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文如何选材料?

作者&投稿:萧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生作文选择材料的巧妙方法是什么?~

所谓的定点挖掘法,就是指在选定要写的主题后,深入生活和感情世界的深层去用整个身心去体察它、理解它,经过反复的实践调查得到好的材料。
定点挖掘法是我们选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这也不是很简单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用心,而且要亲自去做。
具体来说分三个方面:
(1)调查访问。这是最常用的方式、通过调查访问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第一手材料。
轰动世界的名著《深渊中的人们》的作者为了完成他的创作,在写这部书时就深入贫民窟中,以流浪汉的身份同他们一起出入,一同聊天,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访问,他获得了十分宝贵的材料,因而写成了这部令世界文坛为之震撼的文章。
(2)用心去体验。要深入挖掘一个主题的材料,不仅需要用我们的眼睛仔细观察,而且还要用我们的身心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如:茅盾写的《白杨礼赞》,就是他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体会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了祖国的自由、独立与解放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怎样来歌颂赞扬他们呢?茅盾先生用白杨树——这种生长在大西北的树木,来赞扬、歌颂根据地的战士们。因为白杨树的那种挺拔向上的特点正与革命战士们的伟大精神给作者的震撼是一致的。
(3)亲自实践。深入挖掘材料,利用可能的条件自己亲身去实践一番,有的时候是特别重要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让你写一篇文章《我第一次洗碗》,如果你从别人那里知道,碗很好洗,用水一冲,用抹布一抹就洗好了,或者只是闭着眼睛想怎样刷碗,你写写出来的作文,肯定不如亲自刷过碗的同学写得好。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在做某件事情时,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经历过的就显得很真实、生动。所以能够亲自实践的事情还是多实践一些为好。

克服为难情绪,提高写作兴趣。告诉孩子写作文很简单,就是记录人的语言动作以及事情的经过,让孩子克服为难情绪,让他们感觉到写作文很有意思,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用心记录。做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孩子认真观察,然后再记下来。比如老师走进教室,放下书本向大家问好。让孩子观察后写下来。或者做一个在黑板上写字的动作,让学生观察记录。

鼓励表扬,让孩子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学生写好后让学生站起来读一下,对写得好的学生给以表扬和鼓励,叫他们小作家小神童,注意要让全体孩子都能顺利地写下来。
简单的动作动作记录熟练以后,就叫学生做简单的游戏,让学生观察记录,对记录好的学生给以鼓励,对写的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反复观察,多次记录,以达到能流利成文为止。

学生能写成流利的文章之后,就监督他们每天写观察日记,开始时每天提醒检查,过些时候隔一天提醒检查,直到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

