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者存货的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 这段话怎么理解

作者&投稿:天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调整净利润时为什么要加上账面价值再减去公允价值 不理解这一点~

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投资企业(甲公司)认可的是公允价值,而被投资企业(长城公司)计算净利润是按照账面价值结转成本。就固定资产而言:A公司计算每年折旧额为10000000/20=500000元,而B公司认可的是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所以从B公司角度上,年折旧额为12000000/16=750000,所以就固定资产一项而言,A企业每年少计算折旧额250000,即多计算利润250000。所以,甲公司调整净利润就要把这一部分减去。

权益法下,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相同,就不需要对净利润的金额进行调整。只有对于投资时点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样的,是需要在年末的时候对净利润的金额进行调整的。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
1、存货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日资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
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公允价值 / 尚可使用年限—资产原价 / 预计使用年限)
或者,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公允价值—资产原价 / 预计使用年限*已经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

基于净利润调整的事项有三种情况:
1、基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一致的调整
当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时,应先将被投资单位会计政策调整为与投资企业一致,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损益的确认。
2、基于投资时点公允价值的调整
当投资日被投资单位个别财务报表的某些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应将其调整为公允价值,再确定对净损益的影响。
3、基于投资期间内部交易的调整
当投资期间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发生内部交易时,应将内部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销,再确定对净损益的影响。

扩展资料
1、基于公允价值的调整,存货调减已销售,销售完毕不再调。固定,无形调减当期折旧,摊销,使用期满不再调。
2、基于内部交易的调整,存货当年调减未销售,以后调增已销售。固定,无形当年调减毛利调增折旧,摊销,以后调增折旧/摊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益法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者存货的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x当期出售比例,这句话的意思是投资时资产的公允和账面不一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例如存货:

假设当年已经出售了60%,在年底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时就要减去(100-80)x60%,因为投资单位认定的是公允价值,存货出售后成本需要按照公允100x60%进行结转,被投资单位是按80x60%结转的,所以最后要调减利润。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净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在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但以后以折旧形式在其估计的使用年限内作为利润的冲销。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时期,如果资本支出超过折旧,超过数额就是现金流量低于净收益的数额;反之,则相反。

2、存货的周转。

存货的增加,在购入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只有以后在售出而取得净收益时才能冲销。因此,在一个会计时期,如果库存增加,现金流量就低于净收益,其所低的金额就是这一增加额;当然,如果库存或在制品减少,则正好相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存货

百度百科-净利润

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投资时点资产的公允和账面不一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也就是评估增值),拿存货举例,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存货公允是100万元,账面价值是80万。假设当年出售了60%,那么投资单位在年底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时就要减去(100-80)*60%,因为投资单位认定的是公允,存货出售后成本自然按照公允100*60%结转,而被投资单位是按照80*60%结转的,所以要调减利润。

投资后,投资单位与被投资单位发生内部交易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同样拿存货举例,假设被投资单位把80万元(账面)的存货,以100万元(公允)的价格卖给投资者,投资者当期对外出售了60%,结存40%,这样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就是(100-80)*40%,或者(100-80)*(1-60%)。被投资单位存货80卖掉100,确认利润20,如果投资单位完全未对外出售,那么投资单位在年底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时就要减去这个20,因为站在投资单位的角度,20这个利润是完全没有实现的,所以要减去。如果投资单位对外独立的第三方出售了60%,那么说明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就是20*40%,所以对净利润调整只需要减去(100-80)*40%。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者存货的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
答: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者存货的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x当期出售比例,这句话的意思是投资时资产的公允和账面不一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例如存货:假设当年已经出售了60%,在年底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时就要减去(100-80)x60%,因为投资单位认定的是公允价值,存货出售后成本需要按照公允10...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者存货的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
答:调整后的净利润是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的问题,意思是在确认当期投资收益时应以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而不是账面价值,如果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异,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净利润进行调整,由于存货销售后才存在销售损益,因此,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

计调利润怎么算
答:计调利润有两种计算方法,分别为:1、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 自有存货当期评估增值×当期销售% - 自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当期评估增值/尚可使用年限 - 内部交易存货取得的利润+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尚可使用年限。2、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 自有存货评估增值×当期销售...

调整公司账面利润为什么考虑为出售比例
答:是一体的。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者存货的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x当期出售比例。调整公司账面利润和出售比例是一体的所以要共同考虑。

顺流交易时候,后续卖出的存货为什么要调增利润
答:那么对于出售的部分在调整净利润的时候是调增。调整公式如下:一、投资时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与账面价不等1.存货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日存货公允价-存货账面价)×当期出售比例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公允价/尚可使用年限-资产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什么要扣除不可累积优先股现金股利_百度知 ...
答:与此同时要按调整后的净利润重新确认投资方所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PS:可累积优先股股利,因为是可累积的,因此它影响的是“未分配利润”。以非同一控制下合并财务报表为例,调整后的净利润=子公司账面净利润-(非同一控制下)影响利润的金额*(1-25%)-不可累积优先股股利 ...

投资时点与后续计量中对净利润的调整有什么区别?
答:(1—当期出售比例)(2)在后续期间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存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1)在交易发生当期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资产售价—资产成本)/ 预计使用年限*(当期折旧、摊销月份/12)(2)在后续期间调整后的净...

资产评估升值,什么时候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什么时候不调整资产账面价值...
答:1.存货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日资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 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公允价值 / 尚可使用年限—资产原价 / 预计使用年限)或者是=账面净利润—(资产公允价值—资产原价 / 预计使用年限×已经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

顺逆流交易中,关于存货调整后的净利润的计算公式,分在交易发生当期和后...
答: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存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1—当期出售比例)②在后续期间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存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 (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①在交易发生当期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资产售价-资产成本)÷预计...

【投资时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怎么调?】
答:会计上处于谨慎性原则,把存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但税法上强调实际发生,站在税法角度,此笔收益并不存在,所以从税前利润中剔除。投资时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时的调整方法如下:调整后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日存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