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执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新规范

作者&投稿:镇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

( 国土资发 [2007]68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 ( 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3908—2002) 国家标准和各矿类 ( 种) 地质勘查规范行业标准 ( 以下统称新标准规范) 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为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方便社会各界正确使用地质勘查成果和矿产资源储量信息,现就实施新标准规范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7 年5 月1 日起,编写、提交、填报各类资源评价报告、地质勘查报告、矿山生产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 ( 停采) 地质报告、可行性评价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矿产资源登记统计书 ( 表) 等,须符合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须依据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矿业权审批管理、资源储量管理、资源规划与评价及矿山开发利用监督管理等,须符合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
二、矿产资源勘查执行单矿类 ( 种) 规范。尚无对应单矿种规范的矿产地质勘查,可根据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并参考产出特征、加工选冶性能相近的矿种规范要求,编写勘查工作设计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凡无法类比或单矿类( 种) 规范没有具体规定的,遵循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的原则规定。
三、探矿权人应在新标准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和要求,并在勘查合同或委托书中加以明确。
在矿床 ( 井田) 勘探工作进行前,应根据已有地质勘查成果,由矿山设计部门提出先期开采地段 ( 或首采区、第一水平) 范围,先期开采地段要有保障一定服务年限的资源量,主要由探明的、控制的资源量组成。
四、申请设立采矿权 ( 含划定矿区范围) ,大中型煤矿应达到勘探程度; 非煤矿山原则上应达到勘探程度,简单矿床应达到详查并符合开采设计要求 ( 《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中第三类矿产除外) 。已设采矿权的生产矿山利用原有生产系统申请在其深部和外围区域扩大开采的,扩大区范围内资源勘查程度原则上应达到详查。
五、如详查、勘探工作是依据 ( 预) 可行性研究开展的,可不进行单独的矿床经济技术评价。
预可行性研究应在评审通过的详查报告或勘探报告基础上进行;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在评审通过的勘探报告基础上进行。( 预) 可行性研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机构完成。
小型及以下规模的矿床、砂石粘土等普通建筑用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已通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的,可以不做可行性研究。
六、矿山停采、闭坑,应由具备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编制闭坑 ( 停采) 地质报告,对矿井地质及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总结,履行闭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程序,进行资源储量注销或残留资源储量登记。对残留矿产资源进行再开发利用的,应根据已评审备案的闭坑 ( 停采) 地质报告,进行可行性评价或者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确定资源/储量类别,经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重新进行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和采矿权申请。
七、凡新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的,应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因已有的建筑 ( 设) 因素 ( 如铁路、村庄) 、自然生态因素 ( 如水源地、公园保护区) 、法律社会因素 ( 如禁止开发地段) 等事实压覆的矿产资源,不必履行压覆审批手续,但应在资源储量报告中分割出压覆的矿产资源范围,估算内蕴经济资源量或预测资源量,经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作为划定矿区范围 ( 申请采矿许可证) 、矿业权变更、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的依据。
在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前已压覆的矿产资源,申请人应在划定矿区范围申请时将压覆无法开采的部分扣除。
八、大中型矿山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应根据评审意见书的结论、满足矿山建设设计要求的勘探或详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论证的矿床工业指标等进行,应有独立一节描述设计利用资源储量情况,划分资源储量类型,计算采区回采率、矿井回采率等资源利用指标。
申请采矿权登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应通过登记管理机关或其组织的专家审查。
九、各类资源储量报告均应在报告的正文开头加附不超过 400 字的文字摘要,主要内容应包括勘查区 ( 矿区) 地理区位、面积、勘查单位、工作时间、主要工作量、勘查 ( 核实) 投入、地质矿产特征、基本认识及主要成果、主要结论、主要建议等。
十、有关确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具体技术处理,参照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发布的指导意见执行。煤炭资源勘查开发遵循 《关于印发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7]40 号) 。
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认真做好新标准规范的培训和实施,重点抓好矿山企业实施新标准规范工作。对执行新标准规范过程中所遇各种问题,请及时反馈国土资源部储量司。
国土资源部
二○○七年三月二十八日

