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培相声教训是说什么事的

作者&投稿:良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训的参考答案~

《教训》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范振钰表演的一部相声作品。其语言幽默风趣,看似平常的语言里藏着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教育家长们不能溺爱孩子,要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出祖国的花朵。
该剧本作者著名曲艺作家王鸣禄。
①教育训戒:~孩子。 ②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接受~,改进工作。 词语分开解释:教 : 教 jiào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使,令:风 详细>>训 : 训 (训) xùn 教导,教诲: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ji刼 )训。培训。 可� 详细>>
教训 - 词语解释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
词条暂无分类
教训,汉语词汇。
注音:ㄐㄧㄠˋ ㄒㄩㄣˋ
拼音:jiào xùn
英语:Lesson
一般指当把事情做错了,结果是失败和痛苦,所以说得到了教训。 通常是通过切身体会才能得到。和经验相比,得到教训的代价常常更加昂贵,因此也更让人难忘。另有高英培、范振钰表演的相声《教训》。
基本信息
词目:教训
拼音:jiào xùn
词语分开解释:教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训 教导,教诲: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ji刼 )训。培训。
反义词:表扬 赞扬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解释
教训往往是把事情做错了,结果是失败和痛苦,所以说得到了教训。
教训通常是通过切身体会才能得到。
和经验相比,得到教训的代价常常更加昂贵,因此也更让人难忘。
(1)指教育;训练。
《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2)指教导;训悔。
《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
归有光《与吴三泉》:“执事常时有所教训,未尝不佩服以为至言。”
(3)指从失败或错误中取得的经验为“教训”。中国该如何汲取甲午战争教训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1. [Lesson;Moral]∶指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 水灾的教训
2. [Education and training]∶教育训练
自无教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3. [Chide;Teach sb. a lesson;Teach sb. moral]∶训导;训戒
狠狠地教训了他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出处
1. 教育训练。
《左传·哀公元年》:“ 越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 吴 其为沼乎!” 唐元稹《唐故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 润 之师故 南阳 韩晋公 之所教训,弩劲剑利,号为难当。”《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真君 ﹞乃与二弟子迳往其处,至一馆中,知是孽龙在此,变作先生,教训生徒。”
2. 教导训戒。
《左传·文公十八年》:“ 颛顼 有不才子,不可教训。”
唐 元稹 《唐故建州浦城县尉元君墓志铭》:“君即某官之次子也。少孤,母曰 渤海封夫人 ,提捧教训,不十四五,其心卓然。”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若蒙老公祖教训,老夫死亦瞑目。”
《东周列国志》:“太子宜臼,好勇无礼,不能将顺,权发去申国,听申侯教训。”
清《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七世淮(袁可立父),字子沂,号相溪。……虽窘迫中,务竭力承欢,教训大司马公成进士。”
叶圣陶《隔膜·一生》:“伊生在农家,没有享过‘呼婢唤女’、‘傅粉施朱’的福气,也没有受过‘三从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训。”
3. 教养。
《玉台新咏·古诗》:“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某有一女子,虽拙教训,颜色不至丑陋,得配君子,颇为相宜。”
4. 惩罚。
艾芜《山野》第一部十五:“你再乱说,我就要拿枪来教训你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二章:“到那时候,他会对所有战士和指挥员说:‘这是 老洪 送给我们的好礼物呀!让我们更好地教训鬼子吧!’”
5. 从失败或错误中取得的经验或认识。
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在各样机会上去做人,在各种生活上去得到知识与教训。”

