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为了防止焊接后产生马氏体,珠光体耐热钢为什么要焊后缓冷?而奥氏体不锈钢却要快冷?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作者&投稿:叶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珠光体耐热钢与马氏体耐热钢焊接时应选用什么焊条~

如图给你参考

因为做刀具需要刃部有较高的硬度,而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不能通过热处理方法提高硬度;马氏体不锈钢可以通过固溶强化,使表面硬度达到HRC50以上,所以在做不锈钢刀具时通常要用马氏体不锈钢。
在平衡相图中必须有奥氏体相区存在,在该区域温度范围内进行长时间加热,使碳化物固溶到钢中之后,进行淬火形成马氏体。也就是化学成分必须控制在γ或γ+α相区
要使合金形成耐腐蚀和氧化的钝化膜,铬含量必须在10.5%以上。按合金元素的差别,可分为马氏体铬不锈钢和马氏体铬镍不锈钢。

扩展资料马氏体不锈钢主要为铬含量在12%-18%范围内的低碳或高碳钢。各国广泛应用的马氏体不锈钢钢种有如下3类:
1、低碳及中碳13%Cr钢
2、高碳的18%Cr钢
3、低碳含镍(约2%)的17%Cr钢
马氏体不锈钢具备高强度和耐蚀性,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如蒸汽涡轮的叶片(1Cr13)、蒸汽装备的轴和拉杆(2Cr13),以及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如活门、螺栓等(4Cr13)。碳含量较高的钢号(4Cr13、9Cr18)则适用于制造医疗器械、餐刀、测量用具、弹簧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氏体不锈钢

1.珠光体耐热钢缓慢冷却是为了得到接近平衡组织,减少马氏体的形成;
2.奥氏体不锈钢因为添加Mn等扩大γ相区的合金元素才使其在常温下还能保持奥氏体组织,Mn又起到降低Ms的作用。如果快速冷却,则Mn来不及析出,Ms点温度低,所以马氏体含量少;相反,缓慢冷却则随着Mn元素的析出Ms点升高,反而使马氏体含量增多。

希望回答对问题有所帮助!

奥氏作不锈钢在450~850℃保温或缓慢冷却时,会出现晶问腐蚀。
含碳量越高,晶间蚀倾向性越大。此外,在焊接件的热影响区也会出现晶间腐蚀。这是由于在晶界上析出富Cr的Cr23C6。使其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从而形成腐蚀原电池而造成的。这种晶间腐蚀现象在前面提到的铁素体不锈钢中也是存在的。
工程上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防止晶间腐蚀:
(1)降低钢中的碳量,使钢中合碳量低于平衡状态下在奥氏体内的饱和溶解度,即从根本上解决了铬的碳化物(Cr23C6)在晶界上析出的问题。通常钢中合碳量降至0.03%以下即可满足抗晶间腐蚀性能的要求。
(2)加入Ti、Nb等能形成稳定碳化物(TiC或NbC)的元素,避免在晶界上析出Cr23C6,即可防上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3)通过调整钢中奥氏体形成元素与铁素体形成元素的比例,使其具有奥氏体+铁索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占5%一12%。这种双相组织不易产生晶间腐蚀。
(4)采用适当热处理工艺,可以防止晶间腐蚀,获得最佳的耐蚀性。
奥氏作不锈钢的热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和去应力处理等。
(1)固溶处理。将钢加热到1050~1150℃后水淬,主要目的是使碳化物溶于奥氏体中,并将此状态保留到室温,这样钢的耐蚀性会有很大改善。
如上所述,为了防止晶问腐蚀,通常采用固溶化处理,使Cr23C6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对于薄壁件可采用空冷,一般情况采用水冷。
(2)稳定化处理。一般是在固溶处理后进行,常用于含Ti、Nb的18-8钢,固处理后,将钢加热到850~880℃保温后空冷,此时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脱而钛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且在冷却过程中充分析出,使碳不可能再形成铬的碳化物,因而有效地消除了晶间腐蚀。
(3)去应力处理。去应力处理是消除钢在冷加工或焊接后的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加热到300~350℃回火。对于不含稳定化元素Ti、Nb的钢,加热温度不超过450℃,以免析出铬的碳化物而引起晶间腐蚀。对于超低碳和含Ti、Nb不锈钢的冷加工件和焊接件,需在500~950℃,加热,然后缓冷,消除应力(消除焊接应力取上限温度),可以减轻晶间腐蚀倾向并提高钢的应力腐蚀抗力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后要求快速冷却是为了减少碳化铬的形成,因为在高温下(450--850℃)不锈钢中的铬会和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碳化铬(Gr23C6),从而形成贫铬区,易产生晶间腐蚀,降低了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因此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中,尽量采用小电流,加快焊接速度,减少焊接输入能量,以减少碳化铬的形成,提高焊接接头的抗腐蚀性能。

什么是焊接冷裂纹,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及裂纹的防止措施
答:(2)如果被焊材料的淬透性较大,则焊后冷却下来时,在热影响区形成马氏体组织,其性脆而硬。(3)焊接时的残余应力。这三个因素(氢、淬硬组织和应力)的综合作用,就会导致冷裂纹的产生。氢在金属里的扩散速度有快有慢,因此冷裂纹产生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在焊后冷却过程中产生,有的甚至放置一段...

