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在文言文

作者&投稿:紫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于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2. 往;去 [go]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3. 取 [take]昼尔于茅,宵尔索陶。

——《诗·豳风·七月》4. 如;好像 [look]《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

——《易·系辞下》5. 又如:于何(如何)〈介词〉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in, at, etc]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2. 又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3. 又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 清· 姚鼐《登泰山记》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for, etc]告之于帝。——《列子·汤问》何有于我。

——《论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言于李愬。

——《资治通鉴·唐纪》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from]。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by]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苦于多疾。

——宋· 苏轼《教战守》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择于自然。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than]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11. 又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to, etc]。

如:荣誉归于教练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in]。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15. 姓1. 词缀。

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越于诸侯。

——《国语·晋语》2. 又以免于难。可以免于难。

3. “於”4. 另见 yū。

2.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④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3. 在古代文言文中“宇宙”怎么翻译

(1).屋檐和栋梁。

《淮南子·览冥训》:“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於宇宙之间。” 高诱 注:“宇,屋檐也;宙,栋梁也。”

(2).天地。

《庄子·让王》:“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淮南子·原道训》:“横四维而含阴阳,紘宇宙而章三光。” 高诱 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唐 韩愈 《苦寒》诗:“凶飈搅宇宙,鋩刃甚割砭。”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豫章 之诗,包含欲无外,搜抉欲无秘,体制通古今,思致极幽眇,贯穿驰骋,工夫精到,虽未极古之源委,而其植立不凡,斯亦宇宙之奇诡也。” 清 黄遵宪 《杂感》诗:“茫茫宇宙间,万事等儿戏。” 茅盾 《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宇宙的大风暴。”

(3).犹言天下,国家。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 秦皇 御宇宙, 汉帝 恢武功。”《隋书·炀帝纪上》:“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唐 王度 《古镜记》:“﹝ 苏宾 ﹞谓 绩 曰:‘……今宇宙丧乱,他乡未必可止。’”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臣则怕连累了 霍光 老幼,这厮每必反喒 刘 朝宇宙。这的是未来事微臣早参透。”

(4).犹时代。

明 李东阳 《书东莱先生手稿后》:“其前有 朱崇 者,自称为 宋 遗民,幸生於三、四十年之前,得以讲明诸老之学,因叹后生者视 咸淳 又隔一宇宙。”

(5).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淮南子·天方训》云:“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6).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

4. 焉 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名】

书法中的“焉”字

1、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2、鸟名。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黄凤谓之焉――《禽经》

3、通“颜”(yán)。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代】

1、指示代词,相当于“之”。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代词,指代人物、地点、前文等。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焉,代词,指代百姓)——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3、什么。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4、怎么。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5、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民咸安焉,以为有道。——唐·柳宗元《游黄溪记》

不择事而问焉。——清·刘开《问说》

伏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兼词,于何,在哪里。

6、疑问代词,哪里。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副】

1、如何。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于是,就,乃,则。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

【连】

于是。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助】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语】

1、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2]

【姓氏】

焉也是姓氏中的一种。不存在于百家姓中。



高楼大厦在文言文里怎么表达
答: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西北有高楼,何人独自愁 问君何所忆 君笑月悠悠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文言文宇文绍节
答:连雨天使城墙毁坏,他拆去坏的地方重新修好,没烦扰百姓,也捐钱十二万缗替十县的百姓纳税,于是这里的百姓也纷纷在东山的僧寺祭祀他。 许奕天性孝友,给死者送葬,抚恤孤苦的人,对他们恩义备至。 3. 许奕,字成子,是简州人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许奕,字成子,简州人。 因父亲的恩荫任长江县主簿。遭母丧,服丧期满后调...

与作通假字在哪首文言文里有
答:你好,亲 在文言文《侍坐》中与字作通假字,通“欤”唯求则非邦也与?唯赤则非邦也与?这两个句子中的与都是通假字的情况,都是通“欤”的情况。

宇文士及文言文答案
答:3. 廉范为蜀郡太守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廉范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墓?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 【译文...

文言文二十宇是什么意思
答:又如:宇守(国土;疆土) 国境[frontier] 不谋削人之野,不谋劫人之宇。——《马王堆汉墓帛书》 住处[dwelling]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国语·周语》 风度,仪容 [bearing;aprearamce]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世说新语·雅量》 又如:器宇轩昂 3. 文言文的乎是什么意思 乎 hū 【语...

文言文滥宇充数
答:⑼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⑽好∶喜欢,爱好。(11)逃:逃跑。(12)立:继承王位。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

何武宇君公文言文翻译
答:降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认为是刘的奏文害了他。调任均州酒税监官,感染疾病,沿着送公文的路到南阳访求医生,后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宰相韩琦为尹洙讲话,于是朝廷追认恢复他的旧官,并将他的儿子尹构录用做官。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望采纳! 3. 文言文 《陶侃逸事》的翻译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

谁知道文言文《文徵明习宇》的翻译?
答:【原文】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十本为率(3),书(4)遂(5)大进。平生于(6)书,未尝(7)苟且(8),或(9)答人简札(10),少(11)不当意,必再三易(12)之不厌(13),故(14)愈老而愈益(15)精妙。(《书林纪事》)【注释】(1)临:临贴,照着字画...

孙云球,宇文玉,居虎丘文言文翻译
答:翻译如下:孙云球,字文玉,居住在虎丘。母亲董如兰,通晓文学艺术,云球幼年时候性格就洒脱聪慧,十三岁成为县学学生,父亲去世以后,家庭经乱没落,常卖药取得钱财来供养母亲。云球对测量很精通,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他曾经通过自己的想法造出了自然晷,定出昼夜,晷...

御文言文
答:1.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于】(一)介词。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