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亚洲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呢?

作者&投稿:尚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甲午海战时北洋除了两艘(定远、镇远)7000吨的大舰以外,剩下的什么来远,致远,靖远……等等都是一两千吨的小型军舰。北洋水师的战斗力是围绕镇远和定远展开的,遗憾的是镇远和定远的主炮炮弹严重不足。反观日本4000多吨的军舰就达11艘之多。再加上炮弹威力,航速,速射炮等等方面的差距,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舰队。

北洋水师没有速射炮,都是加农炮,上弹时间长,射击距离比日本舰船远,在加上清政府不给北洋水师足够的军费,所以用的是比较差的煤,这就导致航速达不到原本的航速,就是说速度跟不上去。所以正确的战术是边打边退,以远距离射击为主,不应该平行对射。

日本军舰大多有侧身炮,而北洋水师军舰只有舰头炮与舰尾炮,这就不是一点点吃亏了。在海上波涛汹涌,舰身起伏不定,光凭舰首炮的点射很难命中,而侧身炮是齐射,命中率要高得多。

装备是一方面,人员的战斗意识,高层的战斗绝心,装备的代差,主要是当时日本都有。海战输,陆战输。

       

北洋水师在成立时确实占尽了优势,当时主战派确实在清庭中占有一定优势,装备和人才培养上我们对海军投入了很多,当时的北洋舰队是世界第七、亚洲第一,而且我们的海军人才我敢说世界第一,为什么呢?一是当时的海战还不是陆海空协同作战,我们沿海人员广阔,会水和驾驭小船的渔民也很多。不需要现在高精尖技术人才驾驭导弹、潜艇等,只需要六分仪和两边三角尺、指南针就够了。

但是事在人为,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应该吸取教训。

一是人才的使用。北洋舰队的海员配置和我们现在的社会配置相近,北洋舰队海员配置划分太多,有旗人和汉人,旗人军官比汉人军官自然而然的高了一个级别,水兵更完,有正式水兵和水勇。作为社会一些不重要的部门可以马马虎虎,但是舰艇上只有那么多战斗位置,同工不同酬就导致无法发挥岗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汉人军官怎么干也干不过旗人军官,水勇的技术再好也享受不到水兵的待遇,这就导致了大家怎么会爱岗敬业?怎么会熟练掌握战斗技术?

二是人才使用的延伸一,没有了爱岗敬业的大氛围。就出现了在船上随意的晒衣物等军心涣散的事件发生,东乡平八郎登上定远号之后竟然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在定远号上清朝的水兵们正在两个主炮的炮管上晾晒衣服。主力舰上的主炮象征着这艘战舰的战斗力,而对于出访日本的主力舰定远号来说定远号上的主力炮更是象征了大清的海军实力。而定远号上的水兵却对主炮没有丝毫的敬意,东乡平八郎看到这番景象顿时宽下心来了。

三是事在人为。清廷后期将海军军费用作比如慈禧太后的寿辰等非军务活动方面。更加让我们的海军如摧枯拉朽般崩溃了。

历史给了我们太多的警示。

       

中日都在变法图强,中国的洋务运动也搞得有声有色,这一场赌上国运的战争都有赢得实力。结果种种原因堆在一起,清朝输了。



前言

甲午海战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影响深远,由于甲午海战的失利,最终清政府被迫签下《马关条约》,不仅割让了大片领土还赔偿了日本2亿两白银。当时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究竟为何会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究竟主要原因还是军事实力、制度的差距以及统治阶层的无能。

战败原因

1、军事层面

一、军事力量对比差距。开战初期北洋水师的火炮为195门,参战兵力据不完整统计为20万人,但是实际有作战能力的只有10万人左右。舰艇有定远舰、镇远舰、经远舰、来远舰、致远舰、平远舰等12艘主要军舰,平均航速为14.5节。

日本舰队的火炮为268门,参战兵力为17万人。舰艇有吉野、浪速、松岛、千代田、扶桑等12艘主要军舰,平均航速为19.4节。

根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表明,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后装炮的6倍,这也就意味着日本舰队的实际火力约等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二、军事制度对比差距。日本海军舰艇大部分都分散配给海军的各个军区,从而形成一个个担任区域防卫任务的、非常备的小舰队。后期,随着海军发展建设以及跨区域作战的需要,日军的海军编制序列里又出现了常备舰队,并在甲午海战前夕组建了常备联合舰队,基本完成海军近现代化编制制度改革。

和日本对比,当时的清政府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但是这也仅仅局限在技术方面,在制度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士兵都是雇佣而来,缺乏荣誉感,战斗意志薄弱,没有实战经验。军官指挥缺乏科学性,不能很好运用近现代化军事理论进行统一调配,舰艇之间缺乏协作能力。

