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中的善与恶

作者&投稿:弥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歌德是德国的诗人与剧作家,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诗剧《浮士德》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它的创作贯穿了歌德60年创作生涯的始终,是作者哲学思想的结晶。作品中各个层面都充满辩证法思想,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关系上。

      书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主要塑造了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魔鬼靡非斯特,一位是饱读诗书的博士浮士德。

      浮士德无疑是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丰富复杂的艺术形象,是带有作者自传色彩的人物形象,也是整个人类的代表。他代表一种向善的,积极肯定的精神,他对于生活的肯定,真理的追求,是通过对错误的不断否定来实现的,贯穿着积极的辩证精神。他的思想和实践都紧贴着现实,立足于对它的认识和探索,立足于时间创造。作为人类的代表,他是善与恶的统一体。他尤其突出了人类的理性力量和向善的巨大历史作用。

      魔鬼靡非斯特是与浮士德对立的反面人物,是一个极具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独特艺术形象。他并不是狰狞恐怖、无恶不作的恶魔,而是魔鬼和人性的巧妙结合体。他是恶和否定精神的代表,正如他自己所说:“犯罪,毁灭,更简单一个‘恶’,这便是我的本质。”

      靡非斯特的存在却具有很强的合理性。首先,他是上帝安排在浮士德身边的,而且上帝允许他对浮士德作恶,也正是他的恶成就了浮士德善,他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此外,作为否定和恶的代表的靡非斯特并不等于绝对的坏。他界定自己:“我是力量的一种,它常常想的是恶而常常做的是善。”正如他所说,他主观上作恶而客观上却是在造善。他在想方设法将浮士德引向企图的同时也对浮士德不断探索人生的过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向尘世的主观目的是引诱他堕落,实际上却将他从阴暗的书斋中解放出来,投生社会实践;他多次引诱浮士德作恶,客观上却是他从错误和挫折中觉醒。他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道理:一切进步与发展是以“恶”为前提的。

      与靡非斯特并非完全恶一样,浮士德也不是完全肯定精神和“善”的化身,他也有否定和“恶”的一面:他曾经迷茫、苦恼,甚至想过自杀,他有过分的情欲,无聊的政治活动。他自己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胸中,一个想要同别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拗的固执着这个尘世;另一个猛烈的要离去凡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浮士德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他克服自身“恶”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

      从表面看靡非斯特冷漠尖刻,深谙世事,是恶的代表,而浮士德一生追求美好,向往未来,是善的代表,两者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从深层次上看靡非斯特也是人的一部分,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另一张脸,而不是外在的无法控制的异己力量。他和浮士德就是一个整体,或者说靡非斯特就是浮士德的一部分。浮士德只有与靡非斯特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如果没有靡非斯特,浮士德只是一个死气沉沉、毫无生命力可言的躯壳,因为靡非斯特这个“恶”的存在,浮士德才不得不去寻求拯救的途径,他的人生也才变得绚丽多彩,是靡非斯特成就了浮士德的人生。

      浮士德的“善”中有“恶”和靡非斯特的“恶”中有“善”深刻揭示了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善与恶是人性的一分为二,善与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由此构成完整的人。

歌德小说《浮士德》中浮士德有什么意义
答: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

歌德《浮士德》有感
答:此外,浮士德的身上也体现着善与恶、灵与肉的冲突。一方面,他不满足于既有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也时常沉迷于名利、地位和权势之中,虽然最后摆脱了现实诱惑和个人欲求的束缚,但是他抵达理想世界的曲折过程本身就说明了其人性内在冲突的存在。浮士德的矛盾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

外国文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
答:2. 社会层次:浮士德一生五个阶段的精神探索,浓缩了资产阶级300年来的精神发展史。3. 道德层次:浮士德是一个矛盾体,其思想性格是灵与肉、善与恶、高尚与卑俗、进取与沉沦的混合物。4. 人格层次:浮士德精神即永不满足、永远追求和探索的实践精神。五、《浮士德》的辩证法思想 浮士德自身存在着矛盾的...

浮士德的思想内容是通过那些方式表现的?
答:”《浮士德》塑造了一个不断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进取的形象。主人公浮士德博士年届百岁、双目失明时,仍然认为,人生应当“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德意志民族优秀传统的反映。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

为什么说《浮士德》是近代先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部精神史诗_百度知 ...
答: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在这样“灵与肉”,“善与恶”的辩证发展之中,歌德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3)这个巨人形象还是一个时刻变化的形象:最初的时候,人的庸俗性还更多地留存在浮士德的身上,然而,随着浮士德在靡非斯特的引诱下...

孔子的《论语十则》其中一则感悟300字左右 帮忙写一篇
答:好人固然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学习的榜样,坏人也可以成为我们对照自己的镜子,以供我们在生活中借鉴。在歌德那本著名的《浮士德》里,恶魔靡非斯特非勒斯就成了浮士德博士追求真善美的引路人。他的助恶,他的阻碍向上,都成了浮士德不断追求、自强不息的刺激。善与恶,美与丑,积极 与消极就是...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的名人语录
答:1、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罗曼·罗兰 2、人类中凶恶的人比最凶恶的动物还凶恶。人类中善良的人比最善良的动物还善良。--郑渊洁 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4、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卢梭 5、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歌德的《浮士德》的主要内容。
答:《浮士德》让我们跟随主人公的足迹,时而人间,时而地府,时而天国,时而从现实回到过去,再从过去又返回现实,一路上经历和目睹了无数或黑暗凄惨,或壮丽恢宏,或神奔鬼突,或圣洁和谐的场面和境界。人生世相尽在眼前,七情六欲了然于心。《浮士德》真可谓是一面人生的宝鉴,反映着善与恶、美与丑、...

谈谈《浮士德》的思想价值
答:在《浮士德》中,这一矛盾贯穿了主人公的毕生的追求,体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靡非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 从某种意义上说,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同时也是他与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的内在化的体现,而他与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则同时也是他内心冲突的外在化体现。在与靡非斯特这“一切的障碍之父”、恶的化身结为主仆...

外国文学史 论述题 浮士德
答:在这样“灵与肉”,“善与恶”的辩证发展之中,歌德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3)这个巨人形象还是一个时刻变化的形象:最初的时候,人的庸俗性还更多地留存在浮士德的身上,然而,随着浮士德在靡非斯特的引诱下的一次次失败与悔悟,浮士德终于摆脱了旧的自我,在为征服自然和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