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形容在

作者&投稿:左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我, 用文言文中的什么字形容

古代文言文也有雅俗之分,有史家之严谨,也有戏剧之俚俗。

比较严肃、高雅、正式的文言文,“我”一般用:余、吾、我、予、某、昂、妾(女人)、愚、仆等等。帝王人臣专用:朕、孤、寡人、本王、微臣、臣、下官、末将、本将、本督、本帅等。

通俗一点则用:鄙人、后学、末学、不才、奴家(女人)、在下、晚生、小生、晚辈、洒家(早期白话)、老朽、贫僧(和尚)、老衲(和尚)。

“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如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

“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我是始皇帝)。“昂”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2. 用来形容女子的文言文

形容美女的诗句. 1.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出自杜甫《佳人》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2.“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出自李延年诗.衍生出一个很著名的形容美女的词语——倾城倾国 3.“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形容恰到好处,不能稍做变化,否则就不够完美.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有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宋玉)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曹植)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王昌龄)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第六十八回) 周代《诗经.桃夭》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已将桃花作为女子的象征; 唐代李白《长相思》中有“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应是最早以直白的手法将花与美人相提并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李白(杨贵妃)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同上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同上 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其一》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林黛玉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3. 于在古文中表示在,到,向,从,对于,有些什么例句吗

1、于:表示在;例句:

《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

《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

2、于:表示到;例句

《左传》:“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于:表示向,例句

《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

《孟子》中:“皆欲赴诉于王.”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4、于:表示从,例句

《左传》中:“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5、于:表示对于,例句

《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报任安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4. 或者在文言文中怎样表示

《左传·僖公十九年》:“今 邢 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 卫 讨 邢 乎?”《孟子·公孙丑下》:“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宋 苏洵 《田制》:“数世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於贫,而彼尝已过吾限者,散而入於他人矣,或者子孙出而分之,以为几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文王 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 武王 伐 商 之时, 文王 若在,或者不致兴兵。”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假若 虎妞 是个男子,当然早已成了家,有了小孩,即使自己是个老鳏夫,或者也就不这么孤苦伶仃的了。”

如这段话中,“或者”就表示或许,也许的意思,可以直接用“或者”或“或”(我认为“或”更好些)



形容在困难中乐观的文言文
答:形容在困难中乐观的文言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成大文化17 2022-11-25 · TA获得超过37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有关 在困境中乐观的 名言警句 关于自信的名人名言...

形容词在文言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1、(滚烫)的水汽。2、(氤氲)的水汽。3、(稀薄)的水汽。4、(苍白)的水汽。5、(凝固)的水汽。形容词的作用:1、增添文采,增加感染力,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2、更形象传神,能够吸引读者,更好地阐明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状态,甚至可以反映出其内心活动。

文言文里的于
答:(《捕蛇者说》)译为“在这职业上”作补语) 2. 古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

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坐在凳子上怎么说
答:凳,古代登着上马的踏脚,所以叫“凳子”,也叫“马扎”。古人坐的大多是席子,所谓“席地而坐”(拿地当席子)。席位、主席、客席、宴席,都是坐席子的延伸,后人在马扎上加了一个能依靠的靠背,因为能“依”,取名为“椅”。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席子、凳子、椅子,甚至是沙发,凡是“坐...

“你在干什么呢”用文言文中怎么说?
答:“你在干什么呢”用文言文来说就是“汝于何?”。“你”在文言文中的用词有很多,不过最多的用法就是“汝”,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何”常常用来表示做什么,什么事情之类的。所以这句话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就是“汝于何?”。

表达人在做天在看的文言文
答: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路难三首(其一) 2. 我想做这种人用古文怎么形容 用古诗文形容一个人,古人太有才了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形容不知错在何处的文言文
答:1. 形容一个人屡教不改的文言文有哪些 1、解答: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论语》2、拓展: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3、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屡教不改[ lǚ jiào bù gǎi ]基本解释:多次教育,仍不改正。详细解释...

找一句文言文,形容年纪大了百无禁忌、可以在朝廷上便溺,而不会被处罚...
答:只知道八十岁可以拄拐杖出入朝廷。《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赐手杖给老人使用的定制。《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多大年龄、在什么范围可以用杖,《礼记·王制》作了规定:“五十...

问别人在做什么文言文
答:1. 文言文形容别人干什么你也干什么 【成语】:人云亦云 【拼音】:rén yún yì yún 【解释】: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出处】: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示例】:刊物内容如果只是“...

在一起时间短文言文
答:3.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有哪些 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钱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 ③未几,夫齁声起。(林嗣环《口技》) ④少时,一狼径去。(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