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德方面的资料

作者&投稿:步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公德方面的短一点的事例或图片~

五爱: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五爱表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五爱不仅要在每个公民的身上体现出来,而且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形成人与人之间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爱祖国。是公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以自己的祖国的一种崇高的感情和责任,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维护国家和利益,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爱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爱人民,对人民怀有浓厚、真挚的感情,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公德的最高体现。爱人民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向人民负责,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权利,同一切危害亿、背叛人民的行为伯斗争。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以至生命。爱人民还意味着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在工作中讲究职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讲究社会公德,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爱劳动。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要求人们把劳动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热爱本职工作,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劳动,在劳动中发挥主要性和创造性,尽职尽责,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把爱劳动作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人的美德的体现加以提倡。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劳动者受到党和人民的极大尊重。

爱科学。科学不但是人闪征服自然、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强大力量,而且也是人们达到精神解放和道德进步的武器。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有利于陶冶人的性情,破除迷信愚昧思想,培养人的崇高的道德品质。爱科学具体体现在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理论;要努力追求真理,善于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并不断检验和发展直理,提高认识世界务改造世界的能力,并敢于纠正错误,捍卫科学真理。

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迄今最先进、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做出的历史选择。热爱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祖国具有深厚的感情,对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定的信念,自觉地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富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反对并抵制任何诋毁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劳动人民的美德。这一道德规范基本内容是:刻苦耐劳,辛勤劳动,同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国有句古话:"成由节俭败由奢",这一道理,对国家建设如此,对家庭建设同样如此。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首先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忘我劳动,并要珍惜国家财产和社会财富。在个人家庭生活中,虽然党改革开放政策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我们仍应奉行勤俭持家的方针,还应提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反对资产阶级懒惰、奢侈的观念,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 团结友爱:中华民族历来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关系,如"各为贵"成为世代相传的名言。团结友爱是指建立在利益一致和目标一致基础上的信念和行动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各族人民为努力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现代化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奋斗。人与人之之间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的事业要求我倦思想上精诚团结,把为实现共同理想视为自己的光荣职责和崇高使命。工作中同心同德,互相配合,积极协作。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诚挚友好。邻里之间和眭相处,形成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热情、友爱、各谐、热烈的气氛。坚决反对制造分裂、破坏团结和行为。

* 诚实守信:诚实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守信指格守信用,履行诺言而有信。这种公德是人与人之间得以建立和谐关系的基本前提。"信"是中草药儒家伦理的基本概念之一。儒家董仲舒把"信"与"仁、义、理、智"称作"五常",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社会,诚实守信具有新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政治生活中,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生活中,依法办事,平等交往,信守合同;在其他日常工作中,高度负责,表里如一,实事求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开诚布公,以诚相待。发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作风,反对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言行不一,阳奉阴违的坏作风。这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 礼貌待人:是指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交往中,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对他人谦和恭敬,平等尊重,真诚温雅,互助互谅,团结友爱等。礼貌待人既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和文化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有机统一,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 助人为乐:是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指把帮助别人看作一种快乐。人类在最初的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帮助别人和需要别人帮助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并逐步成为一种道德传统。然而,随着生产力和高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利已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膨胀,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蒙上了商品交换的色彩。社会主义社会中助人为乐的道德传统也同样受到剥削阶级思想观念的侵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助人为乐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其主要要求是:把帮助他人作为已任,当发现他人需要自己帮助时,主要上前,无私相助,不以任何条件为前提,不要任何报酬。特别在危急关头,如面对犯罪分子的侵害或在自然灾害面前,能够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我们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那种唯利是图,见难不助的不正之风,使助人为乐的风气在全社会树立起来。

* 尊老爱幼:即尊敬老人,爱护儿童。这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尊老爱幼这一道德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就提出了"老吾老,有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主张。老人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在过去的岁月里,为社会作出过贡献。当他们年迈力衰、体弱多病时,就需要人们的尊重和帮助。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由于他们年幼,正处于成长过程,各方面发育不健全,同样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照顾。尊老爱幼这一传统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全民性,社会主义时期更为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创造了良好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对老人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给老人以精神安慰,尊重他们,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坚决反对和制止对老人的歧视和虐待行为,使他们舒适、愉快,颐养天年。对儿童要给予爱护和保护,关心照顾他们,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迫害、摧残、遗弃儿童的行为要进行有力的斗争。

