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曾因内乱几近颠覆,为什么还能攻入长安?

作者&投稿:茶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安的历史~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这里,超过1200年,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在这些朝代中,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那时的长安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为繁华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长安为起点。明朝初年起,长安改称西安。
汉至南北朝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长安城毁于战火。东汉定都洛阳,长安为西京。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西晋末年,晋殇帝在此短暂建都。此后长安成为战争频发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这里。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城市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礼制建筑。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隋唐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便决定另建一座新城。开皇二年(582年),杨坚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太子左庶子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建行宫四十余座。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使大兴城初具规模。暴君杨广远征高丽、开凿大运河、修建洛阳东宫,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国内烽火频起。618年,隋西京政府皇帝杨侗让位于太原大将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东京为洛阳,又称东都。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在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代长安城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得十分迅速。在盛唐年间,它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人口约有100万。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唐末黄巢攻入长安,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把宫室拆毁,屋木也一起运走。后来,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认为城广人稀,不利于防守,于是便对城市进行改筑,缩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元的长安城。 唐长安城位于现在的西安市城区、东郊、西郊的小部分以及南郊的较大部分,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10倍。城市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外郭城墙上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门的明德门为正门。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有皇宫太极宫,皇城位于宫城以南,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外郭城内有大街22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将外郭城分作了110坊(隋称“里”),坊间遍布着佛寺和道观。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西市两座市场,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东北是另一座大型宫殿——大明宫。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日本国的平城京和平安京都效仿了长安的规划。
五代以后
唐以后,长安就不再是王朝的都城。后梁设大安府,后唐设京光府,宋设陕西路,元设安西路、奉元路等。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

就是今天的西安,西安,以前,中国古代鼎盛时期的首都(强汉,唐王朝),意为“长治久安”。 Chang和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七建都于此。由于西汉,新,东汉(献帝初),金(金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在这里所有的资本,东汉,三国魏,唐,五代既作为资本。格林伍德西汉后期,奇美,唐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有资本在这里。汉唐时代,也是外部经济和文化中心。西汉时期,我市已专门为生活区的外国人设计的,唐生活在外人看来,来自亚洲各地,据波斯,大食,时间长了数以万计。

老城区有两种:当惠帝建在首尔,这个西安,西北,周围25公里中;隋皇帝建在城市,大兴镇的数量,包现在有西安市和东,南,西区域,周围36公里。元年(公元904)迁都洛阳后
晚唐油(从下一个字所示),大部分房屋是由城市,老城区的北部城镇的建设和改造,现在的城市西安'拆一个。在汉隋两个站点城市解放后,都进行了考古发掘。

自古以来,农民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可偏偏有这样一支农民起义军,他们内部不尚团结,诸多大将经常因内讧打斗牺牲。

他们的武器也不算先进,掌权者更是挥霍无度,与其说他们是农民起义军,不如说他们是草台班子。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却能势如破竹般攻入长安城,你可知这是为何?

唐僖宗乾符二年,王仙芝不满苛政,率领农民发动民变,其队伍一呼百应,迅速发展到数万人。

随后不到一年,黄巢又带着数千名农民响应王仙芝的起义。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成年后却屡次科举落榜。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在民间素有威望,百姓本就苦于生计,再加上有这德高望重之人做出表率,百姓们都争先恐后地参加起义军,短短几个月时间,起义军便迅速发展到数万人。

起义军鼎盛的兴起只是表面现象,领路人王仙芝与黄巢心怀鬼胎。在他们组织攻打蕲州时,王仙芝招揽蕲州刺史裴渥,裴渥却以官职为利招揽王仙芝,王仙芝不愿放弃入朝为官的机会,便与他达成协议。

王仙芝得到官职后,黄巢听闻此事,便到王仙芝那里,狠狠地责备王仙芝说:“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王仙芝还想搪塞,黄巢愤怒之下又将王仙芝打伤,王仙芝自知理亏,羞愧不已,只好认错,也不再提担任唐朝官职一事。

本以为这事就此告终,可王仙芝却在恼怒之下,大肆掠夺城中百姓,还坚持与黄巢分兵两路,这也导致义军实力大减。王仙芝的模棱两可态度,最终也惹怒了朝廷。


公元878年,曾元裕带兵大破王仙芝带领的起义军,经过激战,王仙芝率领的五万余人英勇牺牲,自己在突围中也不幸战死,头颅被送到了京师。

原本浩浩荡荡的起义军,最终只剩下黄巢带领的游兵散将,黄巢凭借自己的领军能力,一路攻破毫州、潼关等地,收复王仙芝的残将,起义活动又被推向高潮。

881年,黄巢攻破潼关后,未有丝毫逗留,准备直接进入长安城。唐僖宗听闻消息,带随从宦官田令孜等仓皇逃往四川成都,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

只见黄巢坐在黄金雕饰的轿辇中,身边的部下都穿着锦绣衣服,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起义军大将尚让当场向大家宣布:“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并向贫民散发财物,百姓列席欢迎。

过了几天,黄巢杀尽剩余唐朝宗室,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齐,原唐朝官员,四品以下留用,其他罢免。不久,其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唐宗室留长安者几无遗类,唐室官员惶惶不可终日。


那么黄巢起义为何能攻入长安城?黄巢为何能登上帝位?原因有三:

首先,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党羽之争,朝局越来越混乱。唐宣宗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但是也没有能改变这个局面。后面接替皇位的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音xuān),更是一味寻欢作乐,压榨百姓,腐朽到了极点。

起义军攻破潼关后,主事人田令孜不仅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还将罪责归咎于卢携。试问,这样的官员,这样的朝堂,如何能抵挡得住这起义大军?


