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中的“析词”对语言表达有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德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题中常有“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如何回答好,有什么技巧吗???~

初中语文课后练习中有许多这样的习题:“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下列加点词语能否与括号中的词语调换,为什么?”诸如此类习题,其实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而这也正是广大师生长期为之困感的老大难题。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新旧教材中340多例此类习题的搜集、整理、分析,初步总结出了一种分析加点词语表达作用的自认为较有效的方法,供师生参考。

首先,加点词语总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行为状态而服务的,所以要想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就得先大概的理解词语所在的句意、段意甚至文章主旨。那么,如何去理解呢?我认为,读是必需的,而朗读最为凑效。朗读能产生语感,语感能使人对某种意念或表达作用心领神会。如“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论雷峰塔的倒掉》)。诵读几遍后,作者对雷峰塔那种深深的恶感,以及还只是“听说而已”便情不自禁发文议论的快感自会感染我们,同时,我们也分明感觉到“听说”与“听说而已”为句子表情达意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定位。一般的说,加点词语常常归属于以下几种类型: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起修饰或限制作用;近义词辨析;词语带感情色彩;生动传神的动词……还有一些意味深远的短语或句子。要想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得认准它属于以上哪种类别,能做到这一点,就等于给“问题”定了位,找到了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然后是分析。这一环节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或查阅工具书,对已“定位”的加点词语进行类别属性的分析。如修辞类别中,比喻是为了形象化的表现事物的某种特点,反问可增强肯定语气。修饰限制类别中副词出现的最多,表达效果最明显,要辨清它是表程度、时间、状态还是范围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类别中,褒义词有有褒扬、赞誉之意,贬义词有贬低、指斥之意。近义词辨析关键在于找词语间的细微差别,有一丝之差,表达效果往往大相径庭。还有给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加点的,也都有它一般性的表达作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是揉合。经过以上几个环节,词语所属的类别辨清了,各类词语又有其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和朗读中的语感,这时,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就不难说出。如“大自然,已到处发出紧急警号”,“到处”是副词,表示范围广,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这里运用“到处”说明野生动物锐减和生态环境遭破坏的范围相当广,问题相当严重,已到了非重视解决不可的时候。又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都有拟人色彩,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形象地表达出了济南的冬天那种暖和、安适、平静的气氛。在对这几乎个加点词语的解析中,朗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及上下文内容是基础,确定“到处”是副词、“卧”运用了拟人手法是关键,分析运用副词和拟人手法的一般作用很必要,最后的揉合及语言表述才是我们的终结目的。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尽一致,所以表述结果也会各式各样,但只要能够按照这个思路,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我们就不至于面对题目无从下手或无话可说。

汉语语言丰富多彩,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因一个词语的换用,而使表达效果千差万别,所以能掌握一种分析词语表达作用的方法,不仅便于平时的作业、练习、考试,更有益于理解汉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奥妙

到了冬天,湖面上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我们穿上划冰鞋,自由地在湖面上划来划去。像在跳一支舞蹈,又像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很快,下起了雪,鹅毛般的雪花在空中飘飘洒洒。落在树上屋顶上山上,雪越下越大,风中夹杂着雪肆虐地打在窗上,噼里啪啦的响。朦胧之中,大地仿佛被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树上都挂着许多积雪

对语言表达的作用:一是使语言用词准确,防止误用或滥用词语。二是正确的用词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色彩和感染力。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例析1:①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简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⑹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析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简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例析2: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2.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简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
例析: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的表现手法
简析:该句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4.区别与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例示:
1.试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③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④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⑤玉壶:比喻月亮.⑥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⑦阑珊:零落.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反衬(或衬托、烘托)的表现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不趋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以“那人”自比,抒发了词人满面腔的闲愁与寂寞.
就修辞而言,本词主要用了如下几种:
比喻:“花千树”——将元夕的焰火比作千万棵繁花锦簇的花树;“更吹落星如雨”——焰火像被吹得如雨落下的星星;“玉壶”——喻月亮.
借代:“蛾儿雪柳”——用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代年轻美貌的女子.
3.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和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提示: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

  1. 避免文句重复,音节生硬

  2. 随声转奏,使文句既能表达相同的意思又能使节奏更灵活

  3. 主要是乐感方面,不能多大提升意境



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答:修辞是一种语言现象,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加工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它存在于语言活动之中,不是外加到语言上去的,也不是语言中可有可无、时有时无的,不管我们意识到与否,它总是客观存在着的,离开语言便无所谓修辞。依传统的修辞分类,我们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

各种修辞手法及表达的作用
答:比如,比喻可以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事物的特点;夸张这种修辞手法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生动性;比如排比可以增强语势,突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的情感。 一、比喻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答:定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例句: 《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

成语修辞手法对仗和对比?
答: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

修辞手法怎么考?
答: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 ...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

语言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修辞篇
答:“号称”,有“自吹自描”的意味,是贬义词。恶劣用在这里语意过重,可改为不良。希望应改为希望,希望与期望使用范围不同,期望只用来对别人,不用来对自己的。(3)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略) (4)句子成分的识别,关注关联词语应用。(略) 2、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修辞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癫蛤蟆,喀哇哇,四十...

对偶(修辞方法)详细资料大全
答: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仗 多用于骈体文。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

修辞的运用和各种修辞的意思
答: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的划着船,般两边的水哗、哗、哗。 迭字:是指: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