* 尊重民族习惯: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婚姻、居住、衣饰、节庆、生产活动和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各具特点的风俗习惯。各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有着特殊的感情,也希望得到其他民族和人民的理解和尊重。尊重民族习惯,就要做到在少数民族地区或与少数民族同志交往时,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民族政策,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回避他们的禁忌。对少数民族的服饰、发型以及生活习俗、习惯,不要妄加评论。语言不通时,应主要帮助他们。共同进餐时,注意不要有他们禁忌的食品。遇到兄弟民族的节日,应表示祝贺。帮助并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改革那些不利于生产、生活和社会进步的落后习俗。总之,与少数民族交往,要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们,不要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在经济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特别是在处理废水、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时,对它产生的环境污染,要及时做好综合治理工作,使之有利有于人伞兵劳动、生活和身心健康,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有利经济的发展;其二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不断改造周围的自然环境,创造出清洁、整齐、美观的优美环境。清洁即卫生、清爽、洁净;整齐即无违章建筑,无乱堆乱放,房屋、街路及其他设施规整、条理、层次分明;美观是指搞好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得优美、雅致,使人赏心悦目,精神振作。保护环境,创造优美环境是一个城市文明化程度的具体体现。

* 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指的是人们在工作、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为维护公共事业和集体利益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共秩序主要包括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秩序、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秩序等多方面。这些公共秩序,大多数不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对任何人都有约束力。例如,在广场、影院、剧场院里不许大声喧哗;在商店、车部要有秩序地购物、上下车;走路、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方面要靠政府和有关单位、组织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靠全体社会成员同心协力自觉遵守。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起码的道德,凡是违反了公共秩序,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严肃的批评处分,甚至应有的处罚。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敢于同各种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共同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长治久安。

* 爱护公共财物:公共财物指的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包括所有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产,国有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全部生产资料和产品、公用设施,以及国家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公共财产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精心爱护不得非法侵占,损公肥私,侵吞、挥霍国家和集体财产。要爱护生产设备,合理使用资金和原材料,要自觉地同一切破坏和损害公共财产的行为作斗争。特别要少年儿童中提倡爱护公共财产的美德,教育他们不要破坏公园里的雕塑、公用电话亭、剧场椅背、文物古迹等,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

公德绝对不是爱心!本来就不是爱心!这里一些公德的例子
五一节到了,出游的高峰时期来临了。想起了长城砖上的“刻字”,想起了龙门石窟触手可及的地方那些珍贵的小佛像雕刻已经被抚摩得光滑发亮,想起即使在故宫,穿着“文物保护鞋”的游客依然十分自然地把那口脓痰留在紫禁城的院子里……
    在广州市一条不足400米长的步行街上,清洁工人清理出人们遗弃的约15公斤的口香糖;在哈尔滨漂亮的中央大街,随处可见斑斑痰迹;在郑州,庆祝节日时摆放的鲜花被哄抢、折毁;北京的一次游泳馆水质抽检结果显示,水中尿素含量全部超标,而街头的自动售货机屡屡被毁……
    北京某公司业务部经理宁健乘坐公共汽车时,因制止歹徒行窃,被扎成重伤,住院治疗费共1.7万元。他所在单位以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为由,不给报销医药费,他治病期间的工资、奖金也被扣除。面对手持匕首挟持两名柔弱女青年的歹徒,不满18岁的黄健英勇上前与歹徒博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令人遗憾的是,他用生命救下的两名女青年及其父母对此却表现出惊人的漠然,声称:“我们又没有叫他救人,他自己要逞能,死了活该。”当地一位老人说:“他们伤害的不仅是黄健一家人,而且是全社会有良知的人。”黄健的父母忍无可忍,于今年6月25日愤而将获救的两名女青年推上了被告席,终于在法院讨回了公道。
     更有甚者,一些见义勇为者救人反被怀疑成肇事者,受尽被救人家属的刁难和自家人的责备。见义勇为是社会公德最突出的体现,本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所谓“助人为乐”,用不着倡导,更用不着立法保护。而如今,见义勇为越来越难,也就越来越少。仅靠宣传教育已经不能唤醒人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再告诉你一个很心酸的事,好像在扬州,一个老太太不小心滑到,把脖子卡到了旁边的护栏里,所有在市场附近来来往往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帮忙!!眼睁睁的看着老太太被卡在那里,心脏病又发作,最后死亡。网上有老太太卡死的照片,旁边的人冷血!!中国人没有公德,私德都没有!

