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儿河的流域概况

作者&投稿:郜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洮儿河的介绍~

洮儿河,黑龙江水系松花江西源嫩江右岸最大支流。位于中国内蒙古兴安盟境内与吉林省西北部。源出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麓高岳山阿尔山市白狼镇九道沟。由10条大小不一的小河汇集而成。东南流经科右前旗、乌兰浩特市、洮北区、洮南市、镇赉县,在大安市北部注入月亮泡,再流入嫩江。长553千米(一说595公里1、563公里2),流域面积3.08万平方公里(一说33100平方公里3)。由西北向东南流至乌兰浩特汇集归流河,至吉林省洮南市转向东北流入嫩江。名片图:科右前旗境内的洮儿河

大安市段,民国初期,洮儿河无堤防。“每值夏水秋潦,河水上犯,辄易泛海弥漫遍野”,“佳田多成泽国”,灾害惨重,民不聊生。民国十五年(1926年),开始筑洮儿河堤防。修筑时断时续,堤防断残不全,无防洪作用。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大力修建洮儿河堤防。至1985年,洮儿河堤防,西起解家围子、东至新荒泡闸门共19个堤段,全长52.26公里,堤顶高程上游146,50米,下游133.79米,顶宽达到3.5-4米,穿堤闸门9个,险段块石护坡8处,3220米。设计流量2200-1370立方米/秒。但有的堤段低于设计高程,抗洪能力1000-800立方米/秒。 洮儿河堤防在吉林省总长344.775公里,设计保护四县(市、区)的38个乡、镇、场的198.4万亩耕地、人口65万人。洮儿河堤防目前防洪能力很低,历次大洪水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损失。特别是1998年,发生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特大洪水,洮南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2370立方米/秒,致使淹没耕地14.58万亩、淹没村屯37个、受人口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洮儿河堤防也遭到严重破坏,水毁土方达289万立方米。1999年至今,沿线的四县、市(区)自筹资金对该堤防土方进行修复,现已完成部分堤防水毁土方修复、4处排水口堵复及部分险工段治理任务,全市完成总投资为2013万元,完成综合工程量为52.63万立方米,其中土方50.71万立方米,石方0.32万立方米,混凝土1.6万立方米。 老母山水库,二龙涛河支流努布企沟上。察尔森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库,是洮儿河干流上唯一一座控制性骨干工程。察尔森水库1973年9月动工兴建,1989年9月下闸蓄水,现已运行达22年之久旗境内,位于嫩江一级支流––洮儿河中游,地理坐标为43°56~′43°58′、东经125°31′~125°33′。 乌布林水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的洮儿河一级支流归流河上游,距兴安盟所在地乌兰浩特市约150km,距乌兰河与海力斯台河交汇处的乌兰河村下游6.4km,距乌布林苏木24km。1.3项目性质新建1.4工程建设任务及主要建设内容(1)工程建设任务乌布林水库的建设任务是以工业供水为主,兼顾灌溉、防洪等综合利用。经过水库调蓄,在P=97%保证率的情况下,水库年可供水量3300万立方米。在供水条件下,可使归流河干流区现状1.45万亩水田面积的灌溉用水条件得到改善,同时在此基础上新增干流水田面积4.95万亩,提供设计灌溉保证率P=75%的年供水量1182万立方米。乌布林水库采用库堤结合防洪,使农区段的防洪标准由不足10年一遇洪水提高到10年和20年一遇洪水。 图牧吉水库,位于扎赉特旗图牧吉苏木境内,原为图牧吉泡子。1983年5月动工兴建,在原图牧吉泡子的基础上,修筑堤坝蓄水,修筑引水渠,引二龙套河水补水。当年10月引水成功,水库形成雏型。1988年国家投资40万元,水库按设计基本完工。总库容885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000万立方米;其中养鱼水面6万亩,年产鲜鱼10万公斤左右。以养鱼为主,兼灌溉和发展芦苇。双城水库,位于蛟流河上游突泉县宝石乡宝城村北2.5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910平方公里,总库容为26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500多万立方米,可养鱼水面0.3万亩;是一座以调洪和灌溉为主兼养鱼的综合水利工程,1958年5月动工兴建,1959年5月大坝合龙蓄水,1964年10月工程全部完工。中下游4个村庄、5万余人口、1万亩耕地免遭洪水侵扰。永丰水库,位于科右前旗大石寨镇复兴屯南。1974年4月,水库工程破土动工。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按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按500年一遇洪水保坝,坝高25.8米。1974年4月动工,1977年9月建成蓄水。1983年6月,水库电站工程竣工(未投入使用)。10月,水库工程全部按设计完成并开始运行。永丰水库,拦截归流河支流哈图莫河,控制流域面积196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为1260万立方米,总库容为25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1446万立方米,防洪库容为1215万立方米,死库容为75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8万亩,保护农田3万余亩。养鱼水面0.19万亩。是以防洪和灌溉为主,兼养鱼和发电的综合性中型水库。明星水库,位于突泉县杜尔基镇明星村南0.5公里处。1972年9月15日正式动工兴建。1975年增容扩建,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为200年一遇洪水。1975年底竣工。