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扶绥县东门蓄水构造特征及地下水资源开发

作者&投稿:冀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开发地下水资源,是否需要地质环境评估报告?~

  开发地下水资源,按照水利部的要求是要做出有关的报告, 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
  (二)开源与节流并重,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三)开采与补给平衡,涵养水源,防止水源的枯竭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四)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自治州(地)、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权限和范围,负责相应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建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技术标准划定地下水宜采区、限采区、超采区和禁采区。
  自治州(地)、市、县(市)编制的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经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报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自治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编制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应当以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依据。
  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应当有计划地组织进行。编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承担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第九条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水许可。
  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申请,必须符合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取水许可申请需要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呈报申请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附具规划同意书。
  家庭生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用地下水的,免于申请取水许可。
  新建、改建、扩建工业、城镇供水项目和大型农业建设项目需要取用地下水的,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附具经审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未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
  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的相邻区域开采地下水,开采方所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取水许可申请前,应当征求相邻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开采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单方面批准开采地下水。确实需要开采地下水的,其取水许可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审批。
  取水许可申请批准后,需要凿井的,凿井工程承建单位在凿井前应提交凿井方案,经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凿井。凿井工程竣工后,经取水单位组织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凿井工程承建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
  利用截潜流等方式取用地下水的,须经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做出是否核准或批准的决定。

  你好:
  经查,改名由历史沿革而来。
  “东门唐时为罗笼县地,宋置羁縻忠州,治所今东门旧城村,隶邕州太平寨。”
  (资料来源:红豆社区)
  友情提供,如有帮助请及时采纳,谢谢!

梁礼革

(广西地质调查研究院,桂林 541001)

摘要:广西扶绥县东门蓄水构造为广西广大岩溶地区典型的富水构造区(带),具有岩溶区特有的地表水奇缺、人饮和农作物受旱严重、而地下岩溶发育、地下水十分丰富且埋藏较浅并易于打井开发利用等特点。本文通过对蓄水构造特征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经验进行总结,为本区乃至广西其他岩溶地区具相似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区域地下水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蓄水构造;地下水;开发;东门

1 区域概况

东门蓄水构造位于广西扶绥县西南东门镇以北的东门—渠多地区,属构造断块内背斜轴部富水区,呈条带状顺构造沿北东向展布,总面积约30km2。地貌上属开阔平缓的溶丘坡地,地形呈波状起伏,高差较小,一般10~50m,坡地高程一般110~150m,是扶绥县主要的蔗糖生产基地之一。区域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碎屑岩低山区,是低山向岩溶平原的过渡带。

该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日平均气温21.9℃,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200mm,每年5~9月份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4%,其中7~8月份最高,占全年雨量的36%。年蒸发量1192~1704mm,相对湿度74%~83%。区内没有地表水系发育,加之降雨量较其他地区明显偏小,时间分配不均,历年来旱情十分严重,严重制约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2 蓄水构造特征

2.1 地质构造特征

东门蓄水构造是沿着广西著名的凭祥—大黎活动性深大断裂的东门段断裂带一断块中两个北东东向平行展布的背斜轴部发育的,它的形成与区域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是构造应力集中作用的结果,构造活动形成的断裂、裂隙为地下岩溶发育及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属于构造富水。从区域构造形迹看,东门断裂带由四条近乎平行的北东东向延伸的断裂和若干轴向与断裂一致的相间分布的褶皱组成的,主断裂两侧的断块中,背斜被次一级的断裂破坏,轴部及两翼岩层不完整。蓄水构造以两个背斜轴部出露的上石炭统(C3)及下二叠统(P1m、P1q)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等质纯碳酸盐岩为含水层,其外围以相对隔水的上二叠统(P2c、P2h)及下三叠统(T1)薄层状的灰岩、泥灰岩夹少量泥质岩等不纯碳酸盐岩为边界。形成了蓄水构造内纯碳酸盐岩岩溶强烈发育,外围不纯碳酸盐岩岩溶发育较弱的格局(图1、图2)。