这是相声《教训》,他说他儿子穿的喇叭裤,大喇叭口儿~

  教 训

高英培 范振钰

乙 这回我给您表演。
甲 哎呀,咱可老没见啦!
乙 有年头儿了。
甲 您很好吧?
乙 不错,不错。
甲 还在那儿住着啦?
乙 啊,还在那儿住。
甲 家里头好?
乙 您承问。
甲 到家您给我问候。
乙 好,一定,一定!
甲 哎呀,您可胖多啦。
乙 是啊。
甲 怎么样?现在您有几个小孩儿啦?
乙 我呀?我就是一个姑娘。
甲 是啊!哎呀,太好啦!我有一个小子啊。哈哈哈!您那姑娘今年多大岁数啦?
乙 哦,十六岁。
甲 是啊?哎呀!怎么那么寸呢,我小子十八岁。
乙 谁问他了这是?
甲 哎,您那姑娘身高……多高的个儿呀?
乙 一米六。
甲 是啊?哎呀,我小子一米七。嘿嘿嘿。
乙 要这么一看,还够般配的。
甲 哎,我也这么说哪。
乙 你外边溜达溜达吧!
甲 你怎么往外轰我呀?
乙 是啊,我听你这话别扭。
甲 您那姑娘在哪儿工作呀?
乙 他怎么净惦记着我这姑娘啊?
甲 有这么一句话嘛,“姑娘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结冤仇。”
乙 看这意思,我这闺女要归他们家。
甲 您也同意啦。
乙 哎……谁同意啦?这是!哪儿我就同意呀?
甲 您不说归我们家嘛。我跟您说实在的,您可千万别有封建思想,孩子的事儿啊,咱们做家长的别掺和,他们自己见个面儿,同意呢,咱就搞着。作为咱们……
乙 我说你有点神经病吧?你这都哪儿的事儿!我跟你说呀, 我孩子还小,现在正在上学。
甲 绱鞋没关系,我们不挑工作。绱鞋这工作……
乙 谁告诉你绱鞋啦?怎么绱鞋出来啦?
甲 你让各位听听,你当着大伙儿说的,你们孩子正在绱鞋。
乙 我说我们孩子上学。
甲 上学没关系,先搞着,毕业以后再结婚。
乙 这位还死乞白赖,你看看吧!我跟你这么说啊,我孩子还小。
甲 噢。
乙 现在正在努力学习的时候。
甲 是啊。
乙 我准备叫她上大学,上出来之后为国家贡献力量。
甲 有志愿。
乙 再者说,年轻轻的不应该过早地考虑这些问题。
甲 是,是。
乙 尤其是我们做家长的,更不应该支持他们过早地考虑这些问题。
甲 我跟您这么说亲家。
乙 哎……哪儿就亲家啊?这没三句话订婚了,你看了吗?
甲 不是,我跟您说呀,说实在的,您是没看见咱这儿子。
乙 哎!这得分清啦,你的儿子!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别套近乎这儿。
甲 不是,真的!您是没看见这个孩子,您要看见这个孩子,你打心眼儿里您就爱,您能主动地把您的闺寻给我们。
乙 也不至于。
甲 我那个孩子在咱“天津卫”你打听去,没有不知道的!
乙 你孩子叫什么?
甲 和平老三!
乙 叫什么?
甲 和平老三。
乙 噢,你们孩子行三?
甲 刚才我不告诉你嘛,就这么一个。我们孩子可以说是昆仑山上一棵草,千顷地一根苗,老爷庙的旗杆独一根儿,要用我爱人的话来讲,我们那叫“独生子儿”!
乙 行了。既然是独生子,怎么又叫“老三”哪?
甲 他小名叫“三梆子”。
乙 三梆子?
甲 长大了再叫小名儿不好听啦,到十八岁了,怎么办呢?就叫“老三”。
乙 那么“和平”是怎么回事儿?
甲 我在和平区住,这么叫“和平老三”。
乙 和平老三?
甲 就跟那个“海河老大”、“红桥老五”、“白楼老七”那名字啊……
乙 哎!行行!
甲 跟那名字一样。
乙 打住!有这么个称呼不是好兆!
甲 啊!您是没见过那孩子,咱那孩子可不那样。老实!跟形势跟的特别紧。
乙 从哪儿看?
甲 社会上刚一兴喇叭裤,我们宝贝儿就做了一条。
乙 这叫“跟形势跟的紧”呢?
  甲 耶,对啦!人家哪,没人教啊!自己就会裁了,会铰啦,连缝儿都自己做的,嘿,百货大楼的不买。
乙 为什么?
甲 嫌不合格。出去到布铺,量了一丈布。
乙 哎!多少布?
甲 一丈。
乙 做什么呀?
甲 喇叭裤。
乙 用得了吗?
甲 大喇叭口儿。
乙 大喇叭口儿?
甲 哎!您看我们孩子那喇叭口……我们宝贝儿那一条裤腿儿,比我的裤腰都肥!
乙 费这个劲干吗呢?你让你们孩子穿两条面口袋儿出来好不好!