明星水库是蛟流河旁侧水库,集水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总库容量为1947万立方米,防洪库容为9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804万立方米,死库容173万立方米。养鱼水面6900亩,年产鲜鱼2.25万公斤,最高年产鲜鱼5万公斤。可灌溉农田4.1万亩,其中1.5万亩农田已建成配套灌溉系统。使下游2个乡和1个农场共3万多亩农田得到保护。1982年南鱼北繁获得成功,明星水库成为突泉县鱼种生产基地。九龙水库,位于突泉县九龙乡,蛟流河旁侧水库,集水面积约70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50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为96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90万立方米,死库容138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0.5万亩,可养鱼水面0.54万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和养鱼的小型综合水利工程。建于1974年,1977年进行改建,1980年12月水库工程全部竣工,1990年开始养鱼。1995年水库养鱼水面达0.25万亩,年产商品鱼3万公斤以上,最高年份达5万公斤以上。宝范水库,位于突泉县宝石乡宝山村北蛟流河上游。1972年动工兴建,1975年竣工。最大坝高14米,坝长297米。总库容466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3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1万立方米,死库容9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0.3万亩,保护农田1.23万亩,养鱼水面630亩。古迹水库,位于科右前旗古迹乡巴拉格歹河(古迹河)上游。集水面积80多平方公里。1970年秋施工,1982年竣工。最大坝高16.6米,坝长420米。总库容71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60万立方米,死库容49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1.42万亩,养鱼水面0.1万亩。俄体水库,位于科右前旗俄体乡,是蛟流河支流上游的截流水库,集水面积15平方公里。1971年动工兴建,1977年竣工。最大坝高12米,坝长436米。总库容172万立方米,防洪库容7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0万立方米,死库容10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0.3万亩,保护农田1.8万亩。 月亮泡水库,位于黑龙江流域嫩江水系洮儿河的末端,嫩江右岸。大安、镇赉两(市)县的交界处。工程始建于1974年4月,1976年7月竣工,同年8月开始蓄水投入运行,至今水库运行良好。水库流域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洮儿河3.13万平方公里,嫩江约16万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1.99亿立方米。是一座以养鱼、灌溉和调洪等综合利用的大型平原水库。水库枢纽工程由土坝、蓄泄水闸、灌溉渠首组成。土坝为均质土坝,由一条主坝和六条副坝组成。水库工程按洮儿河五十年一遇,嫩江二十年一遇洪水组合设计,洮儿河、嫩江五十年一遇洪水组合校核。工程主要效益是:防洪、灌溉和养殖。设计洪水位133.5米,校核洪水位133.72米,兴利水位131.00米。水库建有主坝一座,长1975米,坝顶高程135.00米,最大坝高9米,坝型为均质土坝。副坝6座,总长48333米。建有双向闸1座,闸门8孔,净宽64米,最大泄洪能力910立方米每秒。建输水涵洞3座,灌溉闸、站2座。最大洪水发生在1998年,库内水位达134.17米,库外达134.57米,最大库容量为13543亿立方米。向海水库,位于通榆县西北向海乡境内,距通榆县城67公里,工程于1971年动工修建,1973年建成并开始蓄水。总库容2.21亿立方米,设计洪水位167.62米,校核洪水位167.8米,死水位164.50米。枢纽工程由以下建筑物组成:二场泡有主坝一条,副坝五条,泄水涵闸一座;一场泡设有输水涵闸和小塔闸。水库主要规模技术指标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工程等别为II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向海水库是一座平原河道型水库,是充分利用洮儿河、霍林河、额木特河洪水资源向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水环境,向苇田和湿地供水,以及养鱼的大(Ⅱ)型水库。主要水源来自洮儿河龙哗吐分洪洪水和额木特河河南股河道洪水。1993年提出了引霍入向工程,即将霍林河的洪水分到向海水库,即满足了霍林河流域防洪的需要,又可为向海水库补充水量,发挥水库效益,2003年完成了部分引霍入向工程。向海水库控制额木特河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团结水库,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岭下镇境内,渠首在内蒙古科右前旗哈达那拉英根屯处,引察尔森水库至镇西洮儿河水,蓄内蒙古兴安盟国哈枢纽到水库与流域沟的坡积水,是洮儿河进入我省旁侧中型水库,引水干渠30.3公里,左侧坡面及水库流域面积403平方公里,其中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5万亩,最大水面12.85平方公里,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综合经营一体的中型旁侧水库。水库建于1976年5月31日,1977年7月开始蓄水,年9月末竣工。2000年通过专家组鉴定为三类病险库。2003年开始除险加固建设。