一、矿产勘查现场实施标准的灵活性
在我国现行的地勘体制下,不论是财政投入的还是社会资金投入的地勘项目,矿产勘查实施中的所有细节,都由统一的勘查技术标准和规范加以明确,都必须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和原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原各工业部门和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勘查技术标准和规范。细到三大岩类的分类命名方案、原始资料编录综合整理格式、各种比例尺地质填图的图式图例,都有具体规定。这也是储量评估和矿权评估所要求的。但在市场经济国家,上述标准中的很多内容却是项目首席地质学家定的。只要能正确评价矿体,降低风险,降低勘查成本,项目首席地质学家就有权决定矿产勘查实施规范和技术标准。举三个例子来说明。
1.卡吉巴特铅锌矿预可行性研究加密钻探的编录
BHP矿业公司技术发展部在西澳大利亚州卡吉巴特铅锌矿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加密钻探控制概略储量,大致相当于我国的详查、勘探。由项目主管地质学家Mick Roche制定钻探编录技术要求。根据对密西西比型铅锌矿的理解和对加密钻探的安排,他拟定了95种地质现象需要编录,岩石11种、岩石构造9种、岩石结构19种、矿化类型14种、矿化顺序13种、化石29种。对每种地质现象制定了图例,做了确切解释。Mick Roche认为,利用编录的这95种现象,可以准确划分沉积相,指导控制和连接矿体。编录员只需按图例,记录在编录表上即可。编录员没有增加记录内容和解释地质现象的责任。编录员Nigel Bassett一年要编录30 000米岩心,她的任务是不要漏录95种地质现象,多余的编录会提高勘查成本。
2.四川会东红光铅锌矿勘查项目地质填图
澳大利亚BHP勘查公司和原冶金工业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查局,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勘查公司——康滇公司,开展四川会东红光铅锌矿勘查。按铜铅锌银镍矿地质勘查规范,应作1:2 000地质填图。该项目的主管地质学家认为,该矿与震旦系、寒武系不整合面有关,在地质填图中无需按规范对巨厚的震旦系碳酸盐岩地层八分的分层测量,节省了填图的工作量,简化了地质图。
3.西澳大利亚州耶尔冈绿岩带找金的化探
BHP勘查公司每年都要开展如何节约勘查费用的研讨活动。节约勘查费,除了从行政管理方面挖潜外,还在其他方面,如选择安全、适用、价格合理的野外用越野车类型等上挖潜。但节约勘查费主要还是要从调整公司的技术标准入手。公司每年有一项预算,来开展节约勘查费的技术标准研究,研究结果必须在可承受的风险以内。经过节约勘查费的技术标准研究,在西澳大利亚州耶尔冈绿岩带找金,除金、砷以外,钨在表生条件下稳定,可直接指示矿体存在,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只要分析了金、砷、钨三个元素,就可以指导找金的异常验证,漏矿的风险不大。总地质师批准了该研究报告。根据这项节约勘查费的技术标准研究,把耶尔冈绿岩带找金的化探指示元素缩减为三个。
二、矿产勘查实施标准与规范的一些实例
1.空气反循环钻探(RC)
评价物化探异常,使用空气反循环钻探是一个成本低、速度快的勘查方法。例如西澳大利亚州耶尔冈绿岩带中,金砷钨组合异常可能是绿岩型金矿的反映,应进行快速评价。使用空气反循环钻探每天可钻进150~600米,2~3 天即可评价一个异常。岩屑放在现场地上,每米样一堆。首次每6米取一个样。测试发现金矿化(Au>0.2克/吨),再每米取一个样。若获得Au>1克/吨的样,则上金刚石取心钻探寻找矿体。但我国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尚未承认这种探矿方法,只能用岩心钻探评价异常,速度慢,成本高,异常验证的比例低。
