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贝勒阿敏之死:皇太极“整顿八旗”,阿敏无路可退

作者&投稿:石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630年,二贝勒从永平返回盛京,皇太极大怒,下令将其处死。众将求情,才改为软禁,但麾下兵马全部被剥夺,转交弟弟济尔哈朗。1640年,阿敏郁郁而终,皇太极赢得了胜利。

阿敏,满洲镶蓝旗旗主,努尔哈赤的侄子,父亲是舒尔哈齐。1616年,努尔哈赤册封“四大贝勒”,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除了阿敏,其余三位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能够册封一级贝勒,可知阿敏还是非常有能力。

1613年,努尔哈赤征讨女真乌拉部,与布占泰交战。乌拉部兵马3万,严阵以待,努尔哈赤没有底气交战,想撤兵返回。阿敏反对撤退,直言一旦撤兵就意味着溃败,后果不堪设想。

阿敏主战,还主动请缨充当前锋,努尔哈赤大喜,便下令进攻。一番厮杀,阿敏从正面突破乌拉部,布占泰招架不住;代善、莽古尔泰等乘势出兵夹击,一举摧毁其营垒,努尔哈赤取得胜利。

征讨乌拉部之战,阿敏居首功,所以在1616年册封“四大贝勒”时,努尔哈赤将阿敏列入其中。但是,阿敏有自己的想法,他对努尔哈赤很顺从,对努尔哈赤的儿子则未必。

舒尔哈齐,努尔哈赤的弟弟,明朝重点栽培的对象。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派舒尔哈赤入朝,明朝给予厚待,授予他建州右卫指挥使职务。建州卫,明朝关系辽东的军事机构,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掌管,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都是明朝的将领。

舒尔哈赤不想屈居兄长之下,想自立门户,以明朝为靠山,与兄长抗衡。可惜舒尔哈齐太过着急,没等羽翼丰满就与努尔哈赤闹翻,结果被软禁而死。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也被处死。

阿敏,舒尔哈齐的次子,也被列入“名单”,努尔哈赤想顺带解决。皇太极据理力争,认为阿敏没有错,且又是亲侄子,没必要如此。代善、莽古尔泰,也一起表态,希望父亲放他一条生路,努尔哈赤同意。

努尔哈赤威望高,阿敏不敢露出不满情绪,但对皇太极则不一样。虽说皇太极曾帮助过自己,但彼此之间也有矛盾,且无法避免。阿敏骁勇善战,麾下兵马众多,对皇太极强化大汗权力是个障碍。

1626年,努尔哈赤率13万人马,包括八旗、蒙古、土蛮,攻打宁远。袁崇焕以密集火力社稷,火炮、火铳、火枪交替使用,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努尔哈赤气不过,被尚不知名的袁崇焕击败,郁郁而终。

努尔哈赤死后,八旗议事会共推皇太极为大汗,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殉葬。皇太极继位时,便开始着手强化大汗的权力,对八旗进行整顿。努尔哈赤创业时,建州的 社会 发展程度很低,大汗并非高高在上;军国大事,都由八旗议事会来决定。

八旗议事会,主要成员是14贝勒,以及高级武将、各部酋长。14位贝勒,可分为“四大贝勒”,以及10位“小贝勒”。其中,“四大贝勒”权力最大,皇太极继位时,同意与其他三大贝勒一起面南而坐。

议论军国大事时,皇太极先向三位兄长行礼,然后回到座位上,一起接受众将的朝拜。可以说,皇太极虽然是大汗,实际权力并不大。这样好理解,皇太极继位之初,麾下兵马不多,只有正白旗而已。

努尔哈赤临终前,皇太极是正白旗旗主,代善掌握两红旗,阿敏掌握镶蓝旗,莽古尔泰掌握正蓝旗,褚英的儿子杜度掌握镶白旗。至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并非八旗旗主;除了阿济格有战功,多尔衮、多铎太小,都没上过战场。

八旗旗主权力太大,不利于大汗的统治。为此,皇太极决定“整顿八旗”,将权力收归大汗,削弱各大旗主的力量。首当其冲的,二贝勒阿敏,皇太极选择对阿敏动手,除了阿敏桀骜不驯,不是努尔哈赤的后裔是关键,因为阻力不大。

舒尔哈齐之死,让阿敏耿耿于怀,他一直想要为父亲讨回公道,并建立自己的汗国。随着实力的增强,阿敏开始谋求“自立”,与努尔哈赤家族抗衡。皇太极为了强化大汗权力,立志要“整顿八旗”,阿敏正好撞上了枪口。