甲 面口袋儿短哪,人家裤腿儿长啊,那裤子一秃噜到地。您算,由打我们孩子做了喇叭裤穿上以后哎,我们街道保洁队的大娘都不扫胡同啦!
乙 哎,为什么呀?
甲 全让我们宝贝儿给秃噜干净啦!
乙 这管什么用啊?
甲 耶?现代化嘛!
乙 这叫现代化呀?你这是歪曲。现代化?我们学习人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甲 哦哦!学习科学,学习外国的技术?
乙 对。
甲 可得学得了啊?
乙 你不说你们孩子聪明吗?
甲 聪明没在那儿啊。
乙 在哪儿啊?
甲 全在喇叭裤上啦。
乙 都掏这儿啦?这管什么用?
甲 管什么用啊?就我们那孩子那模样,他这个打扮儿,小烟卷儿往这儿一拿,甭多啦,来仨!马路一站,敢过去吗?就这样!
乙 拿我个人来说,我是不敢过去。
甲 这不完啦嘛!
乙 横行霸道都变了祸害啦。
甲 什么祸害?我不同意。
乙 你什么不同意呀?看看这穿着打扮、行动坐卧,责任在你身上。
甲 怎么呢?
乙 你呀,不会教育孩子。
甲 哎呀,我可不跟您抬杠啊,确实我不会教育孩子。你会教育孩子,明儿把我儿子送你。
乙 不要!不要!
甲 你瞧吓得这样!“不要!不要!”干吗呀?你倒想要啦?我们还舍不得给哪。
乙 自己留着吧。
甲 要给的话,顶多给你一半儿。
乙 这一半儿是什么意思?
甲 耶!有这么句话呀,“一个姑爷半个儿啊”!
乙 你要再提这茬儿我跟你没完,你信不信哪?你少拉拢亲戚啊。
甲 咱就说这个意思。我不同意您的说法。
乙 你怎么不同意呀?
甲 你老叫我教育,我是干吗的?
乙 你是干吗的?
甲 我整天上班我忙,我怎么教育呀?
乙 那也不能推卸责任,放任自流啊。
甲 由他母亲负责呀。
乙 他母亲管?
甲 教育孩子是他母亲负责呀。说实在的我们这孩子,哎呀,有了这孩子之后,他母亲把心血都搁到这儿啦。我说实在的啊,我说实话,我可不是夸我的爱人!我那爱人可以称得上是模范母亲,把心血都搁到孩子身上啦!我们孩子怎么长起来的?
乙 怎么长的?
甲 牛奶、橘子汁儿喂起来的。我爱人跟我说的好,这样的孩子长起来非常的聪明。
乙 聪明吗?
甲 果不其然,太聪明啦。
乙 怎么呢?
甲 嘿,这个小孩儿这个聪明,您算他刚会说话哎,就会骂街了。
乙 这叫聪明啊?刚会说话就学骂街呀?
甲 干吗大惊小怪的?不是没骂别人嘛。
乙 骂谁啦?
甲 骂我。哎呀,小孩儿骂街有意思。嘿……
乙 你这什么家长啊?这是!骂街愣能告诉有意思。
甲 我们老两口就这么一个,能不圣嘛!能不疼吗?下班以后我得抱。我刚抱过来,我爱人跟我抢,“你别抱他呀!你不会抱孩子。你看你抱孩子,抱来抱去,脑袋就冲下了,这个。我告诉你:我们这孩子多好啊,哎呀!三梆子他爹,真有意思!多好啊,三梆子,快去!骂你爸爸去,骂你爸爸去!”我们孩子反应多快,“嘿嘿,爸爸是老梆子!”
乙 好,孩子是够聪明的。孩子叫“三梆子”,你可不“老梆子”嘛!
甲 “哎呀,小宝贝骂的真好听!再骂一句!再骂一句,爸爸给你买巧克力。”
乙 不错!骂美了,你看了吗?
甲 我们这孩子,就在他母亲循循善诱之下,那叫启蒙的教育,培养到今天,十八岁啦,始终不忘慈母之恩。
  乙 怎么呢?
甲 不管到什么地方办事儿去,不管跟谁说话,老得把他妈搁到嘴边儿上。
乙 哎?那怎么搁到嘴边上啊?
甲 一张嘴,“我他XX的、你他XX的、咱他XX的、他他XX的、都他XX的!”
乙 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 孝子啊。
乙 这叫孝子啊?这样说,长了给你们惹祸。你应该说、应该管哪。
甲 哎哟,我不是不管哪,我他XX的一管,他他XX的瞪眼。
乙 去去!你管不了,根子就在你这儿。
甲 怎么呢?
乙 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你要不骂街,他会骂街吗?上行下效,责任就在你这儿,要改你先改。
甲 我……我骂不过他。
乙 你还骂不过他?
甲 我没他骂的花哨。哎哟,我们孩子骂街可骂出水平来了。
