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歇后语的故事

作者&投稿:抄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歇后语的小故事有哪些?~

一、庵秋婶打女婢——刚刚好就好
(1)故事:
解放前,秋婶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识礼,性格爽朗,思想开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乡里人尊称她庵秋婶。
庵秋婶认为家里的女婢做了错事,必须进行鞭笞责罚,但责罚要有度。若打轻了,不会痛,她不能记取教训;若打狠了,打伤了还得给她治疗,甚至耽误了做工。因此,刚刚好就好。这事很快就流传开了,后来成为人们劝说那些待人处事太过份的人的通俗歇后语:“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2)释义:
形容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能过度。
二、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
(1)故事:
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2)释义: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三、快刀斩乱麻—— 一刀两断
(1)故事:
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2)释义:
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四、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
(1)故事:
庆仔是放牛娃,生性好玩,尤其喜欢看戏,简直是个戏迷。他每日早上把牛仔牵到山坡上,将牛绳往树头一拴,就自己玩去了。有一天,邻村做佛生日,唱戏酬神,香烟缭绕,锣鼓喧天,十分热闹。庆仔将牛仔一放就跑去看戏。直到太阳沉西,天色昏暗,庆仔才跑回山坡,不禁大吃一惊,牛仔不见了。庆仔急忙沿着山坡一路找去,逢人便问:“见到我的牛仔没有?”对方反问:“几时丢的?”答道:“大半天了。”对方摇摇头感叹地说:“去远了,没望啦”。结果牛仔没有找着,消息却传遍三乡五里。这就是歇后语“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没望啦”的由来。
(2)释义:
形容事情很久了才来处理,本来是可以预见并且采取措施避免的,带有贬义。
五、猫纠打电话———受了一次惊
(1)故事:
在晋江安海一带,人们若遇到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受到惊吓,就风趣地说:“猫纠打电话———受了一次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解放初期,只有少数政府机关有电话,私家有安电话的,实为凤毛麟趾。人们有急事需要打电话,都要到邮电局去打。猫纠是个开小店做小买卖的老实厚道的商人。因为生意兴隆,货物突然脱销,急需尽快进货,于是猫纠兴致勃勃地跑去邮电局打电话。由于当时设备较差,猫纠又缺乏使用电话的经验,结果“喂,喂,喂!”喊了大半天,一句话也没有跟对方说清楚。然而电话费是以通话时间长短来计算的,邮电局开出的电话费数目之大,使猫纠吓得目瞪口呆。此故事后来便浓缩成为幽默生动的歇后语。
(2)释义:
该词常用来形容没有见过什么世面而闹出洋相,常带有调侃之意。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3、八仙聚会——神聊
4、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扩展资料:
歇后语分裂:
1、故事类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2、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这几天我看了几个歇后语,突发奇想,把歇后语变成故事,于是我挑了几个,与大家分享。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猫和狗原来是好朋友,狗看家,猫捉耗子,平安无事。后来,猫看到主人出门都只带狗去,客人来了,狗钻进桌下,啃着骨头。猫认为主人偏心,就开始罢工,不捉老鼠了。狗很热心,看到老鼠很猖狂,于是就到处追。主人很喜欢狗,不喜欢猫。猫很生气,离家出走了,走之前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所以这句歇后语是从猫嘴里传出来。
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爵字。有一个书生家里穷,没什么吃的给老鼠,他家的老鼠非常饿。到处找食物,有一天老鼠找到一个箱子,它以为里面藏着好吃的,就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咬穿了一个洞钻进了箱子,可里面什么也没有,全是书。老鼠非常生气,于是说:破文章,破文字,不能吃我也要把你咬烂,好解气。于是就有了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爵字这个歇后语。
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有一个人家里穷,每天就靠豆腐赚钱。可有一天,一不小心,豆腐掉进了灶前的灰堆了,他赶紧捡起来,先是吹,可越吹越脏,于是改用手拍,不小心一拍,豆腐碎了,于是他悲哀地说: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
关羽门前耍大刀——自讨没趣。古时候有一个人,自己觉得自己武艺高强,大刀耍得很好,于是有一天,他来到关羽门前开始耍,把关羽惹火了,关羽把大刀舞得滴水不漏。那人从此再也不敢耍刀了。这才有了关羽门前耍大刀——自讨没趣的歇后语。
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鸡蛋是个爱吹牛的人。一天,鸡蛋一边给大家讲他年轻时的英勇事迹,一边手舞足蹈。大家都听得乐呵呵的 “提起当年,我可英勇了,16岁的时候就打败了公鸡,17岁的时候又打败了老鹰,要说我18岁,我那头轻轻撞一下石头,那石头就裂了。”一旁的石头听了,不服气,说:“既然你那么厉害,我想和您比试比试,怎么样?”鸡蛋想:虽说我刚才是在吹牛,但要真和石头比一比,那还不一定谁输呢?如果我不比,别人肯定说我只会吹,没真本事,这次我要给他们看看。比赛三天后开始了,赛前,石头叫鸡蛋不要自不量力,可鸡蛋不听,赛场上鸡蛋向石头冲了过来,一撞,顿时鸡蛋头破血流,而石头依然平安无事,鸡蛋只好惭愧地跑了。这才有了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的歇后语。
中国的歇后语短小精辟,全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编造而成的,也算是国学的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以下是《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片段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谋见 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谁教公献此计?”盖曰: “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瑜曰:“吾正欲如此,故留蔡中、蔡和诈降之人,以通 消息;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耳。”盖曰:“某愿行此计。”瑜曰:“不受些苦,彼如何 肯信?”盖曰:“某受孙氏厚恩,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瑜拜而谢之曰:“君若肯行此 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也。”盖曰:“某死亦无怨。”遂谢而出。次日,周瑜鸣鼓大会诸将 于帐下。孔明亦在座。周瑜曰:“操引百万之众,连络三百余里,非一日可破。今令诸将各 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言未讫,黄盖进曰:“莫说三个月,便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 济事!若是这个月破的,便破;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 降之耳!”周瑜勃然变色,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今两 军相敌之际,汝敢出此言,慢我军心,不斩汝首,难以服众!”喝左右将黄盖斩讫报来。黄 盖亦怒曰:“吾自随破虏将军,纵横东南,已历三世,那有你来?”瑜大怒,喝令速斩。甘 宁进前告曰:“公覆乃东吴旧臣,望宽恕之。”瑜喝曰:“汝何敢多言,乱吾法度!”先叱 左右将甘宁乱棒打出。众官皆跪告曰:“黄盖罪固当诛,但于军不利。望都督宽恕,权且记 罪。破曹之后,斩亦未迟。”瑜怒未息。众官苦苦告求。瑜曰:“若不看众官面皮,决须斩 首!今且免死!”命左右:“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众官又告免。瑜推翻案桌,叱 退众官,喝教行杖。将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十脊杖。众官又复苦苦求免。瑜跃 起指盖曰:“汝敢小觑我耶!且寄下五十棍!再有怠慢,二罪俱罚!”恨声不绝而入帐中。 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进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鲁 肃也往看问了,来至孔明船中,谓孔明曰:“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 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孔明笑曰:“子敬欺我。”肃曰:“肃与 先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