图1 广西扶绥县东门蓄水构造水文地质图

1—碳酸盐岩夹碎屑岩;2—纯碳酸盐岩;3—碎屑岩;4—第四系;5—地下河出口;6—抽水溶井,左上为编号、左下为井深;右上为现状开采量(万m3/a)、右下为水位埋深;7—下降泉,右为流量;8—东门林场农灌开采井,左上为前人编号、左下为孔深;右上为装泵量(降深)、右下为水位埋深;9—开采井,左上为前人编号、左下为孔深,右上为装泵量(降深)、右下为水位埋深;10—实测及推测地层界线;11—逆断层;12—地层不整合界线;13—性质不明断层;14—区域性大断层;15—岩层产状;16—水文地质界线

注:装泵量单位为m3/h,深度单位为m,流量单位为L/s

根据调查,蓄水构造属桂西汪庄河流域渠多地下河岩溶子流域,形成该流域地下一强径流排泄带,它的圈定是在对水文地质调查、钻孔及水点涌水量统计、物探等资料的研究结合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确定的。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有关资料,渠多地下河为沿东西向的向斜轴部附近发育的,流域面积195km2。上游补给区位于岜羊一带,流经渠坡、渠多等地,排泄于汪庄河,长约13.3km,出口枯季流量1020L/s。前人推测地下河管道发育与向斜轴部附近的长兴组(P2c)下伏的茅口阶(P1m)厚层灰岩中,是继承古侵蚀面附近古溶洞发育的(图3)。

图2 蓄水构造水文地质剖面图

1—纯碳酸盐岩及地层代号;2—不纯碳酸盐岩及地层代号;3—断层;4—蓄水构造界线

图3 前人推测的渠多地下河剖面示意图

1—纯碳酸盐岩及地层代号;2—不纯碳酸盐岩及地层代号;3—断层;4—地下河及其出口;5—消水洞

由前述可知,蓄水构造及渠多地下河的发育均受区域地质构造的控制,它们的形成是区域构造和地下水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2.2 水文地质特征

据水文地质调查及物探等资料,本区上覆第四系粘土、亚粘土厚约10~30m,属弱含水微透水层,无供水意义。蓄水构造内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发育以溶蚀裂隙为主,与小型溶洞构成网状的溶洞裂隙系统,岩溶发育强烈且相对均一,含丰富的溶洞裂隙水。钻探统计资料反映,钻孔命中率高,遇洞率70%以上,线岩溶率4.6%左右。垂向上岩溶主要发育于地面以下30~70m,单孔涌水量一般30~80m3/h,最大达100~130m3/h。蓄水构造边界以外的不纯碳酸盐岩区岩溶发育较弱且不均一,单孔涌水量一般10m3/h。如地处蓄水构造外围西北侧的渠坡屯,下伏地层为上二叠统(P2)含泥质及白云质不纯碳酸盐岩,为解决村屯居民的生活饮用水问题,曾在村屯周围2~3km2的范围内施工过5个地下水开采钻孔,孔深70~80m,除1个为有水孔(涌水量约10m3/h)遇到高约1m的溶洞(埋深约60~70m)外,均为岩溶不发育的无水孔。区内地下水枯季埋深一般15~30m,水位年变幅一般8~10m,较易于钻探开采利用。蓄水构造地区主要种植甘蔗、楺、橙等相对耐旱经济作物,肥料和农药施放对地下水影响不大,没有生活或工业污水的排放影响。地下水各种组分含量基本显示为背景值。地下水化学类型属HCO3-Ca型水,矿化度200~500mg/L,总硬度(以CaCO3计)200~400mg/L,pH值6.7~7.8,水温21~23℃,属中性低矿化度淡水,适宜于作为生活饮用及农灌用水水源。

蓄水构造除得到区内降雨的入渗补给外,还接受来自北、西、南侧外围不纯碳酸盐岩区岩溶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形成渠多地下河中下游的汇集径流带,地下水自西南向北东径流,最终由地下河下游的主管道从渠多地下河出口向汪庄河排泄。地下河出口枯季流量1020L/s。据调查,地下河出口上游相距约1km、1.5km分别出露有朝阳、渠多溢流溶井,目前均安装有抽水设备,其中渠多溶井前人实测枯季溢流量达245L/s,1998年以后由东门糖厂安装756m3/h、280m3/h各一台离心泵开采供糖厂生产及生活用水,目前开采量已达494.9万m3/a(相当于160L/s),上述开采均为利用其天然的溢流量,故未影响到下游出口的流量。