2、社会层面

甲午海战发生在清朝统治时期,当时国家的执掌大权掌握在封建阶层。即使慈禧和光绪都主张力战,但是这一决定还需要考虑到各阶层的利益,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同时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甲午海战发生的这一年,也是慈禧六十大寿的时间。

虽然慈禧主张力战,但是当听到有人谏言停止修建圆明园用以增加军费时,却是表现出了另外一副面孔,威胁加恐吓,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的话。在旅顺和大连战事吃紧的时候,她却在宁寿宫奢侈地过着自己的六十大寿。

日本当时已经在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君主立宪的道路,政治清明,制度严谨。同时为了甲午海战,日本可以说是牟足了劲,从上到下一条心。据说明治天皇一天只吃一顿饭,民众也是踊跃捐出自己口袋里为数不多的钱财。这种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做法,最终也为日本赢得了甲午海战的胜利。

编者在这里补充一点,甲午海战的策划者并不是日本天皇,而是时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他最初的想法是吞并朝鲜,但是因为朝鲜是中国附庸国,最终才下定决心攻打中国的。后来,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人刺杀身亡。

甲午海战影响

甲午海战失败后,清朝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同时这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极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热潮。

同时因为甲午海战的失败,清朝廷赔偿了2亿两的白银,而这笔经济负担也落在人民的身上,让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得苦不堪言。

由于巨额的赔偿以及领土的割让,这也让弹丸之地的日本瞬间实力得到提升,拥有了更多资本,为其以后跻身列强行列奠定基础。

并且,在尝到这次甜头之后,日本开始疯狂开展自己的殖民之路,四处扩张,到处战争,给整个世界人民都带去了无比沉重的伤害,也为后来的世界大战拉开序幕。

结语

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以史为鉴,方能让我们变得强大。

和平需要强大的实力作保障,吾辈当自强,为中华崛起不断奋斗。

甲午海战指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北部东港市 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该次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导致 清政府被迫签订《 中日马关条约》。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战爆发。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 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损失惨重,退守 威海卫基地。





甲午战争中甲午海战,其实包括两场战役,第一场是黄海海战,第二场是威海卫之战,真正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正是威海卫之战。

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虽然战败,损失5艘军舰,但是清军主力铁甲舰,定远和镇远还在,日本舰队也有5艘军舰受到重创,也就是说,黄海海战,北洋水师虽然战败,但不是全军覆没,还可一战。

在电影《黄海大海战》中,更是将北洋水军官兵不折不挠的精神展现出来。但是,此时清朝统治者由主战,变更为主和,李鸿章为了保存北洋水师的实力,命令舰队躲进威海港内,日本取得了黄海的制海权。

1895年1月20日,日本三万多人的陆军在山东荣成登陆,企图海、陆包抄威海卫,全歼北洋水师,然而,清政府未给予重视,仅有两千多民夫守卫荣成,在日军登陆荣成后,分兵两军进攻威海卫,到2月2日,日军已经攻占整个威海卫的炮台,停在港内的北洋舰队遂陷入日本海、陆的包围中。

当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军舰26艘,但是根本无法出港,而陆地又被日军占领,你能想象那种画面吗?那种被包围后,轮番轰炸的情形吗?

堂堂北洋水师,洋务运动三十余年的成果,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全军覆没,我始终认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战役,没有之一。

如果说,没有作战能力,不可一战也就算了,当时清军主力舰还在,而且南洋水师也在,虽然实力不济,但是如果能够将北洋水师南调,和南洋水师合成一军,不一定还能和日军进行决战,也是有一些震慑力,至少也达到了“避战保舰”的目的。

总之,虽然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的实力上是有些差距,但是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两个原因。一是越大的船越难掉头,二是满清政府的局限性,以及腐败的清末政治。中国文化,、经济和科技在宋亡后受到断代式打击,许多唐宋的文化、技术中断与失传,现在的我们只能在碎片里想象当年的一切。满清入关前后,连年战争,加之满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的偏颇导致明末资本主义嫩芽的终止和社会文化及科技的停滞不前。到了清末中国已在很多方面落后于他国,急需一场变革。而当时满清统治者仍然固守“祖制”,以及中国庞大的体量导致何方力量互相牵制,每次变革尝试都无疾而终。北洋水师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自然上述原因均有提现。北洋水师的战败不是简单的军事指挥和军备采购问题。在人才储备,思想转变都远远不足,社会体质也与之脱节。这一切抑制北洋水师的发展与战斗力。另外甲午战争也不止是单纯的海战,还有国内各方利益的牵制,使得两国的战争变成了北洋水师与日本的战争。叫醒沉睡的巨人要比惊醒一只老鼠要困难的多!

