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有哪些方法计时间?

作者&投稿:居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古代有哪些计时方法?~

人类计时方法的变迁

1.太阳、月亮和星星 古代,人们仰望天空来判断时间。太阳显示日期,月亮显示月份。古巴比伦人把一天分成24个部分,也就是24小时。
2.日晷 人们注意到,随着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树木和岩石投下的影子从一边移到另一边,以此可确定一天时间的变化。
3.水计时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使用水钟计量时间。水从一个碗滴到另一个碗。
4.火计时 古代中国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间。
5.沙漏 沙子以均匀的速率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玻璃球。许多年来,水手们携带这些计时工具出海航行。
6.机械钟(1世纪) 第一台机械钟通过使用重物驱动转轮,带动指针计时。
7.钟摆(17世纪末) 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于让的荷兰人,最早发明了走时准确的钟。这些钟由一个钟摆控制。相同长度的钟摆完成每次摆动花去相同的时间。这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1637年发现的

8.航海钟(1世纪)一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在1735年发明了第一台"航海天文钟",即在海上工作的时钟。
9.电子钟(19世纪初)电池被用来给最早的电子钟提供动力。今天,我们通常把这种钟的插头插入我们家中的电源插座。
10.石英钟(1929年)石英是一种矿物,当电流通过它时,它每秒钟振动32768次。今天,大多数的钟表都有一块石英晶体。许多钟表使用数字代替了钟面。
11.原子钟(1949年)原子钟是最精确的。这种时钟在37万年里快慢误差不会超过1秒。原子钟以铯原子的振动为基础,铯原子的振动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
12.最早的表(1500年)最早的表体积很大,挂在围在腰间的一根皮带上。
13.电动手表(1957年)电动手表是由小电池提供动力的。它们有一个微小的音叉使手表走时,从而代替了上发条。
14.数字表(20世纪80年代)现在的数字表都有一块电池、一个极小的计算器和一个石英晶体。人们做表,越做越小,甚至把它们当作饰物来佩戴。

除了燃香计时之外,古人还用日晷、漏壶等方法来计时。日晷就是在一个圆盘上,沿盘周分别划出十二时辰和九十六刻度,依照太阳照射盘中时针产生的阴影所在位置来确定时刻。从周代起,古人已经使用了漏壶计时器。仪器上面是一个漏水壶,下置盛水箱,插着竹箭,箭杆上刻有时辰刻度。漏壶中的水定量均匀地向下滴漏,水箱中水位逐渐升高,箭杆上就显示出一定刻度。后世多用铜制,故习惯称“铜壶滴漏”。汉代以后,中国计时器不断发展。隋代已有钟车、漏车、鼓车,都是可以移动的报时器。唐代制作了水力推动的“水运浑天铜仪”,其中包括计时器,每刻有一木人自动击鼓,每时辰有一木人自动敲钟。宋以后的计时仪器越来越精巧,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所制“大明殿灯漏”,更为复杂,自动化程度更高。明末清初,西方以发条为动力的机械钟表制造法传入中国。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福建广东的闽南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诗词中所常用的漏壶,即刻漏制记时法,最早出现于西汉,将一昼夜平分为一百个等分,也称百刻记时制。昼夜的比例是40:60,冬夏相反。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从上而下互相迭放的组合。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份,一昼夜共有二十四份,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更”是一种在晚上以击点报时的名称。从酉时(今之晚上七点)起,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称为“打更”。七点至九点一击,为一更;九点至十一点两击,为二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三击,为三更;一点至三点四击,为四更;三点至五点五击,为五更;此时天亮了,不再打更。夜半或半夜之说一般是泛指,如《夜半歌声》,没有实指某点时唱,而是一段时间唱。若要实指,就得在半夜之前后加字,那就有实指了,如三更半夜,实指了三更。又如过了半夜,实指“过了”,这时就有说法了;夜的一半在何时点,在正三更处,即子时四刻,现之零点正。另外,在古军队营寨里也有打更的,不过击打的,不是木制的梆子,而是金质的,叫做“金柝”。 附历代记时制: 殷武丁时12段记时:白天:夙、旦、明(大采)、占、食日(大食)、日中、昃、小食、小采(上半段); 夜间:小采(下半段)、会、(木+凡)、夕。 殷禀辛至文丁时16段记时:白天:夙、旦、朝(大采)、食日(大食)、日中、昃、郭兮(郭)、小食、萌小采、莫 夜间:会、昏、(木+凡)、夕、寤。 秦16段记时:平旦、日出、食时、莫食、东中、日中、西中、日昳、哺时、下市、黄昏、人定、夜半、鸡鸣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麻烦采纳,谢谢!

中国人发明了什么???
答:26. 马胸带换具: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马胸带换具。27. 石油照明法: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28. 铸铁术: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29. 马肩套挽具: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肩套换具。30. 硝石鉴别方法:中国人至少在...

“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为何古代都在这时行刑?
答:午时阳气盛,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可以得到印证,如宋朝诗人苏舜钦诗《紫阁寺联句诗》就有:“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那么,午时三刻又对应现在什么时间点,为什么要精确到午时三刻问斩呢?午时三刻 中国人计时的方法,在唐朝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唐朝以后将十二时辰又分为初、正两个...

朝鲜有时辰一说吗?中国天干地支
答:A 上面图示的就是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 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上有时间刻度,晷针垂直于盘面,通过晷针日影在盘面上的方向就能测定时间。中国人发明日晷的计时方法,后传入朝鲜和日本。古代中国,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用漏壶滴水测时。十二时辰的计时方法,中国在西周时就已使用。以子、丑...

人类的计数法,除了算数还有哪些?
答: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算筹在中国人手里已经使用得非常普遍了。算筹就是一种细竹棍,它表示数字1——9有两种方式:纵式、横式。表示多位数字的方法是纵横相间,这就避免了符号不独立可能引起的混乱,例如22837的表示法是。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计数系统是典型的十进位值制。

古代中国人最早使用刻痕计数的证据是甲骨文,那么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刻痕...
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刻痕是计数符号,骨片的主人当时用它来记录某个东西的数量。不过,究竟是什么东西就不得而知了。南非金伯利的麦克格雷戈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彼得·博蒙特(Peter Beaumont)指出,列朋波骨让人想起日历棍,纳米比亚的有些族落至今仍然用日历棍来记录度过的日子。实际上,29非常接近阴历...

毛岁和周岁有什么区别
答:毛岁和周岁有什么区别 毛岁就是虚岁,有人这么叫虚岁为毛岁。虚岁是与实岁(现在统称作周岁)相对的一种记岁方法 。虚岁是以刚出生时为一岁,因为这是人出生后的第一年,与已经历过的怀孕时间无关。周岁是以刚出生时为零岁计算人出生后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的,就是计龄方式不同。在中国,为了区别...

每个国家古代的计数方法
答:古时候人们计数的方法各国都不一样。列举以下几个:1、中国古代的计数系统 中国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十进制系统,自从发明了算筹这种计算工具以后,中国人的计数系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算筹在中国人手里已经使用得非常普遍了。算筹就是一种细竹棍,它表示...

中国人为何有虚岁和周岁之说?
答:对于中国为什么有农历,这就是因为中国人是用24节气来划分年的。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清明、芒种、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冬至等等节气,这是中国古老的计年的方法。因为中国是古老的农耕国家,所以他们的计算方法都是围绕着耕种来的,因为这样统计对于他们把握气候的变化还有哪个时间段更适合耕种...

四大发明时间是什么?
答:4、印刷术 隋唐时出现了雕版印刷,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1世纪初,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发明早四个多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是一个重大贡献。历史意义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