乙 甭骂出水平来啦!我告诉你呀,这个骂街呀,是旧社会留下来的坏习惯、坏习气。我们中国是个文明的古国。
甲 噢!
乙 如果张嘴骂街,闭口骂人,那是民族的耻辱,这可得教育呀。
甲 哎,对!您让我教育,我整天忙啊,我上班儿,我怎么教育呀?再者说啦,我们光教育啦,还要学校干吗呢?
乙 哎?你说错啦。我们做家长的应该跟学校配合起来呀。
甲 上班儿忙,没法儿配合,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得啦。也别说,我们这小孩儿哎,就打上学上的,老师特别喜欢他。
乙 怎么喜欢呢?
甲 全学校同学都放学回家了,就把我们宝贝儿一人留那儿啦。跟老师做自我谈心。
乙 那叫“谈心”哪?那叫“自我检查”!你们孩子犯错误啦。
甲 没错。
乙 没错把他留下?
甲 给老师起外号儿起的。
乙 给老师起外号儿?
甲 给老师起个外号儿有什么关系呀?这个老师要不怎么年 轻呢?我们孩子给你起个外号儿,那不是喜欢你吗?
乙 那叫喜欢哪?
甲 你怎么这么想不通啊?人不得外号儿不富啊。
乙 这都哪儿的话呀?
甲 把我们孩子留那儿谈啊,谈着谈着,哎!要不怎么年轻的老师哪,愣没说过我们孩子,老师哭啦。
乙 那是叫你们孩子给气的!
甲 我就知道没好吧!
乙 怎么?
甲 就打我们孩子给老师起外号起的,没给我们孩子判过及格。咱就知道这事儿。
乙 先等会儿!这个及格不及格是老师判的?
甲 哎哟!不是她判的还是我判的?
乙 哦,对!那是成绩争取来的。
甲 我不同意。
乙 你怎么不同意呀?
甲 有给八十分儿的。
乙 学习好。
甲 有给九十分儿的。
乙 成绩好!
甲 还有给一百分儿的。
乙 学习认真。
甲 我们这宝贝可真不错,哪个卷子都是“大鸡蛋”。
乙 不好好的学习。
甲 篇儿篇儿大鸡蛋。那天老师也一迷糊,画了个大圈儿跟“鸭蛋”一样。我一看,行啊!甭管鸡蛋、鸭蛋,有营养就得呀!
乙 你看这什么糊涂家长啊?你看看你们孩子:小的时候学骂街;上小学了,给老师起外号;考试的时候得零,你们孩子啊,这么一看哪,是典型的捣蛋。
甲 您说什么?
乙 捣蛋!
甲 那是核武器,他搞不了那个。
乙 什么叫核武器呀?
甲 您不说叫我们孩子做“导弹”去吗?
乙 你们孩子做导弹哪?捣蛋,就是捣乱分子,捣乱!懂吗?去学校捣乱。
甲 没捣乱,就是砸玻璃啦!
乙 把学校玻璃都给砸啦?
甲 不光他一人儿,好几个学生一块儿砸的。
乙 那也不行!老师就不管吗?
甲 上了中学了,老师不好意思管。
乙 怎么不好意思的?
甲 老师忙还忙不过来呢!
乙 忙什么?
甲 老师正忙着写检查呢。老师忙着写检查,她正忙这个,还管学生?
乙 等会儿!老师写检查?这什么时候?
甲 就那时候,就那个!
乙 这是什么?
甲 那“四个人儿”执政的时候。
乙 噢,你这一说提醒我啦。就是所谓的“反潮流”那阵儿。
  甲 哎,对对!我们那孩子造反劲头足极啦。
乙 怎么?
甲 马路上来车西瓜哎,我们孩子一叫号就给“圆儿”啦。
乙 圆儿啦?那叫抢啦!
甲 圆儿啦!小孩儿!
乙 明抢明夺呀?
甲 哎哟,我们孩子机灵极啦,挑俩大个儿的,抱着跑家来啦。“呼哧呼哧”就跑来啦。
乙 你看见了吗?
甲 看见了。
乙 你管了吗?
甲 当然管啦,“宝贝儿,进来,哪儿拿来的?咱可不要这个,赶紧给人家送回去!赴紧给人送回去!”我刚说到这儿,我爱人接过来啦,“得啦,得啦!嗬!你这觉悟还够高的啦?你还会大义灭亲啦?干吗,干吗?这么点儿孩子拿俩西瓜容易吗?”
乙 啊?
甲 “你看那个小细胳膊抱俩家来,容易不容易呀?我告诉你:你别管啊!”“啊,别管?咱不管!”
乙 这就不管啦?
甲 不让管咱能管吗?
乙 这应该管,给人家送回去。
甲 送回去?
乙 啊。
甲 我爱人说那叫“赃物”,送回去惹祸啦。
乙 那你们怎么办呢?
甲 怎么办呢?我爱人有主意,切巴切巴给吃啦!
乙 吃啦?
甲 啊,喔。
乙 你吃了吗?
甲 我……反正够甜的。
乙 还是吃啦。你说,就这个你不追根儿啊?你管哪?
甲 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

