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个曾经受到皇帝筑台拜将的人,除了韩信、姜子牙还有一个唐代...

作者&投稿:厍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信是怎么死的?韩信在历史上算是个什么样的人?~

韩信是被刘邦的皇后杀死的。当时,汉高祖年老日益多疑。授意皇后,于是。。韩信死了、
韩信是个有才又自大的人。
以下来自别处详细答案: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 淮安)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汉太祖高皇帝战胜主要对手西楚霸王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 钟室。
目录 [隐藏]
1 早期 2 登台拜将 3 暗渡陈仓 4 诸侯大败 5 自立齐王 6 助汉灭楚 7 鸟尽弓藏 8 评价 9 佚事 10 参考资料 10.1 脚注
[编辑]早期
韩信还是平民时,既当不了官,也无法经商过活,经常寄食于他人,为众人所厌。后来加入了楚营项梁的起义军。前208年项梁死后便成为西楚霸王部下,曾经数次向其献策,但项羽没有采纳。韩信在项军内仅任炊事兵与守门官,认为没有前途,于是在前206年,汉王刘邦进入汉中郡、武都郡、巴郡与蜀郡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王刘邦。
韩信最初未被汉营重用,后因为涉嫌犯军法被判斩首之刑,行刑时,已有十三人被斩,临到韩信,他见到夏侯婴,便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意:君上不是想要天下的吗?为何要斩壮士呢?)夏侯婴感惊奇,释放韩信,再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但韩信并不满足于此。
[编辑]登台拜将
韩信与萧何谈话数次,萧何对他印象深刻。在南郑过了一段时间,韩信估计萧何已向刘邦推荐自己,却没音讯,感到不受重用,于是离开汉营,准备另投明主。萧何闻讯,认为韩信如此将才不能轻易失去,于是不及通知刘邦便策马于月下追韩信,终于劝得韩信留下。
起初,刘邦听说萧何逃出,十分惊恐,后来听说他是为了追韩信,于是问他:“这么多人逃回东方,你都不追,为何却追韩信?”萧何于是向刘邦再荐韩信:“那些逃走的将军们是很容易随手得到的,至于韩信这样的英才,天底下的人群中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原文:“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刘邦接纳建议,模仿古代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即汉军总司令。拜将后,韩信立刻向刘邦剖析天下大势,并提出其战略。刘邦同意,并依其计划部署。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编辑]暗渡陈仓
项羽分封诸侯,不足一年,齐国已生内乱,项羽于是亲率楚军北上镇压。前206年八月[1],刘邦出兵进攻关中,由韩信领军“暗渡陈仓”,突袭雍王章邯;汉军大胜,旋即攻占咸阳,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关中大部份归顺汉王刘邦。 (须注意:《史记》等正史均没有提及“明修栈道”一事。)
[编辑]诸侯大败
当章邯还坚守废丘时,刘邦留下韩信围攻废丘自己则联合其他项羽十八诸侯,趁项羽还在齐国时,于前205年领联军五十六万人[2]攻占项羽首都彭城。项羽领兵三万回师彭城,刘邦这时还在沉迷享乐,结果在彭城之战惨败,退至荥阳。萧何即动员关中老弱和未傅者,让韩信带往荥阳前线救援刘邦。之后,韩信率兵在京城和索城(都在荥阳附近)之间击退楚军,使楚军不能西越荥阳。
魏王魏豹附楚反汉,刘邦派韩信领兵攻魏,韩信突袭魏国都城安邑,擒魏豹。随后韩信率军击败代国,这时汉营调走他旗下的精兵到荥阳抵抗楚军。韩信继续进军,在井陉 背水一战,以少数兵力击败号称二十万人的赵军,擒赵王赵歇。韩信听从广武君 李左车建议,派人出使燕国,成功游说燕王归附汉王。
[编辑]自立齐王
前204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结盟,齐王田广答应,留下郦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韩信已奉刘邦命攻齐,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本打算退军,但蒯通以刘邦并未发诏退军为由,说服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郦食其,韩信听从,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田广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郦食其。韩信击败齐军,田广引兵向东撤退,并向项羽求援。韩信在潍水以水计击败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攻占齐地。
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自知形势不妙,派武涉游说韩信叛汉,韩信以汉对他有恩为由拒绝。蒯通认为刘邦日后必对韩信不利,多次耸恿韩信把握时机,脱离汉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势。而韩信自认为劳苦功高,“汉终不夺我齐”;蒯通则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相劝。但韩信始终抱着“汉终不负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汉。
[编辑]助汉灭楚
前203年,刘邦与项羽议和,停战,以鸿沟为界。不久刘邦听从陈平之计毁约,出兵追击东归的项羽,但韩信及彭越没有派兵助战,汉军在固陵被项羽大败。刘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应韩信及彭越事成后封地为王。韩信及彭越终于带兵会合刘邦,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大破楚军,最后迫使项羽撤退到垓下,项羽突围到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遂自刎而亡。
[编辑]鸟尽弓藏
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并改齐王为楚王,移都下邳。
逃亡部将钟离昧素与韩信交好,韩信便将其收留藏匿。刘邦得知钟离眛逃到楚国后,要求韩信追捕,韩信则派兵保护钟离眛的出入。
前201年,有人告发楚王谋反,汉太祖刘邦采用陈平计策,以出游为由偷袭韩信。韩信有意发兵抵抗,自陈无罪,但又怕事情闹大,钟离眛则自刎。韩信带着人头于陈(今河南 淮阳)向刘邦说明原委,刘邦令人将其擒拿,韩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后来刘邦赦免韩信,韩信被降为淮阴侯。
韩信自己功高震主,常称病不出。
汉太祖十年,陈豨起兵造反,吕后与萧何密谋,伪报陈豨已死,在韩信前来祝贺时趁机擒获,以声称有密告指出他与陈豨共谋,将韩信处以五刑后打死于长乐宫钟室,并诛连三族,后世人称:“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
刘邦平定陈豨返回之后,得知韩信已死,“亦喜且怜之”。刘邦问韩信死前说了什么,吕后回答韩信后悔当初不听蒯通之计。于是刘邦下令捕捉蒯通。蒯通辩称“当时只知韩信,不知陛下”,而被赦免。
传说中,刘邦曾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故韩信被杀时,吕后吊之于长乐宫大钟之内,头为大钟所罩,不见天日;脚悬空于地面:所以无法顶天立地。吕后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说是用桃木剑,而非以兵刃(刀、剑之类,有刀刃的武器)将其杀死,以不违背当年的“承诺”。
太史公司马迁对此评价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表面上骂韩信,实际上是将汉太祖的刻薄寡恩表露无遗。
[编辑]评价
明代茅坤论韩信:“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 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史记钞》)
[编辑]佚事胯下之辱,歌川国芳绘
今天在淮安还有汉韩侯祠、胯下桥和漂母祠,纪念韩信及其事迹。民间传说韩信发明赌具,可带给民众偏财运。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以韩信的典故为名的成语。刘邦曾问他:“你觉得我可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那你呢?”韩:“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刘:“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
“漂母进饭”一词说的是韩信早年穷困潦倒,在淮阴曾受过一个替人洗衣为生的妇人(漂母)的餐饭接济。韩信曾表示将来必定报答。漂母怒道:“大丈夫自己都不能维生,我是可怜你才帮你,哪里是为了报答!”韩信被封为楚王后,回到淮阴,找到了漂母给了一千两黄金。
韩信在淮阴还曾受到过重大侮辱。淮阴市井有人生事,找到韩信说:看你一直带着剑,但是我猜你是个胆小鬼。你有胆量就刺我一剑,没胆量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看了这人很久,最后甘受“胯下之辱”。韩信封楚王后,找到了这人,封他为中尉,并对众人说:“这是一个壮士。当年他侮辱我时,难道我不能杀他?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是为了做大事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指韩信一生成败,从被刘邦重用到最终被处死都源于萧何的影响。“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则又指当年漂母施舍救了他一命,最终还是死在另一个妇人吕后手中。“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 韩信被吕后设计杀害,相传萧何为保存其血脉,命蒯通匿藏其子于广东。另见卓姓、韦姓。