 什么样的作文材料才算好材料呢?是不是只要是我们自己想起的材料就是好材料呢?不是的。好的材料应该具有下面几个特征:
  一要新颖。人都有猎奇的想法,越是奇怪的,少见的,就越喜欢看。因此,我们的作文老师就常常给大家念叨着:材料要新颖,材料要新颖。可是,材料怎样才能够出新呢?我觉得大家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动脑筋:别人没有写过的,别人没有发现的,或者是别人没有体验出来的。譬如《西游记》里的故事,我们大家是熟悉的。一般人在写《西游记》的读后感时,总在责怪唐僧的软弱上作文章。这样,你材料引用一百篇也不能够出新。但是,有人在写“基层干部难当”的时候,也引用了《西游记》里的材料,但是从孙悟空要打妖精时总有太多干涉的角度上取材,也就很出新了。而且举例说,每当孙悟空一棒要打下来时,空中就有神仙说:“悟空,手下留情,此乃我的坐骑。”就如生活中要处理某些违纪干部时,就有人出面说:“手下留情,此乃我的舅兄(表亲、姑亲、兄弟、……)!”
  此外,要使自己的文章彻底的新颖,我看还是要写自己的、真实的、真诚而又真切的感受,那样能够做到彻底的新颖。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也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经历。退一步说,就是经历偶然相似,也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感觉。
  二要生动。其实这一点是对叙述材料的要求,因为即使是一件生动的材料,如果你叙述不当,或者说不会叙述,仍然不会生动。要把材料叙述生动,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如果你把事情详细具体地写出来,甚至小到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都非常鲜明了,你的文章不可能没有好的细节,也就不可能不生动。不相信吗?你可以试一试。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的作文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爱它的一天不吃就难受,有了它才好受点;讨厌它的见了它就像见到恐怖分子一样。”后经修改变为“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爱它的一天不吃就寝食难安,有了它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讨厌它的恨不得百米开外捂住鼻子,绕道而行,并且皱鼻子瞪眼睛比看到恐怖分子还紧张,仿佛别人打开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携带非典的邮政快件。”同样的材料,加了一些形象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文章就变得鲜活而富有感染力了。
  三要典型。这是文章主旨对材料的一个重要要求。所谓的典型,就是要能够说一带万。写一个人,要能够说明一类现象;写别人一件事情,就要能够体现别人的一贯作风;写一句话,就要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有人举了个这样的例子,说不同的人,扇扇子这个动作,就有不同的典型特征。贵族小姐们扇扇子,非常斯文,且扇子常常不是用来扇风的,而是用来拦嘴的――尤其是在笑的时候,“掩口葫芦而笑”(《红楼梦》);文雅书生扇扇子,一摇一晃还要摇出风度,如孔明羽扇一摇,风度翩然;拉车出力的、做粗活计的人,只有热了才扇扇子,而且是一边扇,一边脱衣服,口里还要出大气……这样,不同的人,典型的性格特征就不同。所以,材料典型,就是要能够体现出该主旨的、重要的鲜明特征。
  四要准确,也就是要恰如其分。这是主旨对材料的最根本的要求。你的材料不新颖,最多不吸引人;你的材料不生动,最多是别人不乐意读;你的材料不典型,那就要多说些废话;材料不准确,就让人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就不能够表达你的思想感情。打个比方说,如果一个已经知道的圆是你的作文主旨,另外一个圆是你的材料,要想做到你的材料能够说明你的主旨,那么就要做到两个圆恰好能够重叠在一起。例如:一个学生写关于“尊严”话题的文章,开篇“蓝天允许白云在自己身上跳动,大地答应小草在自己身上扎根,山川任凭流水在自己身上淌过。他们说:我的尊严告诉我应该这样做。”虽然排比的语言很显气势,但是蓝天、大地、山川的这种胸怀却与“尊严”无关,若是用在写包容或宽容的文章里,把这段改成“蓝天允许白云在自己身上跳动,大地答应小草在自己身上扎根,山川任凭流水在自己身上淌过。他们说:宽容的胸怀指引我应该这样做”就恰当了。
  五要选择好材料,还要学会翻旧出新。其实那些过去的材料,随着我们的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加,见解也会与往日不同,那些过去了的旧的材料,也可以翻新,写出新的意思来。例如拔萝卜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小儿科了。
  有一个大萝卜长在地里。老头一个人拔,拔不动;老太与老头一起拔,也拔不动;这时来了一个男孩,与老头老太一起拔,还是拔不动;又加上一个女孩,也拔不动。后来,来了小狗、小猫,与老头、老太、男孩、女孩一起拔,还是拔不动。最后,来了一只小老鼠,它咬住了猫的尾巴,与大家一起拔,萝卜终于拔起来了!
  从这个小故事里,可以有下面的一些思路:多么天真烂漫的童话!有没有让你回想起幼儿园里听阿姨讲故事的情景呢?也许儿时的我们会总结出“集体力量大”或是“老鼠虽小,但气力不见得小”的幼稚观点。那么,我们现在又能从儿时的童话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老鼠个儿小,力气也小,与老头老太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然而,也许没有这只老鼠,萝卜就无法拔出来。为什么?因为该有的合力中就差这么一点点!一点点是什么样的概念呢?一点点也许是竖起一幢大楼的几万万块砖中的一块;一点点也许是决定你是否能破纪录的那0.01秒;一点点也许是外科医生手术刀下的一根微血管;一点点也许是把你拒绝在重点大学门外的0.5分……
  但是,一块砖的好坏也许会影响到整个房子的质量;0.01秒的差距也许是你苦练十年都难以逾越的鸿沟;一根微血管错位一点点,也许就关系到病人的生与死;而0.5分的不足,也许会成为你今生不可挽回的遗憾……
  “一点点”在整体中显得太微不足道了,太渺小了,就好像一只小老鼠的出现居然会改变拔萝卜的结果一样让人意想不到,极容易被忽视。
  最后,送给你几句话:选材熟悉最重要,材料真实才可靠;典型事例有意义,新颖有趣为最好。熟悉的材料,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真实的材料,写起来才能扣人心弦。典型的材料,写起来才能事半功倍。新颖的材料,写起来才能留有回味。

