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度的意思

作者&投稿:校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一:度dù

1、量长短的标准。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

《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译文:已经买到鞋子了,才说:“我忘记带鞋码了”

2、限度。

《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译文:生产是有季节的 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

3、制度;法度。

《答司马谏议书》:“谇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译文: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

4、气度;度量。

《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文: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气度。

5、计划;打算。

《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译文: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6、渡过;越过。

《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

7、次;回。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二:度duó

1、量(长短)。

《郑人买履》:“自度其足而置其座。”(译文: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2、计算;估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译文: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

3、砍伐。

《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度之。”

译文:山上有木材,工匠就砍伐而制成器具。

2. 初中文言文度的意思

①量长短的标准。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汉书?律历志》:“~者,分、寸、尺、丈、引也。”(引:十丈。)《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

②限度。《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则物力必屈。”

③制度;法度。《答司马谏议书》:“谇法~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④气度;度量。《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

⑤计划;打算。《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

⑥渡过;越过。《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若飞。”《凉州词》:“春风不~玉门关。”

⑦次;回。《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闻。”

duó

①量(长短)。《齐桓晋文之事》:“~,然后知长短。”《郑人买履》:“鸹自~其足而置其座。”

②计算;估计。《垓下之战》:“项主自~不得脱。”《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③砍伐。《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之。”

3. 文言文有度全文翻译

原文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

魏安厘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厘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公,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厘,则燕、魏可以强。

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 *** 务交而不求用于法。

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

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

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庆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

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

然则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

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

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仇法则可也。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

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头,下以修足;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镆铘传体,不敢弗搏戚,无私贤哲之臣,无私 事能之士。

故民不越乡而交,无百里之感。贵贱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

今夫轻爵禄,易去亡,以择其主,臣不谓廉。诈说逆法,倍主强谏,臣不谓忠。

行惠施利,收下为名,臣不谓仁。离俗隐居,而以诈非上,臣不谓义。

外使诸候,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曰;"交非我不亲,怨非我不解"。而主乃信之,以国听之。

卑主之名以显其身,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此数物者,险世之说也,而先王之法所简也。

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无或作恶,从王之路。"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具以待任。

"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

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

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

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

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

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故绳直而枉木断,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

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译文 国家没有永久的强、也没有永久的弱。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

楚庄王并吞国家二十六个,开拓疆土三千里、庄王灭了他国,楚也就衰弱了。齐桓公吞并国家三十个,开辟疆土三千里;桓公灭了他国,齐也就衰弱了。

燕昭襄王把黄河作为国界,把蓟城作为国都,外围有涿和方城,攻破齐国,平定中山,有燕国支持的就被人重视,无燕国支持的就被人看轻;昭襄王灭了他国,燕也就衰弱了。魏安厘王攻打燕国,救援赵国,夺取河东地,全部攻占陶、卫领土;对齐用兵,占领平陆;攻韩,拿下管地,一直打到淇水岸边;眼阳交战,楚军疲敝而退;上蔡、召陵之战,楚军败;魏军遍布天下,威振于中原各。

4. 度文言文意思是什么

① 量长短的标准。

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汉书·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

(引:十丈。)《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② 限度。《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③ 制度;法度。《答司马谏议书》:“谇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④ 气度;度量。《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 计划;打算。《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⑥ 渡过;越过。《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⑦ 次;回。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duó① 量(长短)。

《齐桓晋文之事》:“度,然后知长短。”《郑人买履》:“鸹自度其足而置其座。”

② 计算;估计。《垓下之战》:“项主自度不得脱。”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③ 砍伐。

《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度之。”。

5. 文言文中“持”和“度”的所有意思

持:1.拿着,握着。

2.掌握,主持。

3.执行。

4.主张。

5.制约,挟制。

6.治理。

7.支撑,扶助。

8.守,保持。

9.相持不下,对抗。

10.对峙。

11.携带。

12.奉侍。

13.依,凭借。

度:一、du(第四声)1.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2.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计量单位。