乙 那什么你该管哪?
甲 我们孩子让门口儿那二狗子给打了。
乙 叫谁?
甲 门口的二狗子。
乙 瞧他们门口这名字,“二狗子”、“三梆子”,加上他“老梆子”。
甲 孩子叫人给打的那样了,咱得说咱自己的孩子。
乙 哎,对。
甲 “宝贝儿,怎么意思?啊?你怎么整天地给我惹祸去呀?啊?这好几天没着家,你哪儿去啦?今儿让人打了,跑家来啦?啊?你跟我那能耐哪儿去啦?怎么我跟你说话你老跟我瞪眼呢?你那本事呢?啊?你说,你那本事呢?有这么句话你懂不懂了,‘大丈夫能死阵前不死阵后’,你明白不明白?有跟我瞪眼的工夫跟人拼去!”我这么一说呀,我们孩子脸也红啦,筋也绷起来啦,“对,爸爸,你说得对,我跟他拼去!”
乙 你说的这话是火上浇油啊。
甲 “噌”,就蹦起来啦!也别说,还是我爱人压事。
乙 怎么?
甲 我爱人真能压事。“哎哟!缺德鬼哎,真不叫家大人省心哪!你爸爸说你两句,你就这样啊?你看人家二狗子五大三粗的,你打得过人家吗?别说你一个人啊!把你爸爸、你们爷儿俩捆到一块儿都不是个儿啊。啊?就这样走啊?快给我回来吧!”
乙 算啦吧!
甲 “咱们三口儿一块去!”
乙 啊?打群架去呀?
甲 我爱人还真有韬略。我们孩子头了蹦过去之后,我爱人在后头一叉腰,我后边一看:二狗子改嘴啦,“哥们儿,我服了行吗?”
乙 服啦?
甲 服了。
乙 算你们家露脸,你们家横啦!
甲 对。
乙 我问你,这孩子打架做母亲老跟着干什么?
甲 她老怕孩子吃亏。当然,一个人打架打不过人家,我爱人就会。你在我们那片儿打听打听,没有不认识我爱人的。
乙 她叫什么呀?
甲 “坐地泡”。
乙 这个“坐地泡”怎么解释啊?
甲 跟人家辩论去呀,辩论不过人家,坐人家屋地上啦,一泡就四个钟头。
乙 喔!我明白了,“滚刀肉”!外号叫“母老虎”!
甲 哎呀,您夸奖。
乙 还夸奖哪?这个!
甲 有时间你上我那儿串个门儿去。
乙 不去,不去!我怕“老虎”咬着我。
甲 别客气,咱们是亲家。
乙 你还提这茬啊?我要你这么个倒霉亲戚,吓也得把我吓死,我告诉你吧!
甲 我跟你说实在的啊,咱那个孩子啊,叫您吃不了亏。
乙 我呀,吃点儿亏好。
甲 那个孩子有人缘儿。
乙 他还有人缘儿?怎么呢?
甲 你想,但凡没人缘儿,那派出所老找他干吗?
乙 派出所找他?
甲 啊,我们那门口儿派出所,那户籍警找他谈好几次了。
  乙 谈好几次啦?
甲 啊。
乙 你们孩子拘留了吧?
甲 啊,留下啦!没交情能留那儿吗?就拿您来说吧,咱们俩这交情,我死乞白赖地留,不才管您一顿饭嘛。我们那小宝贝儿,在分局里头,一个礼拜呀。
乙 治安惩罚拘留!
甲 哎,由打孩子进去之后我可揪着心喽!我说孩子惹了什么祸啦?做家长的也不知道,这怎么办呢?我爱人倒能安慰我,真是我爱人好。
乙 她说什么啦?
甲 “得啦,得啦!别老愁眉苦脸的啦!低头来低头去干吗?就好像咱家出了嘛事儿似的。叫人家街坊四邻看着好看吗?我告诉你,没关系呀,不就进去了吗?进去跟住姥姥家一 样,有十天半个月就出来啦。”
乙 啊?这心真够开通的。
甲 我一想:也对,有十天半月出来啦。
乙 出来了没有?
甲 那天出来啦。正好我爱人没在家。嗬!我正赶上。
乙 应该教育教育。
甲 小宝贝儿打外边儿来了。进来之后,我一下子就把门销上啦!
乙 销门?
甲 我说:“宝贝儿!噗!哪儿去了,这些日子?你给我说实话!你今儿要不给我说实话,我告诉你,今儿就是今儿个啦!”
乙 干吗?
甲 我拿起了擀面杖,“嘡嘡”我就楼,“啪啪”地抽!抽他!实在不行?(动作)
乙 这是干什么?
甲 我给他来个背口袋。
乙 咳!我告诉你,这个孩子犯了错误,你打不解决问题儿。
甲 不行吗?
乙 主要正面教育,你得说服他呀。
甲 哎,不对,不对!您可不懂。
乙 怎么?
甲 木棒下面出孝子啊。
乙 这是哪儿的事儿?甲 一个“背口袋”让我给扔那儿,他起来还跟我支歪,他跟我来这劲儿。我说:“爷们儿?还要玩儿拳?”
乙 你瞧这爷儿俩了吗?
甲 就这么一比划,小宝贝儿“噌!”就跑啦!这回我倒放心啦。
乙 跑啦?
甲 跑了一个多月。
乙 一个多月啦?
甲 哎,对喽!
乙 你也不找找他?
甲 咳!找他干吗?更省心啦。
乙 省心?
甲 他在家我得揪多大心哪?这回倒利索,这不最近来信儿了吗。
乙 哪儿来信儿啦?
甲 公安局给我送信儿来啦。
乙 公安局送信儿?
甲 小宝贝儿又进去啦。