2.金刚石取心钻探
我国的岩心钻探规程是原地质矿产部在1982年颁布的,其技术要求和西方矿产勘查公司存在较大的不同。西方矿产勘查公司的要求是:
采取率。在要求取心的井段,不分岩心和矿心,要求采取率≥95%,高于我国岩心钻探规程要求。
对于陡倾矿体,要求施工高角度的斜孔,一般为45°斜孔。高角度的斜孔,可以防止产状变化时漏矿,有效利用钻探进尺控制矿体。
用稀盐酸清洗岩心,使地质现象清晰,便于编录。
对于钻孔弯曲度没有硬性规定。使用勘查软件,可以对每个矿块的品位、资源量/储量、可信度做出评估。因此钻孔的偏斜对评价矿床的影响是有限的。
3.加工测试
不论是大型矿业公司还是初级勘查公司,都通过合同委托商业实验室完成样品的加工测试。这类商业实验室很多,近年来通过并购,形成了全球性的集团公司。澳大利亚的ALS(Australia Laboratory Services)和加拿大的Chemex并购,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实验室ALS Chemex。共有40个中心实验室分布于五大洲,形成全球性的矿产勘查分析网络。
提供现场服务,称On-site Lab Service,例如ALS Chemex在全球最大的勘查营地——蒙古奥尤陶勒盖铜矿设立了样品加工车间,加工17台钻机和外围普查的矿样。
商业实验室的服务项目和价格表里,明示了各项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和矿产勘查的技术现状是一致的。若提出灵敏度等超过标准的要求,离开商业实验室工业化的分析流程,则要收取很高的费用。
以金为例,分为火法试金、分散流次生晕测金、氰化物堆浸样测金、冶金样测金等。再以火法试金为例,分为痕量级、矿石级等。在矿石级再细分为不同的测试范围,例如0.05~1000×10-6,再按送样重量,做进一步分类。收费标准如50克标准样重(AuGRA),每件13加元。
ALS Chemex的技术标准包括:
样品制备:样品包装、烘干、破碎、分样、研磨、过筛、样品组合、样品储存、样品提取,每一项都有多项标准和价格。
送样安全:有的公司规定,特别是贵金属的分析,必须使用特制的样袋,必须在实验室打开样袋。若在送样过程中,样袋破损,该样则为废样。这一技术标准,保障分析数据可靠。国内则无这样的技术标准要求。
贵金属分析:金、银和铂族金属。
地球化学样分析:按超微量、微量、常量、单元素,再按不同分析方法划分。
矿石分析:按不同的测试范围、不同的分析方法,列出标准和价格。仅矿石中铜的分析就有4类。
特殊服务:划分为标准和非标准服务,包含了矿产勘查所需要的测试。包括金刚石找矿的地球化学分析、绝对年龄测定、同位素分析、重砂分析、工业矿物分析、水化学分析、稀土配分等。
4.矿产勘查软件
近年来,勘查软件的广泛使用对矿产勘查的影响很大。这里以Micromine国际矿业软件公司的KANTAN3 D软件为例,介绍其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叠置在三维空间中,实现信息融合,数据分层,透明显示。
根据三维可视化的综合信息,优选勘查靶区,可以非常直观地在矿化最有潜力的地段,设计钻孔,提高找矿成功率。
将所有剖面上的矿体和钻孔放在一起浏览,看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是否封闭,钻孔是否已达到必要的深度,使用线框工具表达断层,指导施工,探求更多的资源量。
正确地指导连接和圈定矿体,使用现代计算方法,如资源量/储量标准多使用克里格法等,对矿块的储量和储量精度赋值,并根据矿产品价格和采选冶技术的变化,进行储量的动态计算。
利用勘查软件,将勘查和可行性研究联系起来;利用品位、岩石类型、断层、水文地质的三维资料,方便地过渡到采矿设计上。