谚语歇后语古代幽默故事大全
答:谚语歇后语古代幽默故事大全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爱创文化 2022-11-12 · TA获得超过189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刘备一想简单。曹操暗自笑,只好自己跳下去了!” 只见诸葛...

请写出4个歇后语,再把故事写出来并且把歇后语写一句话
答: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名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

歇后语的由来
答: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第三,喻物类。如: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第四,故事类。

歇后语的来历
答: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

歇后语的来历
答: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

歇后语的由来(越短越好!)
答: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

关于歇后语的历史由来,你了解多少?
答:歇后语的历史由来歇后语的历史由来有很多种,不过从分类上来讲也可以分得出来的。有一些歇后语是根据民间神话传说和一些宗教故事而演变而来的,比如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里面的吕洞宾就是道教中的一个人物。而且还有一些歇后语是来自于历史事件的,这些历史事件中就能够体现出...

歇后语要典故的
答:15. 猪八戒吃人參果;(歇后语)全不知滋味。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中,猪八戒曾在五观庄吃人參果,囫囵吞下,不知其滋味。藉此讽刺人对事物一无所知。13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16.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虚情假意。比喻并非是真心实意。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扮成村姑来为唐僧送饭,非为行好事;时是为了...

三个臭皮匠歇后语故事
答: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个臭皮匠歇后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歇后语:三个臭皮匠——顶/赛个诸葛亮 释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相关故事:一、“皮匠”...

古代歇后语的故事
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以下是《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片段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谋见 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谁教公献此计?”盖曰: “某出自己意,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