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十大名将

作者&投稿:阙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民党十大名将~

张自忠: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
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
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李
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
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
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
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
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
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
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
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
名将的称号。

薛岳:第三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
,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
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有人称薛岳
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
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
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杜聿明:第四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
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
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
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
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
,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五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
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
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
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
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
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
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
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
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
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
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
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
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
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
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
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
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
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
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
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
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
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
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
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
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
,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
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
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
,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
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
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有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5军军长杜聿明,新38师师长孙立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第74军军长王耀武,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日军侵华期间,他们不畏生死,杀敌雪耻、百般血战、锻造钢军、血洒疆场、扬我国威、勇敢参加重大正面战役,转战大江南北,以澎湃的卫国情操,灵便的战术运用,为祖国立下赫赫战果,让后人膜拜。
张自忠
  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张自忠将军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但蒋介石通过各种渠道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十余万百姓啜泣流泪,蒋介石抚棺大恸。从此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就摆上了张将军的遗像,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孙立人
  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李宗仁
  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
  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薛岳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
  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王耀武
  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戴安澜
  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赵登禹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今并入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占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

  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解放战争中,国军有一批干将,部队战斗力强,作战凶悍,给我军造成很大威胁。

10、张灵甫

1903年生,陕西省长安县人,黄埔四期。1946年4月20日,担任74军军长。

他的名气源自74军,1945年8月,该军空运南京受降,驻扎在南京孝陵卫,拱卫首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师。他升职恰在解放战争爆发前,由于蒋介石嘉奖御林军,名气如日中天。

淮阴之战:1946年9月18日,派出2个连从9纵与5旅的结合部成功突破,根据俘虏供述的口令,诈开淮阴南门。进城后,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建立阵地,主力随即从正面猛攻,占领淮阴。9月22日,又攻占淮安。

一战涟水:1946年10月19日,分三路北攻涟水。激战至11月1日,未能攻克,双方伤亡都很大。

二战涟水:1946年12月3日,以所部57旅等部队正面攻击。1946年12月14日,主力绕道到涟水的西面,这支奇兵一举奏效,我军回援不及,战斗失利。

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1日,被我军包围,激战5天全部歼灭。

9、廖耀湘

1906年生,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1944年5月,担任新编第6军军长。

沙岭村战斗,1946年2月19日,我军6个团攻击该军66团2个营和师机炮营、教导营2000余人,这场战斗一直持续了两天三夜,未能取胜。新6军损失700余人,民主联军三纵、四纵伤亡了2100余人。1946年3月10日,从辽中南下,攻占我军辽阳、鞍山、海城、营口、本溪,全部得手。

1946年5月初,增援四平,廖耀湘迂回到四平以东,攻击民主联军左侧背。5月14日,第65团击败三纵主力,攻下了南城子、威远堡门。最终,我军被迫从四平撤退。

从1947年1月到10月,我军采用围点打援、远程奔袭、运动反击和伏击战等灵活多变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以“零打碎敲、蚂蚁吞象、快刀割肉”的方式作战,多次歼灭整团兵力,该军遍体鳞伤,大伤元气。

1948年10月28日,该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被歼灭。

8、邱清泉

1902年生,浙江永嘉蒲州人,黄埔二期,第5军军长。

1946年7月,苏中战役打响,邱清泉奉命率领第5军进攻淮南解放区。华东解放军为避敌锋茫,主动撤离淮南,该军轻松占领几座城池。

1946年8月下旬,定陶战役,国民党重兵围攻晋冀鲁豫解放军,该军奉命由东面围攻解放军 ,我军集中兵力对付西面之敌,该军趁机占领一些城镇 。1946年9月25日,该部由菏泽、 定陶出动向巨野进攻。中野两个旅在菏巨公路上进行阻击,经9天战斗,双方都损失很大。

1948年7月,豫东战役中,该部进占开封城,后来冒死救出黄百韬兵团 。

1949年1月6日,该军被我军包围几十日后,突围中被歼灭。

7、郑洞国

1903年生,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

1946年3月,就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职务,指挥几十万国军队,占领了鞍山、营口、辽阳、海城、大石桥、抚顺等外围重要城市。

1946年5月上旬,攻占了本溪。随后北上,占领长春、永吉等许多城镇,与我军沿松花江对峙。1948年8月,指挥13军、93军及71军各一部,经两个月激战,控制了热河省。