3 地下水开发工程概况

该区和广西大部的石灰岩地区一样,人、畜饮水困难和连片耕地受旱十分严重。干旱缺水成了这片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耕地因此长期处于低产状态,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东门林场为了摆脱缺水现状和改变单一、低效的种植模式,于1997~2002年期间,先后投入约30万元资金在蓄水构造内打井开发地下水,共施工并成井4口开采机井,单孔涌水量除1口为50m3/h外,另3口均为80m3/h(开采井位置见图3),在解决灌溉水源基础上,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把原先种植甘蔗的旱地改种楺、橙、柚等水果,每个机井灌溉30~65hm2果地,灌溉采用接管进行人工淋灌的方式。经过多年的收益比较,经济效益比种植甘蔗增长了近10倍之多。

4 地下水开发经验总结

由前述可知,本区干旱缺水十分严重,渠多地下河除临近出口的管道上出露2个溢流溶井外,沿途及流域内没有天然地下水露头,地下岩溶发育又以网状的溶蚀裂隙为主,故区内地下水的开发没有建设地下水库和直接引、提天然水点的条件。东门林场在蓄水构造中进行的地下水开发尝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开发利用的经验和取得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4.1 从地下水的开采技术条件上看,蓄水构造地区十分适宜于机井开采岩溶地下水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东门蓄水构造地处覆盖型岩溶的溶丘坡地区,打井开采地下水的主要目的层为纯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地下岩溶发育强烈且相对均一,含水丰富,接受补给条件良好,地下水位埋藏浅,水位、流量动态变幅不大,钻孔命中率较高,开采技术条件和成井工艺简单,较适宜于机井开采,获得较大或特定的稳定开采量。距东门林场及区内农村或企事业单位人饮开采井情况分析,地下水开采机井方案为:设计井深80~100m,井距300~500m,单井涌水量30~80m3/h为宜。林场机井灌溉经验表明,50m3/h机井可灌溉果地约20~30hm2,80m3/h机井单井可灌溉果地约50~70hm2。灌溉可采用一星期一轮灌方式进行。

据采用枯季径流模数法及比拟开采强度法初步概算,蓄水构造岩溶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达5.67×106~8.541×106m3/a。故区内适宜勘探开发地下水作灌溉,地下水开采可形成一定规模,并将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2 开发利用地下水解决农灌问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东门林场多年来进行的总结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有供水条件的果园,种楺、橙、柚等水果,第三年试产,第四年开始正常产果,可以连续收果10年以上,一般至第四年每亩果地共支出3976元,从第五年开始,亩产2500kg以上,扣除成本1000元,每亩纯收入超过3000元,连续十年总纯收入32470元,每年每亩平均纯收入为2300元;无水灌溉的旱地果园果树生长较慢,一般第四年才产果,产量比有供水的果园每亩至少少收500kg左右,且产量不稳定,大小年明显,有时甚至无收;果地原种植的甘蔗,每茬三年,三年每亩投资约1820元,收入约2380元,每年每亩纯收入仅为186元左右。可见种植水果的经济效益是甘蔗的10倍以上。而按前述,有供水果园比无供水果园按每年每亩多收至少500kg果,纯收增加为800元计,则50m3/h涌水量的水井按其可灌溉面积为500亩计的话,其产生的每年经济增长可达40万元之多,而80m3/h涌水量的水井可灌溉面积按800亩算的话,其产生的每年纯收增加值达64万元之巨。另外,据扶绥县有关部门在地质条件相似的地区所作的农业示范建设得到的经验,如昌平乡岜钟甘蔗示范园,打井开发地下水作滴灌,甘蔗产量比周围无供水的旱地高出1倍以上。可见开发地下水作灌溉,即使不改变原有的种植结构,其效益也是十分可观的。

综上所述,东门蓄水构造具有广西其他岩溶富水地区特有的地表水奇缺、地下水却十分丰富、地下水位埋藏浅等特点,适宜于勘探开发利用地下水解决干旱问题,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东门林场在该区进行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尝试非常成功,其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广西扶绥县东门蓄水构造特征及地下水资源开发
答:综上所述,东门蓄水构造具有广西其他岩溶富水地区特有的地表水奇缺、地下水却十分丰富、地下水位埋藏浅等特点,适宜于勘探开发利用地下水解决干旱问题,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东门林场在该区进行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尝试非常成功,其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