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战,希特勒为何在敦刻尔克命令古德里安将军戛然而止呢?

作者&投稿:方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纳粹德军为什么久攻不下希腊?希特勒为什么要阻止古德里安围剿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

第一,久攻不下的是意大利,最后被希腊反攻,希特勒无奈派出军队两个星期占领希腊。
第二,目前来说,根据已经解密的文件、记录、回忆录来看,普遍观点如下:
1、从政治层面上,希特勒当时还是抱有与英国和谈,双方划英吉利海峡携手合作甚至共同进攻苏联的想法。希特勒的最终目标是苏联,他并不希望和英国死磕到底。因此,不强攻敦刻尔克,给英国留些军力,也避免双方仇恨加剧。
2、从军事角度上,一来当时德军已经十分疲惫;二来当时普遍装备的二号、三号坦克并不适于强攻,希特勒及德军高层都不希望因为强攻敦刻尔克而损失大量坦克。

古德里安是军事家,如果按照古德里安的理念去进攻莫斯科,那么欧洲二战历史可能改写。希特勒决定将进攻重点放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半岛,是决策性错误,给苏联人以喘息机会,使得德国人没能在冬季之前占领莫斯科。

盟军在敦刻尔克的大撤退成功为盟军保留下了40万军队,这些军队最终成为了保护不列颠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成为了反攻欧洲大陆的种子部队。我想探讨的是,以德国当时的情况,是否有吃掉这40万军队的可能呢?让这40万军队溜掉,到底是因为人为的错误,还是德国军队的极限已经到了,无法留住这40万军队呢?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吧。

或者我们可以尝试列出德国人可能犯得错误,然后提出改进的可能?

错误一:3天的停止进军命令

这条似乎是多数人认为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能够成功的原因,但事实上当时德国装甲师已经将步兵师抛离得太远了,机械故障抛锚的坦克达到1/3之多,油料和补给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装甲师不顾一切冒进,一旦被切断补给包饺子,确实有可能会吃大亏。而即使省下这3天时间,也不过是将6月4日以后的部队截住而已。这意味着能多俘虏几万盟军,而盟军的主力是在更早以前撤退掉的。

错误二:戈林空军的抢功

事实上不少人也将这个帽子扣到了戈林头上。戈胖子确实有抢功的意思,但是当时的情况是陆军已经前后脱节后继无力,如果不休整无法继续进攻了,戈胖子如果不跳出来承担阻击的任务,那又有谁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至于空军的阻击效果不理想,那也是没办法的,毕竟那年头的空军远没达到全天候作战的要求,英国人趁着夜晚和坏天气抢运士兵,那是戈林再努力也没办法的。

错误三:装甲部队的冒进

也有人以这个问题来指责古德里安等人冲的太快将步兵师拉在后面了,造成步坦脱节无法协同的问题。但是如果古德里安等人走的慢些,是否情况就会更好呢?似乎也不一定吧?反而因为追击不力,会跑掉更多的敌人吧?

错误四:步兵师的龟速进度

有人指责装甲师,自然当然也有人指责步兵师拖后腿,但是步兵师当时前进的速度已经能快就快了,当时德国步兵师的机械化程度根本做不到全师机械化机动,后勤补给也跟不上步兵师的要求。要求步兵师跑的更快似乎没道理。

当德军坦克部队越过阿河一线,准备给英法联军以彻底的打击的关键时刻,希特勒却强令他们撤回阿河西岸。这使得已经围就的敦刻尔克“带型阵地”重新敞开了。
希特勒这个时候手下留情,既保存了自身实力,又显示了德军的力量,又使英国避免一场奇耻大辱。只要德国宽宏大量的的提出和谈,英国没有理由不接受体面的和平,或许还可以合作抗苏。即使是无法与英国达成和解,但至少也可以争取到英国在苏德战争中的中立。
可惜英国人并不像德国人那样的判断眼前的形势。1940.6.22法国投降之后,强硬的丘吉尔成为新的英国首相,毫不犹豫的拒绝与纳粹法西斯言和。希特勒这才开始实施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海狮”计划。与德国制定的其他军事计划相比,“海狮”计划明显地缺乏周密的考虑和充分的准备,如同一场精心设计的虚张声势,其目的仍在于迫使英国求和。不过最终战争海狮没有向着希特勒设想的方向发展。
敦刻尔克大撤退之所以被称为谜,是因为希特勒轻易放跑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始终与德国为敌的英国人,为英国保存了实力。可是如果德英之间在1940年实现和解的话,这项命令还会被认为奇怪吗?考虑到当时英国的处境和大战爆发前英国对待德国的态度,这一点并非不可能。
希特勒煞费苦心策划的这次外交策略以失败告终。