诸葛亮观星 姜子牙钓鱼 韩信点兵

秦始皇中的李斯,皇帝放下架子亲自去请

郭子仪

李靖

黄兴

魏征?郭子仪?

历史上三个曾经受到皇帝筑台拜将的人,除了韩信、姜子牙还有一个唐代...
答:秦始皇中的李斯,皇帝放下架子亲自去请

中国历史上封禅过泰山的皇帝
答:4、唐高宗封禅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唐高宗率文武百官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之后再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

历史上都有那位帝王封禅过泰山
答: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字为善,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

请问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位皇帝进行过泰山封禅?
答: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里认为,封禅产生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无怀氏曾封泰山,禅云云山。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诸侯后,想举行封禅,管仲说:古代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知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皆受命然后得封禅”。经管仲劝说,...

历史故事
答:后萧何[注:刘邦的丞相]三荐于汉王[注:汉王指刘邦],筑坛拜信为大将,佐汉有功,封信为三齐王 2、孙膑与庞涓 这个故事很久远了,发生在战国时候。故事中,孙膑与庞涓曾同拜于一个师傅的门下,各有所长。但庞涓,却在出道之后已是魏国的将军了仍猜忌着孙膑,怕孙膑的才情胜于自己。于是,就生了狠毒的心,骗孙膑赴约...

翻译古文<<陈涉世家>>
答:*(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7、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8、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译文】陈胜是...

诸葛亮的简介
答: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8岁丧父(一说是9岁丧母,12岁丧父),与姐姐以及弟弟诸葛均一...

曲坛寺的历史
答:有了皇帝的宠爱,潭柘寺有恃无恐,趁机广置庙产,增购土地,扩展林区和山场,发展成为了一座庞大的寺庙地主庄园,此时的潭柘寺已经发展到了其历史上的顶峰时。 7.葛仙山的历史 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于上饶市铅山县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脉,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站在主峰眺望四周,近观九条支脉如九条苍龙,盘旋腾跃,...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皇帝?在泰山封禅有多少?
答: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422个皇帝,162位王。而在泰山封禅的有72王与12帝。

端午节的历史有哪些?
答:3、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