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里的土族有什么神话传说

作者&投稿:寿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的土家族是穆斯林族吗~

不是。土家族是生活在湖南,湖北重庆,贵族一带的少数民族,世代与汉族,苗族等民族杂居,我在湘西生活过一段时间,接触过土家族朋友。土家族不是穆斯林人群,大多数信仰原始宗教,民族宗教或佛教,饮食上没有什么禁忌,猪肉是必不可少的副食品,另外菜肴偏辣,偏咸。中国还有一个叫土族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青海省,有一个民族自治县,我曾经去过,也不是穆斯林人群,土族是鲜卑孑遗。这两个民族容易搞搞混淆。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鄂温克族(2万7千人)和土族(24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
  蒙古国的总人口大约有280万人(2006年7月统计265万人,),其中80%是喀尔喀蒙古人。
  俄罗斯有大约90万蒙古人。有在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约40万人)、鄂温克族(在俄国被认为是蒙古人的一支)(约3万人在俄国)、卫拉特人(含卡尔梅克人17万和杜尔伯特人(Dörbed))。

  婚礼习俗
  献哈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女方家陪嫁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钥匙由女方家送亲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后,由新郎的母亲拿钱来赎钥匙,再交给新娘。结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贴有红纸的猪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为礼物又让女方家用于招待宾客。
  结婚这一天,新郎在陪郎的伴随下来女方家迎亲,同时要挑点青菜送新娘家。按习俗,迎亲过程中新郎不能说话,一切由陪郎应酬和周旋,直到把新娘娶回家。到女方家后,新郎被安排独席吃饭,并不能动手,只能由陪郎夹菜喂新郎吃。当男方来的人们把嫁妆挑、抬出门的时候,新郎就可以迎上新娘出门了。
  新娘梳着少妇的发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服饰尚青、黑色,衣裙的花边图案与上衣的高领,都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相近。新娘穿的一件小挂,由送亲队伍中一孩童保管。新娘由舅舅抱进轿子,并由新娘的弟弟陪送到男方家。新娘上轿后要哭泣,表示不忍离开家,且要一路啼哭,直至进洞房。
  新娘进入男方家大门之前,要烧喜神纸,进入大门后要劝新娘停止哭泣,进入洞房后要揭去新娘的红头巾,并供到堂屋中。吃饭时让新娘在洞房内吃独席,由新郎为新娘添饭。当晚,姑娘和小伙子要来庆贺,家里一片欢笑声和歌声。
  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回门,同时在女方家拜天地和祖先,岳父母同时给新郎一个银镯子。从女方家返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碰到什么人,新婚夫妇都要作揖。返回男方家后,他们还要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去上祖坟。新婚夫妇在姑娘和小伙子的陪伴下,挑着猪头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双方家的祖坟。回来后,新娘烧火,新郎挑水,给长辈和同伴烧洗脚水。婚礼至此即告结束。
  婚后7天内,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到其他地方住宿。历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却不能改嫁的习俗。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结婚自愿,离婚自由已成新风,但蒙古族的离婚率是很低的。


  满族
  人口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满族总人口为1068.23万人,其中:男性554.78万人,女性513.45万人;性别比为108.05。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满族人口增加了83.55万人,增长率为8.48%,平均年增长率0.7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的调查数字,海内外华人中满族和具有满族血统的接近五亿,而这些人口的民族成分绝大都是汉族,满汉融合为汉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满族人口中,城镇人口有376.54万人,占总人口的35.25%;乡村人口691.69万人,占总人口的64.75%。与10年前相比,满族城镇人口比率提高了7.15个百分点。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101.84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9.5%。另外,满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