邓善德

作者简介:邓善德,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矿产储量评估师。

自1999年以来,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出台了一系列重新修订的规范,其中包括《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以下简称《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以下简称《总则》)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等19个矿种(类)的行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些新规范的出台,对推动地质工作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是,由于地质科学是一个探索性很强、理论和实践结合得相当紧密的科学,地质条件的千变万化,导致了地质工作的多解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任何地质勘查规范只能是在某一个地质理论发展的阶段内,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对某种矿产的地质工作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也只能是作出最低限度的要求。因此,我们切不可犯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在全国范围内,对每一种矿种、每一个矿床都无一例外地、百分之百地机械套用。执行新的地质勘查规范,一定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的地质规律、因地制宜地办事。

1 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主要特点是什么?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修订是实施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重要成果。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主要特点是:

1.1 突出了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和对可行性评价的要求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以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三轴定位,划分为储量、基础储量与资源量三个大类和16种资源储量类型,将地质勘查工作与矿山建设的可行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缩小地质勘查与矿山建设之间的差距,使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与矿业开发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力地促进和支撑我国矿业“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决策。

1.2 将勘查工作的四个阶段内容,集中反映在一个规范中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将四个勘查阶段集中在一个规范中,避免了各阶段规范的相同内容互相重叠、内容繁琐等弊端,也更加方便矿业权人贯彻执行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更加适合市场经济的需求。计划经济时期对地质勘查阶段的划分非常严格,各阶段都必须提交相应的地质报告,目的是进行国有投资的年度决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勘查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勘查阶段虽然不可跨越,但可以连续进行,没有必要机械地、截然割断阶段之间的联系,使地质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1.3 对原各单矿种矿床勘查类型进行了全面修改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将所有矿种的勘查类型都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三种类型。对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种还引用了“类型系数”的概念,把影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五种主要地质因素,赋予不同的影响系数,并用求取的系数之和确定矿床的勘查类型。“类型系数法”采用了半定量分类法取代了过去的定性分类法,减少了过去因只强调某种单一因素,决定矿床勘查类型所引起的争论不休,使勘查类型的划分逐步向科学化、定量化发展。

1.4 对勘查工程间距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提出了类比法、地质统计学方法、SD法三种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并根据现行《分类》标准要求,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方式,只提供控制的地质可靠程度的勘查工程间距参考数值,并明确必须根据客观地质规律部署工程,其目的是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在充分摸清地质规律的前提下,矿床的勘查工程间距可以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也同时强调,在实际圈定矿块时,既要反对机械地套用网度,也要反对盲目地、无限度地扩大推断和预测资源量的范围。

1.5 取消了各级储量比例要求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取消了过去被执行得过于僵硬的各级储量比例参考数值的规定,代之以“探明的可采储量应满足矿山返本付息的需要”、“控制的资源储量应达到矿山最低服务年限的要求”等切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的表述。贯彻“总体控制,分段勘探,保证首期,准备中期,滚动开发,以矿养矿”的原则,避免积压和浪费过多的勘查资金,更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促进矿产开发逐步走向市场化和社会化。

1.6 坚持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观点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只是“修订”性质,不是全面否定和重新“编制”,因此在勘查工作质量要求方面,除了原则执行过去的测量工作规范,地质填图规范,物探工作规范,化探工作规范,探矿工程规范,样品采集、加工、化验、选冶试验的规范、规定和规程,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等规范的各项符合实际的要求外,对于一些特殊技术要求还比过去有所提高。如岩矿心采取率分别由过去的65%,70%提高到70%,75%,有的矿种提高到80%。

1.7 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广新方法新技术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在资源储量估算方面,强调推广和使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微机化处理,特别是要重视和推广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矿产资源储量吨/品位曲线技术。在《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还把地质统计学法、SD法储量计算法和我国传统的几何图形法一起列为我国目前矿产资源储量的三大估算方法,以利于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工作从繁重的密集型劳动中解放出来,向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管理方式转变,为矿产资源储量的动态管理创造条件。

1.8 强调了综合评价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观点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对于矿床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工作,突出强调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观点。凡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保条件允许,在矿床开采中能一起进行开采,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必须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勘查工作。

新《规范》修订的核心,是针对过去旧规范中争议最大又难以统一认识的“类型、网度和比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

2 新的《分类》规范太复杂了吗?

