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黄道元和郭恩

作者&投稿:左丘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飞来峰小记》(袁宏道)的译文

湖上的各山峰,应该以飞来峰为第一,它高度不过几十丈,但是颜色苍翠像玉一样耸立,饥渴的猛虎奔跑的猊兽,不足以形容它的怒姿;神仙呼唤和鬼怪站立的姿态,不足以形容它的怪状;秋天的江水傍晚的烟雾,不足以形容它的颜色;颠僧(怀素)的字吴道子的画,不足以形容它的变幻曲折。石头上长着许多奇异的草木,不长在土壤里,根长出到石头外面。前后大小石洞有四五个,里面曲折明亮,石钟乳就像花一样,就像雕刻出来的。石壁上的佛像,是杨秃子画的,就像美人的脸上长出瘢痕,奇丑无比,非常难看。

我前后登上飞来峰共五次:第一次和黄道元、方子公一起登上的,当时穿着又单薄又短的衣衫,一直爬到莲花峰峰顶,每发现一块石头,都兴奋的发狂大叫。第二次和王闻溪一起来的,第三次和陶石篑、周海宁,第四次和王静虚、石篑兄弟,弟五次和鲁休宁。每来游玩一次,就像着作一首诗,最后都没做成。

2. 关于西湖的文言文(除了西湖游记二则以外)老师让我们找关于西湖

原文:

西湖杂记 袁宏道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桌小入

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

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

杳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

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

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

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断桥

湖上之盛,在六桥及断桥两堤。断桥旧有堤甚狭,为今侍中所增饰,工致遂在六桥之上

夹道种绯桃、垂杨、玉兰、山茶之属二十余种。白石砌其边如玉,布地皆软沙。旁附小堤

益以杂花。每步其上,即乐而忘归,不十余往还不止。闻往年堤上花开,不数日,多被人

折去。今春禁严,花开最久。浪游遭遇之奇,此其一矣。

雨后游六桥记

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

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

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

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飞来峰

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高不余数十丈,而苍翠玉立:渴虎奔猊,不足为其怒也;

神呼鬼立,不足为其怪也;秋水暮烟,不足为其色也;颠书吴画,不足为其变幻诘曲也。石

上多异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前后大小洞四五,窈窕通明,溜乳作花,若刻若镂。壁间

佛像,皆杨秃所为,如美人面上瘢痕,奇丑可厌。余前后登飞来者五:初次与黄道元方子公

同登,单衫短后,直穷莲花峰顶,每遇一石,无不发狂大叫。次与王闻溪同登,次为陶石篑

周海宁,次为王静虚、石篑兄弟,次为鲁休宁。每游一次,辄思作一诗,卒不可得。

灵隐

灵隐寺在北高峰下,寺最奇胜,门景尤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

青,是山之极胜处。亭在山门外,尝读乐天记有云:“亭在山下水中,寺四南隅。高不倍寻

广不累丈,撮奇搜胜,物无遁形。春之日,草薰木欣,可以导和纳粹;夏之日,风冷泉渟

可以蠲烦析酲。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可濯足于床下;

卧而狎之,可垂钓于枕上。潺湲洁澈,甘粹柔滑,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

去。”观此记,亭当在水中。今依涧而立,涧阔不丈余,无可置亭者,然则冷泉之景,比旧

盖减十分之七矣。韬光在山之腰,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

淙之声,四分五路,达于山厨。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余始入灵隐,疑未之问诗不似。

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

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宿韬光之次日,余与石篑子公,同登北高峰绝顶而下。

莲花洞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

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

皆搜得者。又 *** 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

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题1:(4分)(1)铲除 (2)考虑 (3)回复 (4)迎接

(3分)

小题2:(10分)(1)过了几天,(吴公)揭露出一个非常奸恶的官吏,把他流放到岭外,整个开封府极度恐惧。(3分)

评分建议:发、股栗、语句通顺各1分。

(2)因此朝议的人才悔恨没有采纳吴公的建议,而使中原财力空虚国力枯竭。(3分)

评分建议:由是、虚弊、语意通顺各1分。

(3)御史中丞根据《洪范》说大臣在朝廷上争论是不恭敬的事,所以雨没有顺应天时(而

下)。(4分)

评分建议:廷、肃、宾语前置句、语意通顺各1分。

小题3:(2分)遽 以 利 害 牒 河 东 / 移 书 庞 公 / 且 奏 疏 论 之

小题4:①实为夷狄,反复无常;②自封名号,不可自削;③彼得其欲,不肯妄动。

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意义的理解,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所给的四个文言实词,在句子中都是作为动词来使用的,其具体的意义要考虑其主语或宾语。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中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而关键词语则是要靠句子的语境,有时还要联系上下文来破译。如(1)句中的发,揭露;股栗,形容极度恐惧; (2)句中:由是,因为这,因此;虚弊,空虚,弊,枯竭,破败; (3)句中:廷,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朝廷上;肃,恭敬;“雨不时若”为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序应为“雨不若时”,意为雨没有顺应天时(而下)。

