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臣会被26岁的慈禧斗倒,是因为慈禧凭借了什么手段?

作者&投稿:班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斗不过一个26岁的女人慈禧?原因何在?~

首先,这八大辅臣并没有实权!
咸丰帝也算是聪明吧,他想到自己死后,载淳还小,难免出现康熙时期,鳌拜擅权的状况,所以他虽然找了八位大臣辅政,却没有给他们印章,而是留下懿旨:八大臣可以拟旨,却不可以做决定,要汇报给后宫的两位皇太后盖章后,这道旨意才算完整!

帝王时代,人们很看重一纸文书和皇上的玉玺,他们内心认为皇室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在自己能力有限、条件又不成熟的情况下,都不敢妄动抵抗朝廷!就算是慈禧垂帘听政,那也是为了儿子载淳的江山!
太后和载淳在没有重大错误的情况下,作为臣子只有忠心为他们做事,若有人敢这个时候造反,会被认为乱臣贼子,被世人唾骂和排挤,就算造反成功也不会好过,所以他们不能做这样的傻事!

其次,有很多臣子已经被慈禧收买!
慢慢的,慈禧设计害死慈安皇太后,手里的权利也越来越大,而且,这时候的八大辅臣也年龄不小了,年轻的日子都是舒舒服服的过着,年老了谁也没有力气再因为此事而折腾!
另外,这些老臣中被慈禧拉拢的也不少,慈禧每天好吃好喝的供着,黄金布匹赏赐着,大家心里早已是慈禧的人,如果撼动朝廷,就是撼动慈禧,也就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第三,他们确实没有魄力整治朝纲!
这些辅臣可不比鳌拜,鳌拜是驰骋沙场的猛将,跟着三代帝王打江山,有军功在身,他做事果断,心狠手辣,自身武艺高强,到哪里都是站在最高处的人物!
可是这些辅臣生在清朝的盛世,他们哪里有那样的胆魄,与其提心吊胆的造反,还不如好好生活,所以他们没有打算、也没有能力斗慈禧!

1861年,在现在首都的菜市口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有一位大臣被斩首了。这位大臣被判斩立决,但行刑且宁死不跪。他就是咸丰帝临终前任命的八位大臣之一的核心人物萧顺,他的死亡代表着八位大臣全盘覆灭。作为辅佐朝政的八位大臣,他们可谓是权倾朝野,那么谁可以一下子扳倒他们八个人呢,这就是历史上的慈禧。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仅仅26岁的慈禧是怎么斗败八位大臣的?

这段历史主要从咸丰帝临终前开始,在1860年,英法联军进军北京,咸丰帝被吓得慌忙逃难,很快他就卧病在床,不得不抓紧处理后事。当时的朝堂共有三股势力,第一股势力便是以慈禧为核心的帝后派,第二股势力诗怡恭亲王为核心的近亲王派,第三股势力则是以萧顺为核心的热河派。在咸丰帝临终之前,他最终选择了热河派的八位忠臣辅佐朝政,掌握朝中大权。

咸丰帝自以为自己这样的安排,可以让亲王派和帝后派互相制约。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一方面萧顺在朝中树敌太多,为人性情耿直的他免不了收不到很多人的待见。另一方面虽是要制约,萧顺却独揽朝中大权,甚至连办理咸丰的后事都不让慈禧的弟弟插手。然而八位大臣一味听萧顺的安排,没有自己的意见。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萧顺等人掌握了政权,却没有掌握军权。他们甚至还把手中掌握皇帝身边亲卫部队的权力也拱手让给了别人。而且萧顺顺等八人真的是大意失荆州,他们丝毫没有想到慈禧的计谋。慈禧他们叔嫂二人便开始统一战线,经过密谋,顺势发动政变,迅速逮捕萧顺等人,可以说是稳准狠了。

辛酉政变并非是一场简单的顾命八大臣对抗慈禧的斗争,这是晚清时期一场庞大的党争,设计多个群体、多个人物,如恭亲王、慈禧、慈安、南北两派等。最终的结果也深刻影响到了晚清政局,下面就由我来为您分析。

一、恭、肃两派斗争

恭亲王奕䜣与肃顺之间存在着权力矛盾。奕䜣在咸丰五年被逐出军机处,随后填补空位并且帮助咸丰帝的正是肃顺。肃顺本人为法家的信仰者,为了平大乱,自然要用重典,这就使得肃顺长期树敌,为人所忌惮。

后英法联军逼进北京,肃顺等人以“西狩”名义撤到热河,将安抚英法的艰难任务却交给了奕䜣,这便再次激化了二者的矛盾。而同时,奕䜣也得以展示自己在政务上的天赋,并且得以操办洋务。

后咸丰皇帝病死热河,遗诏立肃顺等人为顾命大臣,诏令一下,彻底断绝了奕䜣等人的上升道路,因此奕䜣等人只得以“非常之手段,收非常之功”,政变的隐患便被埋下了。

恭亲王奕䜣

二、后党与顾命大臣的矛盾

肃顺玩弄权势,一样引起了当时贵为母后皇太后的慈禧的忌惮,面对着自身逐渐被边缘化,慈禧便与对未来少主处境,因肃顺气势汹汹而忧心忡忡的母后皇太后慈安联合,形成了后党。后党此时与恭亲王奕䜣达成了共识:

“王正久希用事,遂不惜违反家法及文宗委任辅政禁遏朝之旨。”