有的同志认为:“新的《分类》太复杂了,没有原来旧规范用起来得心应手”。这是一种怀旧的误解。地质工作也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也需要进行知识更新。简单与复杂是相对而言,新的《分类》规范,从经济意义分类,只有四种,即“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从地质可靠程度划分,查明的矿产资源也只有四种,即“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对于企业和一般管理人员,弄清楚上述四种划分类型也就足够了,对于专业人员和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才要求详细了解到三大类、16种不同的矿产资源类型。

首先,新的《分类》是引入了市场经济国家对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属性,赋予了不同的经济意义。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经济的、次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三种。我国的新的《分类》,又根据国内矿产资源储量的特点,在经济意义上将“次经济的”,又细分为“边际经济的”和“次边际经济的”两种。其中“经济的资源储量”指的是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净现值大于0;“边际经济的资源储量”指的是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收益率与0之间,净现值等于0;“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此项目内尚无储量、只有资源量)指的是内部收益率小于0,净现值也小于0;“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此项目内尚无储量、只有资源量)指的是尚未进行可行性评价、经济意义尚未确定的矿产资源。新的《分类》中,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属性是动态的、变化的,其各项经济指标是按照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当时,以最近三年矿产品和原材料的平均价格作为估算参数。这与过去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中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表中统计的、几十年不变的“表内”和“表外”储量是有重大区别的。对矿产资源储量经济属性详细划分,是为了遵循地质经济动态变化的规律和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评价达到什么程度,就划分到什么经济类型,因此复杂一点也就无可非议了。

其次,从地质可靠程度划分,用“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资源储量,代替了旧规范中的“A,B,C,D,E”五级储量,只要把它们的类型条件叙述清楚,也并不显得更加复杂。相反,还显得更加简明、准确,不会与不同的勘查阶段提供的“A,B,C,D,E”五级储量相混,更容易与国际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矿产资源储量标准相互对比,促进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

再者,从可行性评价的角度,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可行性研究,从矿产资源的内部条件和矿山建设的外部条件,论证和判定其是否经济可行,是决定矿山是否建设和开采的关键,不经过可行性论证,违反建设程序,仓促上马,十有八九是会摔跟头的。现将我国的新的《分类》与联合国分类框架、美国地调局的分类、加拿大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等进行大致对比,供读者研究、参考,详见表1。

表1 国内、外矿产资源储量主要分类概略对比表

续表

3 如何执行矿床工业指标?

政府审批工业指标的职能被取消了,那么如何去执行工业指标呢?简而言之,应执行各矿种新规范中规定的工业指标。2007年2月6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文件规定:“选取不同于规范推荐的工业指标或改变工业指标应提供由具有设计资质单位编写的工业指标推荐书或论证报告。涉及向国家缴纳价款的资源储量核实,按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应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文件、文号及内容”。在目前新的《矿床工业指标管理办法》没有出台以前,仍可沿用旧的管理办法。凡是符合新规范规定的工业指标(即一般工业指标),可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文,业主认可矿床的工业指标后,地质勘查部门即可按照有关文件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如果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则可由业主或投资人下文认可“一般工业指标”,地质勘查部门即可据此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如果不符合新规范中规定的矿床工业指标(即一般工业指标)怎么办?则无论是高于这些指标或低于这些指标,都应由对矿床工业指标有资质认证的单位,通过正规程序论证,并提供至少三种指标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案比较后,择优选择最佳方案,推荐给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和评审机构评审、备案,并由论证单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采用高于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去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将会缩小矿床的资源储量,导致国有矿产资源资产的大量流失;若采用低于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去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将会夸大矿床的资源储量,如果企业上市、融资,则会欺骗股民投资,给矿业股市造成不良后果。为此,凡是采用不符合规范中规定的一般工业指标,都必须通过充分的论证、比较、评审、备案,方可据此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有的同志认为:“工业指标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不需要什么工业指标”,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工业指标是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当时,区分矿与非矿的标准,它并不取决于计划经济或者是市场经济制度。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床的工业指标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反应更加敏感和迅速,它可以随着决定市场价格的诸因素的变化而改变。矿山企业可以对占用的国有矿产资源(以一般工业指标估算),根据市场的行情和矿山的资源状况,决定自己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出矿指标与工业指标之间可以有适度的波动,两者不一定是同步运作的。国家对矿山企业占用矿产资源的多少是以“一般工业指标”作为标准去衡量和估算的,国家对作为宏观调控的工业指标在适当的时候,也应当随着市场的诸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并向社会以公布。国家在一定的时候,将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充分利用低品位和难选冶的矿产资源。