作文怎样选材
答: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缺乏情感的激荡,难以产生“使人心动”的魅力效应。四、突出情节推移,避免浅易单薄。多数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都能掌握,写出的文章却显得平淡无奇,缺乏吸引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材料的选用。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材料时需要...

《作文选材》:怎样选材
答:四.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 在此不再赘述. 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选材 写作文技巧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 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

作文如何选材
答:所以,作文不必有太多的忌讳和禁区,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也许它就是我们所要表达的最好的题材,我们就应该拿出勇气去表现它,让心灵的底片暴光。这样我们又何愁写出的作文不真实、不感人、不充满真情实感? 考场作文如何选材 何为选材?选材就是对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选择。学生步入三年级起,便应对其选材能力...

浅谈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如何选材
答:由此可见,小学生作文如何选材,至关重要。一、源于生活,选取真实的材料 评价学生作文首先看有没有这回事,再看语言和写作技巧。这就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撷取的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真实的材料。惟有真实才能感人。而我们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几乎是一个面孔,材料是惊人的相似(写老师都是深夜...

写作文怎样选题材
答:③(反例)要深入主题,有时的题目下会有许多不同的方面,如给我一片蓝天,这个作文可以写自己自立自强,独立做一些事;也可以写保护环境,让天更蓝等等,这你得根据自己的特长写了,要选自己会的,熟悉的,不能闭门造车,这样的作文写出来肯定不好。 2. 怎样写以选择为话题作文 人生的选择 人生路漫漫,我们选择宏伟的...

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选材
答:秀才说,你们女人生孩子是肚子里有,我肚里没有如何不难。 其实,秀才所说肚子里没有的东西,正是我们写文章的材料。 静下来去想,秀才的倒也有一些道理,女人怀胎十月,自然分娩,不算难事,写文章则不同,没内容可写,的确是难,纵观目前学生惧怕习作的原因,材料的选择,是个很关键的因素。 一、 目前孩子习作选材的...

如何选择与安排文章材料?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5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选择与安排》原文及解析如下: 原文: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和安排。最好的文章须用“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找到好的字句要靠...

记叙文写作:选择材料的方法有哪些
答:材料作文的写作 1、写议论文: (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 (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2、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

如何指导小学生组织作文材料
答:在作文前,首先要选择好素材,素材的优劣直接影响习作的优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选素材时要让他们的思路、角度以及范围广泛些,要尽可能地多举出些与该主题相关的材料,然后从中选出一件或两件最能表现中心的新颖、独特的材料来。对于那些好却不能为中心服务的材料要忍痛割爱,做到有取有舍,详略得当,这样才能更好地...

作文的主题怎么选择?
答:内容摘要:作文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但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不喜欢作文,甚至一提到作文就“色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本文就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谈作文材料的选择,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技巧。关键词:作文选材 表现主题真实典型新颖 文章一旦确立了主题,就要选择恰当的...