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都有谁,分别统领

作者&投稿:淫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的八旗旗主 在后来雍正乾隆朝还存在吗? 那些旗主都是谁 铁帽子王的后代?~

存在的,铁帽王是说王位可以世袭罔替,跟旗主没多大关系。按“功封”诏定清朝初年的八位铁帽子王,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和硕庄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
两位多罗郡王: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努尔哈赤次子代善长子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璘次子
清中后期四位:和硕怡亲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和硕恭亲王:奕欣,道光帝六子;和硕醇亲王:奕譞,道光帝七子;和硕庆亲王: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绵性长子。
王室一共十四位,加上后来战功加皇上表哥的蒙古郡王僧格林沁,一共十五位。

正黄(45牛录)和镶黄(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白旗(25牛录): 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诸英之子杜度
正红旗(25牛录):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21牛录):莽古尔泰
镶蓝旗(33牛录):阿敏

四大贝勒(王子):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协助汗处理国事

代善(1582-1648),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初封贝勒
阿敏(1586-1640),舒尔哈齐次子,努尔哈赤侄儿,阿敏依年龄,被称二贝勒
起先八旗分别由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们统领。他亲领两黄旗,次子代善领两红旗,第五子莽古尔泰领正蓝旗,第八子皇太极领镶白旗,长孙杜度领正白旗,侄子阿敏领镶蓝旗。
后来改为代善领正红旗,阿敏领镶蓝旗,莽古尔泰领正蓝旗,皇太极领两黄旗,十二子阿济格领镶红旗,十四子多尔衮领正白旗,十五子多铎领镶白旗。

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

1、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

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战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2、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

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

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3、正白旗主皇太极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

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

4、镶白旗主杜度

爱新觉罗·杜度(?—1642年),满洲正白旗,生年不详,努尔哈赤之孙、长子广略贝勒褚英第一子。最初被授台吉的职位。

天命九年(1624年)封为贝勒。天聪元年(1626年),跟从贝勒阿敏、岳托等伐朝鲜。天聪三年(1628年),跟从皇太极攻打明朝,蹂躏明都北京,并且打败明朝援兵。天聪四年正月(1629年),杜度大败反攻的明军,明军仍然力战,歼灭其部众。

天聪七年(1632年),明将孔有德、耿仲明投靠后金,杜度协同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赴镇江迎接他们。崇德元年(1636年),进封为安平贝勒。

崇德六年(1641年),攻打广宁,击败松山、锦州的明朝援兵。崇德七年(1642年)六月逝世。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为他立石碑来纪念他的功劳。

5、正蓝旗主莽古尔泰

新觉罗·莽古尔泰(1587年-1632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努尔哈赤的第二位福晋富察氏所生。领正蓝旗。

少时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拉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受封为和硕贝勒。

天命四年(1619年),参加了萨尔浒大战,先随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全歼明总兵杜松所率的六万之军,又南下歼灭刘綎部四万余众。

天命五年(1620年)受命追袭明军,直至浑河。天命十一年(1626年)攻击喀尔喀巴林部,独自率兵渡河,斩俘甚众。太宗即位后,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

天聪六年(1632年)莽古尔泰逝世。死后被揭发有谋上之罪,被追夺其封爵。曾和代善、阿敏、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

6、镶蓝旗主阿敏

爱新觉罗·阿敏(1586—1640),清初宗室、将领,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后金四大贝勒之一。努尔哈赤年间,曾参与萨尔浒、灭叶赫、克沈阳、辽阳等战役;

皇太极时期,统兵攻打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求和,战功赫赫。天聪四年,因阿敏弃城投降,皇太极大怒,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罪状除了此次弃四城之外,还有心怀异志、当年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

廷议阿敏死罪,皇太极改为幽禁,仅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其余财产归济尔哈朗。阿敏有子六人,除了爱尔礼获罪而死之外,其中五人皆有爵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阿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杜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代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时期,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努尔哈赤的军队已不下五六万人。

因此,努尔哈赤于该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

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扩展资料: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

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于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咽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做旗主。