乙 又进去啦?行行!不要紧,“住姥姥家去啦!”有几天就回来啦。
甲 回不来。小吉普儿接走的。
乙 那也不要紧,多住两天。
甲 多住两天不行,这回判啦,
乙 判多少日子?
甲 有期徒刑十年。
乙 又创什么“奇迹”啦?
甲 嗐,哪儿有什么奇迹呀?就是持刀行凶,拦路抢劫。
乙 就这两条就够啦,持刀行凶啊?
甲 进去判了十年。唉!说实在的,我就没遇上好街坊,没遇上好邻居。我们孩子都进去了,合着我们这个胡同哎,家家吃捞面。
乙 对!应该吃捞面,吃喜面,除了一害。
甲 尤其是那个赵大爷,出来进去说闲话,八十多岁老头儿,你得一边忍着不完了吗?那天跟我走个对脸儿,“英培呀,我给你道喜呀,哎呀,真是大喜呀!我得感谢公安局呀,都写好了感谢信了。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不是不报啊,时辰没到啊。我听说宝贝儿判了十年是吧?太好啦!你们这个小宝贝儿判了十年,这毛病在哪儿呢,知道吗?都在你们家那‘坐地泡’身上啦,老宠着!”
乙 赵大爷说的对呀!这是气的。
甲 他这么说呀,我心里倒不难过;最叫我难过的是我们孩子也这么说。
乙 你们孩子在哪儿说呀?
甲 那天我给接见去啦。
乙 
吗去啦?
甲 接见去。
乙 就这样的小宝贝儿还给他接见哪?
甲 你说我自己的孩子我不得惦着他吗?
乙 还惦记着呢。
甲 他惹了祸啦,怎么着我是他的家长啊。那天礼拜天,我跟我爱人我们俩人起了个大早,就奔小西关儿。
乙 那叫“小西关儿”啊?那叫监狱。
甲 对对,就上那儿去了。我一看我们那孩子,我们那孩子一看见我,咧着大嘴可就哭上啦,“爸爸,妈妈,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害了我自己,我也害了别人!现在人民恨我,我恨你们俩人。”
  乙 孩子说的对。
甲 “你们俩人一点正文儿都没有。我小时候,你做母亲的教给我骂街,你也不管。我在学校功课不好,你找人老师去,你跟人那儿‘坐地泡’去!结果那时候管你叫‘坐地泡’,我还不知道嘛事儿,现在我才明白。现在我嘴都板不住,张嘴就是骂街,闭口就是骂街。打来了分局以后,到了监狱里头,人说我‘一嘴炉灰碴子’。尤其你这做父亲的,我们
那年才三岁,你坐到旁边喝酒,你拿筷子往我嘴里抹,呛得我直流眼泪儿,我也不敢提出抗议来。”
乙 就这样疼啊?
甲 “你抽烟卷儿,往我们嘴里喷,呛得我们那样。到现在我十八了,也会喝酒了,也会抽烟了,上了这么大瘾头了。哼,你们也不管我啦!”
乙 不管,你怎么样啊?
甲 “没别的辙,可不得找小哥几个一块儿喏喏,想辙去呗!一个月、一个月的不回家,你们也不管我。回家以后哎,给我来‘背口袋’,你这是嘛家长啊?这个!”孩子这么一说,我说:“可不是吗,咱们都接受这次教训吧!这次是沉痛的教训!咱们把它记住了得啦。你看需要什么东西呀,下次我来的时候给你捎来。”“我嘛也不需要了,您走的时候哎,把您脑袋戴的帽子,给我留下就行啦。”
乙 那干什么用啊?
甲 “那是我抢来的。”
乙 嘿,好好!孝子啊!儿子抢帽子,爸爸戴!戴着合适吗?
甲 就紧点儿。
乙 还紧点啊?
甲 家里有一摞都合适,我没舍的戴呀。
乙 那你不问问哪儿来的?
甲 我哪儿知道啊,我以为他去委托店买的呢。“您看看咱家二楼那儿,还有自行车零件儿,你也给派出所送去得啦。”
乙 哪来的?
甲 “那是我偷来的。门后头还有一筐铃裆盖儿。”
乙 你这孩子损不损哪?一筐一筐地拧啊?
甲 “你也给派出所送去吧。床底下还有把刀,您也交派出所得啦。”
乙 凶器。
甲 “我告诉您,下次您再来,给我带两身儿旧衣服来,我要好好在这儿劳动,我彻底地劳动,彻底地改造!争取提前释放我。”孩子这么一说,哎呀,我心里可就难过了,作为我来讲啊,说实在的,凡是做家长的可千万别跟我学。
乙 好好想想吧。
甲 我们培养孩子,培养他干吗呀?做革命事业接班人哪!
乙 对呀!
甲 我怎么把他培养到监狱里去啦?他从小,就这么溺爱他,确实我错啦,记住这次教训吧!你说我对得起谁?我对不起国家,我对不起党,我对不起人民,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犯下了大罪!说句良心话,我连您都对不起!
乙 有我什么事儿啊?
甲 让您那姑娘还得等十年。
乙 去你的吧!