还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已经推广计算机软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了,矿床工业指标还管用吗?”这也是一种误解。计算机软件的推广使用,为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解放了生产力,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分别计算诸如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块段平均品位、最低矿床平均品位等不同档次的资源储量吨/品位值,并做出矿产资源吨/品位曲线图。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和利用,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广阔的前景。我们不应当把执行和利用矿床工业指标理解为推广计算机技术的绊脚石。

4 矿床的经济意义应当如何理解?

矿床的经济意义经(预)可行性评价和确定矿山开发方案后,其经济意义应当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否则很多矛盾和问题难以得到正确的解决。

首先,矿床经济意义的第一个层次应当是全局性的,是对整个矿床而言的。例如:矿床的水、电、交通、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矿产品价格、投资环境、政府的矿业开发政策等,将决定整个矿山建设是否能正常进行的主要条件和外部条件,如果这些条件都有利于矿床的开采,而且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那么这个矿床开采的经济效益有可能是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反之,则是次边际经济的或内蕴经济的。如某省的一个铁矿床,分为东、西两个矿带。所有外部开采条件和选冶性能都一样。但东矿带富,西矿带贫,单独开采东矿带是经济的,而西矿带则是次边际经济的;东、西矿带混合开采则又是经济的。那么,整个矿床的开采其经济意义仍然应当划归为经济的。

其次,矿床经济意义的第二个层次应当是局部的、具体的。划分到每一个水平(中段)、每一个矿段、每一个矿块的经济意义应当是有区别的,经济意义都不一样。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矿体的形态、结构、规模、产状、厚度、品位、埋深、构造影响程度、岩浆岩影响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距离主巷道远近等矿床内部条件和工程控制程度、地质研究程度等,都直接影响到每一个矿块的经济意义。从局部条件分析,在某个经济开采的矿床中,根据上述影响条件的差异,对不同的矿块,其矿产资源储量类别都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等不同类型。尤其是在矿山开采、设计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储量,也同样存在着上述几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只有在矿山开采、设计范围外的矿产资源,才可以划归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但是现在有的同志机械地把某个矿床的整体开采是经济的,就把矿床内所有块段的矿产资源储量都千篇一律地划归为只有一种经济类型,这是不确切的。对于整个矿床而言,只有一种经济类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具体到每一个矿块,则应当依据每一个矿块所处的不同的局部条件,划分其不同的经济类型,这才是严格的科学态度。我们都应当认真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规范》(GB/T 17766—1999)办事,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矛盾,影响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正确划分。

例如,经可行性研究证实,××矿床的开采是经济的,则在矿山开采、设计范围内,符合工业品位的浅、富、厚、易采部分,可以出现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121b,122b),深、贫、薄、难采部分,可以出现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2M21,2M22);低于工业品位,又高于边界品位的低品位、埋藏深、矿体薄、远离主巷道、水工环条件复杂、工程控制程度不足的零星分散部分或“三压”压覆的矿产资源(必须是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院划定的范围),可以划归为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2S21,2S22);在矿山开采、设计范围外的矿产资源则一般应划分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332,333,334?)。

5 地质可靠程度应如何理解?