1947年初,指挥新6军和13军,解通化之围。6月中旬,先派出53军攻取本溪,后率新6军、93军、53军及52军一部北上,救援四平解围。

1948年3月,指挥驻永吉的60军向长春撤退。此后,半年时间困守孤城,10月21日凌晨,被迫放下了武器投诚。

6、黄伯韬

1900年生,原籍广东梅县,生于天津,25军军长。

起家部队25军,1944年才正式组建,来源有中央军、川军、东北军,起初战斗力低下。他刀阔斧的改革,严查军饷贪污问题,严肃军纪问题,赢得了25军全体士兵们的爱戴。他自创了一套训练模式,一切从零开始,让全体士兵和军官们一起按照训练纲程严格训练,严查懈怠者,战斗力迅速提升。

解放战争爆发后,该部先在高邮邵伯被粟裕挫败。此后,扫荡苏北,进入山东,在孟良崮、南麻战役、临朐战役中,都是拼死增援,逐渐赢得了声誉。

1947年下半年胶东作战,重创了胶东解放军,随后调往中原,与刘伯承部多次遭遇,均有不俗表现,战功显赫。1948年豫东战役,奇兵突至增援豫东,双方展开对攻,成功击退粟裕,取得内战以来鲜有的胜利。

1948年11月22日,兵败自杀。

5、胡琏

1907年生,陕西华县人,黄埔四期,18军军长。

1946年10月3日,中野3个纵队进攻章缝集,该军11旅血战4日,最终被歼灭,我军也伤亡巨大。

1947年7月守卫南麻城,花了20多天,修筑了一系列的巧妙的防御工事,其中有大量的子母堡。我军四个纵队攻击,未能歼灭,打成了败仗。1947年9月24日,该军在大义集、土山集一线被我军包围,马上停止前进,进驻两个村庄挖掘工事固守。华野激战数日,未有斩获,毫不恋战,断然放弃攻击,主动撤出战场。

1948年12月1日,他乘坐飞机空降第12兵团包围圈,12月7日,飞南京向蒋介石汇报,12月9日再次空降。12月15日,该兵团覆灭,仅胡琏乘战车冲出了重围。

1949年2月,重建第18军和第10军,由高魁元、刘廉一分别任军长,重组12兵团。1949年7月至9月,成功带领12兵团南撤。

4、钟松

1900年生,浙江松阳人,黄埔二期,36军军长。

1947年7月,西野包围榆林,8月7日,他率一个加强营,携带五天干粮为先头部队,日夜兼程的向榆林增援,途中顺利绕过我军新4旅的阻击防线,于8月12日进抵距榆林30里外的苏庄子、天鹅海子地区,榆林之围遂解。

8月15日,整36师从榆林南下,我军在沿途设伏。8月18日,整123旅刘子奇的前队与西野3纵在乌龙铺以北遭遇,后队国军也遭遇攻击。钟松判断形势不妙,命令刘子奇的前队迅速向师部靠拢,刘子奇未执行命令,部队仍僵持在原地。20日,他带领后队突围,这次战役只损失了2个团。

1947年10月,钟松率领4个旅冲破徐向前的狙击,解了运城之围,并一举烧了城下的4万块门板,导致晋南解放区几十万群众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1948年3月9日,陕北我军围攻洛川(宜瓦战役),连攻22天未能得手,整36师增援解围。4月23日,整36师又奉调驰援凤翔、宝鸡,沿公路尾追我军。5月初,整36师向东北沿公路追击,他一改前一阶段行动谨慎的做法,以日行百里的速度高速突进,连续数次冲散后撤我军的行军纵队,致使西北我军蒙受重大损失,彭德怀跺脚称其为“打不死的钟松!”

1948年7月30日,整36师进占冯原、刘家洼地区后,我军计划围歼该部。8月8日,钟松带着整123旅主力迅速突围,得以安全脱险,整165旅主力冒雨突围,该部大部脱险。

此后,受胡宗南排挤,他离开军队。

3、杜聿明

1904年生,陕西省米脂县人。

1945年10月18日,就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1945年11月14日,下令进攻山海关,占领兴城、锦西、葫芦岛三个要点。

1946年4月28日,在空军掩护下,先在本溪得手,迅速转而全力进攻四平街。5月14日,国民党在飞机炮火协同下,并始猛攻,经过激烈战斗,5月19日占领四平。5月23日,国民党军进占长春,至5月31日止,又占领了松花江以南永吉至农安之线。到东北仅仅半年,就先后侵占了辽西全部及沈阳外围铁岭、抚顺、本溪、辽阳、鞍山、海城、营口等重点城市,北沿松花江与东北民主联军相对峙。

1947年6月15日,东北我军开始总攻四平。杜与郑洞国等高级幕僚研究了全盘情况,先巩固沈阳门户,然后集结兵力去解四平之围。杜部各部队在飞机炮火协同下大举进攻,战斗甚为激烈,1947年6月30日,四平之围随之而解。此后因病辞去职务。