大坝全长2493米,最大坝高15.1米,顶宽5米,设有输水洞1座,为1.8×1.8有压涵管,设计流量34.0立方米/s,副坝2条全长2235米,坝最高6.7米,属于3级建筑,水库为5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水库除险加固后正常蓄水位219.24米,相应库容7400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219.41米,相应库容7620万立方米,汛限水位219.00米,相应库容7060万立方米,死水位211.00米,相应库容1200万立方米。五间房水库位于大安市六合乡、叉干镇境内,是在洮儿河下游右侧新洮、幸福两干渠引洪蓄水的旁侧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属于平原区水库。水库始建于1975年,76年秋季开始蓄水。主要是蓄洪、灌溉、供水(泡沼用水)、养鱼、旅游、保护湿地等。2003年通过专家组鉴定为三类病险库,并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水库主要工程有:土坝31条长12公里,进水闸2座,节制闸1座,泄水闸3座。水库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总库容3053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42.65米;水库设计死水位141.0米,库容775万立方米,群昌水库,位于洮南市那金镇境内,在洮儿河二级支流那金河上,上游三条支流,煤窑河、古树河、双发河,控制流域面积1360平方公里,是一座防洪除涝为主,结合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由于流域内是全省典型的暴雨中心,具有降雨集中、产流快、汇流时间短、洪峰值高、洪水总量大等显著特点,防洪任务非常艰巨。群昌水库于1972年9月动工兴建,1974年7月合拢并开始蓄水运行。1992年扩建非常溢洪道,1993年6月竣工。水库原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500年一遇,总库容5800万立方米,调洪库容3060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246.87米、设计洪水位244.71、正常蓄水位244米、汛限水位242.8米、死水位241米。原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输水洞、灌溉洞五部分组成。大坝全长3100米,坝顶宽4米,坝顶高程248.00米。非常溢洪道和正常溢洪道承担水库调洪任务,最大泄洪流量为1120秒立米和520秒立米。输水洞和灌溉洞的主要做用是泄空库容和调节灌溉用水。由于水库流域内为半山区,植被条件差,水库淤积逐年加剧,经2001年实测淤积总量为2192万立米,致使水库调洪能力大大降低。创业水库,位于洮南市西35公里左右,车力乡境内。既是额木特河上的拦河水库,也是引洮干渠下游的旁侧式水库。属于松花江流域,积雨面积为1831平方公里,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养殖为一体的中型平原水库。创业水库1971年动工兴建,当年即开始蓄水,1976年8月竣工。创业水库2000年通过专家组鉴定为三类病险库,除险加固工程2002年开始实施,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水库主体工程由土坝(坝长8986米)、一干闸、二干闸和泄洪闸组成。设计为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二百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165.66米,设计洪水位为164.80米,死水位为161.00米,最大库容为8469万立米。 引嫩入白工程,取水口选在嫩江白沙滩,通过约45公里输水干渠至镇赉洋沙泡,向洋沙泡供水,控制面积2000平方公里,用水量7.13亿立方米,保证其周边用水,特别是再通过二龙涛河向莫莫格湿地供水,确保湿地用水的需要。二期输水干线向白城市内供水。渠首地面高程139.0米,该处嫩江水位130.25米(P=75%),高差8.75米。一期工程渠长52Km,地面高程137.0米,地面坡度为正比降。主要供二龙涛河流域湿地和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控制面积2000km2。二期工程干线向南经过东屏乡的白音河屯,到洮北区大岭乡黄家街屯,该段渠长48km,地面坡度为反比降,渠道按1/20000比降,该段高差为12米。引干全长136km,自嫩江水面130.25米到终点总高差39.75米。沿程铁路交叉2处,四级以上公路交叉5处,乡级公路交叉35处左右。呼尔达河交叉1处,二龙涛河交叉1处,白城运河交叉1处,共计需修建交叉建筑物44处,扬水站至少4处。工程完工后,不仅可使洋沙泡蓄水达1.5亿立方米,还可开发镇赉县二龙涛河流域湿地和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面积在2000km2左右。控制耕地面积35万亩,其中:镇赉县18万亩、洮北区17万亩,通过白城运河还可补充白城市区地下水。引洮入向(分洪入向)工程起于洮儿河龙华吐枢纽,引水渠长105公里,至盐铺调度站75公里。沿途经过2个县、市,8个乡、镇。可以为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大型水库(向海)、3个中型水库(创业、兴隆、胜利)及12个水库及泡沼供水,同时灌苇4.28万亩、草原1.5万亩、养鱼13.4万亩。建筑物包括龙华吐进水闸、龙华吐拦河坝,蛟流河进水闸及拦河坝,盐铺分洪道、架子台闸、盐铺分水闸、四号沟跌水工程等。设计引水流量100立方米每秒,由于引水渠道年久失修,部分地段淤积严重,现只能引水40立方米每秒。 洮南市河湖连通工程(在建),从创业水库贯通四海泡水库、小香海泡、二龙泡、泉眼泡水库等4个湖泡,使下游湖泊恢复水面。共规划泡塘供水线路4条,第一条线路为引洮分洪入向工程供水泡塘7个,蓄水量0.42亿立方米;第二条线路为创业水库一、二、三干三条渠供水泡塘21个,可蓄水量1.72亿立方米;第三条线路为红旗渠供水泡塘1个,蓄水量0.4亿立方米,第四条线路为二龙渔场供水渠,供水泡塘1个,蓄水量0.46亿立方米。 此外,还建有引洮济霍(林河)工程。但是造成了对水体水源的破坏。 斯力很灌区,位于科右前旗斯力很乡的洮儿河右岸,引洮儿河水灌溉。设计灌溉面积为5.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5万亩。斯力很灌区,原名跃进灌区,始建于1958年10月,至1977年底基本完成干、支渠土方及部分建筑物,此后逐年施工,逐步达到工程配套。