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陪嫁丫头到“家事总管”,拉扯大9个子女,却致死没有名份。

作者&投稿:职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不知道去过北京香山的朋友们是否留意过,在漫山遍野的红树林中,梁启超和妻子林蕙仙的合葬墓旁,还有一块卧碑。

墓碑上的名字,刻着“王桂荃”三个字。

那么,这王桂荃是何许人也呢?

她的墓碑又为什么会跟梁启超、李蕙仙的合葬墓放在一起呢?

一个是声名赫赫的政治名流,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女子,他们之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这一切,都要从梁启超和李惠仙的婚姻说起。

1.

1889年(光绪十五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考中了举人。

这位才华横溢,相貌堂堂的年轻人,受到了当时的主考官李端棻的赏识。并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与李端棻的堂妹、时任京兆公李朝威的掌上明珠李蕙仙成了婚。

李惠仙与梁启超结婚时,带了两个丫鬟作为陪嫁。一个叫做阿好,另一个叫做王来喜。

这王来喜,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王桂荃。

只是因为梁启超觉得“来喜”这名字是实在的难听。于是,便给她改名为“桂荃”。

王桂荃的一生,真的可以说的上是命途多舛:幼年丧母,父亲另娶后不久也病逝了。

而她的继母为了甩掉这个“拖油瓶”,居然又将她卖给人贩子。

后来,几经转手,王桂荃被卖到清末名臣大学士李端棻家里。后被其堂妹李蕙仙看中,带回梁家当使唤丫头。

而今,又作为陪嫁,跟随着林蕙仙来到了梁家。

丫鬟阿好因为性格不好,又爱偷懒,没过多久便被梁家赶了出去。

而王桂荃虽年幼,但却特别的聪明伶俐,勤劳肯干,深得梁氏夫妇的喜欢和信赖。乃至于后来将家中的大小事务甚至财政都交由她来掌管。

1901年,李蕙仙为梁启超生下了长子梁思成,初为人父的梁启超自然是欣喜万分。但梁思成单薄的身体,却让他和李蕙仙有些担心。

于是,为了更好的“延续香火”,在李蕙仙的授意下,梁启超跟王桂荃圆了房。

自此,王桂荃成了梁启超的“侍妾”,并先后为梁启超生下了七个孩子。

尽管如此,梁启超在外人面前,却很少公开提及王桂荃。更不要说给她名分了。

他还要求孩子们不能叫王桂荃“妈妈“,只能称呼她为“王姑娘”或者是“王姨”。

原因很简单——他跟王桂荃的关系,违背了自己和谭嗣同定下的“一夫一妻世界会”的主张和观念。

为了不落人口舌,梁启超自然是不能承认自己纳妾的事实。

所以,虽然已有夫妻之实,王桂荃却始终都没有一个公开的、“光明正大”的名分。甚至,连“小妾”的名头都没有得到。

然而,温柔体贴的王桂荃,却并不计较。甚至都从来没有要求过梁启超给她名分。

或许,是因为在王桂荃的心中,对梁启超这样的政界名流本有着一种神秘的崇拜感。而可以和这样的一位青年才俊朝夕相处,对她而言,已然是一种幸福,一种奢侈了吧。

勤劳贤惠的王桂荃将梁家的大小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而空闲时候,梁启超也会教王桂荃读书识字。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

平淡,却也甘甜。

2.

然而,时代风云,变幻莫测。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了。

当时的朝廷开始大肆捉拿维新党,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均杀害。

无奈之下,梁启超东逃日本。王桂荃也跟随梁启超一家人到日本避难。

流亡海外的日子里,梁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梁启超也只能靠卖文维持生计。

而李惠仙,因为是自小娇生惯养千金小姐,再加上体弱多病,自然是无法主事的。

于是,此时梁家的大小事务,便完全都要由王桂荃操持掌管。

好在王桂荃生性勤劳肯干,能吃苦。忙前忙后,忙里忙外,将梁家上上下下料理的妥妥当当。

不仅如此。聪慧的王桂荃,还很快学会了日语,掌握了流利的东京话。

于是,这个时期,梁启超的很多事务,包括对外联络等等,也都是有王桂荃来操办的。

不仅如此,对于梁启超和李蕙仙孩子,王桂荃也一直都是视如己出,疼爱有加。

有一年,李惠仙10岁的女儿梁思庄不幸染上了白喉。王桂荃寸步不离的守护在医院里,衣不解带的悉心照料。孩子终于转危为安。

殊不知,就在那时,她自己9岁亲生女儿也正因白喉,命悬一线,并最终因护理不周,不幸夭折了。

遭此噩耗的王桂荃,没有在人前大哭大闹。只是一个人偷偷地躲在卫生间里一边哭的痛彻心扉,一边还在为家人洗着衣服……

饱尝岁月艰辛的王桂荃,就这样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一个人扛起了所有。用自己全心全意的爱,去照顾和对待梁启超的每一个儿女。

于是,几乎每个孩子跟王桂荃的感情都很深。

梁思成曾经回忆过这样一件事:他小时候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妈妈李蕙仙气急了,用绑了铁丝的鸡毛掸子抽他。

王桂荃一把把梁思成搂到怀里,用身子护着他。鸡毛掸子便重重地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

事情过后,王桂荃还拉过梁思成,温和的对他说:

“成龙上天,成蛇钻草。你们看哪样好?”