  习俗
  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千”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文化
  在文化方面,满族对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圣祖玄烨主持编纂的《音韵阐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早期满文著作,除《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和图理琛的《异域录》等,还有大量学习满文必备之书,如《清文启蒙》、《清文典要》以至《清文鉴》等等。《清文鉴》经多次增订,编纂成5种不同民族文字的满文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对满、汉、蒙、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相互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重要参考资料。译书也很普遍,主要汉文名著,大多有满文译本。除官书不计外,民间说部如《三国演义》、《西厢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都有满文译本。其中以扎克丹译的《聊斋志异》译文最好,文字水平很高。同时,涌现出一批满族文学家。早期著名的词家纳兰性德著的《侧帽集》和《饮水集》,清新婉约,生动自然,足与当时词坛上负有盛名的汉人朱彝尊和陈维崧媲美合称“三大家”。乾隆中期,曹雪芹著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艺术推到空前高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满族人,老舍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还是杰出的曲艺家。他的作品众多,而且脍炙人口。不愧为当代的“人民艺术家”。
  满族崇尚理学,满族大儒曾将《大学》《中庸》《论语》《孝经》等书译成满文,以教旗人,其书圆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境地。从皇帝、王公到一般满族文人有大批人寄情于绘事,出现了许多著名画家。镇国悫厚公高塞,自号“敬一道人”,工诗画。《池北偶谈》评他的小景“笔墨淡遗,摆脱畦经,虽士大夫无以蹄也”。慎郡王允禧,他“所作山水花卉,能合石谷、南田为一手,本朝宗藩第一”。另外,象瑶华道人、唐岱、布颜图、麟庆的夫人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画家。铁保、永理是满族著名的书法家,与翁方纲、刘镛齐名,并称四大家。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书法,至今为书家称道。当代的书法大家启功也是满族。全国人大常委溥杰的书法也别具风格。
  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既有口耳相传的,又有经文记载的。按内容,满族神话可分为:①起源神话。包括人类起源、万物起源、文化事物起源等。②宇宙关系神话。在萨满族神话中,宇宙是一个喧嚣的多层的立体世界,即所谓“登天云,九九层,层层都住几铺神”,每层天中都有人和动、植物、有恶魔和善神,各层间互通。③灵魂神话。满族神话的特点,是动、植物神话、祖先神话,自然神话共融一处,并有图腾崇拜的遗迹。
  《满文老档》:中国清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档册)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共180卷。主要记述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宫廷生活、习俗、天文、地理等等。《满文老档》史料原始,记事广泛,内容丰富,对《清实录》等书的校订补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清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和满族语言文字演进史提供了较系统而翔实的资料。
  《八旗通志》:由鄂尔泰等奉旨撰写。雍正五年(1727年),鄂尔泰等奉命修《八旗通志》初集,250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铁保等奉赦续修。至嘉庆四年(1799年),历时12年完成。该书分八志、八表、八列记叙清太祖努尔哈赤至清世宗时八旗沿革、社会及军事组织、人物传略等项。对研究八旗制度十分有价值。
  《御制五体清文鉴》:清代官修满、藏、蒙古、汉、维吾尔五种文字对照辞书。成书于乾隆末年。内容丰富,是中国少数民族辞书中的巨著。
  《尼山萨满》:史诗《尼山萨满》也叫《音姜珊蛮》。满族著名史诗。流传于黑龙江流域。讲的是一个女萨满为从阴间救一少年的魂,经历重重难关的故事。有多种手抄本流传。
  满族剪纸:十二生肖满族剪纸艺术剪纸:满族喜欢贴窗花。用各种彩纸剪成各种鸟兽花卉,古今人物,贴在窗户上,栩栩如生,充满活力。还有另外一种剪纸艺术,就是挂笺,或称挂钱。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用五色彩纸,剪成长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不等的纸块,中间髅刻云纹字画,如丰、寿、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头,悬挂于门窗横额、室内大梁等处,五彩缤纷,喜气洋洋。最早挂笺是祭祖场所的装饰品,一般都是单数。传闻自家宗族祖先是从长白山几道沟来的就挂几张。黑龙江宁安、海伦等地的剪纸艺术在全国艺坛上享有盛誉。
  满族补绣:满族民间工艺。或称“钉线”,主要流行于东北地区农村。以家织布和棉线为原料剪缝而成,黑白色为主调,间用他色。纹饰以榴开百子、吉庆有余、葫芦盘长、福寿长春、八宝等吉祥图案为主,多配以较粗重的黑色边饰,常绣于枕顶、荷包、幔帐、坐垫之上。