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

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皇太极这时之所以不杀三兄弟,是因为他们虽然年幼但兵力最强,因为年幼没有太大威胁反而容易掌握笼络,并用来抵制另外三大贝勒,阿济格在三人中军功高脾气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于是皇太极在第二年以他擅自为幼弟说亲为名,废了阿济格的旗主,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旗主



努尔哈赤时期,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清朝的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
答:后来大汗努尔哈赤去世后,公元1636年,皇太极于沈阳废汗称帝,建立国号大清,清朝开国皇帝产生。皇太极虽号称皇帝,但是由于先前努尔哈赤时期留下的旧制度,加上八旗旗主都是一些贝勒、亲王,且在多年的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国家政权需要和八位旗主共同分享,所有事务需共同商议才决定,而一旦决定的事,...

清朝八旗旗主与皇族的关系
答:清朝八旗旗主都是亲王,即皇帝的兄弟、侄子或者叔叔;八旗旗主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前期可以说是最高权利机构,它所做的决定连皇帝也没有权利改变。一般来说,皇帝都亲自掌握有两到三个旗,作为自己的亲信。清朝初年,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八旗增设管旗大臣,由大臣牵制八旗...

清朝的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
答:八旗的最高长官是各旗的旗主,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努尔哈赤时期,八旗的旗主都是他家里人,包括他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当然了,这个时候还不是享受生活的时候,正是创业时期,权力还是很大的。在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基本都是由他的兄弟们兼任,皇太极自领两黄旗,其他六旗旗主由他的兄弟子侄出任。这个...

清朝历代八旗旗主
答: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以及分布分布大致是这样的: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由于历史原因,八旗的排序:镶黄、正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合称八旗,统领满洲、蒙古、汉军。正黄旗:努尔哈赤 镶黄旗:努尔哈赤 正红旗: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镶红旗:代善长子岳托 镶蓝旗:努尔哈赤同母弟...

清朝时期的八旗旗主是什么?官职有多高?
答:八旗的基本单位是牛录,在努尔哈赤生前,可以随意地进行调配奖赏剥夺牛录的规模。然而在他去世之后,随后,在位的皇太极没有权利处理等同为兄弟的资产,从整个后金到清初都由于旗主对家产牛录掌控力过大,导致皇权难以高度集中,虽然后期得以改善,但仍然使统治受到冲击。二、八旗旗主权力受到制约 为了改变这一...

满清八旗的旗主到底是什么职业,连和珅都得下
答: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

清朝的八旗都是那八旗?都是 那个家族掌管的?
答:清朝的八旗分别是指正红旗、正蓝旗、正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正白旗、镶黄旗。掌管的旗主分别为:正红旗的旗主是代善、镶黄旗的旗主是阿济格、正黄旗的旗主是多铎、正白旗的旗主是皇太极、镶白旗的旗主是褚英之子杜度、镶红旗的旗主是岳托、镶蓝旗的旗主是阿敏、正蓝旗的旗主是莽古尔泰。旗的...

八旗之一的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都是谁?
答: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代善、努尔哈赤、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昭梿、永諲、麟趾、锡春、全龄、世铎、诚厚。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和硕巽简亲王;常阿岱:满达海子,巽 亲 王(后追夺);杰书:代善孙,祜塞子,和硕康良亲王;椿...

八旗旗主在清朝是多大的官?皇帝都不敢惹他们吗?
答:一、八旗旗主的来历。说到八旗旗主的来历,其实在时间上一直可以追溯到清朝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在1601年的时候,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后又过了十几年,原本的四旗变成了八旗。而新增的四旗,则分别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此后,满洲社会开始实行...

清朝的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
答:上三旗归皇帝亲掌,皇帝就是上三旗的旗主。试问,还有谁能够大得过皇帝?在这里纠正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皇子理所当然隶属皇帝亲掌的上三旗,其实不然。皇子们封爵时获得的旗份仍然属于下五旗,换句话说,清朝的皇子及其后代应当是隶属下五旗。如果哪位皇子的后代在上三旗,多半是努尔哈赤、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