地质可靠程度应当从三个方面理解。即工程控制程度、地质研究程度和资源储量的精度,三者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目前在很多评审的报告中,只是片面地强调工程控制程度、探矿工程间距,而忽略了地质研究程度、对地质规律的掌握程度和资源储量估算的精度。下面简要介绍各种地质可靠程度需要达到的地质研究程度和工程控制程度。

5.1 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可靠程度,第三位编码为(1)

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内,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较高。

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勘查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排除了多解性,详细查明矿体地质特征。

一般情况下,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必须经过勘探方可获得。但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勘探阶段所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并不是在全区、全部矿体或全部矿段都能达到探明的地质可靠程度,允许勘探阶段提供多种地质可靠程度的矿产资源储量。是我国的勘探与国外勘探相比,一直存在不同之处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国外勘探的资源储量只局限于探明的矿产资源部分。

5.2 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可靠程度,第三位编码为(2)

是指在矿区的一定范围内,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在新规范中,各矿种都提供了相应的勘查工程间距。对探明的和推断的勘查工程没有提供相应的工程间距,目的是让勘查者根据客观地质规律和矿床的实际情况,决定相应的勘查工程间距。

5.3 推断的矿产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第三位编码为(3)

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矿石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较多,矿体(矿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一般情况下是利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矿体的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推断的矿产资源量情况比较复杂,大致相当于普查阶段探获的资源量。现在有的报告,对推断的资源量,卡的过严,这不利于与国外推断的资源量进行对比;有的又放得过宽,也容易造成资源量过多、过滥。前提条件是必须根据客观的地质规律,正确运用工程间距,不能都搞“一刀切”。根据各矿种(体)的稳定程度不同,推断的资源量可以有以下几种:

(1)经系统工程控制的、工程内圈的资源量。其工程间距比控制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左右。一般适用于厚度和品位比较稳定的矿体所推断的资源量(333)。

(2)经系统工程控制的、由见矿工程外推的资源量。其外推距离是原高类别资源量工程控制间距的1/4,即由已知矿体外推的资源量,一般适用于板状矿体或沉积成因的矿体。过去的老规范外推部分都相应降一级。本次新规范规定,(332)外推1/4工程间距,可以划归为(333)资源量;如果是(333)资源量外推1/4工程间距(必须是(333)的工程间距),则这部分的资源量仍然可以作为同级资源量(333),而不是(334?)。

(3)虽经系统工程控制,但不是构成板状矿体外推,而是由多线单孔见矿工程控制或者是单线多孔见矿工程控制的、工程楔形外推的、孤立的资源量。这部分资源量适用于孤立的、零星的小矿体(333)。

(4)虽经系统工程放稀一倍控制,但只用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控制的资源量。其应用前提条件是:该矿体(层)规模、形态、产状、内部结构、品位厚度比较稳定,构造变动和脉(岩浆)岩穿插较少的矿体(层、段),其地质规律已经大致掌握。目的是通过数量有限的地质工程,尽可能地获得较多的推断资源量(333)。这部分资源量适用于层位和厚度比较的稳定的沉积矿产。

5.4 预测的矿产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第三位编码为(4?)

即经过预查工作,根据已有的区域地质、控矿构造和物化探异常资料分析、类比、估算的资源量,属潜在的矿产资源。潜在的资源量不能进入资源储量登记统计表中,也不进入矿床资源储量汇总合计中,而是单圈、单算、单列。因此,不能推而广之,不分任何矿种,一律以推断的资源量(333)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划分出潜在的资源量(334?)。特别是不适用于大多数非沉积成因的金属矿产的预测资源量(334?)。

例如,某金属矿产控制的资源量(332)的工程控制间距为100m×100m,其推断的资源量(333)应视地质规律,在适当的地段,运用工程间距放稀一倍为200m×200m求取,而不能不顾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地质规律,对所有区段都一律求得(333)资源量;更不能推而广之,运用400m×400m的工程间距,不管什么矿种,不管什么成因类型,不顾异常规模大小,不顾地质条件是否具备,不顾地质规律是否掌握,在矿区内对所有见矿点或见矿点之间预测出(334?)资源量。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夸大矿产资源储量数据。