到1990年,国家投资52.47万元,群众自筹131万元。大坝沟灌区,位于科右前旗大坝沟乡东部,归流河右岸。设计灌溉面积3.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8万亩。1935年梅家街开发水田,组织劳力挖了一条长3000米的干渠和10余条支渠。1956年春,在渠首又修了进水闸。1971年开始兴建。1979年秋,灌区建设基本成型。1985年,支渠、斗渠全部完工。哈拉黑灌区,位于科右前旗哈拉黑乡,归流河右岸,设计灌溉面积2.6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哈拉黑灌区,原为水稻种植区。1957年,灌区工程开工,1965年完成进水闸和于渠分水闸各1座,干、支、斗三级渠道13条。1974年灌区工程被洪水冲毁。当年秋对灌区工程进行重新设计施工,1982年完成渠首改建、泄水渠和灌区护岸工程及田间公路等工程。1987年开始干渠改线工程。1987年12月对灌区枢纽工程改造设计。工程总投资64.8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5.5万元。小城子灌区,位于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归流河右岸。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65万亩。1949年春,科右前旗政府组织当地群众开挖引水渠,修筑拦河坝,开辟了忠胜水田灌区。1965年春科右前旗水利局对灌区进行了全面规划,把忠胜水田灌区与红光灌区统一规划,称之为小城子灌区。1967年基本完成灌区建设。1968年红光灌区与忠胜灌区分开,忠胜灌区仍称小城子灌区。索伦灌区,位于科右前旗索伦镇南,由联丰和胜利两个灌区组成,设计灌溉面积1.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0.6万亩。胜利灌区,位于洮儿河右岸,始建于1972年10月。联丰灌区位于洮儿河右岸,始建于1974年。1976年6月并为一个灌区,即索伦灌区。1979年秋,全部按设计标准完工。巴达仍贵灌区,位于科右前旗巴达仍贵苏木东北部,洮儿河右岸。设计灌溉面积2.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巴达仍贵灌区由2个小灌区组成,其中套海营子小灌区建于1948年,满达胡小灌区建于1949年。1955年将两个灌区的引水干渠合并,组成巴达仍贵灌区。1973-1983年先后4次对巴达仍贵灌区进行全面规划设计,1984年9月工程按设计完成,总投资35.79万元。哈达那拉灌区,位于科右前旗哈达那拉苏木西部,洮儿河左岸,设计灌溉面积1.4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5万亩。该灌区始建于1957年冬,1976年秋,灌区工程按设计完工。 乌兰哈达灌区,位于乌兰哈达苏木境内,水源来自洮儿河。1937年,朝鲜族农民在三合村附近引挑儿河水种植水稻,始修三合灌渠,该渠长10公里,可灌水田1200亩。1954年,建古城灌区,灌溉水田3000亩、旱田1000亩。1956年,建成乌兰灌区。1964年续建进水闸2座、节制闸1座、涵桥1座、渡槽1座。1966年,呼伦贝尔盟批准在原有小型灌区基础上兴建乌兰哈达灌区。该灌区西以洮儿河为界,东以三道河为界,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3-4公里,设计灌溉面积4.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1万亩,引水量10立方米/秒,国家投资28万元。经多年建设,该灌区至1990年共建有:干渠17条,长52.1公里;支、斗、农渠178条,长113.33公里;各种渠系建筑物538座(其中包括小型水ICJ、分水闸、节制分水闸、桥涵、跌水、渡槽等)。累计投资219.8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2.11万元),总工程量113.2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3.46万亩。义勒力特灌区,位于义勒力特苏木境内。水源来自洮儿河。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人控制的伪“兴农会”会长韩再秀于1935年修建2条共12.5公里的水渠,雇用朝鲜族农民种植水稻。以后历年水渠虽有增加,水田有所扩大,但规模小,未形成灌溉体系。1967年6月,正式建设义勒力特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5力一亩,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渠首引水流量6立方米/秒。是年种植水稻900亩。1969-1979年间,因灌区工程未配套,水田灌溉面积仅350亩左右。1980-1981年灌区渠首被破坏,灌区无效益。1984年,对灌区设施进行维修配套,新建渠系建筑物5座,当年灌溉面积1200亩。1986年,建成水田补水站1座。1990年,水田灌溉面积达8600亩。 幸福渠,位于大安县西部,西起六合乡敖包营屯西,东至同建乡小西米泡。将洮儿河水引到杨磨房和大榆树西泡、牛心套保泡等湖泊内。实际上连通洮儿河、霍林河水系下游。1958年8月至1975年11月,17年间,经多次施工、扩建,配套,完成了全部自流灌体系。幸福渠总投资325.62万元,主干1条,长63公里,支分干8条,长147公里,支渠29条,长104.85公里。受益区域为:六合、大岗、叉干、大安马场、东风马场、牛心套保苇场、古城、来福、乐胜、平安、大榆树、海沱、两家、西大洼、同建等15个乡镇(场)。设计灌溉农田13.1万亩,草原12万亩,苇原23.54万亩,排涝15.2万亩。蓄水31400的万立方来,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8万亩,实际灌溉农田1.99万亩,草原6万亩,苇原9万亩。蓄水水库、泡、塘19座,蓄水26139万立方米。 新桃灌区,位于大安县西北部洮儿河右岸。西起六合公社庆有村,东至新荒泡,包括六合、舍力、烧锅镇、丰收、新荒、来福、东方红农场等7个公社(场)。1958年规划施工,1960年,建设第一个灌区,到1977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清代以前,整个洮儿河流域除了偶有游牧部族光顾以外,主要是一片兼有大面积湿地的草原,处于原始的未开发状态。