家都来谈谈社会公德问题

坚持等到绿灯亮

——青年与社会公德的思考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刘县书

讨论社会公德话题,也许并不讨一些青年读者的欢心。因为一谈道德,似乎便带上道学家的气息,而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天性不喜欢道学家。

但我们探讨的公德问题,其实与青年有着很深的关系,从青年角度思考公德问题,可引申出一些意义深远的启迪。

公德指人们在公共场合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私德在公共生活舞台上的表现。有的人在熟人之间的私人交往中似乎是私德典范,却缺乏公德,在公共场合行为丑陋、无所顾忌。这种现象在我们社会的公德缺失中可以说相当普遍。那些在风景区随地乱扔杂物的人,在自家和朋友家里或许没有这种习惯;那些在售票窗口插队、在红绿灯前越轨者,可能待亲人和熟人却如谦谦君子。

公共生活领域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可以归于社会公德的一部分。很多中国人身上存在着职业道德与私德的人格分裂,在私人关系中显得有情有义,而在职业行为中却显现出敷衍、冷漠。

当下社会的公德缺失,主要体现为公德与私德的人格分裂。我们以为,这既与我们文化传统的旧账有关,也与我们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所欠的新债有关。

旧账是我们长期在“家天下”的环境中生活,缺乏一套完整的公德伦理,虽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多数人其实是与治国、平天下无缘的,能修身、齐家就不错了。我们的传统中有一股强劲的潮流,把人分为亲疏远近,因此行为准则也分档调级,不讲求一以贯之。

新债应归咎于我们这些年来在教育和制度建设上存在的种种不足。我们的教育体系一直忽视公德的培养,一位教育工作者反思说,我们在小学中对孩子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最后却不得不教大学生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闯红灯。

而制度建设在社会公德的形成中可能是最重要的。有人总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视为社会公德滑坡的原因,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市场经济是倡导诚信和公平规则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应地需要建立很多规范和制度,显然,搞市场经济并非是道德水准下降的原因,搞市场经济而不变革和完善制度,才是引发很多公共生活发生道德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公德问题上,我们所欠的旧账新债都需要尽快还上,否则公德的危机将变成经济的危机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危机。公德败坏的链式反应过程有时就像一个抛接球的循环乱仗,别人的恶劣行为施加于你的头上,就像把一个球砸向你,然后你如果在公共生活中仿效对方的恶劣,相当于将球又砸向别人,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青年是活跃在公共场合和公共领域的积极分子,是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传播手段的践行者,对形成、示范、带动社会公德有很大影响作用。我们对青年有着特别的期待,在知识方面,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青年更有竞争优势的网络时代,在公德风范方面,作为青年的我们又当如何表现?当许多人都在红灯下往前涌动时,你是不是那个坚持等到绿灯亮的人?