3.标准,限度。

4.制度,法度。

5.常态,容度。

6.度量,胸襟。

7.渡过。

8.使人出家为僧道。

9.量词,次、回。

10.通“镀”

二、duo(第二声)11.衡量。

12.揣测,估量。

6. 文言文中的 按 有哪些意思

按 àn

①<;动>;用手压或摁.《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②<;动>;抚;握.《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

③<;动>;压抑.《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④<;动>;控制.《周五夫军细柳》:“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⑤<;动>;止.《失街亭》:“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乓不行。”

⑥<;动>;查看;巡察.《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⑦<;动>;审查;查究.《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辨】按,抑.都有向下压的意思,但“抑”比“按”程度重,并且常用于抽象意义。

7. 古文里的“度”是什么意思

古文里的“度”【duó 】的意思是计算,推测。

度【dù】【duó 】

释义:

度【dù】

1.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度。

2.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度。

3.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度。

4.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度。

5.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

6.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度。

7.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8.能容受的量:气度。

9.考虑,打算:置之度外。

10.过,由此到彼:度日。

11.量词,次:一度。

12.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度(剃发出家)。

13.姓。

度【duó 】

计算,推测:忖度。

相关词语:

弯度 长度 进度 厚度 猜度 宽度 程度 揣度 温度 调度 幅度 角度 度过 风度

相关成语:

度日如年【dù rì rú nián】过一天像过一年那样长。 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一年一度【yī nián yī dù】指每年一次。

置之度外【zhì zhī dù wài】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虚度年华【xū dù nián huá】虚:没有收获、成就。白白地度过年岁。



《三重境界》文言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中的“度”是什么意思?
答:《三重境界》文言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中的“度”,读作dù,量词,意思是“次”。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写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是的“几度”,就是几次的意思。宋代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五:“惟有春风应最惜,一年一度一归来。”一年一度中的度、也是“次”的...

问郑人买履中的度是什么意思?
答:郑人买履中的度意思是:度其足的“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吾忘持度的“度”:尺子。《郑人买履》全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

持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答:1. 文言文中“持”和“度”的所有意思 持:1.拿着,握着。 2.掌握,主持。 3.执行。 4.主张。 5.制约,挟制。 6.治理。 7.支撑,扶助。 8.守,保持。 9.相持不下,对抗。 10.对峙。 11.携带。 12.奉侍。 13.依,凭借。 度:一、du(第四声)1.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2.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计量单位...

《三重境界》文言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中的“度”是什么意思?
答:这个“度”,是一个量词,意思是“遍”、“次”、“回”……千百度,就是“千百遍”、“千百次”、“千百回”的意思。

度,在文言文中的度将孤兵寡中是什么意思
答:应是这样断句的:度/将孤兵寡。意为:考虑到将缺兵少(的情况)。度,在此读duo,思考、考虑之意。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三个度分别什么意思
答:第一个度,读作duó,测量。第二、三个度,读作dù,尺码。

文言文里四度什么意思
答:1.度:量词。次,回。四度:四次,四回。2.四项准则。出自《黄帝四经 四度》指的是“臣君当立胃之静,贤不宵当立胃之正,动静参与天地胃之文,诛□时当胃之武。”中的“静、正、文、武。”翻译过来,就是:君臣各安其位就叫位次整肃,贤与不贤的人各安其位就叫贵贱正定,耕战参合于...

郑人买履中的三个度啥意思
答:度其足:度:量,测量。持度:度,名词,指他脚的尺码。宁信度:度,名词,尺码。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

先自度其足的度的读音
答: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郑人买履文言文里的三个“度”字分别怎么读?
答:1、度 duo (第二声) 动词用尺子量、丈量 2、度 du (第四声) 量好的尺码。名词 3、度 du (第四声) 量好的尺码。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