有清一代,整个洮儿河流域皆属于蒙古王公的游牧草场,通过清政府设立的盟旗制度进行综合管理。洮儿河流域主要属于科尔沁右翼哲里木盟札萨克图旗地。清早期的蒙旗是重点封禁之地,除少数的游牧地外,皆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荒原。据清季档案记载。“札萨克图郡王旗界全境,南北长一千余里,东西宽者至一百二、三十里。……山冈、平原、河泡具备,水草极为丰茂,于牧畜最宜。”到了清中叶以后,蒙古王公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主动向汉民出租土地,且招租条件优厚,“郭尔罗斯札萨克公恭格喇布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将该牧地放与流民垦种。当时仅图目前之利,于履亩绳丈之政暗然未讲,流民因之多占地而少纳租。”关内汉人见有利可图,奔走相告,私自进入蒙地开荒租种者不断增加。为了加强对蒙地汉民的管理,清政府于1800年在郭尔罗斯旗设立了长春厅。由此,其他各部蒙旗纷纷进入了招垦状态。唯洮儿河流域因纬度偏北,气候稍寒,移民极少留寓此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相继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内矛盾愈发尖锐。为了缓解生存压力,摆脱苛捐杂税的羁绊,关内汉民掀起了向东北未开垦地区迁徙的移民潮。同时,清政府为了减少财政赤字,转移矛盾焦点,也鼓励汉民向边境迁徙。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开始实施“移民实边”的新政,全面开禁招垦。光绪二十八年(1902),吉林省西部蒙荒全面开放。1903年,科尔沁右翼前旗开始设局丈放,陆续丈放了巴彦昭以北至那金河、交流河带的蒙地62.5万垧。1904年,科尔沁右翼后旗设局丈放,放出洮儿河以南熟地1864.7垧,生荒222,991垧。洮儿河流域的蒙荒由此进入了大规模的丈放阶段。这标致着东北蒙地开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即从“蒙旗招垦”和“流民私垦”变成了“官局丈放”,从官方对蒙地的被动性施禁改成主动开放。河流域虽放蒙荒,但实际垦荒者数量有限,村屯发展缓慢。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查原奏内开奉省前放扎萨克图王旗蒙荒案内媵有坐落靖安县未放沙碱余荒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余晌,按一五折扣计实荒二千九百余晌,交该管靖安县招放,截至本年仅放出荒地一千三百余晌,尚有实荒一千六百余晌无人承领。”剩余荒地多首先是因为关内汉人不愿往吉林省西部地区移民。很多关内移民因气候寒冷和时有水患等原因而不愿到洮儿河流域拓荒,如现镇赉境内即少有人烟。镇赉虽“兼有农林渔泽之利,惟纬度偏北气候较寒,而江河流域时有水患未免引为缺憾。”其次,蒙古王公分散的移民政策使关内移民短时间内无法形成聚居区,独居散户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诸多不便。《奉天省洮安县志》记载,“本境之南及西北迤西一带均洮儿河未放荒以前所有蒙人尽依河而居,嗣经蒙王招佃,饬分一里一家,并不成村落。放荒后发迁于自治荒段内,建盖住屋,即以姓氏为某窝棚,零星散处。极鲜数十家之大村落。”由于汉族新移民数量少,分布散,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都十分有限。再者,蒙古王公与汉人;艺间因耕地和纳租问题屡有矛盾发生,甚至产生激烈的武装冲突.导致很多定居汉民为了避难进行二次移民。据记载,在宣统三年的内蒙乌泰的叛乱中,仅靖安一县就有约1828户汉族移民逃亡,余者仅存6967户。随着洮儿河流域中心地带的流民渐增,蒙地新移民的各项事务日益繁杂,为达到有效治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奏请于洮儿河中轴设立府治双流镇,以治境内的蛟流河和自洮儿河二河流域,双流镇即以境内两河而得名。该地原属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萨克图郡王的游牧地,早在明代初年即已形成聚落,后发展为军事要塞,曾建有周长十余华里的城墙。清末期汉民自发形成了一个半农半牧区的一个中心市场,又有“萨察加伊莫特”之别名。朝廷准赵尔巽所奏,1905年设立府治。后因府址地处于洮儿河南岸,故更名为洮南府,领开通(现通榆县)、靖安(现白城市洮安县境)二县,次年又于解家窝堡增设安广一县治。建周长五华里、四城门的城墙。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辽东半岛成为主战场,辽南灾民为躲避战乱纷纷向北逃难,来到洮儿河流域的难民日以万计。洮南知府以“救济灾民,防御敌扰”为由向奉天都督将拨给银两修筑城池。奉天都督拨款数万两纹银修筑了城池,设防守备,使避战乱的难民得以安居。在洮南知府的主持下,1908年和1910年又续放洮儿河北部荒地,1910年于叉干挠置镇东县。进入民国后,洮南府于1914-年-废府改县,与昌图皆划归洮昌道管辖,统属奉天省。在奉天省统一管理下,洮儿河流域的蒙地得到了渐次的开垦和拓殖,以洮南为中心的吉林省西部商业日渐繁荣,洮儿河流域的原始草原逐渐变成了农垦区。由于洮儿河下游地区滩地众多,村屯之间在雨季时常常一片泽国,如洮安县的“孟家窝堡至五家子之间的二十余里之间,皆是湿地带,交通困难。”经济发展受制于落后的交通。而此时吉林省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为了加紧对该地资源的掠夺和运输,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决定将铁路线延伸至洮南。1913年10月,袁世凯为了在复辟帝制中获得日本人的支持,与日本签订了《满蒙五路换文》,同意将满铁的南满铁路以四平为轴点延伸到满蒙腹地,修建满蒙五路。日本满铁在东北西部建设的最长的一段铁路是平(四平)齐(齐齐哈尔)铁路中的三段,即四郑(四平一郑家屯)铁路、郑洮(郑家屯至洮南)铁路、洮昂(洮南至昂昂溪)铁路。最先建设的是四郑铁路,1917年4月开工,1918年1月建成。随后,开始了郑洮铁路的修建。郑洮铁路全长224公里,1922年4月开工,1923年建成,次年通车。1925年8月,洮昂铁路继之而起,11月27日通车至镇赉,1926年1月通车至泰来,同年7月4日全线竣工。