5.5 关于矿产资源储量的精度

在《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附录C中有明确规定。即探明的精度大于80%,控制的精度在45%~65%之间,推断的精度在15%~30%之间,预测的精度小于10%。过渡区的精度视地质情况而定。

这里值得提醒注意的是,旧规范用的是正负误差,新规范用的是“精度”,两种用法是不一样的。如提交100万吨资源量,如果是20%的误差,则80~120万吨,都在误差范围之内;但新规范讲的是“精度”,是乘除关系。如上述假设,其精度为80%,也提交100万吨资源量,则新规范提交的资源量80~125万吨,都在其精度范围以内。而(334?)资源量其精度只有10%以下,精度很低。若提交的资源量是100万吨,则其资源量范围可以是10~1000万吨。因此,预测的资源量是不能进入资源储量登记统计表中的,以免引起误导。当然,上述提出的资源储量误差或精度,都是对矿床总体而言,不是指局部的矿段、矿块误差或精度。



如何构建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
答:设计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中,项目登记、投资、工作量、勘查成果、技术人员等方面都应该得到体现,而且应得到同样的重视。 (2)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充分反映和体现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内涵,从科学的角度去系统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固体矿产勘查发展的实质。 (3)...

固体矿产规范哪些
答: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审、验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

固体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基本概念
答:3)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4)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5)...

在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答:综合地质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推断磁异常是由前震旦纪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引 起。根据磁测资料布置的ZK1钻孔,在穿过146m的第四系地层后,见到了厚177.6m的 鞍山式铁矿,赋存于前震旦系变质岩系中。图3-33 甲庄Za磁异常图 (二)在多金属和非金属矿床上的应用 磁法还广泛应用于寻找多金属矿床上。...

矿产勘查实施标准与规范
答:一、矿产勘查现场实施标准的灵活性 在我国现行的地勘体制下,不论是财政投入的还是社会资金投入的地勘项目,矿产勘查实施中的所有细节,都由统一的勘查技术标准和规范加以明确,都必须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和原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原各工业部门和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勘查技术标准和规范。细到三大岩类的分类命名方案、原始资料...

资源勘查(固体矿产)和资源勘查(能源)什么区别?两个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
答:前者主要从事固体矿产的勘查工作,如金银铜铅锌等矿产的找矿工作,要在野外爬山,比较辛苦,但是风景很好,可以去很多地方,乐趣多多。后者主要从事油气方面的勘查工作,即石油、天然气,一般只需要在平原地区工作,守在钻机旁边,不怎么爬山,但也是野外。平原嘛,就在东部那些地方,没什么意思。要么在海上...

地质矿产勘查规范
答:目前施行地质矿产勘查的规范主要有: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代替GB/T13687—1992,GB/T13688—1992,GB/T13908—199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

矿产勘查与评价
答:矿产勘查是从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到矿床勘探一系列工作的统称。矿产预查是依据区域地质和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进行初步野外观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矿产普查又称找矿,是指在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内,为寻找和评价工业需要的矿产而进行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工作的具...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的某些进展
答:该系统坚固且无需跑道及其他基础设施。在航磁方法中,近年关于垂直磁力梯度测量圈定地质接触界线的能力已众所周知,水平磁力梯度测量也在进展中。2004年还有了航空三轴磁力梯度测量法。地面的垂直、水平和三轴磁力梯度测量也已用于矿产勘查。新的超灵敏的超导电子干扰元件也已用来制作张量磁力仪(可达9组分...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后对物探规范的思考
答:煤层底板起伏形态、煤系上覆底层和基底起伏形态、断层、褶曲和陷落柱、煤层厚度的解释等应在地质报告中详细说明。2.6 地质报告的编写内容 地震地质条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地质成果、存在问题与建议等内容应在地质报告中详细阐述。参考文献应包括《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