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因使它成了骂人的话?

作者&投稿:蔚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会变成骂人的话?~

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叫那些说话不正经、办事不利索的人“二百五”。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数字就变成骂人的代名词了呢?今天,月涵和大家说一下这个“二百五”的由来。主要有两个来源。 鬼谷子 故事 香港 古代 骂人

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叫那些说话不正经、办事不利索的人“二百五”。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数字就变成骂人的代名词了呢?今天,月涵和大家说一下这个“二百五”的由来。主要有两个来源。 鬼谷子 故事 香港 古代 骂人

二百五指的是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好出洋相的人都有可能获此“殊荣”,从这点来看,二百五虽不是什么褒义词,但贬义的成分不算太重。

二百五的历史并不悠久,《说文》、《尔雅》、《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等全都无载,《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也很简略,不知出处。

而关于二百五的来历也有很多说法,各自有各自的趣味性。据考证,二百五”大致有以下几个可能的来源:

战国苏秦的故事

苏秦是战国著名的纵横家,以游说列国合纵抗秦而受到各国国君赏识,领六国相印,权势可谓一时无两。

所谓树大招风,苏秦在齐国活动的时候,遭遇刺客袭击,重伤而亡。

明目张胆在齐国杀人,这是对齐国的蔑视,齐王很生气,但他却没有下令捉拿凶手,而是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挂在城门口,张榜公示苏秦是内奸,死有余辜,齐王要奖励出手的义士千金。

告示一出,很快就有四人来领赏,四人都一口咬定苏秦就是自己杀的,于是他们被带到齐王面前。齐王问他们千两黄金怎么分,四人还高兴得回答四人平分,每人二百五。

齐王毛了,怒喝道:“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被用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老秀才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可是始终不曾中举,最后终于放弃了,开始培养下一代。

老秀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成事,小儿子叫败事,老秀才此后的主要事务就是教他们,指望他们能够考上。

一天,秀才要出门,吩咐大儿子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结果秀才回来之后一问,发现两个儿子都只写了二百五十个,于是感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长安“市长”京兆尹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傻瓜传家至宝

从前有一个傻瓜,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八两金子很多的,笨蛋。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银两的故事

据说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古代每500两银子为一封,250两银子可不就为半封吗?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人们通过谐音,骂人“半疯”,嘿嘿,就说成“二百五”了,半疯不傻的可不就是骂人吗?

古代铜钱外圆内方,中间有个方孔,用绳子串起来,便于计算与携带,为了携带方便,就用绳子从孔中把钱串起来,一千枚为一贯,后来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称一吊。《红楼梦》里凤姐就说过,袭人月银是2两,晴雯等大丫头月钱是一吊钱。

一千枚钱称一吊,一枚钱又称一个大子,五百钱就是半吊,用半吊不够一吊的数,比喻人的心眼不灵透。


楚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由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

楚剧有一出传统小戏《半吊子卖鞋》,是一个绰号“半吊子”的鞋匠腊月三十卖鞋过年的故事。说明那时就有了“半吊子”一说。

那么二百五就成了不着调,智商低,憨傻,缺心眼或行为鲁莽的人。久而久之,骂人缺心眼,傻冒就直呼“二百五”啦!

推牌九抓毙十的说法

玩牌九时,每人抓两张牌,组合成九则是大牌会赢,如果组合为10,就是“毙十”了,属于最小的牌了,四和六合成“毙十”,四在牌九里是“二板”,六在牌九里是“幺五”,两张牌合称“二板五”。

这“二板五”在乡下农村普通话不标准,说秃噜了就成了“二百五”。

这推牌九每次都推到毙十,那可不是输定了吗?输了钱还帮别人数钱呢,这不是傻不拉几的二百五么?



是250文钱的意思,因为古代一吊钱是500文,如果只有250文,就证明只有半吊子。

二百五的原意为:1.讥称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 2.半瓶醋。含义: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由于一些典故,二百五是“二杆子、半吊子、无所不至”几词各取词头“二、半、无”谐音而成,便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二百五指头脑不清醒,傻里傻气,好出洋相的人.
秀才给两个儿子起名成事与败事,布置大儿子成事写字三百,小儿子败事写二百 ,最终均写了250字,秀才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都是二百五啊,故此流传

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叫那些说话不正经、办事不利索的人“二百五”。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数字就变成骂人的代名词了呢?今天,月涵和大家说一下这个“二百五”的由来。主要有两个来源。 鬼谷子 故事 香港 古代 骂人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因使它成了骂人的话?
答:二百五指的是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好出洋相的人都有可能获此“殊荣”,从这点来看,二百五虽不是什么褒义词,但贬义的成分不算太重。二百五的历史并不悠久,《说文》、《尔雅》、《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等全都无载,《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

一般我们形容人比较傻,叫 “二百五”,这个250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典故...
答:8、山东滕州方言“半熟(读作‘半浮’)”就是“二百五”的意思,这里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称为“半熟(读作‘半浮’)”。9.据说相对于智商而言每个人都有一个愚蠢指数.一般人的愚蠢指数在两百左右,只要我们稍不留神就会升到二百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犯...

250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答:250即二百五,是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原因是:“二百五”就是二百五十文大钱,就是“半吊子”。(但是实际上一吊钱是一千文,半吊子就是五百文了。)从以上分析来看,猜测“二百五”一词产生于晚清民初。另一种来源说法是: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

骂别人“二百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历?
答:骂别人“二百五”,就是指“蠢货”、“蠢猪”、“脑袋进水”、“白痴”、“不清白”“憨包”、“瓜娃子”的意思。相传“二百五”是这样来的:古时候,长沙城门贴了一张告示,很多百姓围在告示前观看。一个乡下人,手里拿着个萝卜,一边啃一边往里面挤,其实他根本不识字,挤也是白搭。挤到里面,...

二百五什么意思?
答:"二百五"是中国方言中的俚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愚蠢、笨拙或幼稚。这个词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因为25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表达了一个人的智商低下;也有人说是因为"二百五"的发音与"痴呆"相似,所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愚蠢。总的来说,"二百五"这个俚语带有贬义和讽刺的意味。

二百五的由来以及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答:1、二百五是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在各地的口语中都有出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二百五用于口语调侃,但绝非粗口或者骂人的话。2、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有句骂人话叫:二百五...二百五是什么意思啊?
答:人被形容为爱因斯坦,意思为他的话语行为我们这些普通智力的人是无法理解的,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七、其他说法 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二百五的意思
答:二百五 是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在各地的口语中都有出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二百五用于口语调侃,但绝非粗口或者骂人的话。 半瓶醋。出自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二百五什么意思?
答:释义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二百五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骂人 典故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例子: 王朔《空中小姐》:“你还别跟我耍~。”歇后语: 半吊子的一半 [...

二百五啥意思?来历是何?
答: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源于智商IQ: IQ的意思其实就是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其最高指数为250。在140以上者接近极高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