虽然北洋水师亚洲第一,但是清朝腐朽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上的腐败,无法充分发挥北洋水师的军事实力,以至于败给军事实力不如自己的日本海军。

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后来因为是什么原因惨败?
答:对日本分析了一下:1,日本急于结束战争之心明显。2,日本国力基本空虚。3,日本民族确实可以利用,因为他们能举全国之力战斗。4,日本知道根本打不过清国。5,日本明白必须清日联合。6,经谈判日本愿意对西方列强动武。7,日本人贪心很大,容易上当。并且具有土狗吞日的愚蠢思想。8,可利用日本学者宣传...

北洋舰队号称亚洲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覆灭?
答:军费投入上,日本投入了大量的军费,而清政府就比较吝啬了,所以北洋舰队初期超过日本后,日本就眼红心热,加大了本国的海军军费投入,到了甲午海战发发生时,日本的海军实力已经超过了北洋舰队。其次,北洋舰队是被清政府的统治者当做看家护院的功能存在,而不是作于国防,舰队中舰船的规模总体不如日本,...

北洋水师亚洲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呢?
答:一是人才的使用。北洋舰队的海员配置和我们现在的社会配置相近,北洋舰队海员配置划分太多,有旗人和汉人,旗人军官比汉人军官自然而然的高了一个级别,水兵更完,有正式水兵和水勇。作为社会一些不重要的部门可以马马虎虎,但是舰艇上只有那么多战斗位置,同工不同酬就导致无法发挥岗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答:后来有学者分析在整个战争期间,北洋舰队没有制定明确的战略作战计划,错失了战争良机,导致日本舰队获得了战争主动权,让北洋舰队陷于被动,另外技术上的缺陷也是战败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人则认为,是慈禧太后为修建颐和园,挪用了海军的经费,以至于没有购买当时最先进的战舰。如果真是这样,慈禧太后真是民族...

“北洋水师世界第八,亚洲第一”怎么来的
答:这是由于日本海军侧重纵队战术,都是侧舷迎敌,而北洋水师则是侧重横队战术,都是船头迎敌,这代表了当时世界海军的两种发展思路,而黄海海战之后,横队战术和船头迎敌被一起扔进了垃圾桶。由此可见,北洋水师虽然在吨位和火炮口径上可称为亚洲第一,实际上单舰性能并不比日本海军强,发展速度也慢于日本海军,其战术思想虽不...

大清GDP世界第一,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水师,为什么还是全军覆没了...
答:第五个原因就是技术落后问题。当时在黄海大战中,北洋海军缺乏一个速射炮,这是一个最知名的缺陷。如果在战争中技术落后了,那么就证明在这场战争中你处于被动的局面。而处于被动的局面就意味着你就要挨打。所以北洋海军由于这五个原因的缘故才导致在战争中失败,导致全军覆没的。

一文读懂 | 北洋水师,出手就是巅峰,亚洲第一
答:一、北洋水师组建背景 海防和塞防在当时的背景之下都有道理,李、左二人又不太对付,所以双方pk了很久。后来左宗棠成功说服了清廷,收复伊犁,立下了彪炳千秋的功勋。塞防压力小了之后,海防便成为重中之重,北洋水师的筹划也在议题之中。▲邓世昌 1888年,北洋水师组建完成,直接成为亚洲第一。整个...

北洋舰队为什么是亚洲第一?
答:北洋水师就装备,军舰数量来说是亚洲第一,但水师官兵军事素质不行(在亚洲就比不过日本),另外提供弹药的军械局贪污公款,最后好多炮弹是哑弹。当时邓世昌致远号上好多弹药里面是沙子,所以无奈之下,下令撞沉日本旗舰吉野号,最后不幸被鱼雷击中,以身殉国。如果弹药充足,或许就是另一个结果。综上所诉...

有“亚洲第一”之称的北洋水师,在一天内全军覆没的根源在哪?_百度知 ...
答:在双方交火前,是北洋舰队率先发现的日舰,却由于受舰速的制约,巡洋舰不得不等待速度较慢的战列舰进入战斗阵型,从而丧失了其速度的优势和率先攻击的先机。很显然,日本人正是研究透了北洋水师,并抓住这一致命弱点,利用其航速优势快速绕过“定远”、“镇远”,攻击北洋舰队主要由...

大清帝国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为什么会惨败呢?
答:外部原因;日本跟上了世界海军军事变革的潮流,制订了争夺制海权的战略,引进了航速更快、射速更猛的军舰,且训练有术。在甲午海战爆发时,日本联合舰队从吨位、火力、装备和训练水平等,都已优于北洋水师,且把假想敌北洋水师侦察研究得非常透彻。这就回答了北洋水师为何会失败!还原一下甲午海战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