小题3: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根本点是对所给句子意思的理解,其次是抓住句子中的相关信息来处理和把握。其中句子中的名词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弄清楚其在句子中是作主语还是作宾语,抑或是作状语,就可以在其前后来断句了。如本句中的“河东”,“庞公”,还有的就是句子中的代词“之”,抓住了这些就可以断句了。

小题4:试题分析:首先根据题干的内容要求,结合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找到答题区间。“独公以谓元昊虽名藩臣,而实夷狄,其服叛荒忽不常,宜示以不足责,外置之。且其已僭名号,夸其人,势必不能自削,以取羞种落,第可因之赐号若国主者。且故事也,彼得其欲,宜不肯妄动。”然后就可据此来根据组织答案了。这里是三句话,每句话讲一点意思,可截取其中的关键词就可以了。

4. 司马光 字君实

一、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峡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担任天章阁特制。司马光七岁时,稳重的样子像一个成年人,听到别人讲《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去给自己的家人讲授,就了解它的主要意思。从此,司马光舍不得放下书,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程度。

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玩,一个孩子登上水缸,脚下打滑掉入水中,其他人都抛弃他,逃开了,只有司马光搬起石头砸破了缸,水流了出来,孩子得救了。司马光砸缸之后,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宝元元年,司马光年龄刚刚满20岁,中了进士甲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的生活,参加朝廷赐给进士的宴席时只有他没有戴花,同年考中进士的人对司马光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圣意啊。”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二、原文:元末 脱脱、阿鲁图《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司马光,字君实,陕西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扩展资料

一、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二、启示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

5. 有一篇古文叫 肘难书 第一个空有一个字上面是一个制下面是一个手怎

掣 chè 拉,拽:掣肘。

掣后腿。风驰电掣。

抽:掣签。 笔画数:12; 部首:手; 【动】 (形声。

从手,制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pull〗 掣,拽也。

——《经典释文》 见舆曳,其牛掣。——《易·睽》 流火掣空飞。

——袁宏道《雪夜感怀同黄道元作》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又如:掣后腿;掣手;掣脱(决裂;弄僵);掣撰(掣曳,牵引之意) 牵制;控制〖control〗。

如:掣制(牵制);掣搦(拘牵,牵制) 抽;拔〖draw〗 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晋书·王献之传》 又如:掣签(清代制度,候补的地方官吏抽签确定任职省分。

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自选省分,称“指分”);掣兵(抽调兵马);掣开(抽出);掣身(抽身)。

6. 《“张昪字杲卿,韩城人,举进士”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

作者:文言文阅读(19分)张昪。

字杲卿,韩城人,举进士。为楚邱主簿,南京留守王曾称其有公辅器。

夏竦经略陕西,荐其才,换六宅使、泾原秦风安抚都监;未几,以母老,求归故官,得知绛州,改京西转运使,知邓州,又以母辞。 或指为避事,范仲淹言于朝曰:“张昪岂避事者?”乃许归养。

内侍杨怀敏夜直禁中,而卫士为变,皆极论之。昪性质朴,不善择言,至斥张贵妃为一妇人。

谓怀敏得志,将不减刘季述②。仁宗读之不怿,以语陈升之。

升之曰:“此忠直之言,不激切,则圣意不可回矣。 ”帝乃解。

初,青唐③。蕃部蔺毡,世居古渭,积与夏人有隙,惧而献其地。

摄帅范祥无远虑,亟城之。诸族畏其逼,举兵叛。

昪至,请弃勿城。先是,副总管刘涣讨叛羌,逗挠不时进.昪命他将郭恩代之,羌乃溃去。

涣黜甚功,谰讼恩多杀老稚,以撼昪。 朝廷命张方平守秦,徙涣泾原,亦徙昪青州。

将罪算,方平辞曰:“涣、昪有阶级,今互言而两罢帅,不可为也。” 昪乃复留。

至和二年,召兼侍读,拜御史中丞。刘沆在相位,以御史范师道、赵抃尝攻其恶,阴欲出之。

昪曰:“天子耳目之官,奈何用宰相怒而斥?”上章力争之,沆竞罢去。 帝见昪指切时事无所避,谓曰:“卿孤立,乃能如是。”

对曰:“臣仰托圣主,致位侍从,是为不孤。今陛下之臣,持禄养望者多,而赤心谋国者少,窃以为如陛下乃孤立尔。”

帝为之感动。嘉祐三年,擢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枢密使。

见帝春秋高,前后屡进言储嗣事。 荚宗立,请老。

帝曰:“太尉勤劳王家,讵可遽去?”但命五日一至院,进见无蹈舞。司马光上疏言:“昪为人忠谨清直,不可干以私,若使且居其位,于事亦未有旷废也。”

