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上怎么分析日久生情?

作者&投稿:仇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情侣之间“日久生情”从心理学角度怎么看?~

心理学家指出,暴露感、熟悉感会产生一种原始的吸引力,并且这种吸引力是缓慢释放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在你毫不知情的时候这种吸引力逐渐变成了爱的感觉,今天将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日久生情。

爱情三角理论
美国心理学教授斯滕伯格首先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的组成是激情(passion)、亲密(Intimacy)和承诺(commitment)。激情主要是通过做爱,获得情绪上的分享,亲密强调的一种相互喜欢的体验,承诺则是期许的心理延续,一种认知心理。
激情过程的意识变化
在激情爆发的过程中,你会出现疲劳感和精力衰竭,缺乏对对方的关心,因为你已经自顾不暇,心理学将其定义为激情休克。
由于你已经失去了对意识的监督,你经常会在时候感到遗憾和后悔,后悔自己没有照顾对方的感觉。消极的状态影响了你的激情行为,你们之间的感情也会受到影响。
从本质上看也属于一种结合的冲动、渴望,频繁的接触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满足了人类在心理和肢体上的共享欲。

心理学曝光效应
曝光效应也被称为多看效应,人们会对看的更多、接触更多的事物产生好感和偏爱,这是普遍的心理倾向。
心理学家荣茨曾进行过一次实验,要求一群大学生观看相册。相册里出现的人对大学生而言都是陌生人,有不同的出现频率,有的出现一次,有的出现十次,甚至二十次。观看一段时间后,要求大学生对相册里的人进行评价,结果是,出现频率越高的人,被喜欢的程度也更高。

这个实验充分验证了心理学曝光效应,反复出现和接触的人更容易让人喜欢,接触的时间久了,你会对一个本不喜欢的人产生好感,甚至爱上对方,这也是日久生情的心理学本质。
当然日久生情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增加曝光次数可以增加人的刺激感,但是频率过高(超过20次),会出现负心理反馈,即喜欢程度下降,出现厌恶、恶心的感觉,所以要学会合理利用曝光效应。

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自然会进行沟通和互动,变得更了解对方。心理学中将一个人告诉他人与自己有关的信息、让自己被他人了解的过程称作自我暴露。而研究发现,自我暴露能让彼此增进好感,是巩固人们的友情或者亲密关系的纽带。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和一个人聊天聊久了,就会从没有感觉变得渐渐喜欢上对方。因此,日久生情也可能是因为两个人在进行深刻的、循序渐进的自我暴露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被对方理解、接受和关心的,从而与这个人的亲密感增加,甚至爱上对方。

搜索引擎有类似于这样的解释:社会心理学中存在着一种曝光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情,又把这种效应叫做熟悉定律,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对人际交往吸引力的研究发现,我们见到ta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ta招人喜爱、令人欣喜。所以,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

其实大量的社会研究证明,相似性才是促进两个人相互吸引的最大推手,比如说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生活方式、教育程度等等,所以如果相似的两个人认识之后,接下来彼此会产生一种惺惺相惜之情,在这些相同因素下的两个人在1至15年之后最有可能在一起,以后发展为恋情,成为恋人。

除了相似性之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还证实了促进关系吸引的其他因素,比如说接近性和熟悉性,接近性也就是说有两个人生活在同一地域,呼吸同样的空气,感受同样的温度,吃着同样的食物,所见同样的见闻等等,相互见面的机会多起来,而相互认识和熟悉的机会也会多起来,从而会因这些接近点,两个人对事情和生活的看法更趋于一致,产生感情上的联结,或者发现人格的相同特质,同样熟悉性也是如此。所以日久生情才会被大多数人认为很靠谱,因为日子久了才是真情,才是真的缘分。 

记得有一段时间微博上有一段很火的小视频,是陈小春在古惑仔演唱会上很冷酷的表演《相依为命》这首歌,而在台下身为太太的应采儿隔空搞怪秀恩爱,搞得陈小春一秒破功,让无数人都很羡慕,戏称为这就是爱情的样子。