其次,唐僖宗的昏庸,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唐僖宗不仅未考虑如何应对,反而还大肆更换官员,试问有这样的皇帝如何让人安心?且在起义军攻进长安城时,唐僖宗非但不与国家共存亡,还丢下文武百官、满城百姓仓皇逃窜。

最后,起义军代表了百姓的利益,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唐朝末年,社会动乱不堪,统治者寻欢作乐,压榨百姓,百姓苦不堪言。黄巢刚进长安城,便对百姓们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知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毋恐。”虽然黄巢带领的起义军有诸多缺点,可他们却让百姓看到了希望。


世人皆说时势造英雄,若无如此昏庸的朝廷和统治者,黄巢到死都只是一个为祸乡邻的盗匪。

黄巢起义能够成功,不是起义军有多英勇,而是百姓们受够了昏庸无能的帝王统治和压迫。他的起义是民心所向,有了百姓们的支持,黄巢才能无后顾之忧,所向披靡。

只可惜,黄巢和王仙芝都不具备相应的政治领导能力,没有认识到阶级社会的根源,故最终都归于失败。但正是这种前仆后继的反抗,使得社会在不断前进,这才是社会和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中国历史上,大多国家亡于外患,但是哪个国家却相反?
答:第六次内乱,就是朱全忠,也叫“朱温灭唐”。 经过几次内部暴乱,特别是黄巢起义的打击,使得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唐周边的藩镇争斗从来都没有停息过,最终,留存下来的,都是实力相当雄厚的势力。其中,河南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以及山西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势力最为强大。 二人经过一番争斗之后,朱全忠略胜一筹。 唐僖宗死后,...

桂林之乱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在影响唐朝半壁江山的黄巢起义发生之前,整个社会都几近分崩离析,各藩镇相继起兵自立,无法谋生的民众也揭竿而起。在岭南地区,有一群镇守边疆的士兵,因渴望返回长久离开的故土发动了一场兵变,竟然酿成了长达17个月的波及中国东南的大灾难。这就是“桂林之乱”。“桂林之乱”的缘起,还得追溯到南诏国...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将领李存进见简介,是李克用的养子
答:人物生平 李存进少年习武,有勇名,李克用攻破朔州时,投军,被赐名为李存进,收为养子。此后,跟随李克用四出征战,入关中击破黄巢起义军,皆有功劳,被任命为义儿军使,901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出军攻击河东,猛攻太原,被李克用的大将李嗣昭和李嗣源击败,时任雁门都指挥使的李存进也在洞涡击败敌军...

两宋不因内乱而亡,平民百姓就过的真好吗?
答: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当属1130年爆发的钟相杨幺起义,这场战乱聚众40多万,前后持续20年。那么为什么这些起义没有像汉唐时的绿林、赤眉起义,以及唐末的黄巢起义那样对政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宋朝特殊军事制度决定的。首先,无论是汉朝的兵丁制、隋唐的府兵制,本质上都是农战合一,老百姓平时耕地,...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答:二、与此同时,南方分别建立了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等九个王朝,加上北方的北汉,合称“十国”。三、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在唐朝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新藩镇兴起,为争夺地盘长期混战。其中最强大的是朱温,他控制了唐昭宗李晔,自立为帝...

谁知道五代十国历史
答: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

太平天国内部若没有发生内乱,太平军能够战胜清军吗?
答:比如,秦并非亡于陈胜吴广起义,而是亡于六国贵族复辟;东汉并非亡于黄巾起义,而是州牧割据;唐也并非亡于黄巢起义,而是亡于藩镇割据,等等。清也同样如此。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廷发动地方士绅组织团练,用以抵抗太平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虽然太平天国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其实只是占据了个别要塞和城市,...

五代十国楚国 灭亡
答:930年马殷去世,由其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弟马希范继承。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此举导致马希萼的不满,楚国内乱爆发。950年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战败,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自得位后志得意满,纵酒荒淫。部下王逵、周行逢...

谁能详细的介绍一下中国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之后发生的历史事件(884~907...
答:谁能详细的介绍一下中国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之后发生的历史事件(884~907年间),还有五代初年的详细历史事件。我有急用,谢谢。如果能推荐相关历史书籍并注明所涉及章节也可以。(根据回答... 谁能详细的介绍一下中国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之后发生的历史事件(884~907年间),还有五代初年的详细历史事件。我有急用,谢谢。如...

唐朝是在哪一个皇帝统治是灭亡的?时灭亡的吗?
答:实际灭亡是在唐昭宗时期,经过僖宗时代的黄巢起义后,中央政权已经几近崩溃,昭宗已经沦为军阀控制的工具,最后昭宗死哀宗继位实际只是朱全忠的权利过渡,随后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唐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