土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大 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州同仁县及甘肃省的天祝、永登、 卓尼等县。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91,624人。千百年来,土族及其先 民在苍茫雄浑,层峦叠嶂的祁连山麓、河湟两岸繁衍生息,并与当地其他民族一道 辛勤耕耘,和衷共济,为开拓祖国的西部边睡,繁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

土族自称“蒙古尔”或“蒙古尔孔”。其族源尚无定论,有“吐谷浑说”、“ 蒙古说”、“白鞑靼说”和“沙陀吐厥说”等。不过,从有关历史记载及史学家的 研究来看,“吐谷浑说”较为合理一些。诚然,在其发展中则吸收乃至融合了其他 民族的某些成份。土族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尤其 是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世世代代口传耳闻,深受广大人 民喜爱。

有人认为,神话是原始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土族则形成于明代,因此,缺乏产 生神话的社会基础。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至少是一种误解。土族及其先民与其 他民族共同体一样,有其独自的繁衍发展史,经历了史前时期、野蛮时期、蒙昧时 期,最后进入文明时期。千百年来,在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生产力 极为低下,人们的思维能力很简单,不可能掌握自然规律,更无法征服自然界。在 他们看来,宇宙的起源、天地万物演变,复杂的社会生活都是不可理解的。尤其是 纷繁的自然现象诸如日月星辰的隐现并何以悬空而不坠;那大地山川何以形成;草 木花卉何以在地上生长;风雨雷电的产生;春夏秋冬的交替;生老病死的无常等等 ,更使他们迷惑不解。于是,便开始寻觅答案。结果找到了神,认为凡此变化莫测 的现象,归结为超自然力的神在那里指挥着、控制着。太阳有太阳神、风有风神, 以至雨、雷、山、水、火、树木等等都有自己的神。他们把这种幻想和自己的劳动 生活以及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英雄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许多神的故事。另一方面,在 那蒙昧或半蒙昧时期,土族先民们用幻想和想象去寄托对自然力的征服和美好理想 的追求。这样,神话也就成为最理想的体裁形式了。马克思说,神话是“在人们幻 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政治经济 学批判:导言》)神话虽然采取了幻想的形式,但却强烈地表现出土族先民要求驾 驭自然,支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艺术地再现了土族先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繁 衍发展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即“对于自然力有了现实的支配”之后,土族神话也 和其他民族的神话一样,成为教育后代不断拼搏、积极进取的教科书,保存在人们 的记忆之中。土族不仅有神话,而且蕴藏量较为可观,就已经发掘出来的神话来看 ,即有创世神话,又有人类繁衍神话和农业起源的神话。此外,还有的则是一些自 然现象的解释,等等。现分类简述如下:

