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每个月份的天数怎么规定的?

作者&投稿:易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农历每个月是多少天?~

农历每年的天数不一样,具体需要看年份。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阳历: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阴历是按照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计算的。
阴历的一年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
农历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所以农历每年的天数不一样。

扩展资料: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中的阴历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
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故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
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农历的称谓的来源。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农历

农历的大小月,不是事先规定的,而是推算出来的。现行中国历法,朔日一定农历初一日。朔的定义是太阳、月亮视黄经相合时刻。这一时刻对应的日子就是朔日(用东八区区时表示)。只要找到了每个月的初一日,那么这二个初一日之间的间隔就可以决定月大月小了。朔望月的周期平均是29.5天,如果农历这个月从新月起算,到下一个月的新月开始,不到30天,那就按29天算;如果超过了30天,就按30天算。 要想有个“规律”的历谱,那么现行的农历历法规则就要修改了。
可能会回到唐朝以前那种历法:即平朔平气。

月长是按平均数来定,差不多是29.5306天。
而不像现在,平均月长虽然与古代的数据差不多,但实际的每个月月长,有时达29天19小时(29.79天),有时仅29天6小时(29.25天),变化太大。

但现行的农历是为了与天像严格一致,所以才使用“定朔”历法。
估计你想看到“规律化”的历谱,这个愿望不大可能实现了。

有这种想法的朋友还很多。
你有兴趣,上网搜索一下,“改历”爱好者特别多。他们大多是觉得现行历法不“规律”,想搞一套新的规律化的历法。
但,历法不是可以随便动的。影响太大了。
所以就算你觉得现行历法不好,也只能将就用用了。 天文在线论坛链接 http://bbs.bjp.org.cn/html/modules/newbb/viewtopic.php?post_id=287465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为了协调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

农历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农历以阴历(夏历)为基础,由于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夏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转换。

扩展资料

历法分类:

可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

1、阳历(太阳历)

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即回归年,约等于365.2422日)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它与月亮运动毫无关系。根据阳历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合理指导农业等事。

2、阴历(太阴历)

我国农历不属于此类,但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农历称之为阴历。以月亮的圆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588日)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

3、阴阳历

我国的农历属于此类,它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根据农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涨落,又可大概掌握四季更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历



我国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以月亮亏盈周期为一月.阳是”太阳”,阴是”太阴”即月亮,所以我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地球绕太阳一周360度,平均24等分为24节气,以“立春”节开始,以“大寒”气结束,“节”和“气”交替周而复始。所以节气的定义是以地球的运行为准的,每年的“立春”都是公历的2月4或5日固定的。

地球绕太阳一周用时8766小时13分48秒,为1年;月亮一个盈亏周期为708小时44分2.8秒,为1月。公历和农历的区别就在月上:公历的一个月就是大致地将一年平均12等分;而农历的一个月按一个月亮的盈亏周期来表示。所以公历每4年置一闰(多1天)来补实际太阳数;农历则规定有“节”无“气”的那个农历月为闰月。有农历闰月的年是13个农历月,13个“节”12个“气”,这一年将有两个“立春”节。

由此看来,公历只考虑了太阳周期而丝毫未考虑月亮周期;而我国的传统农历既考虑了太阳周期又考虑了月亮周期。农历比公历更具有科学性。
过生日的话按照什么都可以,遵照当地习惯就行。

农历月份天数咋算?
答: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

农历每个月份的天数怎么规定的?
答: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为了协调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农历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农历以阴历(...

农历的固定周期是怎么算出来的?
答: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没有31天的月份。农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59天)为1月,这就是你问题中的所谓“固定值”;农历月大月小,年年不同,也就是说月大月小是不固定的,以月相的朔、望来定。

农历的算法是怎么算的?
答:农历一年为12或13个月,每个月天数依照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而定,为29或30天,闰年为13个月,中国农历年平年为353或354天,闰年为384或385天,平均每年约为365.2422天(即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农历基本上以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

怎样计算阴历的月份天数?
答:意思是: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腊月(十二月)是31天。四月、六月、九月、冬月(十一月)是三十天。二月在闰年的时候是29天,平常年份是28天。阴历因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共29天半,所以无法准确计算,所以每年相同月份的天数是不一样的,无法准确给出个月的天数。

有些阴历月份是29天,有些是30天,这些都是怎么确定的???
答:因为阴历是以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月亮绕地球周期约为29天半,而且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非常明显,所以把29天或30天称为一个月。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

农历每个月是多少天
答:农历每年的天数不一样,具体需要看年份。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阳历: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阴历是按照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计算的。阴历的一年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农历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

阴历是以月亮什么计时方法?
答:农历,一年一般为12个月,一个月天数依照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而定,为29或30天,闰年为13月,中国农历年平年为353或354天,闰年为384或385天,平均每年约为365.2422天(即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农历可按如下方式推断:当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成一直线的那天,为每个月的开始,称为(朔日)初一...

农历一年多少天 农历是怎么形成的
答:1、农历一年的长度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来确定的。通常情况下,农历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要么是29天,要么是30天。在闰年中,会多出一个月份,即13个月。平年的农历总天数大约为353或354天,而闰年的总天数则大约为384或385天。平均来看,农历每年的天数约为365.2422天。2、农历,也被...

农历一年有多少天?每个月多少天?
答:农历的一年是354天,是按照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计算的。农历的一年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阳历(一年365天)比阴历(一年354天)每年多出11天多,为了避免阳历的月份与阴历的月份越拉越大,就用闰月来找补。19年中有7个闰月年。一般是农历的春节前立春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