昪请不已,始赐告,令养疾。拜太子太师致仕。

熙宁十年薨,年八十六。赠司徒兼侍中,谥曰康节。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注】①昪:biàn。②刘季述:唐昭宗时宦官.发动宫廷政变的奸臣。

③青唐:吐蕃城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侍杨怀敏夜直禁中 直:当值B.亟城之 城:筑城墙C.见帝春秋高 春秋:年岁D.始赐告 告:报告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异“指切时事无所避”的一组是(3分)①至斥张贵妃为一妇人 ②谓怀敏得志,将不减刘季述 ⑧清弃勿城④昪命他将郭恩代之 ⑤天子耳目之官,奈何用宰相怒而斥 ⑥前后屡进言储嗣事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昪有公辅才器,很得上司的赏识和推荐,范仲淹、司马光分别赞许他不“避事”和“忠谨清直”。

B.蔺毡想归顺大宋王朝寻求庇护,来与夏人抗争,然而范祥末能怀柔安边,反而大修工事,使得那些少数民族部落以为大宋将要进兵,纷纷反叛。C.仁宗皇帝说张昪“孤”,张昪却说我仰托圣主,并不孤,反倒认为现今人臣们未能尽职尽责、谋忠于国,皇帝才叫孤立。

D.张昪事母其孝,多次向朝廷清求辞官归养,一直到英宗继位,他依然要求回家奉养老母,英宗没答应,只是让他五日一朝,进见皇帝时不必行舞蹈礼。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或指为避事.范仲淹言于朝曰:“张昪岂避事者?”(2)涣黜其功,谰讼恩多杀老稚,以撼昪。 参考答案:。

7. 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4 . C ( 风:讽谏。

) 5 . D (“ 琴瑟和鸣 ” 特指夫妻感情。 ) 6 . B (“ 设譬引喻 ” 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 “ 听从他的意见 ” 。

) 7 . (10 分 ) (1) 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 制 ”“ 籴 ”“ 纾 ” 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5 分。 ) (2) 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 ? (“ 向 ”“ 春秋鼎盛 ”“ 遽 ” 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5 分。

)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

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 “ 闻喜宴 ” 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 “ 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

” 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

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 “ 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

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 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

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

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 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 “ 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 ” 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

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

司马光说: “ 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 ” 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 “ 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 ” 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 “ 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 ? 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

” 司马光说: “ 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 ” 皇上说: “ 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

” 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 “ 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 ( 就 ) 做不吉祥的事 ? 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 ‘ 定策国老 ’ 、‘ 门生天子 ’ 之祸,能说得完吗 ?” 皇帝大为感动,说: “ 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

” 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 “ 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 ” 韩琦等双手作揖说: “ 不敢不尽力。

” 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

司马光说: “ 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

” 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文言文黄道元和郭恩
答:我前后登上飞来峰共五次:第一次和黄道元、方子公一起登上的,当时穿着又单薄又短的衣衫,一直爬到莲花峰峰顶,每发现一块石头,都兴奋的发狂大叫。第二次和王闻溪一起来的,第三次和陶石篑、周海宁,第四次和王静虚、石篑兄弟,弟五次和鲁休宁。每来游玩一次,就像着作一首诗,最后都没做成。 2. 关于西湖的...

郭恩的基本概况
答:夏人岁侵屈野河西地,至耕获时,辄屯兵河西以诱官军。经略使庞籍每戒边将,敛兵河东毋与战。嘉祐二年,自正月出屯,至三月然后去。通判并州司马光行边至河西白草平,数十里无寇迹。是时,知麟州武戡、通判夏倚已筑一堡为候望,又与光议曰:“乘敌去,出不意可更增二堡,以据其地。请还白...

《飞来峰小记》(袁宏道)的译文!!!
答:我前后登上飞来峰共五次:第一次和黄道元、方子公一起登上的,当时穿着又单薄又短的衣衫,一直爬到莲花峰峰顶,每发现一块石头,都兴奋的发狂大叫。第二次和王闻溪一起来的,第三次和陶石篑、周海宁,第四次和王静虚、石篑兄弟,弟五次和鲁休宁。每来游玩一次,就像着作一首诗,最后都没做成。

关于西湖的诗句或古文及赏析
答: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 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

关于湖的诗歌或文言文
答:【校注】此篇不见于原本古文观止。校以上海古籍版钱伯城《袁宏道集校笺》卷十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7. 描写湖的诗句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

有关西湖美景文言文
答:3. 《西湖》文言文翻译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

想念的文言文带峰字的
答:——明·袁宏道 【杪秋陪祀山陵同陶孝若黄道元谢响泉入仙人洞洞奇绝去驰道二里许】曦车夜转昆仑脊,华盖阴移太一峰。 ——元末明初·陈秀民 【漷州望古北居庸诸山】开门忽怪山为海,万叠银涛露一峰。——元·惟则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四】古寺青溪路,东窗隔一峰。 ——明末清初·王夫之 【再...

归程小记文言文
答:1. 湖心亭小记文言文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