1.创世神话。《天地形成》、《阳世的形成》、《日蚀和月蚀的传说》等, 反映了土族先民关于阳世(宇宙)形成的丰富想象力和初始萌生的哲学思想,同时 也表达了他们以想象和幻想去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的愿望。《阳世的形成》和《天 地形成》所反映的是人们对世界起源与万物形成的原始认识,主题内容基本相似。 一为天神射金蛤螟,一为智慧仙人射怪兽形成了阳世。对此二则神话主题内容的比 较分析来看,似乎为同一神话在不同地区流传的变体。神话中因智慧仙人(或天神 )用神话制伏金蛤煌(或怪兽),不仅创造了阳世,而且还确立了大地的东西南北 中五行方位。很显然,这里的五行说与我国古代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来 解释世界万物生成起源及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基本吻合。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 法因素。土族先民在假想宇宙形成的同时,还提出了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 种基本物质元素构成的观念。诚然,这种朴素的观念还带有极大的猜测性,因为人 们用幻想艺术地描述“自己的史前时期”。《日蚀和月蚀的传说》是说自开天辟地 ,天上出现了日月星辰之后,有个怪兽常常挡住太阳和月亮。有位神仙用金刚法器 打得它浑身窟窿,再也挡不住日月了。可它的尾巴没有被打掉,时而挡住日月,造 成日、月蚀现象。民间还有“天狗”吃太阳、月亮而发生日、月蚀之说,至今每遇 日蚀,土族老人们按传统古俗疾呼高喊、敲鼓击锣,为太阳神助威,神人合力战胜 怪类。毫无疑问,无论天狗,还是怪兽,都具有超自然的神力,人们幻想借助神力 制伏邪恶势力,争取幸福生活。

2.人类繁衍神话。《打柴郎的故事》、《黄牛大力士下凡》、《仙人警告勒 瓦扎》等是上族先民根据自己的幻想与想象去试图解释人类繁衍及各种自然现象的 产物。《打柴郎的故事》是一则叙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打柴郎每天上山打柴时 ,把自己的午饭分一半给石狮。一天,石狮突然说地球要翻动,要打柴郎藏在它的 嘴里。打柴郎幸免大难,但周围的人却在地球翻动中死光了。打柴郎十分寂寞,想 着自己的同族,便按照人的模样,捏了一些泥人,以解自己苦闷。不料,没过多久 所捏人全复活了。从此阳世上又有了人类。《黄牛大力士下凡》反映了土族先民对 黄牛耕地这一生活生产实践活动的认识。传说玉皇大帝造出人类并安置在大地上之 后,派黄牛大力士传旨,叫人们“每天吃一顿饭,洗三次脸”。而黄牛大力士误传 为“一日吃三顿饭,洗一次脸”。造成人间生活的困苦,犯下大罪,被贬下凡间, 为人们耕耘造福。《仙人警告勒瓦扎》是一则崇信超自然神灵的神话。当天地混饨 结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天上出现了日月星辰,浩淼的大海之中,耸立着须弥 山。海里的怪兽勒瓦扎常常兴风作浪,搅得须弥山东摇西晃。神仙为了制伏水怪, 便派大鹏前去警告,水怪不听。神仙大怒,化作大鹏亲自下界降伏水怪。经过一番 较量,水怪求饶图生,不再作怪。

