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将有哪些

作者&投稿:止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有哪些?~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陈化成(1776—1842年),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任水师把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1840年6月,英军侵犯福建,陈化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一起进行抵抗,击退英军。不久,调任江南提督。他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积极备战。他对部下诸将说:“武臣死于疆场,幸也。汝曹勉之!”1842年6月,英舰驶近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欲向英军求和,陈化成坚决反对。16日拂晓,英舰逼近,攻打吴淞口,陈化成坚守西炮台,指挥守军发炮还击,激战两个多小时,击毁击伤敌舰数艘,击毙击伤侵略军多人,使英军不敢正面登陆。这时,守在宝山的两江总督牛鉴,听说陈化成击毁了英舰,以为取胜的机会来了,竟然大摆其总督仪仗,大摇大摆地出来督战。敌人发现后,发炮轰击。牛鉴一听到炮声,吓得面无人色,赶快从轿子里钻出来,丢帽弃靴,混在士兵中乱窜逃命,致使全军溃败。东炮台守将余步云丢弃炮台逃走。敌人乘机集中兵力围攻西炮台,从正面登陆。陈化成腹背受敌,参将周世荣劝陈化成退却。陈化成怒斥周世荣说:“曩谓尔诚,荐拔至是,今尔负我,以致负国”,后周世荣贪生逃跑。时英军蜂拥登岸,弹如雨下,陈化成负伤多处,仍英勇抵抗,最后和八十多名兵士一起,壮烈牺牲。
  石达开 (1831~1863)广西贵县人。早年加入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同谋划准备起义。1851年金田起义后,石达开被封为左军主将,不久又被封为翼王。在太平军从广西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担任开路先锋,一路打了不少仗,屡建战功。1853年春天,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石达开留在天京处理军政要务。1854年,太平天国派出的西征军在湖南湘潭被曾国藩组织的湘军打败,西征军节节后撤,不久武汉失守,九江告急。在危机关头,石达开奉命率军驰援湖口,并指挥九江等地守军顽强抗击湘军,设计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1856年春,石达开奉命率军回援天京,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打破了清军对天京的围困。同年秋天,太平天国爆发内讧,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北王韦昌辉杀杨秀清,洪秀全又率军民诛杀韦昌辉,太平天国实力受到极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将石达开诏回天京辅政,但洪秀全经天京之变后,对任何人都起了疑心。1857年夏天,石达开因到受洪秀全的猜疑,一怒之下率领10余万太平军,离开安徽、江西,经浙江、福建,进入湖南,打算在四川立足,但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之后,他又重振队伍,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转战,但屡战受挫。1863夏天,石达开被阻于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并遭到清军包围,陷于绝境。石达开希望能以自己的牺牲保全部属,就投入清营,但不久他的部属就在大渡河畔惨遭屠杀,不久,石达开也在成都遇害。
  陈玉成(1837~1862)中国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与守将约定内外夹攻,遂大败清军,解镇江围,并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和李秀成等同主军政。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时湘军四路东下,安庆被围,陈玉成注重上游,力主先救安庆。秋,太平军计分两路,合取湖北,迫敌回救。他率大军趋北路,于次年二月进抵湖北黄州,因受英国侵略者的阻挠和南路李秀成误期,未能合取武昌,遂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八月,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受严责革职。同治元年(1862)春,派部将陈得才等率师去陕西等地招兵,庐州守军兵单并围急。四月,率部突围,走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解送清营。五月,在河南延津就义。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初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1860年(咸丰十年)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初任浙江巡抚,组建“常捷军”,先后攻陷严州、金华、绍兴等地,1863年授闽浙总督。1864年(同治三年)又陷杭州,旋进军漳州和嘉应州镇压太平军余部。1866年依靠法人开办福州船政局,成为洋务派首领之一。同年调陕甘总督,进攻捻军,后又率军镇压西北回民军,职间办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企业。1875年(光绪元年)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和阗等地,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督办福建军务,中法战争时力主抗法。1885年因病退职而死。有《左文襄公全集》。其督办西北期间,题联甚多,楹联著述有《联语》。
  张宗禹(?——1868)后期捻军著名首领。安徽亳州雉河集附近张大庄人,别号“小阎王”。太平天国封为梁王。初为黄旗青年将领,所部纪律严整,作战勇猛。1860年,与任化邦各率一军离开淮北,到达河南西部,与西北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部结成犄角。1864年太平天国败灭后,与赖文光、任化邦等部合并,推赖文光为首领,改变作战方法,以骑兵为主力,流动作战。1865年,山东菏泽高楼寨战役中,一举歼灭僧格林沁马队,取得大胜。1866年,捻军在河南许州分军为二,他率领西捻军,以六万之众,于1867年在西安灞桥十里坡,歼灭陕西巡抚刘蓉部湘军,杀其将萧德扬、杨得胜等。后率西捻军到陕北,攻占绥德、安塞、延川等县城。年底,接东捻军被围急讯,立即从陕西宜川踏黄河冰桥入山西,企图深入“京几”之地,吸引清军全部力量,以解东捻军之围。1868年初,军锋直达京郊芦沟桥。各路清军北上“勤王”,他率军南下,于4月间从山东东昌李海务渡口,抢渡运河,进入直隶、山东边区,继被李鸿章和左宗棠部清军围困于北有减河,西有运河,东临大海,南有黄河的地区里,突围不得出。8月16日在山东茌平南镇,所部被清军消灭,他投水不知所终。