高英培相声教训是说什么事的
答:孩子这么一说,我说:“可不是吗,咱们都接受这次教训吧!这次是沉痛的教训!咱们把它记住了得啦。你看需要什么东西呀,下次我来的时候给你捎来。”“我嘛也不需要了,您走的时候哎,把您脑袋戴的帽子,给我留下就行啦。” 乙 那干什么用啊? 甲“那是我抢来的。” 乙嘿,好好!孝子啊!儿子抢帽子,爸爸戴!戴...

台下说哭观众,后台听哭于谦,那是郭德纲说过极特殊的一段相声,是哪...
答:高英培相声说哭失足少年 在八十年代,高英培、范振钰曾经合说过一段相声《教训》。这个段子的语言同样是风趣火爆的,就像高英培其他代表作品一样,但有趣的语言背后却隐藏着更深道理,教育家长们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培养他们。从目前广为流传的录音版本来听,听不出太多令人想哭的内容,但是...

教训的意思是什么
答:教训的意思:一般指当把事情做错了,结果是失败和痛苦,所以说得到了教训。 通常是通过切身体会才能得到。和经验相比,得到教训的代价常常更加昂贵,因此也更让人难忘。另有高英培、范振钰表演的相声《教训》。英文解释 lesson;moral;teach sb. a lesson;give sb. a talking-to;indoctrinate ;[lesson;...