由于昂昂溪是中东铁路线上的一个站点,这标志着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首府性城市洮南已成为中东铁路网向满蒙西部延伸的一个重要支点,洮儿河流域因为铁路的修建而与整个东北地区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1934年4月1日,满铁在洮南成立了统管郑洮、洮昂、洮索(洮南至索伦,1929年始建)铁路的洮南铁路局,洮南在东北西部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满铁平齐线上的重要枢纽。截至1945后8月,原四洮、洮昂、齐昂路被“满铁”全部并为平齐线(全长571.4公里);洮索路延至杜鲁尔改为自杜线(377.1公里,1945年7月,日军将伊尔炮至杜鲁尔间22.9公里线路拆除,今之白阿线)。铁路的修建和通车对洮儿河流域产生了两大重要影响:其一,铁路沿线新移民迅速增加,沿线各个站点皆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城镇,沿线草原被迅速开垦,村庄增多,人口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值逐年上升。平齐线建成后,涌现了一批新兴城镇。其中主要有:开通:距离四平252.6千米。原为蒙古扎萨克图郡王旗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开始对汉民开放,人121渐次增多。1905年清政府在此设开通县治,修建了南北长3华里、东西2华里的夯土城墙和南北一条长街,当时称七井子。至1935年,人口为14000。洮南:由于此处是沟通郑家屯、洮安、大来、开通、伯都讷(扶余)、长岭等地的交通要点,商品经济往来频繁,每年输出粮食15万石(一石为500市斤)、牛马6000头(匹)。常驻人口亦增殖快速,到1913年,城内有人口1.5万人,商家400户。四郑路开通后,洮南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形成了东西八条、南北五条街的城区。商品经济更为繁荣,城内“店铺栉比”,砖造房屋“宏伟壮丽”,街道宽阔。1922年,全城人口为2.7万人,已修建公路,开设长途汽车通安广、大赉等县,还有水路船运,形成四通八达交通网,是东北西部仅次于齐齐哈尔和郑家屯的第三大城市。到1938年,该城人口为63000人。白城子:清末民初时称洮安,又名靖安,位于洮儿河边,距离四平352.4千米。原系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萨克图郡王(民初为镇国公)旗地,20世纪初,因汉族垦殖民的大量移居形成大村落,1904年在此设洮南附属靖安县,1907年修建城池。1913年2月,撤府改设北路观察使。1914年6月,再改称洮昌道。不久,又随全国恢复县治名称改称为洮安(洮儿河畔安宁之意)县。当时人口为2000人。1920年代中期,人口升为4000人。镇东(镇赉):白城子北38千米处,历史上归属于科尔沁右翼前旗王公,称南又干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对汉民开放后,由乡村发展为一小集镇,人口为450。1914年设县后始建市街。铁路开通后,人口增长加快,市镇经济渐次发达,1920年代末,人口为2万。泰来:距白城101.8千米,现属黑龙江省管辖。原为蒙古札赉特王旗的一个游牧部落,俗称为泰来溪、泰来气。清宣统年间始设垦局,对汉民开放。民国六年(1917),在此设县治。洮昂路开通后,这里成为齐齐哈尔至洮南问“最繁华之地”,街面店铺林立,“太商贾杂然并轩”,其输出品以当地特产苏打、中草药、土豆为大宗。1920年代,该地人口为2万。此外,因这里位于嫩江边的草原地带,自然风景优美,1930年代成为北满的一个旅游观光城市。1937年人口为4.5万。此外还有后期洮索支线建成后兴起的站点性城镇,如平安镇、葛根庙、怀远镇(乌兰浩特)、索伦等。至1930年,辽宁省政府通令各县调查可容纳垦民的人数,以便安置鲁豫难民。据呈报:“洮南县可容纳两万人,镇东县可容纳2500人,安广县可容纳2000人……‘其余各县均称无旷土…。可见当时的洮儿河流域是关内移民的主要移居地,市镇村庄增容较快。第二,铁路沿线市镇的商业繁荣带动了区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铁路开通后的民国13年至17年(1924—1928)是洮南市商埠鼎盛时期。当时,洮南城内各种商号竟达1700余家,每年商业总产值达千万元。工业则以制皮革、制靴等最为著名。当时洮南为北满和西蒙各地的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附近之高梁、大豆及牲畜多由此输出”,而外面的日用商品亦皆洮南分散到各地,购销两旺。当时洮南为北满和西蒙各地的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商品交易购销两旺。每年外运牛1万头、马6万匹、生猪1.5万头、羊0.5万只,外运粮食有高梁10万石、大豆6万石、苞米1万石,外运毛皮包括马匹0.7万张、驴皮1万张、黄鼠皮l万张、狗皮1万张、以及狼皮、貉皮、狐狸皮等,商品远销至海外。铁路的修建集聚了大量流民参与其中,为迎合筑路工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当地原住民及关内移民改变了原始的农牧业的生活模式,从事饮食、零售、被服等个体商业经营,致使铁路沿线出现了小型的集贸市场和商业聚落,后来逐步发展成了小型市镇。随着铁路运输业的繁荣,当地农民的传统种植结构发生了改变,迎合商业需求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取代了传统的粮食作物。同时,土特产品的增加也带动了当地工业的发展,油坊、面粉厂等基础工业丰富了经济运行模式。另一方面,畜牧业也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而逐步繁荣,城市皮革业和肉品加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同时,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带进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为市镇的增容和基础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指导。