1948年11月2日, 他部署第三十九军、第五十二军、第五十四军由葫芦岛撤往上海的工作。

1948年11月10日,奉蒋令飞徐州,接替刘峙指挥。1948年12月3日,指挥各兵团按计划向永城方向撤退,忽然接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令杜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他只得服从蒋指挥,失去了最后的撤退机会,30万军队被我军包围。1949年1月10日,被我军俘虏。

2、白崇禧

1893年生,广西临桂县人。

1946年1月4日,代理陆军总司令职。1946年5月17日飞沈阳督战,参与指挥,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等将领一举击溃林彪。1946年5月15日,被任命为国防部长。

1947年11月7日开始,坐镇九江,指挥豫皖赣湘鄂五省兵力,对刘邓大军采取防堵阻击。

1949年7月开始,指挥30万军队,与我军四野抗衡。经过青树坪战役、衡宝战役、广州战役等几次大战,所部在桂粤之交溃败,桂系实力尽失。

1、傅作义

1895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人。

他的部队吃苦耐劳,作战凶悍,他善于抓住战机,敢于突袭,深入我军腹地作战。因而在华北战场上屡屡得手,我军长期处于被动。

1945年10月至12月,他守卫绥远包头,凭靠杂牌军、地方民团、补训师等,挫败我军近10万优势兵力进攻。

1946年7月到9月,凭借仅有的5个师以及骑兵部队,共3万多人,绕开我军防线,采取围魏救赵方法,攻占集宁。我军两个军区10多万部队,指挥配合不力,连吃败仗,最后只好撤退。随后,他又与第11战区孙连仲部一起进攻我军根据地。我军判断失误,将主力置于平绥线东段,傅部以快速部队偷袭,绕开我军防线,10月11日,占取张家口。

此后,1947年4月右玉守卫战,1948年1月满城奔袭战,1948年4月冀中穿心战、1948年9月平北山区突围战,这几战有偷袭,有扫荡,有对攻,都取得了胜利,华北成为唯一国军占上风的战场。

1948年11月,70万东野部队增援,华北局势发生巨变。1949年1月22日,经过两个月困守后,他签订和平协议,将所部20余万国军移出城外,听候改编。1949年9月18日,在他影响下,绥远起义通电。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的王耀武
答:第74军长 创立者。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 。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 。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 。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 。19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

济南战役国军将领名单
答: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 山东绥靖统一指挥部副主任思源、庞镜塘 整编第96军军长于兆龙,副军长萧续武 整编第73师师长曹振铎 整编第84师师长吴化文,副师长杨团一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的孙立人
答:新一军军长 。抗战八年,孙立人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 。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 。

保定军校十大名将
答:保定军校十大名将分别是:罗卓英、白崇禧、薛岳、傅作义、郝梦龄、李品仙、陈长捷、张治中、施中诚、叶挺。1、罗卓英 第一位是罗卓英,他是广东人,也是民国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同时他本人也是陈诚土木系的大将,与陈诚既是同学又是好友。而在抗战时期的罗卓英却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抗战名将。抗战初期任第18军...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的傅作义
答: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 。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 。19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19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 。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19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的戴安澜
答:第5军200师长 。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 。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 。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远征军回国,途中被日军...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的李宗仁
答: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 。台儿庄战役后,李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 ...

授予上将的3位国军起义将领,董其武资历最浅,为何排位却最高?
答:1955年解放军军官授衔仪式上,55位上将军衔获得者包括了三位国军阵营起义而来的名将:分别是陈明仁上将、董其武上将和陶峙岳上将。虽然曾经在蒋军指挥部队与我军交战,但能够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率部起义,对于革命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其中3位有代表性的名将获得殊荣,并不出人意料,就连我军的老资格将领...

国军名将:胡琏将军因何事受到了一次重大的打击
答:是张灵浦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八路军围歼,最后张灵浦的74师全军覆没。孟良崮之战,张灵浦屡次突围不成,曾写信给胡琏将军求救,信中写道:胡琏兄,速速救我?。胡琏收到信后,立马招集兵马去救张灵浦,当胡琏部队行驶在路途中遇到了预备切断国军援军的八路军。途中战斗激烈,胡琏根本无法突破防线。等到突破...

中国对外战绩最好的十大名将是谁?
答:一、李牧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著名军事家,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事迹大概能分成两个阶段,抗击匈奴和抗击秦国。李牧最开始在赵国北部抗击匈奴,其威名让匈奴胆颤,不敢随意进攻。后来他因为部下想要一战,所以出兵攻打匈奴,杀匈奴十万人马,灭襜褴,败东胡降林胡,逼得匈奴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