  冯子材(1818—1903),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人,清朝名将。 冯子材行伍出身。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刘八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军,旋投降清军,赏补千总。 随向荣、张国梁尾追太平军至南京,1853年协助向荣建立江南大营,围困天京,擢副将、总兵。1860年5月,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时,张国梁败死丹阳,冯子材集其残部退守镇江。1862 年(同治元年)升广西提督,配合湘军、淮军与太平军对抗。 1875年(光绪元年)调任贵州提督。1881年回任广西,次年“称疾”回家。1883年12月,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清廷和战不定,导致清军在越南北部的失败和福建水师的覆灭。时滇桂边境紧张,冯子材应两广总督张树声之邀督办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参加抗法战争。1885年初,督办广东军务大臣彭玉麟、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推荐他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出任前敌统帅。冯子材目睹战局危殆,积极备战,亲率士兵于镇南关(今友谊关)内十里的战略要地及关前修筑长墙,在东,西两岭设置炮台,严加防守。派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所部驻周围各要地,成纵深梯队阵势,采“先发制敌”之策略,出兵袭扰法军。3月23、24日,他身先士卒,指挥将士击溃猛攻长墙的法军主力,歼敌两千余。接着乘胜克服谅山,伤法军司令尼格里,取得“谅山大捷”,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正当冯子材筹划攻取河内、规复全越之时,清廷却采用李鸿章“乘胜即收”之方针,下诏停战。冯子材被迫撤军回国,会办广西边防。1886年,授云南提督,以疾未到任。1894年,赏加尚书衔。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调驻守镇江,战后仍回广西。1899年,任云南提督。两年后又调为贵州提督。1903年,为会办广西军务大臣,不久病逝。
  刘永福 (1837—1917),晚清名将。本名义,字渊亭。生于广东钦州。家贫,曾为佣工。1857年(咸丰七年)后,先后参加郑三、吴亚忠领导的反清义军,以七星黑旗为军旗,故称“黑旗军”。1865年(同治四年),进入越南。1870年,率军进驻保胜。1873年,法军侵犯河内等地时,应越南政府之邀,率黑旗军与越军联合作战,在河内西部大败法军,毙其头目安邺,收复河内,军威大振。次年,被越南政府授予三宣副提督。1883年5月19日(光绪九年四月十三日),率军又在河内城西纸桥大败法军,毙其司令李维业,晋升三宣提督。1884年8月,清廷对法宣战,授刘永福记名提督,令与吏部主事唐景崧共同抗法。刘永福派兵围困西路法军在越南的战略要地宣光城,并于1885年3月取得临洮大捷,收复大片失地。正当乘胜进攻宣光之际,清廷却下令停战,遂忍痛罢兵回国, 所部被裁至一千人。次年, 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调台湾帮办军务,率黑旗军渡台。战后,清廷割让台湾。1895年6月,日军进攻台北,署理巡抚唐景松逃回大陆,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军奋起反抗,刘永福留台领导抗战,亲驻台南,统筹全局。与台湾抗日义军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义等地,给日寇以沉重打击。相持近五个月,拒绝侵台日军司令桦山资纪的劝降。后因清廷断绝援台,乃于台南即将陷落时返回大陆,所部在台湾大部分血战牺牲。1902年署广东碣石镇总兵,后回籍养病。1911年11月(宣统三年九月),广东宣布独立后,应胡汉民之请为广东民团总长,旋辞职回籍。1915年,对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极为愤慨,请缨杀敌,未果。1917年,病逝于家。
  聂士成(?~1900) 清末淮军将领。字功亭。安徽合肥人。出身行伍,初投袁甲三军营,同治初改隶淮军,随刘铭传在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直隶(今河北)、陕西等省镇压太平军、捻军,自把总累升至提督。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兵侵占基隆,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求援,聂士成奉命率军赴台,参与抗法。1891年,调统芦台淮、练诸军。次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提督叶志超援737 朝,驻军牙山。叶志超遇敌不战而逃,聂士成在成欢驿遭日军袭击,寡不敌众,退回国内,继续于辽东大高岭一带遏阻日军进犯,在分水岭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以功授直隶提督。时清政府创立武卫军,改其所统三十营为武卫前军,驻扎芦台。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迅速发展。聂士成力主镇压。5月30日,奉命保护芦保、京津铁路,屠杀团民。6月13日,率所部守卫天津,抵抗八国联军侵略。他身先士卒,与侵略军浴血奋战,身中数弹,仍裹伤指挥杀敌。7月9日,中炮阵亡。著有《东征日记》等。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禹(今广州珠江区)人。 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 毕业生。同治十年(1871年),被派往“建威”号船实习,巡航南洋各 岛,练习航海。十三年任运输船“琛航”号管带,光绪元年(1875年) 后,历任“海东云”等炮舰管带。五年,李鸿章将他调至北洋水师, 次年随提督丁汝昌赴英国接收军舰,任“扬威”号巡洋舰管带,驾驶 该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八年,朝鲜发生动乱,率舰随丁汝昌至 朝鲜,停泊仁川港,作为中国陆军的后援。随后即往来于天津、朝鲜 之间。冬天北方海域结冰,则到台湾、厦门之间巡逻。十三年,以营 务处副将衔参将兼“致远”号管带名义,再次到英国接舰。冬天率 “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抵达厦门进行冬训, 次年春安全抵达天津塘沽港。北洋海军成立,授邓世昌中军中营副将, 仍兼“致远”号管带。二十年,日本侵略朝鲜,六月,在丰岛海面突 然袭击中国海军,击沉运兵船“高升”号,甲午战争爆发。八月十八 日,中国北洋舰队 10艘军舰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海面同 装备先进的 12艘日本军舰决战。在炮战中,中国旗舰“定远”号中 炮,帅旗被击落。邓世昌命令升起“致远”号大旗,向日舰猛烈开炮, 以掩护“定远”号。不久,“致远”号被四艘日舰包围,多处中弹, 船身倾斜。邓世昌大呼:“今日无非一死,但虽死而海军的声威永在! 今天是我们报国的时候了!”随即命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 去,准备与其同归于尽。不幸中途触水雷,军舰沉没。邓世昌落水后 拒绝使用救生圈,其爱犬游到他身边叼佐他的发辫,不使他下沉。他 毅然摁住犬首,与其同沉海底。后人在山东半岛最东面的成山头修建 了邓公祠,以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北洋海军将领。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1、 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2、 吴起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3、 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4、 孙膑

