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的第二章 思想与目标

作者&投稿:喻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怎么查找各省的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有的省份还没有发布,一般以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如果有,省政府网站公文里面应该有。

梅山 阆中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两化”互动和“三化”联动,注重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产业支撑、城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着力构建“一核、四群、五带”的城镇化战略格局,着力完善以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着力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加快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提升我省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作为城镇化的核心,以增加城镇就业、改善人居环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切实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坚持城镇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规划期内城镇发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充分挖掘城镇建设用地潜力,坚持集约化发展,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城镇化和产业联动发展。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通过城镇化引导经济要素集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同步推进城镇化,通过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城镇化。
坚持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之间、城镇之间的分工合作,建立区域间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的协调机制。合理确定区域城镇的职能、性质和规模,努力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符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城镇体系。坚持城乡统筹,把城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建立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
坚持加快发展和重点突破。坚持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尊重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有条件的城市和重点镇加快发展,增强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城镇化发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起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城镇化提供动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城镇总人口达到4000万人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800平方公里左右,城镇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得到显著提升。
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完善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为核心,20个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300个左右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为骨干,1500个左右小城镇为基础,布局合理、层级清晰、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天府新区建设快速起步、重点突破,成都的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成都平原城镇群和川南城镇群的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攀西城镇群和川东北城镇群快速发展。
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城镇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城及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有效进展,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镇特色进一步突出 。
“两化”互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实现城镇体系布局与生产力布局相协调,城市新区与产业园区一体发展,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的格局基本形成,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两化”互动发展的示范区,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城镇对产业的服务和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建立更为宽松的城镇户籍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城乡综合管理机制,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第三章 分类指导
答:发展路径上,国家支持和扶贫开发是重点,包括农村公路、铁路、公路和水源工程建设,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移民等措施,以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和城镇化进程。其次,示范发展类老区交通完善,产业基础较好,目标是成为全省乃至更大经济区域的示范。发展思路是依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提升“三化”联动...

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第一章 发展基础
答: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四川省“十二五”期间的开发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省开发区经历了跨越性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建设发展逐渐壮大,省级开发区的设立和升级工作得到积极推进。"十一五"期间,新增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5...

四川十二五有哪些任务?
答: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wenku.baidu.com/view/dcc7eaea551810a6f52486cf.html, 都在这个文件上呢,你仔细看看。这里装不下更多的内容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大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基本公共服务...

四川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建设规划四川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建设规划...
答:这样的整体不仅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而且对于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正处在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关键阶段。依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的指导,四川省专门制定了《四川...

四川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第二节 面临形势
答:然而,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给循环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不足以及激励和监管措施的欠缺等问题,都在制约着我省循环经济的推进。原有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也对循环经济构成了阻碍。因此,我们必须认清现状,抓住机遇,解决困难,推动四川省循环经济的快速...

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规划
答:“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资源环境面临空前压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为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

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的第五章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答:把产业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点,根据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布局城市新区,通过城市新区建设服务产业园区发展。大力实施“521计划”,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8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园区(基地),其中1000亿元园区(基地)5个,2000亿元园区(基地)2个、3000亿元园区(基地)1个。全省...

求 十二五规划中 城镇化的讲解
答:“当前,教育投入、教师素质的城乡差异依然是我国城乡教育走向一体化、走向均衡优质发展道路的主要障碍。”褚宏启表示,为切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在建立健全城乡教育统筹管理制度、教育投入制度、教育人事制度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和教育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人员...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面临形势和发展基础
答:国内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全国各省(区、市)纷纷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的“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主要...
答:根据“十二五” 农村公路总体发展目 标,“十二五” 时期全省规划实施通畅通达工程、配套完善工程、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工程、重要延伸工程、农村客运发展工程和公路养护发展工程六大工程, 新改建农村公路 9.3 万公里, 其中,“十二五” 新规划农村公路建设 8.6 万公 里,《四 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方案(2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