17个,它们的面积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气候特点
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气温偏低,日温差大
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 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150—170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至65.4% 。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拉萨市的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1小时。气温偏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摄氏度。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温差为18—20摄氏度�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 西藏自治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显,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至20%;从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行政区划
西藏自治区设1个地级市(拉萨市)、6个地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和73个县(市区)。
其中,拉萨市辖7个县和1个县级城关区;昌都地区辖11个县,行署设在昌都镇;林芝地区辖7个县,行署设在八一镇;山南地区辖12个县,行署设在泽当镇;日喀则地区辖17个县和1个县级市,行署设在日喀则市;那曲地区辖10个县,行署设在那曲镇;阿里地区辖7个县,行署设在狮泉河镇。
具体如下:
拉萨市(管辖7个 县、1个县级城关区)�拉萨市城关区、林周县、达孜县、堆龙德庆县、尼木县、当雄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
昌都地区(管辖11个县)�昌都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 、边坝县、江达 县、贡觉县、类乌齐县、丁青县、察雅县、八宿县。
林芝地区(管辖7个县) 林芝县 、米林县、朗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
山南地区(管辖1 2个县) 乃东县、扎囊县、贡嘎县、桑日县、琼结县、洛扎县、加查县、隆子县、曲松县、措美县、 错那县、浪卡子县。
日喀则地区(管辖17个县、1个县级市)�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江孜县、定日县 、萨迦 县、拉孜县、昂仁县、谢通门县、白朗县、仁布县、康马县、定结县、仲巴县、 亚东县、吉 隆县、聂拉木县、萨嘎县、岗巴县。
那曲地区(管辖10个县)�那曲县 、申扎县、班戈 县、聂荣县、安多县、嘉黎县、巴青县、比如县、索县、尼玛县。
阿里地区( 管辖7个县)�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

原题: 1、我国的贫困县为什么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山区?
2、在山区,山的上部和沟谷地带,哪里更适合人类居住?理由是什么?
答案:
1、(1)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地形复杂,对外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对外开放迟,经济发展缓慢比较落后。(2)自然条件较差,地形复杂,气候干旱或寒冷,耕地不足,不利于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低。(3)科技教育事业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缺乏发展经济的资金和人才,不利于经济发展;(4)长期封闭、观念落后、低,对外竞争意识弱。(5)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远,资源丰富但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以上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的贫困县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山区。
2、在山区河谷地带更适合人类居住。为了避免河流水患,居住地要建在河流洪水位以上的位置。主要原因有:(1)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条件好,适宜发展农业。(2)河谷地带地形比较平坦,耕地面积较大,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有利于发展农业及村镇建设,交通建设。

希望以后高质量题目中能够给出具体的题目,我们到网上搜“地理题目”看到了多个题,不知道该回答哪一个。

上面楼主所给题目的答案是:地势差异。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从山麓到山顶,形成垂直分异的气候带。高山顶部形成永久性冰雪。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1 基本情况

2011 年 9 月 18 日,印度锡金邦发生 6. 8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km,距离中国边境 (西藏亚东县)40km。地震引发了群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尤其是西藏亚东县最为严重,进入亚东县的省道 204 路段大小不等的塌方多达百余处。

图 1 灾害造成房屋倒塌

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特征

亚东县跨越了两个构造板片: 高喜马拉雅基底集成板片和北喜马拉雅盖层滑脱板片。两壳片之间以北喜马拉雅断裂为界线。

喜马拉雅山脉一带新构造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垂直上升运功。在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受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喜马拉雅山脉一带上升为陆地。此后,该带在板块碰撞作用下地壳迅速抬升,平均高度达到 6000m 以上,其新构造作用十分强烈,形成了山地高耸、河谷深切的地貌景观。

“9·18”地震引发了群发性地质灾害,初步统计,亚东县境内新出现了 42 个比较大的地质灾害点,其中崩塌点 13 个,不稳定斜坡 9 个,滑坡 3 个,泥石流 17 个。

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判断

亚东县地形高差大,切割深,总体谷底狭窄,局部谷底开阔,泥石流堆积扇,坡积裙,阶地等堆积地貌发育,加上降雨较充沛 (年均降雨量 2000mm 左右),沟谷泥石流地质灾害物源丰富。在地震的影响下,山体松动,边坡失稳,山谷两侧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物源大大增加,在地震的影响下,加之地震后出现降雨,因此,引发了群发性地质灾害。

地震灾区和涉及区域,在近一段时间内,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将大大提高,危害性和危险性将大大增大。亚东县城周边的仁青岗沟、沃雄沟、加热沟、塘嘎布沟、吉林沟、吉林上沟、吉林东沟、春丕沟、切玛沟 9 处沟道,地震后沟内物源大幅增加,灾害爆发概率与规模急剧增大。上亚东小学崩塌滑坡、亚东政府后山崩塌和巴江村崩塌滑坡 3 个隐患点地震时岩体被震松,稳定性降低,也呈发生灾害趋势。

4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险情发生后,西藏自治区政府、国土资源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调派专业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处置工作。

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立即组织 14 名专家,分两批前往亚东县地震灾开展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排查工作,为抗震救灾、灾民临时安置和避险等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避免了震后由于次生灾害而对灾民造成二次伤亡,使灾区安全渡过了余震危险期。

(本节基础资料由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张楠)



“9·”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和山南地区群发地质灾害
答:2011 年 9 月 18 日,印度锡金邦发生 6. 8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km,距离中国边境 (西藏亚东县)40km。地震引发了群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尤其是西藏亚东县最为严重,进入亚东县的省道 204 路段大小不等的塌方多达百余处。图 1 灾害造成房屋倒塌 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特征 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