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意思相近的出自陶渊明的诗句。

作者&投稿:油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1,哪些陶渊明的诗与“少学琴书,偶爱~

朋友是想问这句出自陶渊明的哪首诗对吧
是出自:《与子俨等疏》
全诗如下: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还是说你想问与之意思相近的诗
比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岑参《白雪歌送物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胡琴琵琶与羌笛

也差不多吧

《与子俨等疏》 晋宋-陶渊明
原文:
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译文:告诉俨、俟、份、佚、佟:是天地赋予了人的生命,有生就必然有死。自古以来的贤士,有谁能够避免死亡呢?子夏曾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他是与孔子四友同列的人,必然亲自接受了孔子的教导,发表这样的论断,岂不是因为显达不可非分地追求,生命也最终不能额外地去期求的原因吗?
我年龄巳过五十,少年时困苦,经常因为家里困难而到处奔波。我性格刚直而才能愚拙,与一起共事的人总合不来。自己替自己掂量,为官必然留下祸患。于是尽可能做到辞去官职过隐居生活,因此使你们小时候就忍饥受冻。
我常被王孺仲妻子的话所感动,既然自己也裹着破棉絮御寒,又何必为儿子的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呢?这是一样的道理。可惜邻居中没有求仲、羊仲那样的高士,家里又没有老莱子妻那样的妻子,怀着这样的心情,内心实在惭愧。
我在年少时曾学琴、读书,有时喜爱闲静,打开书本,有所心得,便兴奋得忘记了吃饭。看到树木枝荫交叉,随时节的不同,鸟叫声也在改变,我也十分高兴。曾经说过:五六月中,在北窗下躺着,遇到凉风突然吹来,便以为是生活在伏羲氏以前的人。
我思想浅薄,见识又少,以为这样的自在生活可以一直保持下去。时光逐渐流走,对那些投机取巧的事已非常陌生,追念以往的情形,不知如何是好。我得病后,身体日渐衰弱。亲朋好友不遗弃我,时常用药物石针给我医治,自己则担心在世的日子不多了。
你们从幼小时起即遇家中困苦,经常要承担打柴挑水的家务,也不知何时才能免除,我心里一直挂念,又有什么话好说呢?你们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仍然要想“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道理。鲍叔、管仲分钱财,谁多谁少没有猜忌;归生与伍举坐在铺在路边的荆条上叙谈旧情。
因此管仲被俘而能靠鲍叔推荐得以成就事业;伍举奔郑,经归生推荐,得以返国并建立功勋。异姓之人尚能如此,何况是同父兄弟呢?颍川的韩元长是汉末名士,身处卿位,八十岁才去世,他们兄弟不分家在起生活,一直到老。
济北的氾稚春是晋代有德行的人,他家七代不分家,家中没有互相怨恨的表情。《诗经》里说:“有德行的人,大家都仰慕;正直的德行,大家都遵行。”尽管达不到那样的程度,也应该诚心诚意地向他们学习。你们要谨慎啊!我还能再说什么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大约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诗人五十三岁时,当时他所患痁疾曾一度加剧。重病中他自恐来日无多,便怀着生死由命的达观态度,给几个儿子留下了这封带有遗嘱性质的家信。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年),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卒后颜延之等友朋私谥“靖节”。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其曾祖据说就是晋大司马陶侃,其祖父和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
至渊明时,家道已经衰败。他早年怀有建功立业之志,后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与子俨等疏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语出.《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逼真传神名为《五柳先生传》,实乃作者自况,借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凸现出自己理想中由衷倾慕的一种人物精神。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少年时曾学习弹琴、读书,间或喜欢悠闲清静,打开书卷,心有所得,便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

与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意思相近的出自陶渊明的诗句...
答: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语出.《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逼真传神名为《五柳先生传》,实乃作者自况,借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凸现出自己理想中由衷倾慕的一种人物精神。 zengmengya | 发布于2006-08-04 举报| 评论 4 2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译文 ...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 出自陶渊明的哪首诗
答:出自晋代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意思是:我少年时曾学习弹琴、读书,间或喜欢悠闲清静,打开书卷,心有所得,便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原文: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原文及翻译 与子俨等疏文言文翻译
答: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

古诗1,哪些陶渊明的诗与“少学琴书,偶爱
答:是出自:《与子俨等疏》全诗如下:“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还是说你想问与之意思相近的诗 比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岑参《白雪歌送物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胡琴琵琶与羌笛 也差不多吧...

诗词中的初夏,问君知否
答: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这是陶渊明给五个儿子的一封家书《与子俨等疏》,这段话再次展现了老先生归隐田园的恬淡性格。六月时节,槐风细细,榴花暖暖,静卧北窗,闲捧诗书,去品味...

与子俨等疏文言文阅读
答: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

五柳茅宅一老翁,只求闲淡不求功描写的是谁
答: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

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
答: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

在古代的诗人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位请概括八十字左右介绍一下他的平身...
答: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喜欢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原文鉴赏
答: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25,时鸟变声26,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27,自谓是羲皇上人28。意浅识罕29,谓斯言可保30。日月遂往,机巧好疏31,缅求在昔32,眇然如何33!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34,每以药石见救35,自恐大分将有限也36。汝辈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