请问钢材焊接时热影响区产生冷裂纹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一般钢材的焊接热影响区冷裂纹大多在马氏体内发生,为此在钢的成份中必须降低那些能增强淬硬性的元素,并提高钢材的强度。应根据炭当量(Ceq)或焊接裂纹敏感系数(Pc劝来选择冷裂纹敏感性低的钢材。另外,如焊接区的冷却速度大,也容易产生马氏体组织,所以采用预热或其它方法降低冷却速度,对防止产生冷裂纹也...

焊前预热和焊后保温对焊接热过程有哪些影响,意义是什么,适用那些情况...
答:预热和后热保温,一是为缓冷,降低温差过大产生的焊接内应力。另外根据CCT图,当碳当量偏大的母材进行焊接时,如果冷却速度过快,焊后会形成硬而脆的孪晶马氏体,将导致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下降。第二,可以让熔池中的气泡有效溢出,降低气孔的产生率。至于例子就多了,大多数低合金调质钢,耐热钢,马氏...

马氏体不锈钢避免冷裂纹形成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马氏体不锈钢材料存在非常强的空淬倾向,此类不锈钢材料的焊缝与热影响区的焊后状态组织是马氏体,非常容易形成冷裂纹。为防止冷裂纹的形成以及优化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要使用预热、后热以及焊后高温回火等办法。首先是焊前预热。在焊接马氏体不锈钢时,尤其是在采用和母材化学成分相同的焊接材料时,为...

如何防止管道焊口内部缺陷
答:在氢、淬硬组织、应力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即产生裂纹。1.2预防措施 1.2.1合理选择焊材。选用低氢型焊条,减少含氢量,焊前严格按规定进行烘干,焊口边缘彻底清理干净,减少氢的来源;选用合适焊材,使焊缝与母材有良好的匹配,增加焊缝金属的塑性 ,不产生任何不良组织,如晶粒粗化及硬脆马氏体等。1...

...灰铸铁补焊时,焊缝和半熔化区容易产生白口铸铁组织
答:例:电渣焊时,渣池对灰铸铁焊接热影响区先进行预热,而且电渣焊熔池体积大,焊接速度较慢,使焊接热影响区冷却缓慢,为防止半熔化区出现白口铸铁焊件预热到650~700℃再进行焊接的过程称热焊。这种热焊工艺使焊接熔池与HAZ很缓慢地冷却,从而为防止焊接接头白口铸铁及高碳马氏体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

焊接缺陷及防治措施的裂纹:
答:从产生温度上看,裂纹分为两类:(1)热裂纹:产生于Ac3线附近的裂纹。一般是焊接完毕即出现,又称结晶裂纹。这种二裂纹主要发生在晶界,裂纹面上有氧化色彩,失去金属光泽。(2)冷裂纹:指在焊毕冷至马氏体转变温度M3点以下产生的裂纹,一般是在焊后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才出现,故又称延迟裂纹。

氩弧焊焊锈钢管对焊怎么焊漂亮
答:4、只要管子材料是高强度合金钢,包括耐温、耐压、耐磨、耐低温的合金钢钢管,都要在焊接工艺上着重落实防止由于焊接高温作业产生马氏体组织,出现裂缝的倾向,工艺上一般要求是,焊条要选择好,并且按要求焙烘发给焊工使用,焊缝两边焊前要去油、去水、去锈、去杂物,清洁干净,焊接线能量尽可能小些,尽...

什么叫马氏体不锈钢?作用是什么?
答:2、在平衡相图中必须有奥氏体相区存在,在该区域温度范围内进行长时间加热,使碳化物固溶到钢中之后,进行淬火形成马氏体,也就是化学成分必须控制在γ或γ+α相区。3、要使合金形成耐腐蚀和氧化的钝化膜,铬含量必须在10.5%以上。按合金元素的差别,可分为马氏体铬不锈钢和马氏体铬镍不锈钢。

钢棒再滚焊后为什么会出现板条马氏体
答:焊接有大量热量的,然后空气中淬火了吧,估计你那钢材是合金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