* 五爱: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五爱表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五爱不仅要在每个公民的身上体现出来,而且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形成人与人之间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爱祖国。是公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以自己的祖国的一种崇高的感情和责任,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维护国家和利益,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爱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爱人民,对人民怀有浓厚、真挚的感情,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公德的最高体现。爱人民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向人民负责,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权利,同一切危害亿、背叛人民的行为伯斗争。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以至生命。爱人民还意味着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在工作中讲究职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讲究社会公德,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爱劳动。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要求人们把劳动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热爱本职工作,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劳动,在劳动中发挥主要性和创造性,尽职尽责,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把爱劳动作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人的美德的体现加以提倡。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劳动者受到党和人民的极大尊重。

爱科学。科学不但是人闪征服自然、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强大力量,而且也是人们达到精神解放和道德进步的武器。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有利于陶冶人的性情,破除迷信愚昧思想,培养人的崇高的道德品质。爱科学具体体现在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理论;要努力追求真理,善于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并不断检验和发展直理,提高认识世界务改造世界的能力,并敢于纠正错误,捍卫科学真理。

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迄今最先进、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做出的历史选择。热爱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祖国具有深厚的感情,对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定的信念,自觉地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富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反对并抵制任何诋毁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劳动人民的美德。这一道德规范基本内容是:刻苦耐劳,辛勤劳动,同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国有句古话:"成由节俭败由奢",这一道理,对国家建设如此,对家庭建设同样如此。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首先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忘我劳动,并要珍惜国家财产和社会财富。在个人家庭生活中,虽然党改革开放政策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我们仍应奉行勤俭持家的方针,还应提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反对资产阶级懒惰、奢侈的观念,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 团结友爱:中华民族历来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关系,如"各为贵"成为世代相传的名言。团结友爱是指建立在利益一致和目标一致基础上的信念和行动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各族人民为努力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现代化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奋斗。人与人之之间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的事业要求我倦思想上精诚团结,把为实现共同理想视为自己的光荣职责和崇高使命。工作中同心同德,互相配合,积极协作。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诚挚友好。邻里之间和眭相处,形成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热情、友爱、各谐、热烈的气氛。坚决反对制造分裂、破坏团结和行为。

* 诚实守信:诚实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守信指格守信用,履行诺言而有信。这种公德是人与人之间得以建立和谐关系的基本前提。"信"是中草药儒家伦理的基本概念之一。儒家董仲舒把"信"与"仁、义、理、智"称作"五常",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社会,诚实守信具有新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政治生活中,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生活中,依法办事,平等交往,信守合同;在其他日常工作中,高度负责,表里如一,实事求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开诚布公,以诚相待。发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作风,反对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言行不一,阳奉阴违的坏作风。这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 礼貌待人:是指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交往中,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对他人谦和恭敬,平等尊重,真诚温雅,互助互谅,团结友爱等。礼貌待人既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和文化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有机统一,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 助人为乐:是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指把帮助别人看作一种快乐。人类在最初的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帮助别人和需要别人帮助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并逐步成为一种道德传统。然而,随着生产力和高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利已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膨胀,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蒙上了商品交换的色彩。社会主义社会中助人为乐的道德传统也同样受到剥削阶级思想观念的侵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助人为乐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其主要要求是:把帮助他人作为已任,当发现他人需要自己帮助时,主要上前,无私相助,不以任何条件为前提,不要任何报酬。特别在危急关头,如面对犯罪分子的侵害或在自然灾害面前,能够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我们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那种唯利是图,见难不助的不正之风,使助人为乐的风气在全社会树立起来。

* 尊老爱幼:即尊敬老人,爱护儿童。这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尊老爱幼这一道德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就提出了"老吾老,有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主张。老人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在过去的岁月里,为社会作出过贡献。当他们年迈力衰、体弱多病时,就需要人们的尊重和帮助。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由于他们年幼,正处于成长过程,各方面发育不健全,同样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照顾。尊老爱幼这一传统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全民性,社会主义时期更为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创造了良好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对老人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给老人以精神安慰,尊重他们,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坚决反对和制止对老人的歧视和虐待行为,使他们舒适、愉快,颐养天年。对儿童要给予爱护和保护,关心照顾他们,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迫害、摧残、遗弃儿童的行为要进行有力的斗争。