“不怕笨,就怕懒。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马马虎虎,不刻苦读书,将来一事无成。”

“看你爹很有学问,可还在不停地读书。”

这个出身寒门的普通女子,虽未读过很多书,却总能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

1924年,李蕙仙因乳腺癌过世后,她更是全心全意的照料着梁启超及他们的几个孩子。默默守护在梁启超身边,不争不抢,无怨无悔。

3.

然而,命运女神却并没有因为王桂荃的善良坚韧而善待她,反而给了她一个更大的打击和考验。

1929年1月19日,56岁的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

弥留之际,梁启超对王桂荃嘱托道:“孩子们就交给你了。”

从此,照顾梁家9个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刚把他们培养成人,成了王桂荃人生的全部。

可是,梁启超去世后,所留下来的财产并不多。处理完梁启超的身后事之后,本就不多的积蓄更是所剩无几。

钱袋子空空如也,孩子们却嗷嗷待哺。

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王桂荃为了维持全家生活,咬牙决定将气派的旧楼卖给了天津富商。

而她自己也开始不停的外出打零工来补贴家用,供孩子们上学读书。

抗战爆发后,王桂荃一家的生活愈发步履维艰。

于是,她又将梁家的新楼出租给横昌绸布店做账房和库房,仅留下梁启超的书房保存书籍。

而自己则带着孩子们搬进了后院的小楼居住。

1941年,小儿子梁思礼高中毕业。

为了让梁思礼能够顺利的出国进修,王桂荃不仅变卖了家中仅剩的一点值钱的东西,而且还自己放下面子,到处借钱,东拼西凑了四百美元,交给梁思礼,作为其出国读书费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桂荃接到了小儿子要回国的消息。但因为无法确认具体的归期,白发苍苍的王桂荃在寒风凛冽的天津码头,足足守候了半个月的时间。

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曾这样评价这位她正式相处过的婆婆,说:“这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女子,对孩子们百般慈爱,梁思成就是依在娘的身边长大的。她是一个不寻常的女子……”

可以说,王桂荃不惧磨难,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她的坚忍勤奋的性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这几个孩子。

也正是因为王桂荃无怨无悔的付出,才有了梁家后来的“兄弟三院士,一门九才俊”。

4.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一些 历史 原因,年过八旬的王桂荃,不得不与子女分开,一个人流落乡下。

1968年,在乡下的一间简陋阴暗的破旧牛棚里,王桂荃,这位饱经沧桑,风烛残年的耄耋老人,一个人黯然与世长辞。

她走的孤独,凄凉,却又安宁,平静。似乎怕打搅了谁,又似乎是怕惊扰了谁。

有人说:“回顾王桂荃的一生,幼年悲苦飘零,为人妻、为人母后尽心竭力奉献自己成就他人,不藏私、不计较地,悉数释放了真诚、温暖、慈悲、智慧,铸写了‘大爱’二字。”

是的。

王桂荃是平凡的。平凡到哪怕自己为梁启超含辛茹苦拉扯大了9个孩子,哪怕自己殚精竭虑的苦心打理梁家数十载,却仍然没有权利得到一个应有的名分;

但王桂荃又是伟大的。她教育培养的几个孩子,个个出色,个个是国家栋梁,个个都值得她为之骄傲。

就连她自己也常常风趣却自豪地说:

“我这几个儿子真有趣,思成盖房子,思忠炸房子,房子垮了埋在地里,思永又去挖房子。一盖一炸一挖,建筑学家,火箭专家,考古学家,都齐了。”

在王桂荃去世近20年后,1995年,梁家的后人们在梁启超与李惠仙的合葬墓旁,为王桂荃立起了一块卧碑,并种下了一棵白皮松,将其命名为母亲树。

墓碑上的碑文,是由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撰写的。上边说到:

“在家庭中,她毕生不辞辛劳,体恤他人,牺牲自我,默默奉献;

挚爱子女且教之有方,无论梁氏生前身后,均为抚育子女成长付出心血,其贡献于梁氏善教好学之家良多。

缅怀音容,愿夫人精神风貌长留此园,与树同在,待到枝繁叶茂之日,后人见树,如见其人。”