虽然这一时期洮儿河流域的人口不断增加,商业日渐繁荣,但从清末初放蒙荒开始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洮儿河流域的水资源环境未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铁路沿线带以外大面积的草原仍处于原始状态,植被覆盖度达90%以上,草地单位面积生物量是现在的5倍以上。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缘于三个因素:其一,洮儿河流域已开垦的荒地皆是旱田,且因年降水量充沛而没有建造灌溉设施,农业对地表水的利用十分有限。缺少种植水田经验的关内新移民见洮儿河流域原“各蒙旗之荒地,均极饶沃,”且土地辽阔,因而多数人选择了容易进行田间管理且能大面积播种的旱田;其二,蒙古人从来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视水为神,从不食鱼鳖,即使把土地租佃给汉族人,但从来不租赁水泡池沼,并且禁止捕捞。其三,人工修建的防洪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洮儿河时常发洪水。这一时期的洮儿河流域不仅年降雨量充沛,地表水土保持良好,而且常常会在雨季到来时出现大规模的汛情,洮儿河周边的居民经年饱受水患侵扰。水患主要发生在每年的夏秋之际,降雨多发之时。水灾的成因多是强降雨导致洮儿河上游水位猛涨,下游泄洪不畅,积水倒流冲击洮南府治及周边的村屯。据《洮南县志》载:“洮河包围县之东北二面,交流河亦贯县之中部,下流以嫩江为归宿。夏秋之交,若江水不涨,虽适淫雨,上游之流无所害,其为患犹小。如江水猛涨,下流无所容,激为倒流,往往天晴日暖,洮交两河日增水数尺。丈余高之河岸,不数日即遭横决之患,滨河膏腴之田幸免此患者几希。二十五年已九遭此患矣。”早在洮南没治后不久,饱受水患影响的当地民众就开始了以官绅牵头,民众集资的方式来兴建河堤,但限于人力物力有限,所筑河堤,皆是为保护耕地而建成的临时性小坝,堤线弯曲,距河床太近,因此很难抵卸大型洪水的侵袭。如1928年,洮蛟两河泛滥,河水入浸洮南县,水深8尺,农田尽毁。民国时期仅洮南一地就于25年间发了9次大型洪水,可见洮儿河的来水量在当时是十分丰富的,而正是经年的水患和泄洪不畅的地势使洮儿河流域下游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仅白城市区段就有湿地3986.03hm(2)。正常年景,洮儿河平均水深可达五六尺。充足的河水和丰沛的湿地有效地保持了洮儿河流域整体良好的水资源环境,为地方的农业、工业和商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域内行政区域经济多次变更,到21世纪初,大部地区属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和吉林省白城市地界。兴安盟是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实践地。拥有“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民族解放纪念馆”等一批革命旧址。少数民族人口占47%,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2.1%,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较高地区。1980年兴安盟恢复盟建制,现辖两市(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三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一县(突泉县),其中,阿尔山市和科右前旗为边境旗市,乌兰浩特市为盟委行署所在地。
境内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 95 一 145 天,大部分地区 110---130 天。年降水量平均为 400---450 毫米,雨热同期,适合一季作物生长。大部分地区日照在 2800---3100 小时之间,中南部地区 10 ℃以上积温在 2200---3100 ℃之间。从北向南气温、积温、光照、无霜期递增,而降水量、相对湿度则递减。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200多条,水库25座,总库容1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居自治区第二位,是东北地区的“水龙头”,具备水煤组合、发展新型煤化工和新型能源的独特优势。位于嫩江、松花江流域和科尔沁沙地源头,是大兴安岭林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利用草原面积3900万亩、森林面积2400万亩、可利用荒漠化土地面积2000万亩,生态服务价值、碳汇功能潜力巨大,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服务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1000多万亩。特别是阿尔山地区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于一身,拥有温泉、湿地、火山、冰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是典型的生态文明体验区。农牧业发展条件较好。年均降水量400—450毫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是世界公认的“玉米黄金种植带”和“最佳养牛带”。耕地面积1200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820万头只。地处大兴安岭成矿带核心区,以有色金属资源为主,地下蕴藏铅、锌、铜、镁、铁等资源;在经济运输半径内,由周边的蒙古国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通辽等地构成一个煤炭资源富集圈。
