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与探究(江苏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课、柳叶儿 实践创新 (中考真题)柳笛

作者&投稿:采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江苏版语文学习与探究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测试卷的答案~

自己做

得瑟得瑟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8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抒发凄寒孤寂之感。
(2)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5]

(2)通过景物描写
用月下清冷景象来表达作者悲苦凄凉的心情

第一句读到了亡国之痛
第二句表示苏轼心中的恬淡闲适

语文学习与探究(江苏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课、柳叶儿 实践创新 (中考真题...
答:7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8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急!学习与探究七年级寒假作业答案2013~2014江苏人民出版社,蓝皮的_百 ...
答:P3页 (一)【1】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二)A (三)C [读读.想想] 大道理: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不可能不劳而获 P7页 (一)【1】柳暗花明又一村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江春入旧年 【4】我...

初中语文同步探究7年级上册 苏教版第一单元检测答案
答:【指破迷津】:重点赐予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积累时音形义三者不可或缺,意义的理解对字形的掌握至关重要,许多汉字字形与读音也有某种内在联系。以上练习中“裨”从衣,卑声;本指古代祭祀时穿着,次等礼服,引中为益处。“昧”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暗。参考答案:诠、憧...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与评价第一单元诵读欣赏答案
答:通过“我”的调皮、淘气,表现了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2)作者用充满童稚的想像,通过“我”与妈妈嬉戏的假想活动,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顽皮的心理,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时刻离不开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苏版(课标版)初中新课程学与测同步学习语文 七年级下册 第五课赵普...
答:一.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伴你学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伴你学
答: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伴你学参考答案(一) 冰心诗三首伴你学答案 1.略 2.对母亲的依恋 对母亲的思念 充实自己 3.指受到挫折与困难;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 4.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思念之苦,难以摆脱。一直在母亲身边,一旦远行,与母亲远隔千山万水,...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与评价《端午日》答案
答:从而为我们展现了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浓郁的乡土气息。(4)从前来参观活动的人来看,可谓是“全民参与”“官民同乐”;从对竞赛获胜者的奖励上来看,人们并非为了“红布”“银牌”“鸭子”,是为乐而竞赛;从参赛的人来看,大家精诚合作,真诚...

速求江苏版七年级语文第六课往事依依阅读探究的答案,急!急!急!_百度...
答:1.(1)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2)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2.(1)镌刻。(2)铭刻。3.不能,因为传染说明老师的情感以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的心灵,而传遍没有这种感染的情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答:本环节设计意图: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新的见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亲情,领悟本文语言的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培养策略 什么是“自主学习”呢?顾名...

2013年苏教版学习与探究暑假学习七年级答案
答:荇藻交错,原来是竹子与柏树的影子。3、不一致,这里悠闲在美景与幽静,而陶渊明悠闲在辛勤快乐的劳作生活。生物 练习一(选择题)1.C 2.B 3.B 4.C 5.A 6.A 7.C 8.D 9.B 10.D 11.A 12.B 这样吧,把qq号给我,我加你。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