由此,后党与恭亲王一派形成联盟,共同对抗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


慈禧和慈安

三、南北两派的斗争

随着清朝王权的逐渐暗弱,南北两派士人的斗争也逐渐浮出水面,北派士人可以追溯到明末原属阉党的北派士大夫,南派士人可以追溯到顺治朝的南方士人群体。在顾命大臣之中,匡源、杜翰、焦祐瀛均为北派士大夫,构成新权力核心。而此时,有一批暗助恭亲王奕䜣的军机章京,中汉军机章京领班江阴曹硫瑛,仪征方鼎锐以及仁和朱学勤、许庚身这四人正是南派士大夫。这批军机章京在辛酉政变中,与恭亲王奕䜣呼应,发挥了重大作用。

处处树敌的肃顺最终身死

四、总结

其实写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为何顾命八大臣斗不过慈禧了。因为他们的敌人,并非只有慈禧一人,而是涵盖了慈禧、慈安、恭亲王奕䜣、南派士人等一整个庞大的群体。最终顾命八大臣失败,也是因为他们不善于团结周围力量,处处树敌而导致的。



八大臣会被26岁的慈禧斗倒,是因为慈禧凭借了什么手段?
答:其实写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为何顾命八大臣斗不过慈禧了。因为他们的敌人,并非只有慈禧一人,而是涵盖了慈禧、慈安、恭亲王奕䜣、南派士人等一整个庞大的群体。最终顾命八大臣失败,也是因为他们不善于团结周围力量,处处树敌而导致的。

咸丰帝驾崩后,26岁的慈禧太后是如何斗垮顾命八大臣的呢?
答:1860年9-11月,北京城墙东北角。菲利斯·比托摄影。咸丰帝驾崩次日,八大臣以新皇帝的名义,尊钮钴禄氏为母后皇太后(第二年上徽号慈安);尊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第二年上徽号慈禧)。载淳继位称帝,他的亲生母亲懿贵妃也实现跨越式晋级,由贵妃直接升为皇太后。一切都按既定程序进行,似乎天衣无...

咸丰帝驾崩后,年仅26岁的慈禧太后,是如何斗垮顾命八大臣的?
答:慈禧太后洞悉了这一切,再加上其实顾命八大臣内部没有那么的和谐,所以联合恭亲王一起发动了辛酉政变,最终以肃顺为首的咸丰皇帝亲封的顾命八大臣从此消失在了清朝的舞台上。

咸丰八位顾命大臣个个老奸巨猾 他们为什么会被慈禧一网打尽
答:顾命八大臣各个经历过数次波云诡谲的宫廷斗争,见多识广。特别是首领肃顺,身负咸丰帝的临终任命,同治小皇帝对他言听计从,俨然走上了权力巅峰。骄傲自大的肃顺此时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对慈禧这个26岁的深宫女子看走了眼,没把她当回事。而慈禧不仅对肃顺充满了戒备,还因为肃顺的多次轻视,慈禧心中充满了恨意。其实...

咸丰帝任命的八大臣子,为何斗不过只有26岁的慈禧?
答:他就是咸丰帝临终前任命的八位大臣之一的核心人物萧顺,他的死亡代表着八位大臣全盘覆灭。作为辅佐朝政的八位大臣,他们可谓是权倾朝野,那么谁可以一下子扳倒他们八个人呢,这就是历史上的慈禧。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仅仅26岁的慈禧是怎么斗败八位大臣的?这段历史主要从咸丰帝临终前开始,在1860年,英...

咸丰帝驾崩后,26岁的慈禧太后是如何斗垮八大臣的呢?
答:咸丰驾崩后,叶赫那拉氏上徽号“慈禧”,称“圣母皇太后”,由其子载淳继位,给慈禧造就夺权会。此时慈禧希望以“垂帘听政”方式掌握朝廷大权,但是遭到手握权力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反对,联合反对慈禧干涉朝政,被慈禧所怀恨在心。说来也怪咸丰疑心重,死后虽然任命了八大臣以挟制慈禧专政,却又担心这些...

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最后为什么会被慈禧太后打败?
答:其实,肃顺等人自己得做法借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惨败,将慈禧太后推上了权力巅峰。1、咸丰皇帝死后,未能及时抓住实权 咸丰皇帝临终前,除了给予“顾命八大臣”赞襄政务、处理朝政的权力,但为了控制和平衡肃顺等人的权力,防止出现恃权凌主的情况,又专门赐给了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每人一枚印章,规定...

咸丰帝八位顾命大臣为何竟被慈禧一网打尽?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答:也就是说,八位顾命大臣和慈禧被赋予咸丰帝同样的政治权力,慈禧找到了一个叫恭亲王奕的宗亲盟友,打破了这个政治平衡,她才得以和八位顾命大臣战斗。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之所以赢不了慈禧一个人,主要是因为八位大臣傲慢,轻视敌人。其次,他们蛮横,太排外,惹怒了很多人。 另外,慈禧在慈安的帮助下,...

为什么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斗不过一个26岁的女人慈禧?原因何在?_百度知 ...
答:其次,有很多臣子已经被慈禧收买!慢慢的,慈禧设计害死慈安皇太后,手里的权利也越来越大,而且,这时候的八大辅臣也年龄不小了,年轻的日子都是舒舒服服的过着,年老了谁也没有力气再因为此事而折腾!另外,这些老臣中被慈禧拉拢的也不少,慈禧每天好吃好喝的供着,黄金布匹赏赐着,大家心里早已是...

顾命八大臣都是谁,为何在慈禧面前如此落魄不堪,竟被一锅端?
答:咸丰帝在去世前给儿子同治帝留下的八大顾命大臣分别是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和焦佑瀛。但是这八大顾命大臣也只是清朝的臣子,而慈禧当时是临朝听政的西太后,在名分上高于这八大臣,并且慈禧还联合同治帝叔叔奕䜣的帮助,这两个人,一个是同治帝的生母,一个是皇室宗亲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