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定语后置的常用介词是那些?

作者&投稿:符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言文里有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就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加上“者”、“之”、“所”等字,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
这类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例如:
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况且将军可以凭借来抵抗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大势”是中心词起补述作用,使定语更为突出.用“者”煞尾是定语后置的一个标志,“大势可以拒操者”即“可以拒操之大势”)
②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定语.“雁荡具体而微者”即“具体而微之雁荡”.
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之人”)
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四方之士来者”即“四方之来之士”,意思是各地前来归附(越王)的人,必定要在庙堂之上以礼相待.
(2)借助于结构助词“之”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以强调定语.如: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即“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译为:处在高高的庙堂,就为那老百姓操心;住在远远的江湖,就为那君主担忧.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劲的筋骨.”
(3)用“之……者”或“而……者”结构,表示定语后置.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因敲击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像这个一样.(中心词“石”后加“之”,作一短暂停顿,便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定语“铿然有声”,“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处申诉的穷苦百姓.(中心词“穷民”与定语“无告”之间插上“而,以突出“无告”.“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即“天下无告之穷民”)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脯也.(《勾践灭吴》)
——越国出游在外的年轻人,没有不给他吃的.(中心词“国之孺子”与定语“游”之间插上“之”,以突出“游”.“国之孺子之游者”即“国之游之孺子”)
④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能不易其志”修饰“缙绅”;“大”修饰“四海”,均为定语后置.“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即“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四海之大”即“大之四海”.
上面所说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是可以后置的.一般来说,一部分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置情况,至于领属性的定语是不能移到中心词之后的.例如“秦之咸阳”不能说成“咸阳之秦者”;“蛇鳝之穴”,就不能说成“穴之蛇鳝者”.
(3)数量词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例如:
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肴之战》)
——用四张熟牛皮作先行礼物,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乘:四,数词,并未后置,“十二”则置于牛后)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句中“车”、“骑”、“卒”均是中心词,数量词“六七百乘”、“千余”、“数万人”均后置,以此突出定语.
(4)“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例如: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序》)
——(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洪水冲出山沟一样.
(“怨愤”是中心词,“所积”为“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宾语后置
答:4. 【呃,高一语文必修1和必修2中的文言文倒装句20个(并注明倒装类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4.沛公安在?(宾语前置)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定语后置)6.渺渺兮予怀.(谓语前置)7.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8.不吾知其...

人教版 高一语文 必修四 文言文里的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的句子都有...
答: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

定语后置的四种类型是什么?最好能给出例句。谢谢啦
答:翻译时应改为前置。操作示例:1.数量词定语后置。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如: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十二卷军书上,每一卷上都有爷的名字。(“军书”是中心词,“十二卷”是数量词修饰“军书”的,作定语,...

语文文言文中句子什么叫做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宾结构后置句...
答:⑦村中少年好事 (定语+主语+谓语+宾语)⑧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定语后置)⑨村中少年之好事 (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介宾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⑴用介词“于”组成的...

文言文状语后置
答: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状语后置的类型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什么是定语后置?(文言文的)
答: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称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以“……者”为标志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石之铿然有声者

文言文有没有后置定语
答:4. 语文文言文 定语后置详解 概念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分类与举例说明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

语文文言文中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怎么区分
答: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高一语文文言文语法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什么的是什么意思
答:(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2.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