梁家的后人,以这样的方式来告慰和怀念这位平凡、普通,却又伟大、无私的母亲。

这对于王桂荃来说,无疑是一份莫大的尊重和认可。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弥足珍贵。

而对于她和梁启超之间的感情,或许可以化用一句歌词来诠释:

我为你无悔付出青春那么多年,只为了成全你的一片碧海蓝天。

谁知道胡歌版的《神话》分集介绍?
答:秦皇下令高要接任太监总管。高要发现了横梁上的定滑轮,顿时明白,将它还给小川,还反过来感谢小川让他当上总管。并告诉小川,他已上报秦皇是四太监监守自盗,已经砍头。小川心中一凉。第十八集高岚也来参加秦代美女研讨会,发现屏幕上的秦代美女复原图竟然是自己的脸!不由觉得奇妙,她决定将自己也写进《再见图安》。高要...

红楼梦人物结局
答: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贾府老太太,宝玉祖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最终病死。7、晴雯 荣国府的丫鬟。长得风流灵巧,口齿伶俐,针线活犹好。她的反抗性最强,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

《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的每回内容介绍
答:粗使丫鬟傻大姐在园中抬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在一些仆妇撺掇下抄检大观园,迎春懦弱,听凭丫环被赶走;探春生气,怒打仆妇;惜春这时和哥哥嫂子断绝往来。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贾宝玉无可奈何,写《芙蓉诔》祭她。薛蟠娶妻夏金桂后,贪陪嫁丫环宝蟾美色,金桂为除香菱,答应了。在夏挑唆下。薛毒打香菱...

康熙除了参与夺嫡的儿子 剩下的儿子又是什么结局
答:胤祹生母定妃万琉哈氏,生母位份不高,出生不久,康熙将他送给孝庄陪嫁丫头苏麻喇姑养育。苏麻喇姑虽然只是孝庄太后的陪嫁丫鬟,但是由于她忠于孝庄太后,康熙对其非常尊敬,历史上苏麻喇姑年龄和孝庄差不多大,比康熙大40多岁,她活了93岁才去世。康熙自幼父母双亡,苏麻喇姑对幼年康熙呵护有加,有抚养和教育之恩,所以...

求红楼梦前四十回的主要情节,急!谢谢。
答:黛玉的丫头紫鹃也知道黛玉心中只有一个宝玉,但黛玉心高气傲,又没有父母家人替她撑腰说话,紫鹃深为黛玉的将来担忧,有一次就拿话试探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去了,宝玉听了,如同五雷轰顶,顿时失去知觉,醒来以后向贾母哭着也要跟着去苏州,贾母对他又是安慰,又是骂丫头,命令紫鹃服侍了宝玉好几天,宝玉的病才好。但是,...

跪求红楼梦人物关系(不要太全,有主要人物就好)
答:有人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归谱如下: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

考试考题红楼梦100左右概括
答:粗使丫鬟傻大姐在园中抬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在一些仆妇撺掇下抄检大观园,迎春懦弱,听凭丫环被赶走;探春生气,怒打仆妇;惜春这时和哥哥嫂子断绝往来。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贾宝玉无可奈何,写《芙蓉诔》祭她。薛蟠娶妻夏金桂后,贪陪嫁丫环宝蟾美色,金桂为除香菱,答应了。在夏挑唆下。薛毒打香菱...

古代的陪房 、姨娘、陪嫁丫头、通房丫头和侍妾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二奶奶)。在古代婚姻制度中,出身不好的女子从陪嫁丫头到通房丫头再到侍妾姨娘,要走过一条非常坎坷的道路,需要极高的智慧和难得的机缘。随着近代一妻多妾制的终结和一夫一妻制的确立,这种女性依靠攀附男性才能生存的历史已成为过去式,女性的独立和自由为其追求幸福,实现人格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懿传》:究竟是阿箬的嚣张害了如懿,还是如懿的纵容害了阿箬?_百 ...
答:阿箬是如懿(青樱)的陪嫁丫头,按理说,这样的丫头是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可是这个阿箬却因为一件小事而背叛了旧主,甚至不惜将自己的主子推向万丈深渊,却丝毫都没有想过从小一起长大的情意!面对阿箬的背叛如懿伤心却也无奈,她后悔曾经的自己对阿箬太过于放纵,以致明知她犯了错还不出言教训,这...

红楼梦前八十回每一回的故事梗概
答:凤姐、宝玉、秦钟盱中途在农人家打尖。宝玉观二丫头纺绩。来至换槛寺,凤姐到馒头庵(水月庵)要两间房作下处。宝玉,秦钟与智能玩笑;凤姐弄权图银害命。自称“从来不信阴司地府报应,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问老尼要三千两银子。智能向秦钟提出“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的要求。凤姐为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