但这段爱情起初却是日久生情,在同属一家经纪公司,合作多次mv、电影,在相爱了4年之后修成正果。在我看来他们的脾气都属于暴躁型,而在香港媒体一致认为陈小春的火爆脾气一点都不亚于《古惑仔》里的“山鸡”哥,但应采儿的爱笑直率性格恰恰是陈小春最动心。这样看来两个人同样的生活背景、同一行业,性格很豪爽直视感,而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报道一般都是应采儿在闹,陈小春在笑的“齁甜”的画面。

日久生情往往能给人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印象,而经过我们的推敲,真正能让两个人走在一起的归其根本就是相似性,所以不光因为时间,主要是与熟悉、相近的人产生感情。



日久生情,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真的有“情”,就像很多凑合结婚的夫妻,即使相处了几十年也不一定会有什么感情,勉强的维持或因无力改变这种局面,或因已经看透,不愿再折腾了。

从心理学上来讲,日久生情体现为在一个人持续一种长期行为而变成习惯的时候,对待其的看法会发生质的改变,也就是所谓的相处久了,自然产生了感情。日久生情往往同一见钟情相比较,然而两者是完全不同系统的体验。

一见钟情更倾向于生理的冲动,发自于表层的神经冲动行为认知。其实,真正的一见钟情是非常少,虽然会有很多人曾经体验过一见钟情的感觉,却多数是伪冲动,也就是不能长期维持的神经冲动,所以一见钟情是很少会有结果的。很多一见钟情的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好像自己欺骗了自己的感情一样,其实并不是自己变心了或者不爱了,而是从一开始就没爱过。

而日久生情则是来自深层心理触感,虽很少触及,却是最敏感的,一旦触及就可能难以自拔,表现为对一个以前没什么感觉的人,突然觉得她什么都好,以前平常的行为,甚至是厌恶的行为,也会觉得很有吸引力。而且这种转变是持续的、长期的,很难逆转的,所以人们也更相信日久生情而来之不易的感情。



对于“日久生情”,我们应该去分析“情”,因为情感的强烈程度、相互的依赖性等存在差异。

从心理学看,人际之间的吸引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亲合、喜欢、爱情。

1、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是亲合,亲合就是一个人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起源于依恋,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合群在个体生命早期的表现是亲子间的依恋,婴儿对双亲的出现产生积极反应,愿意和父母在一起。

依恋类型的研究起源于英国心理学家Bowlby和MaryAinsworth的陌生情境测验,考察婴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主要养育者(一般是母亲)离去后再回到婴儿身边时,婴儿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将婴儿的依恋类型分为了安全型、冷漠型、反抗型、混乱型四种不同类型,这四种类型的婴儿长大后会呈现出不同的亲密关系类型的情感处理方式,分别是长期稳定的恋爱关系、对异性恐惧回避(产生同性爱)、拒绝长久关系(追求一夜性)、强烈占有对方(家暴)。目前研究证明,依恋类型跟婴儿本身的气质类型和父母养育方式相关。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成年人的情感关系跟婴儿时期有着密切关系。

2、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对某人产生“好感”。

影响喜欢的因素主要包含:

(1)熟悉与邻近;

(2)相似与互补;

(3)外貌;

(4)才能;

(5)人格品质。

其中前面两个因素就直接跟相处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了,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长期见面也利于彼此了解,使彼此相互喜欢。另外,相处的时间长,也更有机会去了解比如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等影响相似性的因素。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或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的频率交往,人们彼此喜欢程度较高。

3、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就是爱情了,爱情相比于喜欢,层次更深,主要区别在于:爱情的依恋更强烈,而且更有特异性和针对性,一旦感到孤独,就一定要去寻找特定的对方;爱情需要积极利他的付出;爱情也强调在高度情感依赖的同时也有身体接触的需要,性是爱情的基础和核心成分,这也解释了很多人也会提到的“日久生情”的另一层含义。一般而言,在初中阶段(有些早熟的青少年在小学阶段)能产生喜欢的情感体现,而在青春期过后能区别“喜欢”与“爱情”的差异)

总结起来,长时间的相处能增加确实能增加相互的感情,但需要控制接触的频率;而要产生更高层次的情感体现需要更多的付出与深刻的体验。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哪个更靠谱?



