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作者&投稿:俎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判断句
在文言中,“是”很少像在现代汉语中那样当判断词,而多用作代词.因此,文言中的判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用语气词表示.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翻译时去掉“者,也”在主谓之间加“是”.
2.主语后面只用“者”表示停顿,“……者,……”式.如: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翻译时把“者,”直接换成“是”.
3.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翻译时去掉“也”并在主谓成分之间加“是”.
4.“……,……”式.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翻译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鸿门宴》)翻译时只需将“为”换成“是”.
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④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主要有“承前省”“蒙后省”的形式.如:
(1)承前省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省略谓语
(1)承前省,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蒙下省,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3.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②屠惧,投(之)以骨.(《狼》)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4.省略介词
(1)省略介词“于”,如: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2)省略介词”以”,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另外,介词“自”也可省略,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三峡》)
四、谓语前置
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这种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五、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如: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②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屈原《离骚》)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
②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
③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如: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②唯命是听,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如: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①余是以记之.
②一言以蔽之.(成语)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六、定语后置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常见格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
①楚人有涉江者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如: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3.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七、状语后置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如: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后作后置状语.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如:
①灌油其中,裹以帷幕.(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文言文中,有哪些特殊句式 求详解
答: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答: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翻译时去掉“者,也”在主谓之间加“是”. 2.主语后面只用“者”表示停顿,“...

如何判别特殊句式
答: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等。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在古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哪些
答: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

怎样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该怎样判断其中的句子成分,比如状语,宾语...
答:特殊句式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 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

古代汉语 五蠹节录的语法现象
答:二、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宾语:使(之)王天下。 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之)。(2)省略介词“于”:泽居苦(于)水者。2、倒装句 (1)状语后置:今有构木钻火遂于夏后氏之世者。虽虏之劳不苦于此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娄腊而相遗以水。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有哪些
答: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四类。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所谓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即句子结构与我们现在的造句习惯不同。

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哪些
答: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基本句式,用于对事物或情况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它通常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为谓语,结尾常带有“者……也”的结构形式。这种句式体现了古代汉语中对事物分类明确的特点。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用来表示主语受到...

文言文特殊句式类型
答:文言文特殊句式类型分别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省略句。一、判断句: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答: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一些遗留在现代汉语中,如“唯命是从”是古汉语中的用代词上或之代指的宾语前置句式,“时不我待”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