3.农业起源神话和解说自然现象的神话。《素布乌拉》、《龙王入驻西域》 、《三岁神童种庄稼》等是反映土族先民对农业起源的认识和自己生存环境形成的 解释性神话故事。《素布乌拉》是一则附合自然景观的神话传说,把天然生就的形 如佛像、佛塔、佛经的自然地貌视为世间释教“三宝”再现,不仅佛化了崖寺的自 然景观,而且给崖寺罩上了千载不能破译的神秘光环。实际上,神话中的自然景观 无疑是地核地壳运动造成地震而形成的奇特地貌,但人们都以幻想与想象来解释, 进而编织出引人人神的神话故事,以表达人们对其崇拜和颂扬。《龙王入驻西域》 是叙述龙王从东海入驻青藏高原,护估土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神话故事。形象地反映 了人们图腾信仰观念。《三岁神童种庄稼》则是反映了人们在与自然斗争中借助神 力驯服黄牛,为自己耕耘,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很显然,这则神话传说无疑是土 族先民从游牧业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岁神童”隐寓土族先民在 进入农业经济之初尚处于幼年时代。他访贤求教,寻求生活道路。经仙人三次指点 ,驯服了牛,开始犁地种田、收获。神话里指点神童并赐给人间青棵种籽的神仙是 智慧之化身,处于从属地位,而战天斗地、驯牛辟地、奋力拼搏的却是具有神力的 人,他刚毅勇敢、百折不挠,经过不懈努力,夺得农业丰收。其中现实主义因素比 早期的神话流露得更为明显,虽然仍崇拜万能的神灵,但已经剔除了怪异不经的因 素,更多地着重于现实和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了,并且把对神灵的崇拜转变为对 智慧的无限崇尚,把神灵的恩赐与英雄人物的拼搏精神结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征服 自然的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考察土族神话的发展、演变规迹,首先从原始神话《天地形成》等创世神话逐 步向以人们依存繁衍的神话演化,然后又以大地为对象的《素布乌拉》等神话传说 演变,继而向改造自然、支配自然,为创造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为内容的《三岁神 童种庄稼》等神话传说演绎。同时,神话在演绎过程中逐渐渗入人们现实中所信仰 崇拜的宗教神灵之因素。土族原始信仰自然神(如长生天及万物有灵的诸神)到后 来信仰萨满教(如“翁衷桑”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间文化艺术的交流日益 频繁,道教、释教、儒教等宗教文化也相继传入土族社会,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观 念形态产生深刻影响,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神话中得到印证。《二郎生传》、《真 武祖师》等即是道教传播土族地区的遗迹。《仙人警告勒瓦扎》等则是释教特别是 藏传佛教传播土族地区的典型之作。此外,儒家学说亦曾传播到土族地区,在《素 布乌拉》中即有“素布乌拉右手拿着什么?素布乌拉右手拿着笔砚”之歌词,即是 例证。如果说上述神话分别受到各种不同宗教文化的影响,那么《混沌周末歌》则 是几种宗教文化在同一作品中得到集中反映。《混饨周末歌》称:从无天无地的混 沌中孕育了石卵,石卵八百年后生盘古,盘古拿开天钻和辟地斧开天辟地,形成三 十二天,中间还差黄金天,女蜗娘娘割下金蛤蟆的舌头,补了一层黄金天,补齐了 三十三天界。伏羲女娲兄妹通婚留下了人烟;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创立了儒、释 、道三教。歌中还对三教始祖的姓氏由来作了形象的解释。说“老子当初不姓李, 因为有月妇人忙把梨(谐音“李”)子吃在肚,怀胎十二年生老君。”“我佛当初 不姓释,没月妇人忙把柿(谐音“释”)子吃在肚,怀胎九年生我佛。”“孔子当 初不姓孔,圆月妇人忙把琨(谐音“孔”)石吃在肚,怀胎三年生孔子。”于是, “道家留下了金木水火土,释迦留下了生老病死苦,儒家留下了仁义礼智信”。

土族神话总体上来看,与远古昆仑神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昆仑神话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蕴涵着土族及其先民朴素的哲学思想、宗教意识以及崇尚智慧和英 雄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土族先民正是通过这些神话集中反映自己对宇宙万物形成的 认知观念,表达征服和支配自然的强烈愿望。并在关于宇宙形成的丰富想象和实践 中萌生了哲学思想,他们试图根据自己的幻想和想象解释各种自然现象,逐步产生 和形成了宗教思想观念。这样,神话中便注人了对“万物有灵”的超自然神灵的信 仰和崇拜成份。随着不断地演化,神话越来越接近生活,接近现实,甚至把神的恩 赐与英雄人物的拼搏精神结合起来,以表达征服和驾驭自然的决心。于是,后期产 生的一些神话中染上了传说的色彩,这些神话传说因而更能鼓舞人们自觉地去征服 自然,改造自然,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改造。这对砥砺人们的道德情操, 净化人们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曾经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

神话是“人们想象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那么,时至今日,人们却自觉地把神话作为真正的艺术加以渲染,美化充实生活。 近年来,土族艺术之乡――“五屯”的土族艺术家们(当地人称“热贡拉索”)根 据诸多神话故事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品,流播在国内外许多地方,为 世人赞誉。

求蒙古族的神话传说
答: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蒙古族神话传说--寻找仙丹神药的狼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狼。这只狼一到秋季,就抓来很多小动物和牲畜,把它 们咬死存放在山洞里,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日子过得挺舒服。有一天,粉嘴枣骝狐狸寻找食物,来到了狼住的山洞。两个野兽经过一番客套 ,就结拜为兄弟。过了...