说放走英军是想和英国谈和,这是毫无道理可言的借口而已,此话似乎出自希特勒本人。
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此时闪电战的大纵深包围才刚刚展现威力,德军对此信心不足。而不像日后在苏联战场习以为常。
大多德军高层都是经历过一战的老军人,过于担心包围圈侧翼的安全,实际当时法军曾经有小规模的装甲部队对德军反击,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很危险。一旦德军主力在敦克尔克和英军打到一起,法军再从薄弱的侧翼切断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毕竟法军的装甲力量不是波兰能比的。坦克数量和质量都不比德军差。所以选择了以法国内地为主的保守战略。
当然,事实证明此考虑是错误的。

因为希特勒当时并不恨英国人,二战德国的战争差不多都是希特勒的恨去刻意的打一个国家或者灭一个民族。没登陆是因为德国强大的是陆军和空军而不是海军。空袭只为给英国一个教训,但被英国空军的顽强给破产了。。

这是德国空军的发展与德国的战略目标一致的,德国空军重建时资金不足,不足以发展耗资巨大的远程轰炸机,所以德国空军的轰炸机主要是以中程的“施图卡”为主。德国想要渡海登陆英国就必须掌握制空权,而远程轰炸机的不足限制了德国空军的行动,没有空军掩护的德国海军面对强大的英国海军时,无异于羊入虎口

英法联军为什么在敦刻尔克进行大撤退?
答:但由于条件所限,这些部队只携带了步枪等轻武器,而大部分重武器以及大批军需品和装备都不得不丢在了敦刻尔克。

二战时期德国为何在敦刻尔克放了英国一马呢?
答:那么希特勒为何要在敦刻尔克放英国人一马呢?第一,希特勒对英国抱有和谈的想法,不愿意和英国人彻底撕破脸。其实希特勒只是想把英国人赶出欧洲大陆,并不想和英国人成为生死冤家,他甚至打算联合英国搞掉苏联。即使英国人不配合德国进攻苏联,希特勒也希望英国人袖手旁观,让德国得以全力进攻苏联。希特勒不...

揭秘: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希特勒为何要命令德军停止追击?
答:第一种可能性,希特勒受到了戈林的“蛊惑”,错过了全歼英法联军的良机。纳粹德国内部也是争权夺利,特别是纳粹二号人物戈林负责掌管德国空军,一直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按照这种说法,在德国坦克部队将英法联军赶到敦刻尔克以后,戈林不愿意看到德国陆军独自占用如此大的功劳。所以...

二战中在敦刻尔克进行的大撤退事件,究竟是何原因导致?
答:在德国指挥官的决定下,敦刻尔克联盟一方面成功建立了防线,另一方面又加强了撤退。

【二战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与敦刻尔克
答:敦刻尔克以二战中1940年发生在这里的 敦刻尔克战役和英法军队大撤退而闻***名 。 1940年五月爆发二战的法国战役,英国派出远征军到法国本土援助法国,可是由于德军进展神速, 英军与法军被切断 。 英军 撤退到敦刻尔克港口并 遭到德军团团包围 。一直以来的见解认为若非下令停止进军,出动纳粹德...

英法盟军的敦刻尔克奇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答:1940年5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40万英法联军主力,在德军的重重包围下开始全面从法国的敦刻尔克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法联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时候撤退并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成为反败为胜的关键转机。在德军陆空火力的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只用了九天时间撤出3...

二战敦刻尔克战役开始
答:敦刻尔克撤退战役 英军代号:发电机计划 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有2点 第一,英国人组织得当,当时公征集了860多艘船只,包括军舰,游船,甚至渔船,内河航道的小木船,昼夜不停的运送联军士兵只英国。第二,个人认为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原因,是因为希特勒的错误决策,当时德军把联军步步紧逼到敦刻尔克,5月24日...

在二战史上有个“敦刻尔克奇迹”,这个奇迹是说的什么事情?
答:在已经确定包围了英法联军于敦刻尔克海滩后,稳扎稳打的策略不失为稳妥的决定,并且希特勒更愿意给空军元帅戈林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按理来说空军的轰炸确实比陆军更容易歼灭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但天公不作美,天气的转变让空军作战不利,再加上英国空军的阻挠,最终起到能正面推进作用的还是...

希特勒当年为何停止向敦刻尔克方向进攻?
答:二、从政治方面的考虑,希望拉诱降拢英国人。希特勒在汲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后,是不愿意让的德军双线同时开战的,尤其是面对英国这样的岛国,本身不利于部队的登陆攻占,所以他更愿意通过政治手段来拉拢诱降英国,所以才停止了进攻。要知道在敦刻尔克上的部队,大部分是英国人,如果德军真的把...

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希特勒为何要命令德军停止追击呢?
答:最终直到5月26日,希特勒才下令恢复突击,但此时英军已经缩到了敦刻尔克附近的狭小地域内,再要围歼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了。可以这样说,在“停止前进”的问题上,龙德施泰德要负不说比希特勒更大,至少是和希特勒相当的责任——那么这位在一战中已官至军参谋长,在德军中声名显赫的老元帅为什么要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