都说日久容易生情,从心理学角度该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
答:你甚至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他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刻意追求过自己。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这个人在一起,你觉得更安心,更踏实;怎么看,在以后的岁月里,你愿意和这个人一起度过,而这辈子,就是他。这样的感情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却像溪流一样流入大海。人生是漫长的,那些轰轰烈烈...

情侣之间,日久生情的心理学解释是怎样的?
答:日久生情的心理学解释,其实是在一起时间久了,慢慢的就产生了那种感觉,可能是彼此之间互相吸引。

情侣两人之间,日久生情的心理学解释是什么呢?
答:在浩瀚的人际关系中,能够找到那个特别的人,携手共度余生,是一种难得的幸运。正如《十年锦灰》中所言:“你是我的开辟鸿蒙,情有独钟,而我终要去寻找我的山河水月,日久生情。”这种情感的培养,就像细水长流,悄然无声地渗透进彼此的心田。2. 心理学原理:“多看效应”揭示了我们对熟悉事物的...

心理学为什么相处时间长产生感情
答:人有贪嗔痴,谁也不能免俗。无论男女,在步入青春期之后,都开始向往爱情。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处不厌,日久不是生情,而是习惯了,习惯是一种比深爱更可怕的东西。友情 日久生情建立在两人对对方价值的评估上,一见钟情建立在激情的基础上,前者更靠谱。因为根据心理学实验,激情总会消退,那些...

一见没有钟情,为什么日久会生情的三个原因
答:第三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身体的距离,有时候决定了心里的距离,两个人在一起如果多一些肌肤相亲身体的接触,拉手,拥抱,亲吻等等,自然心灵上的这种亲密感也会有所增加,所以上面就是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了为什么会日久生情,如果有你喜欢的女孩子或者有你喜欢的男孩子,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去接近...

从心理学角度,怎样来解释日久生情呢?
答:男人和女人有很多东西,在一起有更多的触感,双方之间有更好地感受。慢慢地,恋爱中的男性和女性糊状物,奔向幸福,温暖和人们都是回火。生活是一种美丽而复杂的感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关于爱情的理解,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它会让你有一个不同的爱的概念。那么,你如何解释你的心理视角下的这种...

为什么男女之间会日久生情?
答:日久生情的两个人,由于长期相处,安全感逐渐增强,相互防御的心理机制逐渐失去效用。通过相互认识,对对方了解度增加,逐渐产生心理认同,个体内心更趋平静。当相互之间在交往中的价值感不断体现,两者的情感依附越强化,情便由此而生。三、生存需要。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婴儿会与周边最靠近的有力...

相处久了真的会日久生情吗?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答:既然有一见钟情就会有日久生情,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为一种依赖和习惯。

男女之间为什么会日久生情呢?
答:3. 个体差异:除了社会文化和心理学因素外,个体差异也是影响男女日久生情的因素之一。每个人的性格、经历、价值观等方面都不同,因此在日久生情的过程中,男女之间的感受和表现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解释只是一些可能的因素,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无论男女,在日久生情的过程...

日久生情的条件指的是什么
答:所谓的日久生情,我们都知道关系双方除了相识时间长之外,还要有相处的机会多,才可能摩擦出感情的火花。因此,就需要彼此的交际有更多。而从心理学上,我们就可以用重复曝光效应来解释下“日久”为什么会“生情”。从两性的依恋成本来看,越熟悉对方,他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性越高。我选择他,其实是符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