中外神话故事有哪些
答:神魔赐予说 少数民族酒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迷人的色彩.怒族认为,酒是神仙赐给人的绝妙饮料,仙人赐给怒族人民三样食品:“挫确”(醋酒)、“挫辣”(烧酒)、“挫仁”(包谷花).三种食品中就有两种是酒.普米族的酥理玛美酒是肉包里出生的先祖什撰何大祖冒着生命危险从妖怪那里偷学来的.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说...

互助土族自治县景点,土族文化等你来
答: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是土族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关于土族文化,有着非常多的民族特色,这其中,互助土族自治县景点是土族民族文化最为集中的。那么,想了解土族文化的朋友们就赶紧看下文吧。互助土族园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

蒙古草原上的传说和故事有哪些?
答:就这样,成吉思汗干逃过了一劫,下马酒也成为时尚,敬自然三杯酒和下马酒就这样传了下来,这个故事也成为传奇。3、马头琴的故事 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牧民,和一匹聪明的白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一天,白马突然病死了,苏和非常难过,总盼着白马能再回来。一天晚上,他梦见白马回来了,对他说...

恩施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这个地方有哪些民间传说呢?_百度...
答:乡亲们不见了神莲,都非常着急,四周查访下落,于老爷生怕露了马脚,于是栽赃谭顺山父子,把他们捆起来投到了塘中 ……以后,神莲的下落,七说八不一,有的说神莲化作了一团大火,烧死了于老爷就腾云飞上了天;有的说,神莲又飞回了天池岭,化成了五座山峰,保护着大水塘。居住在大水塘边上的...

广西都有什么神话和传说?
答:有陶、李、罗几个秀才闻名前来对歌,不是三姐的对手。其兄端凳搁门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对歌,三姐却半夜俟其兄睡熟,轻手轻脚溜出门。第二天,其兄知道了,拿石头让三姐用手板当锅煎软,言煎不软就不准出去。三姐把石头放在手心,下烧红火,把石头煎软了。三姐每天到山上攀葡萄藤与男歌手对歌,...

少数民族里的拉祜族有什么神话传说?
答:其中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单一拉祜族自治县,那是美丽的拉祜山乡,人间的世外桃源,也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文化发祥地之一。传说至高无上的厄莎神,创造了天地日月,创造了孕育人类的葫芦籽,始祖扎迪和娜迪从葫芦里出来繁衍了人类,从此有了拉祜族。拉祜族是用歌舞抒写历史的民族,"说千来了说万来,打开葫芦...

藏族历史中为什么掺杂有大量的神话传说
答:藏族是神话的多产民族;丰富的神话传说在悠久的藏族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藏族神话以其美好的幻想和艺术夸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藏族先民认识客观世界的思想,讴歌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行动和力量,同时也表现了藏民族的精神与意识、心理与文明。藏族神话是丰富而多彩的,可以说它基本上反映了人类幼年时期认识客观世界...

华夏的神话故事
答:《人物》创世大神:盘古 造物大神:伏羲 女娲 烛阴(烛龙):“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烛龙是 北方大神,创造了北方世界,极光是他的化身,拥有控制全世界所有自然现象的力量(一般认为其本是北方民族神话中...

传说云南有些什么神话故事?
答:2、传说很久以前,沪沽湖这里曾是一片村庄。村里有个哑巴放猪娃,人们只要把猪交给他,他总是把猪放得肥肥壮壮的。有一天,他在山上一棵树下睡着了,梦见一条大鱼对他说:“善良的孩子,你可怜了,从今往后,你不必带午饭了,就割我身上的肉吃吧。”小孩醒来后,就到山上找啊找,终于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