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除盛夏短时间内受海洋季风影响外,全年绝大部分时间降水系统来自西风带,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本地“光照充足,降水变率大,旱多涝少”的气候特点。 白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和芦苇面积均居全省首位。白城市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矿泉水和建筑用砂、石、粘土7种。 白城市,产业结构以林业、畜牧、水稻、绿豆、葵花、蓖麻、辣椒、奶牛、肉牛、肉禽产业为主。 初步形成以林木加工、苗木生产、森林培育,以湿地草原为主的特色旅游、养殖业,以林下经济为主的中药种植业,以灌木和水果为主的经济林产业,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规模不断增大。 白城市地处于半农半牧区,畜牧业是我市重要的、传统的民生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对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在更高层次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90万亩,随着土地整理项目推进和“三大灌区”工程实施,面积将达到300万亩,我市发展成为全省水稻产业第一大市。 白城的生态环境好,饲草饲料品质优,所以牛奶质量极高。全市奶牛饲养总量18.5万头,年产鲜奶35万吨,分别占全国、全省年产量的0.99%和71%。



洮儿河的流域概况
答:这一时期的洮儿河流域不仅年降雨量充沛,地表水土保持良好,而且常常会在雨季到来时出现大规模的汛情,洮儿河周边的居民经年饱受水患侵扰。水患主要发生在每年的夏秋之际,降雨多发之时。水灾的成因多是强降雨导致洮儿河上游水位猛涨,下游泄洪不畅,积水倒流冲击洮南府治及周边的村屯。据《洮南县志》载:“洮河包围县之...

洮儿河的发源地
答:长553千米,流域面积3.08万平方公里。由西北向东南流至乌兰浩特纳入归流河,至吉林省洮安县又纳入归流河并转向东北流入嫩江。洮儿河河谷宽坦,比降较大,约16.6%,但至洮南平原比降骤降至0.2%。察尔森站多年平均流量26.9立方米/秒,最高可达1700多立方米/秒,河口处平均流量50立方米/秒,径流总量...

洮儿河的支流湖泡
答:洮南市境内河流长133公里,流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白城市有蛟流河堤防长190公里,保护10个乡(镇),人口11.3万人,耕地30万亩,设计标准为那金河入口以上为830立方米每秒,以下为1030立方米每秒。1998大洪水给蛟流河堤防造成了巨大破坏,大水后,洮南市对蛟流河堤防进行了土方修复和加高加固建设。 主...

洮儿河的水利工程
答:团结水库,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岭下镇境内,渠首在内蒙古科右前旗哈达那拉英根屯处,引察尔森水库至镇西洮儿河水,蓄内蒙古兴安盟国哈枢纽到水库与流域沟的坡积水,是洮儿河进入我省旁侧中型水库,引水干渠30.3公里,左侧坡面及水库流域面积403平方公里,其中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5万亩,最大水面12.85平...

洮儿河经常断流吗
答:经常。洮儿河是嫩江主要支流,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和吉林省白城市的母亲河,2001年以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洮儿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干流河道经常出现断流现象,水生态环境状况堪忧。

洮河的源头在哪?
答:洮河发源于青海省海南州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西倾山东麓勒尔当。洮河是黄河上游的第一大支流。从青海省起源,经碌曲县境西部的西倾山东麓流入甘肃省。总共流域经过了甘南、定西、临夏等地。在刘家峡水库大坝上游汇入黄河。干流河道长673公里,流域面积25527平方公里。洮河不仅为流经地区的灌溉工程起到了极...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概况?
答:8个城镇洮儿河流流经地区的103公里,流域面积?398.8平方公里,地下储水能力高达12.7亿立方米,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教育部地质和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管理司联合鉴定,洮北区第三矿石和岩石的水含有18种微量元素,富含偏硅酸3.8克/升,锶,0.2毫克/升,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含锶偏硅酸重碳酸钙,...

水文环境
答:洮儿河。是嫩江下游右岸一大支流,发源于内蒙古科右前旗大兴安岭的高岳山,由归流河和蛟流河等10余条大小不一的河流汇集而成,在吉林省大安市注入月亮泡后再流入嫩江,全长959 km,流域面积2.88×104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5.82×108m3(镇西站)。霍林河。是嫩江的又一支流,发源于内蒙古扎鲁特旗...

阿尔山景点
答:1、海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大兴安岭西南山麓,内蒙古阿尔山市白狼镇白狼林业局施业区属中低山地貌,是属于嫩江流域洮儿河发源地,距白狼镇3km,总面积1135hm2。2、神圣泉旅游度假区:阿尔山位于内蒙古东北部,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一座新兴的边境旅游疗养城市。这里分布着世界上第二大的矿泉群。3...

科尔沁草原在什么地方?
答: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称命名。科尔沁草原处于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西高东低,绵亘400余千米 ,面积约4.23 万平方千米 。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汉旗与通辽市的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辖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