* 尊重民族习惯: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婚姻、居住、衣饰、节庆、生产活动和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各具特点的风俗习惯。各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有着特殊的感情,也希望得到其他民族和人民的理解和尊重。尊重民族习惯,就要做到在少数民族地区或与少数民族同志交往时,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民族政策,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回避他们的禁忌。对少数民族的服饰、发型以及生活习俗、习惯,不要妄加评论。语言不通时,应主要帮助他们。共同进餐时,注意不要有他们禁忌的食品。遇到兄弟民族的节日,应表示祝贺。帮助并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改革那些不利于生产、生活和社会进步的落后习俗。总之,与少数民族交往,要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们,不要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在经济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特别是在处理废水、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时,对它产生的环境污染,要及时做好综合治理工作,使之有利有于人伞兵劳动、生活和身心健康,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有利经济的发展;其二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不断改造周围的自然环境,创造出清洁、整齐、美观的优美环境。清洁即卫生、清爽、洁净;整齐即无违章建筑,无乱堆乱放,房屋、街路及其他设施规整、条理、层次分明;美观是指搞好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得优美、雅致,使人赏心悦目,精神振作。保护环境,创造优美环境是一个城市文明化程度的具体体现。

* 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指的是人们在工作、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为维护公共事业和集体利益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共秩序主要包括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秩序、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秩序等多方面。这些公共秩序,大多数不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对任何人都有约束力。例如,在广场、影院、剧场院里不许大声喧哗;在商店、车部要有秩序地购物、上下车;走路、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方面要靠政府和有关单位、组织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靠全体社会成员同心协力自觉遵守。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起码的道德,凡是违反了公共秩序,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严肃的批评处分,甚至应有的处罚。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敢于同各种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共同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长治久安。

* 爱护公共财物:公共财物指的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包括所有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产,国有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全部生产资料和产品、公用设施,以及国家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公共财产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精心爱护不得非法侵占,损公肥私,侵吞、挥霍国家和集体财产。要爱护生产设备,合理使用资金和原材料,要自觉地同一切破坏和损害公共财产的行为作斗争。特别要少年儿童中提倡爱护公共财产的美德,教育他们不要破坏公园里的雕塑、公用电话亭、剧场椅背、文物古迹等,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

关于社会公德的范文?
答: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调查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60%的人选择“经常”,有34%的人选择“偶尔”,另外有6%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

关于公德的名人语录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苏格拉底 2、不要在别人的痛苦泪水中去驾驶自己的快乐之舟吧。当你在行使“恋爱自由”权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遵...

关于古代公德故事300字
答:关于古代公德故事300字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ya...1@163.com 2017-03-19 · TA获得超过1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好公德怎样写
答:关于好公德怎么写相关如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以发现一些与社会公德的有关的事情。有很多人讲究社会公德: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礼貌待人、言谈举止文明,也有一些人不讲究社会公德:损人利己、无视公共秩序、乱扔垃圾、乱写乱画、在居民区里大声喧哗……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

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945 采纳率:8% 帮助的人:70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

有关公德方面的资料
答:青年是活跃在公共场合和公共领域的积极分子,是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传播手段的践行者,对形成、示范、带动社会公德有很大影响作用。我们对青年有着特别的期待,在知识方面,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青年更有竞争优势的网络时代,在公德风范方面,作为青年的我们又当如何表现?当许多人都在红灯下往前涌动时,你是不是...

关于“社会公德”的名言有哪些?
答:1、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帕拉图 2、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恩格斯 3、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

关于维护社会公德的故事!(急急急!十万火急啊!)最好是名人的。
答:关于维护社会公德的故事!(急急急!十万火急啊!)最好是名人的。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棱角de明暗348 2013-02-...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年...

200分急求 试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以及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怎样践行...
答: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只讲个人享乐,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社会公德意识淡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通讯工具越来越科技化、人性化,但这些高科技产品也引起了现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淡化,比如上课打电话,以及一些“网络流氓...

关于公德心的例子
答:2、追逐垃圾:在景区旅游过程中,人们自发组织起来跟在乱扔垃圾的人的身后,把他仍的垃圾捡起。3、丐帮团体:有些人不愿自力更生,假装残疾,在景区、商场、街道等公共场所向过往的人乞讨,以此为生。4、生命的司机:事例是关于一个得了心脏病的司机,当他在开车送乘客的时候,心脏病突发,在他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