1627年,阿敏率兵出征朝鲜,阿济格、硕托、济尔哈朗、杜度从征。阿敏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深入追击国王李倧。出征前,皇太极的旨意是,不要深入追击李倧,让他臣服即可。阿敏不管,他要征服半岛,建立自己的领地。

获胜后,阿敏在宫殿设宴款待众将,直言宫殿的豪华,想跟大家一起过日子,不要回到寒冷的东北。史载:“吾恒慕明帝及朝鲜王城郭宫殿,今既至此,何遽归耶?我意当留兵屯耕,杜度与我叔侄同居于此。”

阿敏拉拢杜度,但杜度婉拒,说皇太极也是叔叔,不想离开亲人。杜度,褚英的儿子,骁勇善战,却因父亲的关系,只能低调做人。起初,努尔哈赤想册立褚英为太子,但开国五大臣,以及兄弟们的多次挑衅,让褚英非常恼火。

褚英跟开国五大臣、兄弟闹翻,直言要先发制人,夺取大汗的位置。努尔哈赤很无奈,只能将其囚禁,对五大臣妥协。两年后,迫于五大臣的压力,努尔哈赤处死褚英,册立代善为储君。可惜,代善太着急,提前跟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有关系,无缘继承大汗。

杜度是个明白人,父亲褚英的结局,他可不想重演。杜度婉拒,弟弟济尔哈朗也反对自立,阿敏只好撤兵回沈阳,一边撤兵一边劫掠,再次惹恼皇太极。为了收拾阿敏,也为了削弱八旗旗主的势力,皇太极再次设局。

1627年,宁远、锦州之战,皇太极让代善、莽古尔泰、阿敏打前锋,消耗不属于自己的兵马,惹恼了莽古尔泰等人。此次作战,皇太极虽说惨败,但直属兵马的消耗并不大,也算是赢家之一。

1629年,后金国内粮食短缺,皇太极决定借道蒙古,翻越长城入关。对此,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人强烈反对,认为太过冒险,会损失众多兵马。皇太极拒绝,直言自己要单独入关,众将只好追随。

此次入关作战,皇太极在广渠门、左安门被袁崇焕击败,红衣大炮一顿猛射,后金死伤惨重。其中,莽古尔泰所部损失最大,本人也受了重伤。后来,莽古尔泰叫板皇太极,抽调佩刀要与其决战,左安门之战是重要原因。

由于明朝内斗,崇祯囚禁袁崇焕,皇太极才得以安全返回东北。但是,皇太极已经设下了一个局,让阿敏往里面“跳”,再慢慢收拾他。皇太极入关时,占领了永平、滦州、迁安、遵化等四座城池,并派兵镇守,阿敏是主帅。

皇太极返回关外时,由镶蓝旗驻守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并不在“撤退范围”内,他们要留下镇守城池。这就 搞笑 了,这4座城池在关内,明军云集,岂能守得住呢?

镇守永平,管理4座城池,阿敏只要两条路可走,却都是死路。与明军决战,坚守城池,只能阵亡沙场,因为他没有胜算,也不会有援军帮助。放弃城池,逃回沈阳,皇太极以“丢弃城池”为由,取得八旗议事会支持,阿敏也难逃一劫。

阿敏思考再三,并未跟孙承宗率领的明军死磕,也不去救援滦州、迁安、遵化等城池,而是尽量保存实力。结果,八旗战死一千余人,其余人全部溃逃;阿敏也放弃永平,回到关外。

回到沈阳,皇太极大怒,在八旗议事会上痛斥阿敏,剥夺他的兵权,镶蓝旗交给弟弟济尔哈朗。史载:“命幽之。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羊五百、牛二十,馀财产悉归济尔哈朗。”

起初,阿敏还想反抗,与皇太极决战,但没人支持,只能就范。1640年,阿敏郁郁而终,皇太极赢得了胜利。济尔哈朗能掌握镶蓝旗,自然要感恩戴德,支持皇太极。1643年,皇太极病逝,郑亲王济尔哈朗力推福皇九子临继位,豪格、多尔衮成为输家。

参考书目《清史稿》

阿敏如此忠心耿耿又屡立战功,为何皇太极要弄死他?
答:只是努尔哈赤道高一丈,最终反将舒尔哈齐囚禁至死,甚至连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而阿敏就是舒尔哈齐的第二个儿子,之所以能够死里逃生,离不开当年皇太极的极力挽救。虽然说阿敏的能力毋庸置疑,在军中屡立战功,但是从原则上来讲,皇太极与阿敏之间存在杀父之仇,彼此之间不可能心无芥蒂。2.阿敏战败...