《孙膑兵法》的作者。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使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战略战术方面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的后代——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退。

5、 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强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排第五)

6、 李世民

唐朝的开朝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明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7、 岳飞

常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的先河。

8、 曹操

魏国开国皇帝。《孟德新书》的作者,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皆败阵),故列第八。

9、 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带七千骑兵杀入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万兵全歼侯景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之无愧(小陈和岳圣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

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陈庆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10、 项羽

东方的汉尼拔(一样的苦大仇深、一样的使过“破釜沉舟”、一样的所向无敌、一样的功败垂成、一样的一生只吃一场败仗但军事生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拔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与吕布同类。

中国十大名将:1、粟裕2、徐海东3、黄克诚4、陈赓5、谭政6、萧劲光 7、张云逸8、罗瑞卿9、王树声10、许光达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和十大名将各是谁
答:猛将:项羽,霍去病,英布,吕布,马超,冉闵,斛律光,史万岁,杨再兴,李文忠 中国历史十大名将 十大历史名将:1,孙武 2,项羽 3,韩信 4,霍去病 5,飞将军--李广 6,郭子仪 7,岳飞 8,袁崇焕 9,中山王--徐达 10,卫国公--李靖

历史上中国有哪十大名将
答:1.孙武.2.白起.3.王翦.4.李牧.5.廉颇.6.项燕.7.王贲.8.庞涓.9.田忌.10.田单.楚汉十大名将 1.韩信.2.项羽.3.项庄.4.樊哙.5.虞子期.6.钟无会.7.曹延.8.温庭允.9.萧何.10.范增.三国十大名将 1.赵云.2.关羽.3.张飞.4.黄忠.5.吕蒙.6.马超.7.曹仁.8.魏延.9.姜维.10....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是谁
答:十大猛将:项羽(秦) 霍去病(西汉) 英布(西汉) 吕布(三国) 马超 (三国) 冉闵(南北朝) 斛律光(南北朝.北齐) 史万岁(隋) 杨再兴(南宋) 李文忠(明)十大名将;田单(战国齐国)廉颇(战国赵国)韩信(西汉) 李广(西汉) 霍去病(西汉) 李靖(唐初) 郭子仪(唐朝) 狄青(北宋) 岳飞(南宋) 戚继光(明朝)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是谁?
答: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

中国古代公认十大名将
答:中国古代十大名将有(按朝代顺序):春秋的孙武、战国的白起、秦末的项羽、秦末汉初的韩信、西汉的霍去病、西汉的卫青、三国的关羽、南宋的岳飞、以及元朝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十大名将
答:1、朱德 朱德,四川仪陇人,生于1886年,1922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共。他是八一南昌起义领导者之一,在井冈山任红四军军长。先后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2、彭德怀 彭德怀,湖南湘潭人,1928年加入中共,同年7月发动平江起义,此后...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是哪些?
答: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九、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答:中国古代十大名将1、孙武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2、吴起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3、李靖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

中国古代的十大名将
答:1、韩信很小的时候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2、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答:中国古代十大名将是孙武、白起、韩信、冉闵、郭子仪、李牧、霍去病、陈庆之、岳飞、徐达。一、孙武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