高英培相声集都有什么?
答:钓鱼(高英培、范振钰)教训(高英培、范振钰)恶性循环(高英培、范振钰)第2集:好阿姨(高英培、范振钰)跟谁对着干(高英培、范振钰)皆大欢喜(高英培、范振钰)第3集:不正之风(高英培、范振钰)石厂长(高英培、范振钰)破镜重圆(高英培、范振钰)第4集:买鞋(高英培、范振钰)株人连马(高英培、范...

谁知道那段相声是关于说自己穷的。。急用啊!!!
答:三国里赵云是做什么买卖的?他是买年糕的!赵云有一句唱词是:"我老迈年高"就是说他老买年糕了,没有干过别的.我高,我上嘴唇挨天,下嘴唇哎地~那你脸呢?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 我叫高英培,这个名字多好听,就是"高大,英俊,培养".再看看你的名字有多惨,你叫范振钰,就是"犯罪,镇压,监牢狱!""...

高英培是谁
答:几年拼搏,高英培成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多次在全国相声评比中获奖。他的饮誉全国的相声段子《教训》等作品还被翻译成各种外国文字。面对这些成绩,高英培对记者说:“相声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它来源于人民,必然应该还给人民。”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他对观众视如上帝。那是在金昌煤矿的最后一场演出,盛况空前,观众暴满。

高英培的人物轶事
答:1991年,63岁的高英培因疾病告别了舞台,但高英培仍旧关心着他一生所系的相声事业。几位徒弟苏明杰、李嘉存、孟凡贵每次去看他,他都拖着病体为徒弟们耐心地指导。每当学生们取得一点成绩,他都会高兴得夜不能寐。在艺术上,高英培以说逗见长,表演风格火爆,尤其擅长表现天津市民生活,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

郭德纲和于谦在后台是怎样对词的?是一句一句排练的吗?
答:高英培相声小品说哭失足少年在八十年代,高英培、范振钰以前合说过一段相声小品《教训》。这一搞笑段子的语言表达一样是幽默受欢迎的,如同高英培别的意味着作品一样,但有意思的语言表达身后却掩藏着更加深入大道理,文化教育父母们不可以太过娇惯孩子,应当以适度的方法塑造她们。从现阶段广为人知的音频...

骂郭德纲没有艺德,大闹张文顺葬礼,他为什么对老郭有恨意?
答:高应培是中国著名的喜剧演员,与相声大师侯耀文同出一所学校。孟凡贵来到高应培的学校后,他成为大师的女王,两人表演了许多经典作品。孟凡贵是一位尊敬老师,尊敬道家的知名人士。他始终坚信自己是一天的老师,是一辈子的父亲,并且把高英培视为父亲。高英培病倒住院后,孟凡贵取消了所有表演并亲自在医院病床...

高英培的人物评价
答:几年拼搏,高英培成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多次在全国相声评比中获奖。他的饮誉全国的相声段子《教训》等作品还被翻译成各种外国文字。面对这些成绩,高英培对记者说:“相声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它来源于人民,必然应该还给人民。”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他对观众视如上帝。那是在金昌煤矿的最后一场演出,盛况空前,观众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