为什么皇太极继承皇位后,第一件事就是铲除他的兄弟手足?
答:第一个被皇太极处置的是二贝勒阿敏。阿敏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阿敏是由努尔哈赤抚养长大的,他参与了许多次重要的战役,屡立战功。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时,阿敏被封为镶蓝旗旗主。努尔哈赤称汗后,阿敏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被封为四大贝勒,他排名第二。在推举皇太极时,阿敏也是...

皇太极的堂弟爱新觉罗·阿敏,为何被囚死在狱中呢?
答:作为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就册立的四大贝勒之第二位,爱新觉罗·阿敏也是劳苦功高;但其本性卤莽,口无遮拦,并且有不臣之心;加之即位的皇太极为了巩固权利需要抑制八旗权利,所以找了个借口将阿敏下狱。爱新觉罗·阿敏是舒尔哈齐的次子,在清初期也是多有战功;在1615年努尔哈赤...

清朝初期四大贝勒分别是谁结局是什么
答:顺治五年代善病逝,是善终,入盛京贤王祠,配享太庙。四大贝勒里的二贝勒阿敏和三贝勒莽古尔泰一个是获罪而死,一个是死后获罪。阿敏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一直心怀异志,后被皇太极幽禁,于崇德五年死于狱中。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第五子,皇太极的异母兄长。莽古尔泰晚年以大不敬之...

清初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答:清初四大贝勒指的是共同辅佐努尔哈赤的四个子侄,其中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而阿敏是努尔哈赤弟弟的儿子,因为四个人都非常具有才能,努尔哈赤让其四人轮流按照月份来处理政务,所以被成为四大贝勒。四大贝勒的权力是相同的,并没有谁主谁辅之分,代善是四个贝勒中年纪最大的,...

关于清朝阿敏的问题
答:在四大和硕贝勒中,依齿序阿敏位居第二,称二贝勒,地位仅次于努尔哈赤的第二子大贝勒代善。 阿敏战功卓著,地位很高。对于父亲的死,耿耿于怀。努尔哈赤生前,阿敏畏于伯父的威严,不敢流露异志,一旦堂弟皇太极继位,他便无所顾忌。有一次,他居然对皇太极说:“我与众贝勒共议你为汗,你即位后,...

努尔哈赤当年放过了阿敏,皇太极却为何想要杀死他?
答:功高震主 但是在皇太极继位之后,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扭转,努尔哈赤的这位侄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满清四大名将中的阿敏,却显得有些功高震主,而且在皇太极的继位过程之中,确实阿敏做出了不朽的功劳,但是阿敏由于自己的功劳却对皇太极的指令基本上都是不服从的状态。子皇太极便想除掉阿敏,毕竟...

舒尔哈齐的二子阿敏是谁生的???
答:1608年与褚英征伐乌喇。后三年再伐乌喇,击败布占泰。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天命元年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并被封为和硕贝勒,号称“四大贝勒”,阿敏以序称二贝勒。1619年,参加萨尔浒大战。后出征朝鲜。其后数年,数次出师进攻明境。但因桀骜不驯,不遵上命,烧杀抢掠,被皇太极削爵囚禁,不久...

清初的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的人生结局是怎样的?
答:皇太极建立清朝后,二贝勒阿敏继续率军和明朝大军作战。不过,天聪四年,因阿敏弃城投降,皇太极大怒,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公元1640年6月,清太宗皇太极囚禁了二贝勒阿敏。这一年的十一月,二贝勒阿敏病逝于狱中。值得注意的是,皇太极并没有赶尽杀绝,爱新觉罗·阿敏有子六人,除了爱尔礼获罪而死...

皇太极将自己的亲姐姐凌迟,背后原因揭秘
答:首先遭到皇太极打击的是二贝勒阿敏。天聪五年(1631年),阿敏不战自退,弃守永平四城,并且在弃城逃跑前,更是下令屠城,纵兵抢掠,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加之早年在征讨朝鲜的过程中,阿敏就有在朝鲜割据自立的想法,这也使得皇太极下定决心要处理阿敏。最终,皇太极以“十六大罪状”将阿敏治罪,并将其圈禁,直至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